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人才招聘 \ 学生专栏 \ 从当年中国科大“神童”到如今的命运看造神的失败

从当年中国科大“神童”到如今的命运看造神的失败

发布于:2005-07-22 21:17:22 来自:人才招聘/学生专栏 [复制转发]
从当年中国科大“神童”到如今的命运看造神的失败
——转自《南方周末》

宁铂、谢彦波、干政等这些当年最为耀眼的神童今归何处
    
    
    7月1日上午,那些穿着短裤和球鞋的中年男人站在母校宽阔的草坪边互相拍照。这是中国科技大学1978级少年班成员分别26年之后的首次班级聚会。在合肥的烈日下,昔日“神童”们温和有礼,神态自信。他们中有一半以上来自国外,却仍对这所学校颇感自豪,渴望着能为它做点儿什么。那些要做的事情包括:为校友基金会捐上几笔款项,开办几场讲座,以及为自己的班级树立一块价值10万元的纪念雕塑。雕塑将刻有每个成员的名字,包括张亚勤,也包括宁铂、谢彦波和干政。
    不过,在他们身后的校史馆里,关于这个班级的陈列却没有这么一视同仁。作为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张亚勤的名字在陈列柜中非常醒目。与此不同的是,在几张有宁铂、谢彦波和干政出现的图片下面,他们仅仅被写作了“少年班同学”。
    这3位当年家喻户晓的“神童”的命运,发人深思。

全部回复(13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suibing
    suibing 沙发
    (回帖精选)
    作者:爱吃面 回复日期:2005-7-22 19:51:19 
      这篇文章,说什么中国神童宁泊,谢彦波什么的。
      一切只能说,中国就没出过神童。报纸宣传的一些 “神童”事迹只能说大部分中国人太没有见识,没有见过什么叫神童。一句话,“井底之蛙。”
      
      随便举几个英/美国现代神童:
      
      Norbert Wiener(18岁获哲学博士,创建控制论 )
      
      Stephen Wolfram (20岁获理论物理博士,28岁创建 Mathematica)
      http://www.stephenwolfram.com/
      
      Charles Fefferman (20岁获数学博士,22岁在芝加哥大学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 29岁获 Fields Medal (24岁完成的论文), 30岁入选美国科学院)  
      http://www.math.princeton.edu/CV/FeffermanCV.pdf
      
      Robert B. Woodward (20岁获化学博士,30岁当教授,48岁获诺贝尔化学奖(35岁完成的论文), 现代有机合成之父)
      
      你要举几个中国神童的例子,请用心寻找,找到告诉我。我相信你不会把中国报纸上的什么 “2X岁,3X岁 的(女)教授,(女)博导的什么的当回事把。呵呵呵。。。
      
      中科院现在还有几个 3X岁的院士,你不会把他们当例子吧!嘿嘿嘿。。。
      
      一句话,是神童,就总会发光的。
      
      诺贝尔奖级别的中国人:
      
      诺贝尔物理奖:
      
      杨振宁(Nobel Prize, 1957):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 (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毕业, 清华大学数学硕士, 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博士). 1986年国家科学奖.
      
      李政道(Nobel Prize, 1957):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毕业, 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博士).
      
      丁肇中(Nobel Prize, 1976):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密歇根大学物理系毕业, 密歇根大学物理学博士).
      
      朱棣文(Nobel Prize, 1997): 斯坦福大学教授(罗彻斯特大学数学和物理系毕业, 伯克利加州大学物理学博士).
      
      崔琦(Nobel Prize, 1998):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博士).
      
      诺贝尔化学奖:
      
      李远哲(Nobel Prize, 1986): 伯克利加州大学教授(台湾大学化学系毕业, 台湾清华大学化学硕士, 伯克利加州大学化学博士). 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奖.
      
      图灵奖(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
      
      姚期智 (Turing Award, 2000):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台湾大学物理系毕业, 伊利诺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 哈佛大学物理学博士).
      
      费尔兹奖(数学界的诺贝尔奖):
      
      丘成桐(Fields Prize, 1982): 哈佛大学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毕业,伯克利加州大学数学博士). 1997年美国国家科学奖.
      
      沃尔夫奖(数学界的诺贝尔奖):
      
      陈省身(Wolf Prize in Mathmatics, 1984): 伯克利加州大学教授(南开大学数学系毕业, 清华大学数学硕士, 汉堡大学数学博士). 1975年美国国家科学奖.
      
      国家科学奖(美国的诺贝尔奖):
      
      吴健雄(National Medal of Science, 1975):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中央大学物理系毕业, 伯克利加州大学物理学博士).
      
      林同炎(National Medal of Science, 1986): T Y Lin International(唐山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 伯克利加州大学土木工程硕士).
      
      朱经武(National Medal of Science, 1988): Houston大学教授(成功大学物理系毕业, Fordham大学硕士, 圣迭戈加州大学物理学博士).
      
      卓以和(National Medal of Science, 1993): AT&T公司贝尔实验室(伊利诺大学电子工程系毕业,伊利诺大学电子工程学硕士、博士).
      
      冯元桢(National Medal of Science, 2000): 圣迭戈加州大学教授(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毕业,加州理工学院博士).
      
      在这方面日本胜于中国。可韩国人还是零蛋。
    2005-07-22 21:24:22

    回复 举报
    赞同0
  • suibing
    suibing 板凳
     当年的少年班同学,如今供职于旧金山议价金融机构的裴益川说,人生路上变量太多,很难说清楚什么才是宁铂等人的麻烦的真正制造者。
        “也许我们看到的都是皮毛呢?”他说,“也许这是高智商群体中必然出现的宿命呢?”
        程陆华的看法与此接近。她是宁铂的前妻。她也相信,造成宁铂等人的问题的因素是无限复杂的。正因为这一原因,在前些年,她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反对矫枉过正,与前夫的思路一直存在分歧。她像别的家长一样,要用约束的、规划的方式培养孩子。宁铂则坚持,决不应该设计孩子的未来,应任其自由发展,哪怕孩子最终只能做个普通的人。他对孩子惟一的教化是,不以自我为中心,要真正地去爱人,关心人。
        实际上,在成年之后,宁铂的梦想之一就是做个“普通人”。如今看上去,这一梦想已经难以实现。
        张树新说,宁铂等人的麻烦,恰恰在于没有人会把他们当做普通人看待。实际上,即便是在1996年前后,一些媒体报道宁铂“只成为了一位讲师”之时,众人的叹息仍然基于这位“少年天才”拥有着杰出禀赋这一前提。
        9年之后,情况又大不相同。如今人们已经忘记了追问宁铂、谢彦波和干政的去向。他们的名字几乎不再出现在新闻之中。即便是宁铂的父亲宁恩渐,也已经放弃了过去的所有幻想。他现在的期望只是,儿子能够重新回到科大工作。
        “宁铂还在学习,他还没有完蛋。”这位父亲倔强地说,“我相信他有一天会回来的。”
        宁恩渐拒绝透露儿子的行踪,因此记者最终也没能找到宁铂。在网络上搜索他的相关信息,同样没有任何线索。
        只是在一家网站上,记者找到了宁铂建立的一处同学录,成员只有孤零零的一个,就是他自己。网站记录的建立时间表明当时他已出家为僧,不知身在何处。那是2004年元旦的晚上。
    2005-07-22 21:21:22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学生专栏

返回版块

23.93 万条内容 · 12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技术资料手册 (转贴)

http://co.163.com/forum/content/233_93850_1.htm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