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园林景观 \ 园林论文 \ 扬州古运河生态环境林建设模式研究

扬州古运河生态环境林建设模式研究

发布于:2015-09-10 08:50:10 来自:园林景观/园林论文 1 648 [复制转发]
1.古运河自然条件与历史概况

  扬州地处32°25′N,119°11′~120°14′E。为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1.8℃,极端最高气温39.1℃,极端最低气温-17.7℃,年均相对湿度79%,年降雨量1016.2mm,年平均冰冻期12d,平均降雨天数115d,主要集中于夏季。地带性植被为北亚热带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

  古运河是孕育扬州的母亲河,与古城的兴起与发展休戚相关,在数千年历史演变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古运河扬州段,从郊区湾头至瓜洲入江,总长度29.3km;城区段,从扬州闸至三湾南,总长度13.5km。沿河两侧主要树种为白榆、刺槐、垂柳、梧桐、水杉、泡桐、桧柏等,品种较单调,生态景观几无,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扬州历史文化名城形象。扬州市政府于1998年对古运河城区段进行全面综合整治,建设滨河森林绿地风光带,以改善古运河生态环境,促进扬州社会、经济发展。

2.生态环境林建设的指导思想

  城市森林作为城市的重要生态保障,在现代化经济建设中正发挥着日愈突出的重要作用。城市生态环境林的营建对于构建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改善生态环境、创建生态文明具有重要作用,对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也具深远意义。以中国现代林业理论为指导⑴,运用中国森林生态网络系统工作法则,建立人——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点——线——面有机统一、具有立体多层次格局的复合生态网络体系,力求表达最佳森林生态系统功能⑵,是扬州古运河生态环境林建设的指导思想。

  作为国家科技部攻关项目“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的子项内容,扬州古运河生态环境林建设模式研究,本着“优化生态环境,改善环境质量,体现古文化特色,展示历史名城形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营建具有“古、绿、水、文、秀”特色的生态环境林,以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城市绿化建设水平、促进观光旅游业发展。

3.生态环境林建设的主要原则

3.1生态文明优先原则

  遵循“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建设原则,模拟地带性植物群落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及演替规律,科学营造人工植物群落,对古运河绿地空间进行合理的生态绿化配置,构建乔、灌、草多层次复合的生态环境林建设系统,增加城市森林绿量和景观层次,提高人居生态环境质量,创建生态文明城市。

3.2物种多样性原则

  物种多样性是促进城市森林绿地自然化的基础⑶,也是提高城市森林绿地系统生态功能的重要措施。生态环境林营建应重视发掘乡土绿化树种资源,积极引进、驯化、筛选外来优良绿化树种,增加植物种类,提高古运河生态环境林的系统发育稳定性。

3.3生态绿化与景观绿化相结合原则

  在突出滨河森林地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改善空间环境质量的同时,注意结合树种特性,营建具有地方特色文化内涵的绿化景观。根据古运河生态环境林建设的总体要求⑷,选用生态保健功能、生态环保功能和绿化景观功能突出的植被树种,优化组合、合理配置,适当构造园林建筑艺术小品,提高生态环境林的整体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

3.4保护利用文化古迹原则

  古运河是扬州城市发展的重要视觉走廊,沿岸分布有若干珍贵的古文化遗迹。就宗教文化古迹而言,有佛教的长生寺阁、高旻寺,道教的琼花观,伊斯兰教的普哈丁墓,还有天主教堂,基督教堂等,具有很高的人文景观价值和宗教文化开发前景。古运河生态环境林营建,应充分利用这条文化主脉,打造“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绿色观光走廊,强化历史名城效应,提升环境建设价值。

4.生态环境林建设的主要绿化模式

4.1生态观光型模式

  遵循地带性植被的生物学规律,应用植物生态位互补、互惠共生的生态学原理,科学配置人工植物群落,体现绿化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韵。优化植物景观构成,表现绿化植物形体美、色彩美、韵律美和季相动态美等要素,突出林地的美学观赏功能,创造富有诗情画意的优美景色,满足观光、休闲、游憩需要。林木栽植,以群落组合式为主,疏密有致,高低错落,相互衬映。主要树种有:市树垂柳、银杏,市花琼花,及碧桃、枫香、梅花、紫薇、国槐、枫杉、红枫、乌桕、无患子、梧桐、玉兰、马褂木、芍药、香樟、桂花、枇杷、杜鹃、红继木、水杉、池杉、落羽杉、圆柏、真柏、罗汉松及观赏竹等。

4.1.1模式结构

  建设结构,主要由草坪地被、树木(乔木、花灌木、观赏竹)和园林小品(人工地形、假山迭石、亭阁长廊、水体喷泉、曲径蜒道)等3部分组成。依“古”为线索、“园”为框架、“绿”为基础、“景”为点缀的扬州园林特色,有机配置,优化组合。

  植物结构,乔木(含竹类)与花灌木的结构比为3∶1,地被草坪覆盖率达85%以上。在乔木树种中,落叶树与常绿树的比例为3∶1,阔叶树与针叶树的比例为8∶1。

4.1.2主要绿化设计

  (1)河岸绿化:滨河游径的近水一侧为垂柳×碧桃,形成1桃1柳的主线景观,展现“烟花三月下扬州”时“两岸花柳全依水”的春景特色;远水一侧增植1行速生金丝垂柳无性系(J-842),丰富秋冬景色。

  (2)行道树选配:以银杏×桂花、杂交马褂木×香樟为主的落叶树与常绿树复层配置,下层配植地被草花,形成结构与层次鲜明的视觉景观。

  (3)主要景点绿化设置:强化景点绿化在绿带模式中的亮点效应,提高生态观光的品位档次。主要景点绿化有4处:

  山林野趣 位于古运河北端南向转折处。主要利用原始地形地貌,略加整治并构建巡游回路。遵循植被分布的生物学规律,借鉴地带性植物群落种类特征及其演替规律,植物配置以乡土绿化树种为主,营造以落叶树种为骨干的落叶、常绿混交林带,形成浓荫蔽日的夏凉生境;突出市树银杏、垂柳和市花琼花的林地规模,弘扬主旋律;注重色叶类树种无患子、丝绵木、三角枫、枫香、水杉、池杉、落羽杉、金钱松等的配植效果,增添自然魅趣;规划疏林草地式田园景观,引导阳光休闲。主要植物种类尚有:国槐、枫杨、楝树、香椿、梧桐、锦带、木槿、玉兰、桂花、桃、柳、柿、栀子、石榴、腊梅、芍药、牡丹、迎春、连翘;水杉、真柏、圆柏;淡竹、刚竹;荷花、芡实、芦苇;葱兰、石蒜、萱草、鸢尾;狗牙根、马尼拉等。

  气澄壑秀 位于古运河北段槽河桥两端。主要利用原有地形的悬殊高差,强调桥头俯瞰效果。用大块黄石叠山,修筑水景喷泉,建阁式双亭(凉亭),展蜿蜒曲径。周边丛植、点缀观赏植物群落。主要种类有:白玉兰、黄山木兰、紫薇、碧桃、金钟花、广玉兰、红枫、石楠、垂柳、瓜子黄杨、凤尾兰、金钱松、白皮松、龙柏球以及凤尾竹、慈孝竹、黄金镶碧玉竹等。营造茂林修竹,气势宏伟的桥头绿地景观。

  古渡遗风 位于古运河中段,明清东关古渡遗址。修建码头,重置牌楼,与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形成对景。配植垂柳、琼花、樱花、海棠、红枫、红瑞木、罗汉松、孝顺竹等观赏树木,凸显古渡遗风。

  古河新韵 位于古运河南段西向转折处,为古运河城区段最大规划绿地,视野开阔,纵深两岸。营造大型市民广场,宣介古运河历史文化,着力打造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绿地景观典范,配置垂柳、银杏、琼花、樱花、海棠、马褂木、乐昌含笑、桂花、香樟、珊瑚树、杜鹃、龙柏球、雪松、棕榈、海枣、布迪椰子、黄杆哺鸡竹、美人蕉、一叶兰等,麦冬、马尼拉草坪地被,形成金竹辉映、丹桂飘香、南国风光、古河新韵的观景主题。

4.2生态保健型模式

  依据植物吸收CO2制造O2的光合作用功能和某些树种分泌植物杀菌素的生物特性[3],运用拟生造林学原理,配置生态保健型的人工植物群落,构建生态系统稳定、植物保健功能明显、景观层次优美的滨河森林绿地。主要树种有白皮松、圆柏、香樟、肉桂、深山含笑、罗汉松、臭椿、合欢、悬铃木、郁李、丁香、白杨、榆树等,为市民健身强体提供空气清新、心旷神怡的生态保健环境。

4.2.1模式结构

  加大复层立体绿化,突出生态保健功能,兼顾景观质量要求。植物结构,主要为释氧、分泌杀菌素效应强的、地带性特色明显的树种集合,其中大乔木、小乔木、花灌木的比例为5∶2∶2。绿地群落中,上木覆盖率为70-80%,下木覆盖率40-50%;地被植物覆盖95%以上的地表,形成林荫型生态保健绿地。

4.2.2主要绿化树种选配

  群落基调树种有:悬铃木、白杨、香椿、臭椿、银杏、郁李、楸树、马褂木、厚皮香、珊瑚树、大叶女贞、海桐、石楠、广玉兰、夹竹桃、肉桂、香樟等。

  群落骨干树种有:枫香、南酸枣、紫薇、丁香、木芙蓉、金钟花(黄金条)、合欢、桂花、枇杷、杜仲、黄连木、青冈栎、大叶冬青、阔叶十大功劳、山杜英、圆柏、桧柏、罗汉松、白皮松、落羽杉等。

  地被植物有:芍药、苜蓿、酢浆草、萱草、葱兰、薄荷、石蒜等。

4.2.3绿化设计

  行道树选配,采用银杏×香樟、马褂木×大叶女贞或悬铃木×石楠组合,形成落叶与常绿树混交的地带性阔叶树种组合,增设1排夹竹桃(叶片分泌挥发性水扬酸甲酯、丙烯酸等植物杀菌素)保健带,增强绿地生态保健效能[9][10]。

  植物群落大单元,采用栾树或白杨(上层片林密栽)×山杜英(下层行间异龄混交)+地被植物金盏菊,形成阳性落叶树种与较耐阴常绿树种混交的地带性稳定群落,提高群落光合作用及释放氧气总量,形成林荫健身保健群落。

  植物群落小单元,采用枫香×石楠+麦冬;杜仲×海桐+葱兰;香樟×阔叶十大功劳;银杏×桂花+地被萱草、石蒜等组合栽植,配置于植物群落大单元周边,增强植物群落复层生态位。葱兰、石蒜等地被植物夜间仍有一定光合作用,可显著提高清晨的绿地空气质量,益于市民晨练健身。

4.3生态环保型模式

  主要针对工矿企业密集或交通流量较大的区段,强化森林植被吸收有害气体、吸滞粉尘、消减噪音等生态环保效应,减轻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绿化配置,主要强调发挥森林植物的生态环保功能,适当考虑景观效果,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基调树种选择有:垂柳、粗榧、棕榈、杜仲、南酸枣、侧柏、龙柏、合欢、紫薇、厚皮香、夹竹桃、大叶女贞、广玉兰等。

  骨干树种配置为:国槐、臭椿、杨树、梧桐、栾树、落羽杉、池杉,片林小块状混交:林内配置海桐、冬青、黄杨、杜鹃等灌木,地被为葱兰、麦冬等。

  行道树组合,采用栾树×大叶女贞、臭椿(梧桐)×广玉兰、枫香×大叶冬青、合欢×厚皮香等。

4.4人文景观型模式

  以古运河畔有宗教文化古迹的地段为对象,在突出林地生态保健功能的前提下,体现中国宗教文化的绿化景观。

4.4.1道教文化古迹地绿化配置

  选择道观庭院绿化常用的景观树种,如松树、柏树、青桐、桃树、蜡梅和琼花等[8],并对传统绿地模式进行创新。群落绿化大单元:黑松或桧柏(合理混交片植)×蜡梅(下层隙植)+地被麦冬。群落绿化小单元:琼花×栀子花+地被芍药;青桐×碧桃+地被葱兰;紫叶桃×大叶黄杨+地被萱草。

4.4.2佛教文化古迹地绿化配置

  选择寺庙庭院绿化常见的景观树种,如银杏、真柏、圆柏、白皮松、枫香、花石榴、桂花、竹和芍药、牡丹、葱兰、麦冬等[8],对传统绿化模式进行创新。群落绿化大单元:银杏(上层疏植)×桂花(中层片植)+地被萱草、芍药。群落绿化小单元:枫香(疏植)×花石榴(点植)+芍药、麦冬;松、柏(孤植)×紫竹(丛植)+地被石蒜、葱兰。

5.结语

  已完成2900m、8.8hm2古运河城区段的生态环境林建设任务,初步构成“点、线、面”有机组合的滨河森林风光带,较好地发挥了生态观光、生态保健和生态环保功能,被市民誉为扬州古城的“外滩”。据初步统计,每日前往晨练的市民达600~800人,夏、秋季晚间休闲的人流量达1000~1600人。全年前往观光、游憩、晨练的人流量约35.65万~40.50万人次。全年外地游客来此观光人流量达10-15万人次。

  扬州古运河生态环境林建设,在中国森林生态网络工程体系建设中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但是,绿化模式设计及其构建技术还需进一步完善:绿化模式的景观质量、生态效益、环保效应及保健功能等尚需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使古运河生态环境建设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先进性。

  进一步的相关研究内容有:古运河生态环境林植物配置结构功能的研究,古运河生态环境林生态、环保与保健效益的指标测定,古运河生态环境林建设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评估等。
评论帖子
评论即可得
+1经验值
+10土木币

请先 登录,再参与讨论!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园林论文

返回版块

3.36 万条内容 · 44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开闭式托罐摇台在赵固二矿的应用

论文导读:赵固二矿副井为立井四绳摩擦式提升机提升,主提升钢丝绳绳径Ø48mm,提升高度707.5m,井筒布置一对1.5t单层双车非标罐笼,井底罐笼承接装置采用液动长臂搭接摇台,进车侧摇臂长度2300mm,出车侧长度2800mm,调节高度500mm。支罐机是由液压油缸垂直驱动的支托装置承托罐笼的底盘使其上升和下降,以补偿钢丝绳的长度变化。为解决上述不利因素的影响,我矿经过多次调研,选用了徐州九益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ZYT型开闭式托罐摇台,该装置由下托臂和上摇臂组成,通过单个油缸驱动的多连杆机构实现上托和释放罐笼,油缸活塞杆伸出时,多连杆机构控制下托臂翻转伸出托起罐笼下盘,上摇臂搭接罐笼内轨面,两者相互作用,补偿钢丝绳的伸长量。

请选择删除原因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