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中国建筑史 \ 那些胡同里的遗迹——所谓门当户对的非主流探讨

那些胡同里的遗迹——所谓门当户对的非主流探讨

发布于:2007-01-26 21:23:26 来自: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史 [复制转发]
传统,有些是精华,有些是糟粕。但判断精华或糟粕的标准,也随着时间的延续而不断演变。君不见,多少古老的遗迹在文化大革命中毁于一旦,而现在看起来这些行为是多么的幼稚而疯狂。但破坏的已经无法复原,而当年红卫兵打着的,不就是破除四旧(祛除糟粕)的旗号么。

全部回复(15)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lmf200404@co163
    所谓门当户对,其内在的含义是取身份与品位类似者。而品位,或者讲文化,则并非简单的话题了。
    2007-01-26 21:29:26

    回复 举报
    赞同0
  • lmf200404@co163
    南芦草园胡同12号的对联。户主是一位卖姜的商人,大门的对联也文气十足。

    2007-01-26 21:28:26

    回复 举报
    赞同0
点击查看全部回复(15条)

中国建筑史

返回版块

5.11 万条内容 · 138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田进士宅的尴尬与无奈

乐观街位于开封市区东部,街东头原临近惠济河岸(今内环东路),西接草市街,原名老官街。街之得名有两种说法:一说此街曾住过太监,太监俗称老官,对此有人考证说很可能是明代周王府总管太监在王府外的私人宅第。另一种说法是该街田(路北)、缪(路南)两姓家中都有人在朝中居官,故这条街被称为官街,后改为老官街。这两种说法都有可能是对的,但根据后来田家发迹“一门三进士”的事实来看,第二种说法似乎更可靠些。把老官街改为乐观街是民国年间的事,乃由谐音而起,“乐”是多音字,至今开封人说起乐观街来,发音仍似“老官街”。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