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绿色建筑设计 \ 几种主要建筑节能技术发展现状和前景

几种主要建筑节能技术发展现状和前景

发布于:2008-06-13 00:13:13 来自: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设计 1 1514 [复制转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追求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的同时,也在消耗着越来越多的能源。据文献[1]、[2]报道,在发达国家,建筑能耗约占总能耗的40%,在我国,这一比例为25%左右,居各种能耗首位,其中50%以上消耗在冬季采暖和夏季制冷空调上。随着世界范围内能源供应紧张状况日益加剧,能源将成为制约各国经济的主要因素。为此,我国提出了社会经济和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建设节约型社会,在实现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努力降低单位GDP的能源消耗。而建筑行业作为耗能大户,节能潜力巨大,大力发展和推广外墙保温、太阳能光热和光电、地源热泵、热管和相变蓄热材料等新型建筑节能技术,在不断提高人们居住环境舒适度的同时,降低建筑耗能总量,有效缓解能源的供需矛盾,既具有实际经济意义,又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环保价值。

2外墙保温技术

20世纪90年代初,外墙保温技术开始在我国推广使用并表现出良好的保温和节能效果。其主要方法是在建筑物基层墙体的外侧设置保温层(一般为厚度60mm的聚苯泡沫板),在保温层外面做装饰层。基层墙体和聚苯板之间用专用粘接剂连接,聚苯板用尼龙锚栓固定,然后在保温层外抹聚合物水泥砂浆保护层,并压人耐碱涂塑玻纤网格布,最外层用抗裂腻子和涂料找平和装饰。

2.1外墙保温技术的优点

根据对外墙保温技术实际使用效果进行测试,发现该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节能效果明显。由于保温层的敷设具有连续性,可以避免传统墙体结构所产生的热桥现象,而且聚苯板的导热系数较小,只有0.041W/(m·K),能够有效地减少室内的热损失和冷损失。采取该保温措施后,在冬季比较寒冷的东北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效果可以达到50%,在北京地区则能达到65%[3,4];

(2)可以减薄墙体厚度和减轻墙体的重量,从而增大房屋的使用面积。采用外墙保温技术后,在满足节能要求的前提下,可以使普通砖墙的厚度从490mm减薄为320mm,从而增加使用面积2%~4%,同时也节约了土地等资源的消耗;

(3)能够增加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并能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由于采取了外保温技术,使得墙体的蓄热功能增大,当室外温度发生变化时,复合墙体的蓄热可以缓冲室内温度的变化,使人感到相对舒适;而且由于基层墙体的温度变化变得比较平缓,产生的热应力也大大减小,使得基层墙体产生裂缝和变形的可能性降低,因此能够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4)施工工艺简单,使用范围广泛。该技术既适用于多层建筑,又适用于高层建筑;既能满足新建筑物的节能要求,也能满足旧建筑的墙体改造;通过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和工艺,还能满足建筑立面设计的装饰要求。

2.2外墙保温技术的缺点

虽然该技术具有上述许多优点,但在使用中也发现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有:

(1)和普通墙体结构相比造价较高。由于该技术还没有在大范围推广使用,受批量和原材料的影响,主材聚苯板和辅材粘结剂、抹面胶浆等材料的价格还比较高,因此综合造价也比较高。根据地区不同,采用外墙保温技术和普通墙体结构相比,每平米外墙的造价要偏高30%~40%;

(2)对主辅材料之间的匹配要求比较高,工序较多,工期较长。为保证工程质量,采用的聚苯板和粘结材料、锚固材料和外层涂料之间必须有较好的相容性,而且施工工序也比较多,施工周期也相对较长。

虽然外墙保温技术在推广和应用中还存在着不足,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国家对建筑节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一定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3太阳能光电和光热技术

太阳能作为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据统计,我国2/3以上国土面积的年日照时间在2200h以上,年辐射总量在502万kJ/m2以上,为太阳能的利用创造了丰富的资源和有利条件。根据太阳能的特点和实际应用的需要,目前在建筑节能方面的应用可分为光电转换和和光热转换两种形式。

3.1太阳能光电技术

太阳能光电技术是指利用太阳能电池将白天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由蓄电池储存起来,晚上在放电控制器的控制下释放出来,供室内照明和其他需要,其转换原理如图1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太阳能光电转换系统主要由太阳能电池、充放电控制器、蓄电池、负荷等部分组成。其中,光电池组件由多个单晶硅或多晶硅单体电池通过串并联组成,其主要作用是把光能转化为电能;充放电控制器主要用来控制蓄电池的充电和放电,并具有反向放电保护功能和极性反接电路保护功能,还能够实现对系统的监控和数据采集;蓄电池为系统的储能设备,它的主要作用是将太阳能电池所产生的电能储存起来,在用户需要时提供能源。

3.2太阳能光热技术

太阳能光热技术是指将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热能进行利用的技术。太阳能光热技术的利用通常可分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两种形式。

常见的直接利用方式有:(1)利用太阳能空气集热器进行供暖或物料干燥;(2)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生活热水;(3)基于集热一储热原理的间接加热式被动太阳房;(4)利用太阳能加热空气产生的热压增强建筑通风。图2所示为被动式太阳房结构剖面图。

目前技术比较成熟且应用比较广泛的是蔬菜温室大棚、中药材和果脯干燥及太阳能热水器等。其他几种技术还处于研究开发阶段,且由于一次性投资较大,要想走向市场和大范围推广尚需时日。

太阳能间接利用的主要形式有:(1)太阳能吸收式制冷;(2)太阳能吸附式制冷;(3)太阳能喷射制冷。但目前也还处于研究阶段,有的仅仅制造出了样机,尚未形成定型产品和批量生产。

3.3太阳能光热和光电技术的优点

太阳能作为一次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和传统化石燃料相比有如下优势:

(1)对环境没有污染

由于传统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在使用过程中排出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会对水、土壤和大气造成严重污染,形成温室效应和酸雨,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因此急需开发出新的比较清洁的替代能源,而太阳能作为一种比较理想的清洁能源,正受到世界各国的日益重视。 (2)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得。

太阳是一个巨大的能量源,每秒辐射到地球上的能量相当于500万t标准煤,和人类存在的时间相比,太阳能可以说是一种久远和无尽的能源。随着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的不断开采和消耗,能源的供应越来越紧张,具有丰富来源的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就显得越发重要和紧迫。

(3)可免费使用,且无需运输

人类可以通过专门的技术和设备将光能转化为热能或电能,就地加以利用,无需运输,为人类造福。而且人类利用这一取之不尽的能源也是免费的。

3.4太阳能光热技术和光电技术的缺点

虽然太阳能光热和光电技术具有许多优势,但太阳能能流密度低,受季节、地点和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而不能维持常量,且用于太阳能转换的设备投资较高,其技术尚需进一步完善。因此,目前除太阳能热水器和温室大棚的利用比较普及和成熟外,主、被动太阳房,太阳能发电和太阳能制冷等技术尚处于示范性实验阶段,距离大规模推广应用,走进百姓日常生活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近期内尚无法取代常规能源的主导地位。

  • 1992lxm
    1992lxm 沙发
    4地源热泵技术

    地源热泵技术是以地热(冷)源作为热泵装置的热源或热汇,对建筑进行供暖或制冷的技术。地源热泵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电能,可实现能量从低温热源向高温热源的转移,在冬季向室内供热,夏季则对室内制冷,实现对建筑物的空气调节。地源热泵系统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

    根据地源热泵所采用热源和热汇的形式不同,可将其大致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即大地耦合式热泵(CCHP),地下水热泵(GWHP)和地表水热泵(SWHP)。

    4.1大地耦合式热泵

    大地耦合式热泵就是以地表浅层的土壤作为热源或热汇,它与传统的空气热泵(ASHP)相比,具有如下优势:

    (1)相对于地表的空气和水而言,一定深度地下土壤的温度波动较小,更适合作为热泵的热源和热汇,保证系统能稳定和高效运行;

    (2)用地下土壤作为热源和热汇可以部分或全部代替传统空调系统中的冷却塔和锅炉,节省常规能源,并能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3)大地耦合式热泵不存在除霜问题,与土壤的热交换也不需要风机,因此能够减少噪音污染;

    (4)可以和太阳能集热装置联合使用,发挥土壤的巨大蓄热和蓄冷能力,能够获得较好的供热和制冷效果。

    但是,大地耦合式热泵也存在着以下缺点:一是土壤的传热性能较差,需要较大的传热面积,从而导致占地面积较大,二是埋设在地下的管道造价较高,且维修不便;三是当地下换热器周围受热干燥后,传热能力下降,影响到系统的正常运行。

    4.2地下水热泵

    地下水热泵是以地下深井水作为热源或热汇来对建筑物进行供热或制冷的技术,也是迄今为止技术最成熟,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地源热泵技术,它具有如下优势:

    (1)占地面积小,布局紧凑。由于该系统与地下水之间的热交换是通过水井系统实现的,不需要在地下敷设大量管道,因此系统的占地面积较小;

    (2)相对大地耦合式热泵系统,不需要埋设地下热交换设备,只需要一对较高流量的抽水井和回灌井,其造价相对较低;

    (3)不会造成地面沉降。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只要将地下水回灌到蓄水层,保持地层中含水量不变,即可保证不会引起地面的沉降;

    (4)技术比较成熟,推广相对容易。由于地下水热泵技术已在许多商业系统中使用多年,积累了不少经验,形成了系列产品,技术和施工都相对完善和成熟,比较容易推广;

    (5)系统运行相对稳定。

    由于深井水位较低,水温随季节和气候的变化很小,利用井水作为热源或热汇对建筑物进行供热和制冷时,系统比较稳定,对热泵的运行也比较有利。
    该系统存在的问题是:

    (1)当利用地下井水作为冷源或热源时,其水温会受到一定限制;

    (2)如钻井施工不佳或水质较差,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且回灌井的选址需要考虑到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

    (3)由于水泵取水位置一般较深,因此水泵的运行费用比较高。

    4.3地表水热泵

    地表水热泵技术是利用地表的小溪、池塘、河流或湖泊等水源作为热源和热汇对建筑进行空调的热泵技术。由于地表水温度随季节、气候等因素影响较大,不能完全保证系统在严冬季节的供暖需要,因此需要安装辅助加热装置,采用双联热泵采暖系统。

    2008-06-13 00:14:13

    回复 举报
    赞同0
评论帖子
评论即可得
+1经验值
+1土木币

请先 登录,再参与讨论!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绿色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4.2 万条内容 · 144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推动生态节能住宅建设 促进可持续发展

由国家环境保护部、财政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欧盟委员会主办的“可持续消费国际研讨会”2008年6月10日下午在京召开。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商会副会长、经纬集团董事局主席陈经纬先生在大会上发言指出:发展生态节能住宅产业对环境保护,节约能源消耗、资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有效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息息相关。房地产开发商作为人居环境建设的直接参与者与实施者,承载着建筑节能、保护环境、共建绿色家园的责任。这种责任不仅体现在对国家建设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响应和贯彻,也体现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践,真正使消费者从中获得实在的利益,从而起到促进认同、引导消费的作用。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