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园林景观 \ 园林景观原创精选 \ 园之"道"

园之"道"

发布于:2006-03-20 18:41:20 来自:园林景观/园林景观原创精选 1 1077 [复制转发]
园之"道"

小园清幽,兰竹杂生,鸟雀时鸣,流水潺潺,鱼乐其中,怪石嶙峋,疏影横斜,清风明月,雨打芭蕉。纳万物于尺幅之窗,藏心意于无心之画……。江南的园林如此精妙,我不由得赞叹先人的睿智,更景气与其中蕴藏的哲理。
有人说,西方传统讲究人定胜天,而中国则为天人合一,确实如此。且看西方的帕特农、斗兽场、凡尔赛宫……,个个都是把石头斧凿的失去了,然后一块块的垒起来,而中国则很不愿与自然“对抗”,也许因为古代中国的农业文明高度发达,是民族心理更接近自然。于是,中国的传统建筑都是木构架的。单从园林来说,木材本来就是天然产物,人木相处,更能接近自然。
园林里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水”,都少有人工的痕迹。即便雕凿过,也是“虽有人作,宛自天开”。认识自然的产物,为什么要与上天对抗呢?道家的思想在此得到体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换句话说就是顺应自然,与万物和谐的存在。“知和曰常”,就是要天人之河,身心之河,人际之和。园林里很注重与自然的和谐,且不说那深奥的风水五行理论,单从红楼梦里摘一句话“非其地而强为其地,非其山而强为其山,虽百般精巧,终不相宜”,因为是不顺应自然,即人为(汉字作“伪”),是“终不相宜”的。而道家讲究“清静无为”,从而“无不为”,即与自然和谐,从而达到完美境界。
中国园林讲究与自然和谐的程度到了每一个细节。园林讲求“天然之理,天然图画”,为了达到这一点,“移天缩地”,“象天法地”的思想被大量运用,就是在很小的土地上表现出宇宙的无穷,园林中的空间通而不畅,似乎永远也不能览遍。即便一石一水,都要“一石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这很明显是道家的宇宙观。道家认为“壶中天地”,“芥子纳须弥”,一个很小的事物内部便是一个宇宙。
中国园林的形式或多或少都有道家思想。园林内外世界截然不同,这同古代“隐居”的思想相似。这些园林的主人们大多为仕商,都追求一个清逸的“隐”环境,“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他们便是“中隐”,“出世”,“入世”都很方便。因此园中虽无山野茅屋,也无达官显贵的豪舍,而是同自造的“山林”相异的青砖瓦房,犹如普通民居一半,但装饰、布置、造型都处处体现着园林主人的思想感情,这便是“清静无为”的体现。
园林中的建筑大多都有各自的特色。亭者翼然,临于险处,若飞升之鸟,如道者仙居,与道家升仙思想对位。园林主人也可能想不到这些,因为这已经成为中国建筑的传统形式。就如宫殿、陵墓,甚至民居,大屋顶就如鸟的双翼,屋脊上有现任走兽,而吻兽则是由表示飞升的朱雀(凤凰,火)演变为鱼(水,因为木建筑怕火,故为鱼形),后来演变为龙形。而大型宫殿建筑必有须弥座,以示皇帝乃天子之意。
园中必有水。虽是道家最为重视的物质。“上善若水”,水乃阴柔之物,能与大多数物质相融,并且无形(“大象无形”)就下,以适应自然。园中有水,园便活了。水须用活水,与山石相配合,如山水画一半,动静相宜,刚柔相济。“智者乐水”。很多与水有关的建筑与道家的思辨思想相关,如“知鱼亭“,便是用了庄子与惠子在濠濮涧上论辩的典故。
园林家情谊的性格与道家的哲学在园林中得到了体现。中国园林作为世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受到了很大的重视。道家的哲学理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园林等中国传统建筑。园林艺术的高雅与玄妙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而能站在哲学,特别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高度上研究,那会给艺术的研究注入生命
  • peternong
    peternong 沙发
    如果这篇文章是楼主的原创,值得大家的学习;中国的文化根源与我们生活紧密不分,社会的各种习惯交汇冲击形成了共有的审美契合点,这就是设计人员应该发现的关键.
    2006-07-29 14:53:29

    回复 举报
    赞同0
评论帖子
评论即可得
+1经验值
+1土木币

请先 登录,再参与讨论!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园林景观原创精选

返回版块

2.37 万条内容 · 78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广东中山岐江公园的一组图片

这是我去实习时拍的一些照片1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