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施工技术 \ 装饰装修施工 \ 新技术趋势下的室内设计

新技术趋势下的室内设计

发布于:2007-10-11 00:27:11 来自:施工技术/装饰装修施工 5 1792 [复制转发]
新技术趋势下的室内设计
设计资讯 2006-4-20
一、危机与机遇
最近一种现象非常普遍,凡是从事建筑的人在去美国留学后大都改了行,或从商,或从事基础理论研究,更多是改行到了计算机专业,能够坚持在建筑设计及相关领域工作的人少之又少。难道建筑业真的有什么事情在悄悄发生?

郑光复先生在 "危机与机遇――已开始的建筑革命"(《建筑学报》2000.11 )一文中断言,宏观的"建筑革命"已经发生。建筑业产生了空前的危机,数据显示,在北美,建筑师改行的达40%,建筑师平均年薪低于中产阶级下限20%。在全球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转变当中,建筑业在总体上属于衰变更新的传统产业,它将在量的衰变中实现质的飞跃。正是这个原因导致目前从国内前往美国、加拿大的建筑师鲜有不改行的。

这种建筑师总量过剩现象是其表象之一,其更深层的原因是建筑业有了从半手工业向以大工业制造为主现代化作业发展的趋势。由于制造连销一条龙,工地现场的工程量将进一步被压缩,施工行业将萎缩变质成制造业附属的最后一道工序;工业时代建筑业的黄金期已过去,自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在西方发达国家建筑业从国民经济第一、二位置急降。引起这场所谓最新"建筑革命"的源动力与二十世纪初"现代建筑运动"是相似的,那就是新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新材料、新结构、新构造,从而最终导致新的建造方式、建筑型制、以及建筑设计方法的变化。

郑先生在文章中突出建筑业危机的同时又强调了这场危机中所孕育着的机遇,他写到"危机提供机遇,二者是同一事物的两侧面。淘汰守旧者,又为自我超越者创造新机遇。如:

新材料:首要是代替木材制轻便的结构构件。目前的工业塑料装饰与设备制品预兆着这种方向,但尚需更近似于木材的新材料。

新结构:新型轻钢、轻钢混凝土、代木料、工业塑料之类的新结构体系,取代笨重的钢筋混凝土、砖石、重型钢结构。中国年产钢能力约1亿5万吨,尚余3千万吨能力未用。以轻型新结构降低建筑单位含钢量,降低造价,方便运输与装配,以利普及,有现实性。旧材料新结构是内容丰富的发展方向。在这一领域发达国家有过一些尝试。

新构件:以整体浴室、或一组房间、或一幢小宅为一构件单元,在建筑业内已经有一些这样的尝试。如已有经济型卫生间、厨房单元等。目前瑞士新开发的筒式厅室,北美发展的集装箱式住宅单元,都是较好的例子。在构件概念范畴,另有许多课题。(《建筑学报》2000.11 P15)

如果说真的在这个时代发生了建筑革命,我们应当庆幸有了一次迎头赶上世界潮流的机会。对于国内装修行业来说,一场深刻的变革也将是不可避免的,它涉及的范围将是全行业。试着回想一下这十年间的电脑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回想一下,在这个期间电脑技术是如何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设计方法及表达方式,甚至是工作场所的面貌,我们有理由相信,新技术带来的将是从设计观念到施工方式的全面变革。


全部回复(5)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shuyun568
    shuyun568 沙发
    很不错的资料,先顶了再收藏
    2008-08-02 14:33:02

    回复 举报
    赞同0
  • jiangyong19821017
    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
    2008-07-16 21:36:16

    回复 举报
    赞同0
  • xiechangqing
    xiechangqing 地板
    厉害,有独特的眼光,谢谢你,我已学习:call:
    2008-07-13 09:04:13

    回复 举报
    赞同0
  • bfy-ljb
    bfy-ljb 4楼
    三、新世纪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

    在新的世纪,科技的快速发展,将越来越多引起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发生重大的变化。在这个背景下,人们进一步思考如何能以最少的投入量来完成建筑这个费时费钱费力的工作。很自然,利用大工业化生产替代目前仍保留在半手工化生产的建造活动,用信息化带来的智能化整体设计改造落伍的旧的设计方法。用社会化分工的方式打破地域建造的壁垒,这就是将来节能的、生态的、具备新技术与高品位的建筑取得成功的途径。

    有了上述的世界性大趋势,加上我们加入WTO期限的临近,国内装修行业自然不可能置身于潮流之外。就室内设计而言,应当注意的趋势归纳有三点:其一是福斯特倡导的"设计开发"( Design Development)将外加工件量化。举一个例子,内装修中木作施工较多,就目前而言,几台简单的木器多功能加工机具就可以满足现场的需求。而复杂一些,如活动家俱外包工厂加工,是很自然的。目前仍有一些木门、木门套成批在工厂里加工后送抵工地安装,更不用说家装里常遇到的整型踢脚和窗帘盒,整体卫浴与整体厨房,这就是设计开发的基础征兆。一些复杂的异型构件以前常常在现场加工,这也是设计师创造个性与工程队创造利润的主要手段,但就质量而言,这一部分最不宜控制,往往伴随的将是出乎意外的失败效果与不能预料的高成本。以上只是涉及常见的木工类的工作,如果设计金属及玻璃构件,目前现场根本无法加工。当我们忽视与专业加工厂的合作,设计与施工将遇到不可逾越的障碍。例如,在杭州城站广场设计当中,让我们最头痛的是入口雨罩的金属造型构件,这是设计的点晴之笔,要求金属加工件在解决自身承重支撑外,能够很好地表现造型的轻巧优雅和加工工艺的精确性。在几次寻找厂家合作未果即将失望之际,终于在无锡造船厂找到了承接的单位,他们轻而易举地解决了问题。原来我们的这种构件相比船体而言,其复杂程度根本不算什么,通过与厂家工程师共同研究,模型的推敲,终于使这一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而后在"厦门会展中心""成都证券办公楼"设计施工当中,多次与各种类型的加工厂家合作,使设计与施工都获益非浅,这些只是"设计开发"的初始阶段,更加信息化的手段将大大降低整个设计与施工的成本,带来的是高的效率与高的质量。

    室内设计发展的趋势之二:赋予新材料以"灵魂"――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尽快掌握新材料、新构件所带来的规律性,正如卡拉特拉瓦"活的结构"的思想所显示,我们应当为这些新材料带来的新构件寻找能够赋予其灵魂的构造方法,我们曾拿美国建筑师考试的结构题给设计院的结构工程师,他们竟惊讶于其钢结构题之难之深。由此可见我们建筑师的知识结构是不合理、不完善的。正如现代建筑运动的基础是寻求钢筋混凝土材料的独有的结构特性,并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今后室内设计师们驾驭新材料的能力将成为其作品能否创新的保证。

    室内设计发展的趋势之三:审美的转变。一种新技术带来新形式的出现,总是伴随着观念与审美的变迁,在新旧观念斗争的过程中新的审美观将逐步形成,并渐渐成为主流。由此,我们就不奇怪当时蓬皮杜文化中心所引起的轩然大波了。从历史上来看,照像术刚诞生的时候,摄影师总是模仿画家去布置场景,摆弄人的举止,设置灯光。最终是让照片更象一幅油画。再举一例,电脑建筑画兴起的时候,大家以以前手绘图审美来要求,必然导致电脑建筑画去模仿手绘图的抽象效果,而将其本身所擅长能真实再现场景的特性撇在一边,但随着电脑建筑画水平的提高,这种真实再现场景的方式成为主流,也成为现在审评建筑画好坏的流行标准。这也许正是符合贡布里希在《视觉与错觉》一书中提到的人们的绘画创作往往是遵循已有的印象与格式,并不遵循在他眼前事物的客观样式。由此可见审美的转变是何其困难,百姓如此,画家如此,建筑师亦如此。而能够称得上是真正创新的东西,往往就是突破旧有观念的束缚而建构的,"五四运动"如此,现代艺术如此,现代建筑运动亦如此。因此,探究新材料带来可能的新形式,必然伴随设计观念的转变,而最终导致室内设计审美判断标准的转变。而具有讽刺意味的现象是,钢构架、桁架作为纯粹的装饰符号出现在大量建筑的室内外空间,由于这些钢构件不受力而难以展现清晰的力学逻辑与美感,却从一个侧面说明技术审美观已经初步在公众心目中形成。

    新的审美标准的建立与新材料带来的新形式的探索是相互结合的,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如今在国内也有了这一方面探索的成功之作,如北京首都新机场的室内设计。国际上"高技派"的创作有着高度工业化的制造业的整体支持,国内设计师的创作明显受制于此方面的缺陷,但如上所表达的观点,新审美观的形成,不仅促进了公众观念的改变,也将由于设计师的尝试与努力,促进国内建筑制造业和建筑业技术和工艺的提高,只有在这种基础上脚踏实地地探索与创新,小而言之能切实提高我们室内设计的技术含量,大而言之能坚定我们社会进步的信念和民族复兴的理想。
    2007-10-11 00:28:11

    回复 举报
    赞同0
  • bfy-ljb
    bfy-ljb 5楼
    二、高技派的启示

    二次大战后至二十世纪末,世界建筑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建筑界流派众多,许多新的建筑理论不断出现,常使人们无所适从,莫衷一是,但无论是形式主义倾向,地方主义倾向,还是人本主义倾向,其最终作品都将依赖于建筑新技术的发展所提供表现的平台,且这种基础平台也将改变着各种流派倾向的主观内容与外在的形式,在为数众多的派别当中, 充当新技术发展急先锋者非"高技派"莫属。

    "高技派"起源于二十世纪60年代,当时一系列科学技术的成功使得"高技派"的发展达到第一个高峰。从字面理解,"高技派"应当区别于我们日常用语"高新技术",建筑的高技含意不仅是采用较新的科学手段,也特指较高的工艺水准。

    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为代表的第一代"高技派"产生了皮亚诺(RENZO PIANO)和罗杰期两位大师,并奠定了"高技派"的如下特色:第一,采用当时的最新建筑科技,并尽力表现或宣扬它;第二,模数制、大开间、灵活分割;第三,暴露结构与管道。从图片上来看,蓬皮杜中心更象一架组装成的机器而不是建筑,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引起了当时舆论的喧然大波。它直接挑战着人们固有的审美观,以后的高技派倒是从这种"叛逆"式的立场向后退缩了,让构成杆件由粗鲁变得优雅起来。目前许多非高技派建筑物内部大空间为了便于维修,也大量采用外露管道式天花,而蓬皮杜中心可以说是始作俑者。

    从蓬皮杜文化中心诞生之日开始,便招来了专业领域与公众组织的众多批评,由于建成后的形象与作为艺术的建筑观点相左,甚至与现代建筑运动大相异趣,再加上其当时昂贵的造价,使得"高技派"未能成为当时主流建筑派别而沉寂下来。翻阅二十年来的《世界建筑》杂志,只有在八十年代最初的几期提到过高技派,而后有一幢罗杰斯在英国的"劳埃德大厦"也没有得到人们更多的好评,这注定了"高技派"从观念到作品的成熟需要"磨难"与修正。

    "高技派"作品的其中缺陷之一是暴露的构架充当审美对象,缺乏力与美的内在联系。桥梁工程师出生的卡拉特拉瓦(SanAiago Calatrava)在作品中弥补了这个缺陷。以其浑厚的结构功底和对动物骨骼的研究,卡拉特拉瓦孜孜不倦地追求着结构的力度美,他首先是以设计几座桥梁而出名,后来在他的建筑作品继续遵循这样原则――让结构暴露、坦裸、不外包,他认为没有必要在一座构造物上去增加所谓的建筑艺术,也就是说,没有必要去穿一件华丽的外衣,结构本身就是建筑,因此他所注入是"活"的结构,让外露的构件得了灵魂,有了审美的可能。如西班牙Bilbao市的Volantin步行桥(1990-1997),法国Saiolas Lgons机场铁路客运站(1989-1994)和西班牙Alioy社区通道(1992-1995),都体现了这一点,在这些作品当中外露的工业构件变得有序、轻巧了,完美的工艺带来了社会公众对他作品的认同与尊重。

    七十年代的蓬皮杜文化中心和八十年代的劳埃德大厦都引来公众许多的非议,而高技派旗帜型人物诺曼●福斯特爵士却一直十分幸运(尽管他本人极力否认与"高技派"的关联)。1966年他在英国建造的Relicnce Contrals Efectronics工厂被认为是"高技派"的前期的典型作品,而后一系列众多的建筑作品都获得业内与公众的诸多好评。如香港汇丰银行总部,香港新机场等。他的成功源自作品的谦和,从对技术形象的表现走向对地区文化、历史环境和生态平衡的尊重,被认为是"成熟"的"高技派"。如在法国南部普多旺斯地区有一个小镇叫尼姆,在历史上曾是古罗马的地区行政中心,城里有至今还保存完好的古罗马卡里神庙,福斯特就在这个对着神庙的地址拟建的卡里艺术中心的设计竞赛中,一举击败数名世界级大师,如弗兰克、盖里,西莎、佩里,努维尔而获得设计资格,在这里,福斯特超凡脱俗的设计证实了"高技派"与历史环境融合的可能性。在尊重历史的同时,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带来的生机与变化。而这种尊重都不是一种抄袭的产物,是一种全新的概念的结果,纤细钢柱支撑,墙面平整,与老建筑的柱廊呼应,虽然它的整体面积远大于神庙,却在尺度上显得谦逊而细腻,与古老街区融为一体。

    幸运的福斯特在1992年公开的国际竞赛中击败卡拉特拉瓦,赢得了德国新国会大厦的设计。在一个古老建筑的废虚上增加了一个透明的罩。这种作法使整幢建筑既不同于古建筑的修复,也并非"高技派"随意的表现。在作品中突出的一点是他将生态技术引入高技派,使得这一流派超越其它门类,走在了建筑创新的最前沿

    福斯特一直强调"设计开发"(Design Development),即设计应当与工厂加工相结合,将一些构件如同工业零件由建筑师与工厂的工程师一起来设计、开发和测试,最终加工成型到现场组装。"设计开发"包含了建筑师的独特要求,构件因此具有特色,同样"设计开发"让许多受现场加工条件限制的情况变得有可能,而且极大缩短了现场加工的时间,从而节约了整个工程的成本。且无论在设计质量上还是施工质量上都有了极大的提高的可能,例如德国新议会大厦的自动调整方向的遮光板设计,便是经典一例。

    综上所述,皮亚诺以先锋者的姿态奠定了"高技派"的基础;卡拉特拉瓦则赋予"高技派"以结构的灵魂;而福斯特则用"设计开发"的手段将高技派带向成熟。"高技派"的这种演进过程折射出二十世纪后期新技术的发展,也给世界建筑带来了全新概念与面目。

    2007-10-11 00:28:11

    回复 举报
    赞同0
评论帖子
评论即可得
+1经验值
+1土木币

请先 登录,再参与讨论!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装饰装修施工

返回版块

10.72 万条内容 · 27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如何设计辅助卧室

如何设计辅助卧室 设计资讯 2006-4-20 辅助卧室对当今的生活条件来说,主要就是指儿童卧室。儿童用房的设计,首先要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孩子们不仅要在自己的房间里学习、休息、睡眠,他们还要在这里形成个人的独立意识,培养自己的兴趣和自立能力。因此,为他们专门安排一个舒适的成长和活动空间,可以使他们尽情享受珍贵的童年。 在家具的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应是安全问题。例如,床铺不要过高,家具的楞角要处理成钝角或浑圆形。其次,要尽量使家具揉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以触发孩子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另外,要针对孩子好动、好学以及衣物玩具等不断增多的特点,要预先为他们准备好收藏上述物品的地方。

请选择删除原因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