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建筑资料 \ 2010版《抗震规范》专业讲解

2010版《抗震规范》专业讲解

发布于:2017-07-20 17:47:20 来自:建筑设计/建筑资料 1 929 [复制转发]
我国处于多地震带,地震频发,受地震影响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的事件也屡见不鲜。为此,自汶川地震后,国家加强对房屋的抗震加固。抗震规范是结构设计所用规范里面出场频率最高的一本,鉴于此,现重新解读一下2010版抗震规范:
1、修订背景及内容
抗震设计的建筑基本的抗震设防目标
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主体结构不受损坏或不需进行修理可继续使用;
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设防地震影响时,其损坏经一般性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使用功能或其他方面有专门要求的建筑,当采用抗震性能化设计时,具有更具体或更高的抗震设防目标。
2010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主要修改内容
补充了关于7 度(0.15g)和8 度(0.30g)设防的抗震措施规定
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调整了设计地震分组
改进了土壤液化判别公式
调整了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阻尼调整参数、钢结构的阻尼比和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隔震结构的水平向减震系数的计算 并补充了大跨屋盖建筑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
提高了对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底部框架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要求 提出了钢结构房屋抗震等级并相应调整了抗震措施的规定
改进了多层砌体房屋、混凝土抗震墙房屋、配筋砌体房屋的抗震措施 扩大了隔震和消能减震房屋的适用范围,
新增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原则以及有关大跨屋盖建筑、地下建筑、框排架厂房、钢支撑-混凝土框架和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抗震设计规定
取消了内框架砖房的内容
2、地基和基础
选择建筑场地需要注意的问题
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根据工程需要和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对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做出综合评价。对不利地段,应提出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危险地段,严禁建造甲、乙类的建筑,不应建造丙类的建筑。
山区建筑的场地和地基基础应符合要求
1 山区建筑场地勘察应有边坡稳定性评价和防治方案建议;应根据地质、地形条件和使用要求,因地制宜设置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边坡工程。
2 边坡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 的要求;其稳定性验算时,有关的摩擦角应按设防烈度的高低相应修正。
3 边坡附近的建筑基础应进行抗震稳定性设计。建筑基础与土质、强风化岩质边坡的边缘应留有足够的距离,其值应根据设防烈度的高低确定,并采取措施避免地震时地基基础破坏。
结构各构件之间的连接
1 构件节点的破坏,不应先于其连接的构件。
2 预埋件的锚固破坏,不应先于连接件。
3 装配式结构构件的连接,应能保证结构的整体性。
4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预应力钢筋,宜在节点核心区以外锚固。
防震缝的设置:留有足够的宽度,其两侧的上部结构应完全分开。
3、地震作用及抗震预算
建筑结构的地震作用应符合的规定
1)一般情况下,应至少在建筑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应由该方向抗侧力构件承担。
2)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3)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它情况, 应允许采用调整地震作用效应的方法计入扭转影响。
4)8、9 度时的大跨度和长悬臂结构及9 度时的高层建筑,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注:8、9 度时采用隔震设计的建筑结构,应按有关规定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抗震计算时程分析
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底部剪力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65%,
多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底部剪力的平均值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80%。
当取三组时程曲线时,计算结果宜取时程法的包络值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较大值;
当取七组及七组以上的时程曲线时,计算结果可取时程法的平均值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较大值。
截面抗震验算应符合规定
1)6度时的建筑(不规则建筑及建造于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除外),以及生土房屋和木结构房屋等,应允许不进行截面抗震验算,但应符合有关的抗震措施要求。
2)6度时不规则建筑、建造于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7 度和7 度以上的建筑结构(生土房屋和木结构房屋等除外),应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截面抗震验算。
注:采用隔震设计的建筑结构,其抗震验算应符合有关规定。
除按规定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截面抗震验算外,尚应进行相应的变形验算。
4、多、高层房屋抗震
防震缝宽最低要求
1) 框架结构(包括设置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15m时不应小于100mm;高度超过15m 时,6 度、7 度、8 度和9 度分别每增加高度5m、4m、3m 和2m,宜加宽20mm。
2) 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不应小于本款1)项规定数值的70%,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不应小于本款1)项规定数值的50%;且均不宜小于100mm。
3) 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
框架-抗震墙,板柱-抗震墙中的抗震墙设置
1)抗震墙宜贯通房屋全高。
2) 楼梯间宜设置抗震墙,但不宜造成较大的扭转效应。
3) 抗震墙的两端(不包括洞口两侧)宜设置端柱或与另一方向的抗震墙相连。
4) 房屋较长时,刚度较大的纵向抗震墙不宜设置在房屋的端开间。
5) 抗震墙洞口宜上下对齐;洞边距端柱不宜小于300mm。
抗震墙和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中的抗震墙设置
1) 抗震墙的两端(不包括洞口两侧)宜设置端柱或与另一方向的抗震墙相连;
2) 框支部分落地墙的两端(不包括洞口两侧)应设置端柱或与另一方向的抗震墙相连。
3) 宜将较长抗震墙分成长度较均匀的若干墙段,设跨高比大于6 的连梁形成洞口,各墙段的高宽比不宜小于3。
4) 墙肢的长度沿结构全高不宜有突变;抗震墙有较大洞口时,以及一、二级抗震墙的底部加强部位,洞口宜上下对齐。
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部位时应符合的要求
结构地上一层的侧向刚度,不宜大于相关范围地下一层侧向刚度的0.5 倍;地下室周边宜有与其顶板相连的抗震墙。 地下室顶板应避免开设大洞口;
地上结构相关范围的顶板应采用现浇梁板结构, 相关范围以外的地顶板宜采用现浇梁板结构;
板厚不宜小于1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30,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
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
2 对于框架结构,楼梯间的布置不应导致结构平面特别不规则;楼梯构件与主体结构整浇时,应计入楼梯构件对地震作用及其效应的影响,应进行楼梯构件的抗震承载力验算;宜采取构造措施,减少楼梯构件对主体结构刚度的影响。
3 楼梯间两侧填充墙与柱之间应加强拉结。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计算应符合要求
1) 侧向刚度沿竖向分布基本均匀的框架-抗震墙结构和框架-核心筒结构,任一层框架部分的剪力值,不应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20%
和按结构计算的框架部分各楼层地震剪力中最大值1.5 倍二者的较小值。
2) 设置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其框架部分的地震剪力值,宜采用框架结构模型和框架- 抗震墙结构模型二者计算结果的较大值。
3) 连梁的刚度可折减,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0。
4) 抗震墙结构、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框架-抗震墙结构、筒体结构、板柱-抗震墙结构计算内力和变形时,其抗震墙应计入端部翼墙的共同工作。
梁、柱延性破坏之前不发生脆性破坏设计
1.梁、柱的抗剪强度要高于它的抗弯强度(强剪弱弯)
2.梁、柱截面的剪压比不宜过大
3.梁、柱的剪跨比要有所限制
4.柱的轴压比不宜过大
5.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应该合适
6.梁、柱纵向钢筋的接头与锚固
7.箍筋在一定范围内应加密。
(本文来源于网络,悍马加固整理报道,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另,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后果自负。)

  • abuhan
    abuhan 沙发

    非常好,对规范理解太有帮助了

    2021-05-11 23:37:11

    回复 举报
    赞同0
评论帖子
评论即可得
+1经验值
+1土木币

请先 登录,再参与讨论!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资料

返回版块

13.54 万条内容 · 13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JGJT 261-2011 外墙内保温工程技术规程

JGJT 261-2011 外墙内保温工程技术规程

请选择删除原因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