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施工技术 \ 工程监理 \ 面对WTO的中国监理企业发展

面对WTO的中国监理企业发展

发布于:2005-08-25 16:11:25 来自:施工技术/工程监理 2 1168 [复制转发]
面对WTO的中国监理企业发展

一、竞争格局的变化

面对WTO的诸多中国监理企业,并不是在同一层面上参与国际竞争的,其监理工作水平也参差不齐。造成这不一平衡既有中国经济本身发展的原因,也有在监理行业形成过程中企业生态环境不尽相同的原因。概括地说,可以用“龙形经济”来分析。

“龙形经济”原本是用来比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多层次性和差别性。用在本行业中可以看成如下观点:

首先,我国监理行业经过十余年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当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应,正如巨龙出水,前途无量。然而,由于行业发展的不平衡,既有高高入云的“龙头”企业,在某些方面己具备同国际级企业竞争的实力。但也有尚未离开水面的"龙尾巴",仍经常陷入管理混乱和财务困境。

在这一背景下,加入WTO必然带来国际建筑管理/顾问企业与我们在多个层面的激烈竞争,其中尤以人才竞争与品牌竞争为甚。

人才竞争

这种竞争已经有北京、上海、成都等国内几大城市和化工、水电等几个部门初露端倪。许多优秀人才昨天还就职于国内企业,今天就已在为跨国企业服务了。究其原因,经济体制是根本。因而要适应这类竞争,首先须理顺体制、搞活机制,充分体现以智力服务的行业特色,崇尚以人为本。还须从外语、电脑的使用能力、人才竞争、员工培养等多个视角来看待和解决问题。

品牌竞争

这是目前国内监理行业最为欠缺的。进入WTO之后的竞争将在一段时间内给国内同行形成严峻地挑战,然而其结果将如“凤凰涅盘”一般,导致真正的国内名牌的诞生。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1)目前,国内尚无国际级的监理服务品牌。而真正的国际品牌,不仅包括知名度,还包括信任度和美誉度。

2)我国现在的监理服务体制不利于国际品牌的形成以及全面提升。

3)品牌竞争的结果将促使国内监理行业的格局发生变化,进而形成任何现有国际品牌都无法替代的具有本土特征的名牌。



二、监理行业发展策略

高加低市场竞争策略

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监理企业如果没有项目管理以及对高科技项目的运作实力,将是没有前途的。这决定了国内监理企业必然要发展“高”的一面。但是,由于国内市场的广阔、投融资渠道的多元,特别是社会配套制度的不够完善,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还必然从事着最为基础的施工监理,包括现场的质量监理。并以此形成“低”的一面。所谓“高加低策略”就是融合这两种形态的矛盾存在,也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矛盾存在,才能使企业具备本土化优势以及多种服务大跨度组合的可能性。

比较优势策略

比较优势策略也有人称其为“乒乓球策略”。大家都知道,中国的乒乓球运动,自从六十年代崛起以来,长盛不衰,多次都把所有奖牌收入囊中,而其他运动都难望其项背。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国人独特的体质特征、雄厚的后备人才和广泛的全民基础。由此,我们反观监理行业,也应充分发挥我们的比较优势,如人力成本低、本土化特色强、专业基础扎实、吃苦耐劳等众多优势,在竞争中增加活力。

企业生态策略

我们认为企业的生存要讲生态学,如同自然界中“物竞天择”的法则一样。大家都知道:老虎是强大的,却几近灭绝;老鼠是弱小的,却生生不息。一个企业是要做“老虎”,还是做“老鼠”,应从“适者生存”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大不等于强,可能很脆弱。小不等于弱,只要有特色,就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综合效益策略

在综合效益策略中,可以根据企业经营中常碰到的问题分为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生产管理策略、企业财务管理策略。在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中,应特别注意高、中、低各类人才的合理组合,薪资的安排,激励机制的建立。在生产管理策略中,应力求有脚踏实地的生产管理方法和与国际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应特别强调严格的考核、检查制度和顾客反馈信息的及时处理。企业财务管理策略则应根据监理服务业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模式。应特别注意项目合同、人员、收费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用工。以求总体效益的最大化。



三、应避免的几个误区

在面对WTO的中国监理企业发展中,应特别注意避免几个理论及认识上的误区:

全盘否定的误区

日前,在我国监理水平行业中,有不少人情绪低落,怨天尤人,大有对十余年监理事业的发展全盘否定之势。甚至从"监理"的概念及由来大加分析,偏执于其含义的不完整以及与当今形势的不符。笔者认为这一误区对个人、企业、行业的发展都是有害的。监理行业的诞生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客观的作用,同样监理理论的发展也需要我们不断去完善。否定了过去,带来的将是理论上、法规上混乱和行动上的不一致。

夜郎自大的误区

正如有些业内人士过分悲观一样,也存在一些业内人士夜郎自大,没有意识到WTO将带来什么。甚至没有对WTO的规则
  • 扮猪吃老虎
    先阶段的监理企业盲目的低价竞争,简直是恶性循环,加入WTO每准可以规范监理企业!
    2007-01-21 18:09:21

    回复 举报
    赞同0
  • jie3141
    jie3141 板凳
    需要一个外来压力,促使整个行业的变革啊。
    WTO要来了,挑战与机遇都将结伴而至。我们相信只要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的工作指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就能真正促使中国监理企业的发展,而我们将看到更高、更蓝的天空……。
    说的好啊

    2005-08-26 02:07:26

    回复 举报
    赞同0
评论帖子
评论即可得
+1经验值
+10土木币

请先 登录,再参与讨论!

相关推荐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工程监理

返回版块

4.71 万条内容 · 14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监理工作的工程变更的若干问题

一、不负经济责任的委托人产生同样不负责任的代理人监理单位管理工程项目的权利的合法性是来源于建设单位的委托与权利的让渡和授予,即委托——代理关系,某些专业部委的工程建设管理中,目前许多建设单位本身获得此权利的合法性往往是来源于非经济性质比如行政或政治的多重委托——代理关系,对工程建设只承担行政责任,——所谓行政责任,具体来说,首先是工程进度责任,其次是不能即时发生质量和施工安全恶性事故的责任。基本无须承担、或较少承担经济责任。精确的说法,应当名之曰:主办单位,夫“主办”者,乃是主持操办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一些具体事务之谓者也。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不负经济责任的委托人——建设单位——产生同样不负责任的代理人——监理单位!无论历史的经验教训还是现实的行业状况,也无论高深莫测的委托——代理理论还是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实践活动,没有理由和证据表明在委托人不负、或较少负经济责任的前提条件下,代理人会切切实实负责任, 无论建设单位还是监理单位都概莫能外。目前的制度安排,既不满足理性激励相容条件,也不满足理性约束相容条件。在微观层面,不排除具体的工程项目或工程项目的具体部分监理单位较为负责任;在宏观和中观层面,监理单位作为建设单位委托的代理人,除了其自身无法左右的因素之外,对于投资控制不够负责任,具体地说,对于施工现场由于不可预见因素或者设计不完善发生的工程变更所涉及的可能增加的投资的控制不够负责任,与实行监理制的初衷有较大的差距,原因首先乃是在于委托人不够负责任,委托人不够负责任乃是因为委托人的委托人不够负责任,而委托人的委托人不够负责任乃是因为委托人的委托人的委托人不够负责任,……。事实上,建设单位对施工监理单位控制投资的要求也比较低,这固然与建设单位不愿意放弃既得利益密切相关,也与其面临的经济边界约束条件密切相关。建设单位对监理单位的要求比较低,施工单位对监理单位的“要求”可不低,在此基本战略态势下,依笔者多年的观察,监理人员办理工程变更时常出现如下问题:1、不负责任地签字认可;2、毫无独立判断地签字,既不认可也不否决。二者都是不负责任的具体表现。

请选择删除原因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