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建筑风水学 \ 俞孔坚:谁来保佑我们的家园——风水复活的背后

俞孔坚:谁来保佑我们的家园——风水复活的背后

发布于:2007-02-07 23:36:07 来自:建筑设计/建筑风水学 16 2828 [复制转发]
济世救民是“风水”之所以出现的初衷。虽然传统的风水依旧有很大的市场,但前科学时代留下的文化遗产和文化景观只能给我们经验和启迪,却无力保佑我们当下的脆弱家园。我们已从田园牧歌式的怀旧中苏醒,不会指望过往的“神灵”能解决目前中国的生态安全问题。但在现代城市急剧扩张以及各种城市病不断增多的年代,我们有什么可靠的方法和途径,来保障城市和居民的健康与安全宁?就此问题,《中国国家地理》记者对景观设计专家俞孔坚教授进行了深度采访。

理想家园: 中国大地上的乡土文化景观是人地关系长期磨合的产物。风水说强调一种基本的整体环境模式。在云南哀牢山中,山体被划分为上、中、下三段。上部是世代保护的自然丛林,中部是人居住和生活的场所,下部层层叠叠的梯田是属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之所。千百年来,风水模式在中国大地上铸造了一件件令现代人赞叹不已的人工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作品。那曾经是我们的栖居地,将来可能也是我们的理想家园。

全部回复(16)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1992lxm
    1992lxm 沙发
    城市反规划行动: “反规划”理论要求城市的决策者不要决定城市应建什么,而是决定城市不要建什么、保护什么。因为城市的规模和建设用的功能是在不断变化的,而由河流水系、绿地走廊、林地、湿地等构成的生态基础设施则永远为城市所必需。城市中自然生态,哪怕是一片林阴、一条河流,一块绿地,无不潜藏着无穷的诗意,它会让人获得身心再生之感。我们曾经熟悉的水草丛生、白鹭低飞、青蛙缠脚、游鱼翔底的河流、湿地,在如今的城市中已越来越少了,它应成为城市、规划中优先保护的对象。

    图为北京翠湖湿地 摄影/马文晓

      李:我们现在是不是应当回到以前的自行车时代?这也是建立新型人地和谐关系的一种方式,而且也是解决城市病、化解能源危机的一个良方。

    俞:中国各大城市现在已经出现严重的交通堵塞现象,中国将来一定要靠自行车和公交来解决交通问题。更何况现在的中东问题以及我们面临的石油危机问题。中国的和平崛起必寄希望于自行车和轨道交通上;如果寄托在汽车上,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就会受到威胁。但是等到我们再想骑车的时候,可能会发现我们已经没有可以骑车的路了,我们的路全被汽车给占了。中国古人也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面对异常快速的中国城市化进程,规划师和城市建设的决策者不应只忙于应付迫在眉睫的房前屋后的环境恶化问题、街头巷尾的交通拥堵问题,而更应把眼光放在区域和大地尺度来研究长远的大决策、大战略,哪怕是牺牲眼前的或局部的利益来换取更持久和全局性的主动。从这个角度来讲,眼下轰轰烈烈的城市美化和建设生态城市的运动,至少过于短视和急功近利,与建设可持续的、生态安全与健康的城市,往往南辕北辙。

    李:从与您的交谈中,我得知济世救民是传统风水之所以出现的初衷。如今,这种美好愿望正被现代景观设计和生态规划所延续。如果说在当代和未来我们仍然需要一个好“风水”来保障城市和居民的健康、安全和心灵安宁的话,这个现代“风水”就是生态基础设施:一个保障生态系统自然服务功能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一个保障五千年神灵栖息场所的景观遗产网络。

    俞:这也正是我们这一代人所肩负的重大使命。

      感谢《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提供图片

    2007-02-07 23:42:07

    回复 举报
    赞同0
  • 1992lxm
    1992lxm 板凳
    李:您的看法不仅富有远见,而且统观全局。确实,对于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国土,只有努力维护其自然过程和格局的连续性,才能保证各种生命的可持续发展;否则各种生命会陆续断绝。类似这种具有战略性高度的措施还有什么?

    俞:第二大战略是维护和恢复河道及海岸的自然形态。河流水系是大地生命的血脉,是大地景观生态的主要基础设施,污染、干旱断流和洪水是目前中国城市河流水系所面临的三大严重问题。然而,人们往往把治理的对象瞄准河道本身,殊不知造成上述三大问题的原因实际上与河道本身无关。其他如耗巨资筑高堤防洪、以水泥护堤衬底、裁弯取直、高坝蓄水等,均使大地的生命系统遭受严重损害。以裁弯取直为例。古代风水最忌水流直泻僵硬,强调水流应曲折有情。只有蜿蜒曲折的水流才有生气、灵气。现代景观生态学的研究也证实了弯曲的水流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利于消减洪水的灾害性和突发性。其他战略还有像保护和恢复湿地系统,建立无机动车绿色通道,建立绿色文化遗产廊道,溶解城市等等。

      新时尚——放弃汽车的时代: 还在几年前,80%的北京人是靠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上下班,那时候很少有堵车和上班迟到的事;而现在的北京,许多人放弃了以前便捷、环保的骑车方式,以开车为时尚。但我们发现北京的道路越来越堵了。国际城市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以汽车为中心的城市是缺少人性、不适于人居住的;从发展的角度来讲,也是不可持续的。“步行社区”、“自行车城市”正成为国际城市发展追求的一个理想。

    图为20世纪80年代末上海一铁路道口的自行车流,当时自行车是人们的主要交通工具。

    2007-02-07 23:42:07

    回复 举报
    赞同0
  • 1992lxm
    1992lxm 地板
    俞:在“反规划”理念的基础上,要首先确立那些对保护城市生态安全以及乡土景观遗产具有战略意义、关键意义的生态基础设施。它们对实现“天地人神”和谐的重要性,正如古代风水中的龙脉、穴位、护砂和水口对维护大地生命系统的健康和安全一样重要。具体做法如维护和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古代堪舆把城市穴场喻为“胎息”,意即大地母亲的胎座,城市及人居通过水系、山体及风道等,吸吮着大地母亲的乳汁。破坏山水格局的连续性,就切断了自然的过程,包括风、水、物种、营养等的流动,必然会使城市这一人文之胎发育不良,以至失去生命。历史上许多文明的消失也被归因于此。

    古代风水说认为,断山断水是要断子绝孙的。现代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告诉我们,连续的山水和自然栖息地系统有重要的意义。比如我们吃的三文鱼在林子里的小溪产卵,在海里生长。如果河流断了,三文鱼的生成过程就中断了。长江里好多鱼也是如此。我们爱吃的武昌鱼是在武昌上游的湖泊里产卵繁殖,然后到下游的长江里生长。河流廊道是大自然惟一的连续体。来自喜马拉雅山山顶的一滴雪水,可以流到太平洋去,就因为河流是连续的。

    古代风水最忌水流直泻僵硬。现代景观生态学的研究也证实了弯曲的水流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利于消减洪水的灾害性和突发性。

      河流的对话: 河流水系是大地的血脉,也是生态景观的重要基础设施。自然的河流蜿蜒曲折。中国古代风水认为曲折蜿蜒和连续的河流才是“吉”的。现代景观生态学研究表明:蜿蜒的河流有利于消减洪水能量、避免洪水灾害。春汛时,它让洪水缓缓流过;秋旱来临,它又释放不尽的涌泉。而人工河流多违反自然河流的本性,河水成为被隔离于土壤之外的孤立系统,水体与土壤之间的物质、营养交换关系被切断。在人工河边,人们也无法体验到自然河流的碧波荡漾以及杂草丛生的野趣。

    图为自然形态的河流——新疆开都河 摄影/李学

    图为北京城中失去自由空间的亮马河 摄影/马文晓

    2007-02-07 23:41:07

    回复 举报
    赞同0
  • 1992lxm
    1992lxm 4楼
    图为南方某城地局部俯视 摄影/魏辉

      古代中国风水说认为土地是母亲,城市是一个胎儿,城市的所在地是“胎息”。但是我们恰恰是先造胎儿再造母亲,大地好像是不存在的。

      李:对这样一个庞大的工程,或实现这种全新的理念,我们现在首先要做的是什么?你提出的“反规划”和景观安全格局是否是实现新的更高理念的人地和谐的捷径?

    俞:在当代中国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面对史无前例的严峻的人地关系危机的现实,只有“反规划”与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才可以实现“天地-人-神”和谐的人居理想。

    “反规划”不是不规划,也不是反对规划,它是一种强调通过优先进行关键不建设区域的控制,来进行城市空间规划的方法论,是对快速城市扩张的一种应对。传统的城市规划总是先预测近、中、远期的城市人口规模,然后根据国家人均用地指标确定用地规模,再依此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和不同功能区的空间布局。这一传统途径有许多弊端。

    古代中国风水说认为土地是母亲,城市是一个胎儿,城市的所在地是“胎息”。但是我们恰恰是先造胎儿再造母亲,大地好像是不存在的。

    城市是一个多变而且复杂的巨系统,城市用地规模和功能布局所依赖的自变量(如人口)往往难以预测。深圳当时预测2000年的人口是100多万,并按此来规划,结果到2000年时达到了700万。北京更是这样。所以,建立在人口预测上的城市理想是个空中楼阁。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城市建设主体已经从政府和国家逐渐转变为开发商。现在是政府做规划,房地产开发商来建城市。而规划师对市场不甚了解,却想着要控制市场,从而导致规划的失灵。所以政府该做的事情就是不建设用地的规划和控制,需要“反规划”,就是首先要确定不该建设的区域和土地系统,该建设的东西让开发商去建设,不该建设的地方由市长和规划局长代表公众去做。面对变革时代的城市扩张,我们更需要逆向思维的国土和城市规划方法论,以“反规化”的思维,以不变应万变。

    李:这种“反规划”理念与中国传统风水观有没有什么可以契合之处?
    2007-02-07 23:41:07

    回复 举报
    赞同0
  • 1992lxm
    1992lxm 5楼

    图为牌坊 摄影/谭明

      景观压迫大地: 现代无序蔓延、急剧膨胀的城市,使站在高速发展、扩张的城市的上空,我们不仅看不到一块完整的土地,而且由钢筋水泥构筑的丛林也使得现代人的生活与自然完全隔绝。用传统的风水观来看,如此密集、杂乱无章的建筑,大多是不适宜人居的“凶险”之地。
    2007-02-07 23:40:07

    回复 举报
    赞同0
点击查看全部回复(16条)
评论帖子
评论即可得
+1经验值
+10土木币

请先 登录,再参与讨论!

相关推荐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风水学

返回版块

4.57 万条内容 · 18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建筑风水:中国人的生存需要

建筑风水是为满足人们各种生存需要而建立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理论的传统文化与技术的完整结合,是中国传统城市、景观、民居等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建筑风水当前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有文化观、科学观和时空观、生命或基因观、迷信观等,这有利于建筑风水的健康发展。通过考察分析,揭示了百年名校其实也巧合建筑风水的有关原理。一 建筑风水的应用基础1) 生存需求:建筑风水是中国人需求的体现是中国大一统思想在传统建筑中的具体反映

请选择删除原因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