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中国建筑史 \ 驳《地震能否振醒陶醉于传统文化的国人?》

驳《地震能否振醒陶醉于传统文化的国人?》

发布于:2008-05-31 11:44:31 来自: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史 7 2557 [复制转发]
驳《地震能否振醒陶醉于传统文化的国人?》
兼告水博与司马南两位先生

5.12地震发生,造成破坏和受灾范围均为建国后之最。震后灾区瓦砾遍地,灾民号呼,善后之事正千头万绪。却有水博先生,自认为此时当务之急,在于点化懵懂无知的国人,著下妙文《地震能否振醒陶醉于传统文化的国人?》;又有其友司马南先生,在自己博客中为其保驾护航。先赋诗一首,昭示其忧国大义,且警网友看客,不可骂之;再撰引文一段,盛赞水博先生之豪爽耿直,知识丰富,以正其名。有大贤欲教化我等,岂能等闲看待?但细细读来,却觉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按文中交待,此文缘起,在于地震之后美国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历史的震动》以讥讽中国人,“再次极大的震动了中国人受伤的神经。”于是水博先生也被震动了,倒并非是因为神经的受伤,而是因为起了共鸣,“心有戚戚焉”。道是“从另一方面看,《纽约时报》的讥讽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我们中国人是不是也应该反思一下,我们自我陶醉的传统文化和津津乐道古代文明的宣传,和在这种旗号掩盖下的极端环保盛行的现状,是不是已经起到了某种阻碍科学发展的作用?”水博先生从司马南先生的引文中以及其大作标题中的“国人”一词来看,应当并非“国际友人”,而是(至少三年前曾经是)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外人辱水博先生之国,辱水博先生之族,水博先生不怒而与其争,而是退而反思国人之劣,甚有古人唾面自干之风,想来是真君子,且看水博先生反思何事?
首先,水博先生引用了纽约时报对候风地动仪的嘲笑,并且补充道,其所见的地动仪就没一个准的。“就这样一种极为简单的古代发明,我们2000年之后还津津乐道的自我陶醉。难怪会遭到美国人的讥讽。好在地震预报现在是全世界都没有攻克的难题,美国人也没有办法确定,是不是因为我们对张恒地动仪的过分迷信和吹捧,影响了中国的地震科学研究。”
这段高论,实难让人苟同。首先地动仪并非是预报地震用的,而是为了记录震波方向,这个只要是上中小学稍微用心,都不会把它的用途搞错,水博先生更不必忧心地震专业人员会依赖候风地动仪预报地震。至于水博先生自己看到的地动仪“小震没反应,大震没方向”,所谓“把一个啤酒瓶子倒放在地上没什么两样”,这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因为候风地动仪留下的技术资料很有限,《后汉书》只记载了其外观,内部机件的名称,恰恰没有留下其工作原理。因此相当长的时间,地动仪复制模型都只能显示外观。直到2005年,才有冯锐先生提出其内部都柱应利用了悬垂摆原理,从而复制成功具备功能的地动仪。水博先生凭着自己遥远的中学历史课的模糊印象和当时错误的结构图,信口说出地动仪原理等同于倒置的酒瓶,也可算是无知无畏;更可看出水博先生虽然生活在资讯丰富的时代,对自己专业以外的东西涉猎何其至少。水博先生认为这是一个极为简单的古代发明,所以不值得2000年后津津乐道,自我陶醉,以至于应受讥讽。但如果水博先生能够倒置一个酒瓶,在人没有震感的前提下在河南测出甘肃的地震,那么水博先生也完全可以自我陶醉,我们也愿意津津乐道,同时不打算容忍别人无端讥讽你的发明。最初影响人类文明的发明都很简单,点火简不简单?石头绑在树杈上做成石斧简不简单?轮子发明简不简单?哥伦布把鸡蛋直立在桌子上的办法现在大家都知道了,简单——他没有演示之前就不简单,至少对于那些在场自视聪明绝顶的西班牙贵族来说就不简单。
对于一个2000多年前的测定地震方向的发明,硬要给它加上本来就不具备的预报地震功能,然后扣上影响科学研究的罪名,这是一种什么逻辑?如果说此次地震没有得到及时预报的问题,那么水博先生也说了“地震预报现在是全世界都没有攻克的难题,美国人也没有办法确定”,美国人不需要迷信、吹捧、津津乐道、自我陶醉于候风地动仪,他们还讥讽呢!结果也是预报不了,那么预报这件事情看来确实没候风地动仪什么责任。如果说是震后的测定,那么现在中国的地震部门也测定了震中位置、强度等级、破坏烈度、余震区范围,这些又都是做到了的。况且地震部门测定不出这些,又或者是他们就是靠着候风地动仪来测定,或者在测定过程中用的是罗盘看风水、拆字打卦、请仙扶乩之类的玄妙招法,都可以指认国人自我陶醉于祖宗传流的被盲目夸大的简单发明,定个“沉迷传统文化”的罪,可是地震部门偏偏不是,他们测出来了,并且靠的是科学理论知识和现代仪器,而这一切一切都是“赛先生”带来的。水博先生看来也不是真不明白这一点,他自己也知道“我相信目前即使在中国,恐怕没有什么地方还肯使用候风地动仪来记录地震了”,但是这并不影响他将根本与此次地震毫无关系的文物复制品候风地动仪作为“沉迷传统文化”罪名的靶子拖出来打。
在词不达意的攻击完地动仪之后,水博先生开始回到其水电本行,开始攻击都江堰了。这次水博先生以专业人士身份说话,想来不会混乱了吧。水博先生给都江堰下的定义是:“与对地动仪的膜拜不同,我们对都江堰的言过其实的赞美和自我陶醉的宣传却不能不说已经严重的误导了国人”,“ 一个引水用的水沟”。看来,地动仪的罪毕竟有限,虽然这是与地震有关的发明,虽然这次发生的是地震,水患应算次生灾害,其实真正罪莫大焉的应该是迷信都江堰!闹了半天此次地震所造成的惨痛伤亡和损失竟然都是因为过于赞美和宣传都江堰从而误导了国人引起的。
水博先生的跳跃型思维一般的阅读者还真跟不上,但水博先生这种一锤定音式的指控还真是让人震撼,且看水博先生何以又对都江堰大动干戈呢?
原来是此次震后,有媒体发布了一篇《“都江堰无恙”说明了什么?!》的文章,该文对比震灾后都江堰水利工程安然无恙,而很多现代建筑纷纷倒塌的情况,盛赞都江堰体现了敬畏自然的生态和发展观,抨击“豆腐渣工程”中的急功近利、不择手段、暗箱操作和思想扭曲。这篇文章在网络发布和转载后,很是引起了一些网民的共鸣。也正是这篇文章,触了水博先生的逆鳞,被水博先生斥为“糊涂网友”,都江堰也随之降格为“水沟”。所谓言者无罪,“糊涂网友”为都江堰无损而喜,为灾区豆腐渣工程垮塌而怒也算是人之常情,理固宜然,那他到底错在何处呢?
水博先生指出:首先高楼大厦的抗震标准与水沟不同。这点没错,但大家不要以为水博先生是对那些预制板中的铁丝、手掰即碎的混凝土、明显缩水的钢筋视而不见,要公然为震区倒塌的那些劣质建筑张目,他所说的高楼大厦是个借代,后面很快就能看到水博先生辩护的对象到底是什么。
然后,水博先生澄清道“更何况都江堰灌渠在这次严重的地震中,也同样出现了‘枢纽鱼嘴部位出现裂缝,外江闸管理房和备用发电机房坍塌’等损毁的险情呢?”接下来,水博先生即引用了“糊涂网友”所言“首先想到的就是敬畏自然的生态和发展观。不妨看看公元前3世纪中叶蜀郡太守李冰的建筑思想:“深淘滩、低作堰”,“乘势利导、因时制宜”,“遇湾截角、逢正抽心”,“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建筑工程的走向、设计理念充分尊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规律,将建筑工程、建筑物当作大自然的亲密挚友,构建人与自然的其乐融融的内在尊重与,借助自然力量完成、延伸创造力和建筑智慧。“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调统一”,成为世界最佳水资源利用的典范。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态观无疑为建筑工程的长久、安泰、稳定打下了坚实的根基。”按水博先生的说法,“糊涂网友”所说的皆是老生常谈,都江堰不过是用石头和竹筐组合起来的分水闸和引水渠道,且由于材料落后,不但需要经常维护修理,还经常被冲垮、溃决,因此“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我们使用现代的混凝土材料对都江堰进行了彻底的修复改造之后,都江堰才彻底摆脱年年损坏、年年维修的命运,真正成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水利工程。”
但是,不得不首先指出的是:水博先生的论据再次无法匹配其论点:此次都江堰水利枢纽遭受的损毁,恰恰都是用现代混凝土材料修复改造后的“现代意义水利工程”的部分。其损毁的鱼嘴,是70年代以卵石混凝土浇筑而成,外江闸门的管理房和备用发电机房,均是建国后营建,并非什么落后建筑材料营建的传统部分。考虑到此次地震的烈度,都江堰市市区遭受的惨痛破坏,这些损毁本难避免。但既然水博先生如此执著于传统与现代意义,那少不得拿出来比较比较,事实就是,传统意义上都江堰的主要结构,人字堤、金刚堤、宝瓶口等等安然无恙,现代的外江闸、启闭机大梁、地下控制室等等出现了问题。
再来看看水博先生所言的“老生常谈”中说了什么,大概包括了李冰的治水思想、都江堰原理和功能评价、对尊重自然以及人类与自然和谐的总结和呼吁。李冰的治水思想并非网友杜撰,历代文献,二王庙勒石碑碣,证据确凿。即使文物区全毁,上网搜搜也是一堆照片。都江堰的运作原理和功能说错了吗?乘势引导、自流灌溉、无坝引水不是事实?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不是事实?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不是事实?在酸雨、缺水、水土流失、沙漠化、沙尘暴等词汇已经频繁出现在我等身边的时候,号召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又有什么难以接受的?无论从哪个方面看,“糊涂网友”对都江堰的这些陈述或者赞美都没有错,但在水博先生看来是极不入眼的。

全部回复(7)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zimoer
    zimoer 沙发
     此外,都江堰毕竟只是一个引水工程,在当时的科技水平下,人们对水资源
    时空分布矛盾的解决办法无能为力。也许正是因为此,人们在建造都江堰之后还
    建造了祈求神灵保佑的二王庙。希望用迷信的的办法解决洪水和旱灾的根本问题。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中国人喜欢对官员歌功颂德的习惯由来已久的原因,后人对建
    立在迷信基础之上的都江堰引水工程的评价,也确有很多言过其实的地方。例如,
    《史记》记载的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懂,时无荒年,天
    下谓之‘天府’也”就严重的误导了国人。

      世界上从来也没有一个工程就能完全、彻底的解决所有洪涝灾害问题的好事。
    更何况都江堰工程本质上只是一个分水、引水的设施,在水量不大的情况下,通
    过四、六分水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水量,但是,对于较大的洪水和干旱,
    都江堰的分水装置和引水渠道,不具备任何调节能力。

      从成都地方志中查阅都江堰渠首的灌县志,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都江堰建成
    之后,灌县并没有像传说中的那样,彻底的摆脱了洪涝灾害。而只不过是相对原
    来的年年遭灾的情况有所好转。灌县志中有明确资料记载的洪涝灾害,仍然非常
    频繁。仅仅自1881年至1986年的105年当中,发生洪涝灾害的就有43次。并且多
    次发生都江堰溃决和水淹成都的惨剧。对于缺水干旱,分水、引水工程的作用更
    是无米之炊。据灌县志记载平均每十年都江堰就要遭遇一次干旱。有文字记载的
    严重干旱分别发生在:1095、1136、1173、1201、1488、1495、1806、1929等年
    份。近代的1940、1949、1963、1972、1978、1980年也都发生了较严重的干旱。

      也许是因为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有利于开展旅游的需要压倒了一切。面对四川
    成都地区如此严重的水资源问题和我们大力宣传的都江堰神话,公众很难理解当
    局为什么一定还要在岷江上修建紫萍铺等一系列水库。在都江堰神话的掩盖下,
    可能没有几个人知道,如果没有紫萍铺等现代水库的调节,2006年的川渝大旱可
    能又是一场横尸遍野、赤地千里的严重灾难。因为,只有二王庙没有水库水源的
    都江堰,引水作用等于零。

      然而,真正能够代替都江堰二王庙里的神灵,用科学方法调节水资源的紫坪
    铺水库,在我国却一直是身背骂名。恐怕不知道有多少环保精英,是因为“怒骂”
    紫坪铺而走红?“江河造谣十年行”的绿色人物,也在各种媒体上频频说谎。就
    连我们的一些环保高官,也在京城里公开指责紫坪铺水库的修建“让活的世界文
    化遗产死掉了”。在这种不顾事实的吹捧古代文明的渲染下,难怪网友理直气壮
    的质疑说“反思我们现在的发展、建筑理念,毁林开荒、填海造田、肆意征服、
    欲望无穷,人们的行为变得疯狂而缺乏理性,这种征服者、主导者的姿态将人类
    的发展不断推向崭新阶段,因为遗忘了尊重自然的生态规律,也给生态平衡和生
    态文明带来巨大灾难。大自然也是有灵性的,承受了过分过多的肆虐侵犯,回报
    给人类的只有报复,而不懂得、不愿意对人类关心体恤、守望相助”。这些话可
    以说集中表达了国内极端环保人士们多少年来共同的心声。

      在国内多次造谣污蔑水坝建设的《南方周末》记者,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大好
    机会。仅仅在地震发生三天之后,他就幸灾乐祸的发出了“地震之后,西南水电
    告急”的煽情文章,直言不讳地宣称“担忧终于变成现实”。5月12日,四川汶
    川县暴发8级地震后,一直批评岷江上建水电站的极端环保精英们,以为终于等
    到了机会,迫不及待得跳了出来。5月13日上午,他们终于等到了紫坪铺水电站
    可以利用的消息。“这个名列国家西部大开发十大工程的水电站在此次地震中受
    到严重破坏。一位目击者称,地震引发紫坪埔水电站水库水位猛涨,瞬间淹没了
    山下的村庄。”

      然而,这条“受汶川县地震影响,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大坝面板发生裂缝,
    厂房等其他建筑物墙体发生垮塌,局部沉陷,整个电站机组全部停机”、让《南
    方周末》的记者和中国的反水坝精英们兴奋不已的短消息,原来不过是震后一位
    鲁莽的记者“从四川省政府应急办了解到”的初步情况。就在《南方周末》煽情
    宣传的报纸还没有印发出来的时候,就已经被进一步的实地考察消息所推翻。5
    月14日,水利部专家检查组考察紫坪铺后“向社会发出通告,紫坪铺水库大坝结
    构稳定、安全”。随后,更令反坝的极端环保精英们难以接受的是5月17日紫坪
    铺电站竟然神奇的并网发电了。这座早就被反坝精英们反复警告在“地质禁区”
    上建设的水电站,居然让他们如此的失望。电站一定会在“地震后将会形成一系
    列重大隐患,造成灾害叠加和连续成灾”的赌咒和“终于变成现实”的喜悦,仅
    仅持续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宣告破产。

      多少“精英”在决不肯放弃任何享受现代科学的带来的物质文明的同时,却
    喜欢陶醉在带有迷信色彩的传统文化之中,更有甚者还要不断地赌咒着现代科学
    技术。难怪美国人会借地震之机讥讽我们说“四川灾难中有一个奇特的悖论。都
    江堰是中国最伟大的古代奇迹之一,闻名全国。在公元前256年,有一位叫李冰
    的工程师,他关心岷江每年的洪水灾难,完成了一项庞大的引水和灌溉计划。这
    项工程耗时数十年,但历时2300年,它依然屹立,而且仍然在发挥作用。然而,
    中国人有没有延续他们早期的防洪工作?就和张衡一样,李冰的专家技术没有延
    续;年复一年,数以千计的中国人死于洪水;本周的地震中大约有400个水坝受
    损。历史学家长期在争论,为什么中国人没能利用早期的成就。”

      然而,无情的事实却让这些喜欢借着颂扬中国古代文化、诋毁中国现代化建
    设的中外人士们也陷入了一种悖论。所谓“本周的地震中大约有400个水坝受损”
    的最后结果,居然没有一个出现垮坝,没有一个引发了洪水灾害。这也奇怪了,
    多少年来,从来没有听到过有人对西南地区的工民建筑物提出过任何警告。而中
    国的反坝精英们几乎无时无刻的描绘着,在西南地质脆弱地区建造的水坝,一旦
    遭遇地震必将会垮塌的惨景。

      难道中国所有建筑物都是“豆腐渣工程”,唯有中国建的水坝不是吗?当然
    不是。道理很简单,因为,远远高于地面,而且需要有巨大活动空间的楼房的抗
    震难度,当然要比躺在河床里的实体水坝高得多。这个简单的科学道理,根本用
    不着汶川大地震来验证。至今为止全世界还没有一座直接因为地震而垮塌的水坝。
    我们不知道通过汶川这次强烈的地震,能不能把我们愚钝极端环保精英们振醒?

      《纽约时报》的文章最后总结说“在本周之前,都江堰还是中国为之骄傲的
    地方;如今,它的遭难是一座悲剧性的纪念碑:纪念一个背离其非凡光辉历史的
    文化。”我多少还是有点赞同《纽约时报》的这种看法,不过就是认为所纪念的
    内容不同。我认为;非但不应该是“纪念一个背离其非凡光辉历史的文化”,而
    应该是纪念一个过分的陶醉于“光辉的历史文化”的教训。

    2008-06-01 11:07:01

    回复 举报
    赞同0
  • zimoer
    zimoer 板凳
    水博:地震能否振醒陶醉于传统文化的国人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美国《纽约时报》(作者 SIMON WINCHESTER)的一篇
    名为:“历史的震动”的文章,再次极大的震动了中国人受伤的神经。然而,纽
    约时报这种大灾之后的讥讽,也决不都是空穴来风,此时此刻,我们也不免应该
    进行一些反思。

      反思什么呢?我并不认同纽约时报的某些不负责任的解释。例如,中国的摩
    天大楼的建造,是不是“很少注意安全标准,远远不能抗震”,我的确不知道。
    因此,作为外行,我没有资格去评价它。不过,我至今也不相信“倘若某一天有
    一架类似911的飞机,撞上中国的摩天大楼,就一定会像美国的世贸大厦一样的
    顷刻间倒塌”。不过,从另一方面看,《纽约时报》的讥讽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我们中国人是不是也应该反思一下,我们自我陶醉的传统文化和津津乐道古代文
    明的宣传,和在这种旗号掩盖下的极端环保盛行的现状,是不是已经起到了某种
    阻碍科学发展的作用?

      关于地震,纽约时报说“他们应该被骄傲地告知,大约在2000年前,一位叫
    张衡的天文学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地震仪”。这的确曾经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
    一些宣传内容,但是,张恒的侯风地动仪真的能记录地震吗?新语丝上的一位网
    友提出了质疑,我也似乎有同感。我相信目前即使在中国,恐怕没有什么地方还
    肯使用候风地动仪来记录地震了。因为我所见到的那些候风地动仪,经常是“小
    震没反应,大震没方向”(或许是我没有看到,地动仪对某一段特定级别的地震,
    真是能有记录作用的)。客观地说,其作用与把一个啤酒瓶子倒放在地上没什么
    两样。然而,就这样一种极为简单的古代发明,我们2000年之后还津津乐道的自
    我陶醉。难怪会遭到美国人的讥讽。好在地震预报现在是全世界都没有攻克的难
    题,美国人也没有办法确定,是不是因为我们对张恒地动仪的过分迷信和吹捧,
    影响了中国的地震科学研究。

      然而,与对地动仪的膜拜不同,我们对都江堰的言过其实的赞美和自我陶醉
    的宣传却不能不说已经严重的误导了国人。以至于在汶川大地震之后,一位糊涂
    的网友对于现代的学校为什么还不如二千多年以前的都江堰工程更能抗震的质疑,
    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这些人似乎根本就不知道一座高楼大厦,和一个引水用的
    水沟的抗震性能是根本无法相比的。盲目的质问“当今的建筑精华、现代工程师、
    能工巧匠的建筑作品竟比不上2000年的陈旧建筑工程,”是没有任何科学道理的。
    更何况都江堰灌渠在这次严重的地震中,也同样出现了“枢纽鱼嘴部位出现裂缝,
    外江闸管理房和备用发电机房坍塌”等损毁的险情呢?

      这位网友还慷慨激昂的说“首先想到的就是敬畏自然的生态和发展观。不妨
    看看公元前3世纪中叶蜀郡太守李冰的建筑思想:“深淘滩、低作堰”,“乘势
    利导、因时制宜”,“遇湾截角、逢正抽心”,“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
    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
    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
    挥”。建筑工程的走向、设计理念充分尊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规律,将建筑工程、
    建筑物当作大自然的亲密挚友,构建人与自然的其乐融融的内在尊重与,借助自
    然力量完成、延伸创造力和建筑智慧。“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
    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调统
    一”,成为世界最佳水资源利用的典范。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态观无疑
    为建筑工程的长久、安泰、稳定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这些话几乎是我们大家都已经十分熟悉的“老生常谈”。我们不能否认古代
    的李冰父子在修建都江堰工程的时候,确实有很多可圈可点的智慧的亮点,值得
    世人称颂。但是,我们也不能不承认,现在的都江堰早已经不是二千多年以前建
    造的那个都江堰了。当年李冰父子建造的都江堰,虽然在当代是非常了不起的工
    程,但是,如果拿今天的观点看,那只不过是用石头和竹筐组合起来的分水闸和
    引水渠道。由于建筑材料落后,都江堰维护就显得十分重要,必须每年进行“岁
    守”,而且每隔几年就进行一次大修。即便如此,都江堰也没有能逃脱多次被洪
    水冲垮、溃决的命运。只不过由于都江堰工程的本质不过是一个引水用的渠道,
    结构简单,水毁之后很容易被修复,所以,溃决之后,影响不大,而且很快就能
    被修复。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我们使用现代的混凝土材料对都江堰进行了彻底
    的修复改造之后,都江堰才彻底摆脱年年损坏、年年维修的命运,真正成为一个
    现代意义上的水利工程。

     
    2008-06-01 11:07:01

    回复 举报
    赞同0
  • lsrsl
    lsrsl 地板
    附一、司马南博客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4e0e9801009dab.html#contentIframeLink
    附二、“都江堰无恙”说明了什么?!
    • 世界遗产都江堰水利工程依自然水势而建,历经2000多年,依然经受住7.8级的地震,目前基本无恙,专家说,“相信鱼嘴、宝瓶口、飞沙堰这几处重要设施应无大碍”。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5月14日《东方早报》)
    •
    2000多年前的建筑还能在今天特大自然灾害面前安然无恙,让笔者想到很多。
    首先想到的就是敬畏自然的生态和发展观。不妨看看公元前3世纪中叶蜀郡太守李冰的建筑思想:“深淘滩、低作堰”,“乘势利导、因时制宜”,“遇湾截角、逢正抽心”,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建筑工程的走向、设计理念充分尊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规律,将建筑工程、建筑物当作大自然的亲密挚友,构建人与自然的其乐融融的内在尊重,是借助自然力量、延伸创造力和建筑智慧而完成的建筑。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调统一,成为世界最佳水资源利用的典范。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态观无疑为建筑工程的长久、安泰、稳定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反思现在,毁林开荒、填海造田、肆意征服、欲望无穷,人们的行为变得疯狂而缺乏理性,这种征服者、主导者的姿态将人类的发展不断推向崭新阶段,遗忘了尊重自然的生态规律,也给生态平衡和生态文明带来巨大灾难。大自然也是有灵性的,承受了过分过多的肆虐侵犯,回报给人类的只有报复。
    都江堰工程能够抵抗住如此强大的地震,它的用料、施工和建筑行为肯定不会缩水、打折,换言之,每一个工程细节都是货真价实的,每个施工者都在用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这项工程,每个责任人都像珍惜生命珍惜工程建造。正因为具有了这种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建筑根基和施工理念,都江堰工程才可能跨越千年,且在强大地震灾害面前“我自岿然不动”。
    不由得想到了这次强震中的“建筑物行情”,学校和医院的建筑物成了“最容易受伤的对象”:“5月13日,都江堰市向峨乡发生大面积垮塌,向峨乡中学一栋主教学楼发生垮塌;12日下午,四川汶川地震造成重庆梁平县两所小学垮塌;德阳市实古镇中心小学、莹华镇中心小学和中学、八角镇中心小学、洛水镇中心小学的教学楼倒塌,一批学生被压埋”。地震区域不少公路路面被震得支离破碎,包括很多公共建筑也在地震中不堪一击。等等。地震破坏力量强是一个方面,工程质量的不尽人意也是无法回避的隐形问题。换言之,如果这些建筑工程设计中考虑并落实了抗震力,为什么抗震反应如此脆弱呢?还未折腾就坍塌毁灭了呢?
    现代工程师建筑作品竟比不上2000年前的陈旧建筑工程。联想到“豆腐渣工程”的屡见不鲜,联想到工程承包后面的铤而走险、利欲熏心,再联想到江西九江地震震出豆腐渣工程,被国家地震应急工作组鉴定为“25所学校47栋房屋中,属安全建筑的只有19栋”。靠地震“检测”出豆腐渣工程,不能不让人感到心酸和悲凉!
    都江堰工程是一面生态发展的明镜,映照出了那些“豆腐渣工程”中的急功近利、不择手段、暗箱操作和思想扭曲。这个责任应该由谁来承担?我们希望在震后反思中,能够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2008-05-31 11:46:31

    回复 举报
    赞同0
  • lsrsl
    lsrsl 4楼
    水博先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如此,无怪乎他在文章的最后一段和《纽约时报》文章的感叹完全南辕北辙了。事实上从这篇文章水博先生用的三段引文来看,其作者是指出中国人在发展道路上对传统的继承不够,以至于这次地震中出现了反常现象,如果有讽刺的也是这一点。水博先生寻寻觅觅,好不容易发现有人在说风凉话,如获至宝,拿来就用。洋洋洒洒之下,原来只是建立在三个字基础上——没看懂。
    评论完了水博先生的大作,我们回过头来看标题,水博先生的原题叫做《地震能否振醒陶醉于传统文化的国人?》,司马南先生将其改为《〈南方周末〉记者借汶川地震诬蔑紫坪铺水利工程》。大家别小看这一改,这可是大手笔、大文章,看问题高度深度可都体现在这儿呢!
    水博先生原题《地震能否振醒陶醉于传统文化的国人?》,立意颇高吧?救世主姿态出来了,点化愚昧的众生。我们知道每逢出现社会关注问题,总会有人出来指画江山,或评点制度,或感叹素质。这种人多数很招人反感,但也有确实言语犀利,眼光独到的。但是这些人出来扮演导师也都看了时候,人为事件的时候出来找原因找责任。可是这次不一样啊,这次是天灾,不是人祸。如果硬要说是人祸倒有不少人怀疑在地震带建大坝蓄水诱发了地震,这种说法我们姑且不论,留待专家。那么这天灾关国人陶不陶醉传统文化什么事?需要水博先生迫不及待跳出来搭救众生?如果有人提出这个问题,水博先生问地震能否震醒国人,是不是意味着地震的目的就是为了震醒陶醉传统文化的国人?地震是由于老天爷或者什么上帝或者大自然之类的看到国人陶醉于传统文化,确切点就是国人反对建水坝所以特意来惩罚一下?水博先生打算如何回答?
    我们还知道过去中国有个传统文化叫做天人感应,上天和人间是对应的,皇帝是天子代天牧民,所以皇帝失德或者某方百姓作孽,便降点灾异以示薄惩顺便警示警示天子。这点东西方都一样,上帝也曾看到人类作恶火起把全人类杀得只剩下诺亚一家子。水博先生在教化国人反对传统文化的同时,自己所抱的是不是也是这么一种“传统文化”。
    司马南先生直接把标题改成了《〈南方周末〉记者借汶川地震诬蔑紫坪铺水利工程》。虽然水博先生微言大义的立意没了,变成了口舌之争,但是至少不会有人质疑水博先生冷血,认为中国人遭了报应。所以还是司马南先生有江湖经验。但是这么一改,又出现了别的问题,首先内容和题目就不太对得上。其次,为什么在地震发生的第八天,全国上下都在忙着救灾的时候,水博先生和司马南先生出于一种什么目的,抱着看客的心态,以讥笑的态度对待人命关天的水坝安全问题,刻意在网络上重新挑起建坝反坝的争论呢?他们两位“忧国”的先生在此时此刻跳出来,到底代表着什么利益或者什么势力呢?
    司马南先生在博客上赋诗,道是“兹有一文,鲜明过人,细究粗瞥,五味杂陈,吾非专业,惟存忧心,是非曲直,有劳诸君,拜请阅读,不急骂人,君擅国骂,吾祈国运”。“鲜明过人”,“五味杂陈”,我等已领教了。“是非曲直”,也已剖析。至于最后一句“不急骂人,君擅国骂”,倒也有意思,司马南先生道是预先想到这文是要被骂的,也预先给读者网友贴上“擅骂”的标签,也算有自知之明。可是,架不住水博先生自身素养问题,别人没开骂自己倒骂上了。“污蔑”,《南方周末》记者借地震污蔑水库?还多次造谣污蔑?人家毕竟是从四川省应急办拿的官方消息,人家要反过来告你污蔑他呢? “‘江河造谣十年行’的绿色人物,也在各种媒体上频频说谎。”敢问水博先生,‘江河造谣十年行’是个什么组织?这个组织都说了什么谎了?你不怕别人告你污蔑加侵犯名誉?虽然你友司马南先生替你叫好,你精通法律,但你这些话白纸黑字无数网友看过,精通法律也不代表你就有法律豁免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想人骂你,你倒肆意狂喷起来,无怪乎司马南先生这几天在博客删贴都来不及!学学我等,我写到现在一万多字没有骂你一句。套用蒋总裁当年的话,“狂喷、骂人我不行,摆事实讲道理你两位不行”。
    “反思我们现在的发展、建筑理念,毁林开荒、填海造田、肆意征服、欲望无穷,人们的行为变得疯狂而缺乏理性,这种征服者、主导者的姿态将人类的发展不断推向崭新阶段,因为遗忘了尊重自然的生态规律,也给生态平衡和生态文明带来巨大灾难。大自然也是有灵性的,承受了过分过多的肆虐侵犯,回报给人类的只有报复,而不懂得、不愿意对人类关心体恤、守望相助。”这段话,水博先生作为极端环保主义者的心声在自己的文中引用了一遍,我在这里也不惮再引用一遍,经历了此次震后的种种,也许确实我们需要多看看这段话。
    最后,还想给水博、司马南两位先生多说两句:两位先生,你们此次的表演,时机是错误的;观点是偏激的;逻辑是混乱的;方式是粗暴的;你们的价值观和情感和大多数国人是格格不入的,你们收获众多的反对也是理所应当的。质言之,你们作为某种代言的角色是完全不合格的。现在讨生活不易,两位先生,前路方长,君其努力!

    项目生命论坛 me109g
    2008-05-30
    2008-05-31 11:46:31

    回复 举报
    赞同0
  • lsrsl
    lsrsl 5楼
    而目前岷江干流有9座主要水库,从下游往上依次是紫坪铺、映秀、太平驿、福堂、姜射坝、铜钟、金龙潭,最上面是天龙湖加上支流就有29座,算上小规模的就更多,这些水库一个梯级一个梯级开发,阻断了整个河流。一旦发生溃坝引起连锁反应,后果不堪设想。头顶29盆水的灾区民众,闻都江堰安全而喜,听紫坪铺危险而惊,每日祈望不要突降暴雨,突发余震,这种心情恐怕是水博先生难以理解的。水火无情,人命关天,怕也由不得水博先生拍胸作保。
    既以紫坪铺等水库为据,水博先生能否告知大家,在地震带上密集建造29座大型水库的理由是什么(其实应该是30座,最上游计划的观音岩水库尚未动工)?即使什么环保、生物、移民、气候、文物、航运、持续发展等等等等的意见统统不予考虑,你拿什么保证安全?不要说这些水库建设的时候会不知道地震带分布,对当地地质条件一无所知。紫坪铺当初预算29.76亿,建立这些大型水库一共花了多少?这次水利重建的预算是360亿,而汶川一带的地质断裂带又一次进入了活动期,在未来谁也不敢保证不会出现这次这样的大地震,如果再次地震,又有谁敢保证这些已经千疮百孔的大坝经受得住?如果震了,又打算拿多少钱来加固维护?当真发生次生灾害,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谁来负责?这个常拿出来打人的经济账,现在还算得不?再说长远一点,都江堰用了2200年,每年修缮掏挖,人力财力都江堰当地就做到了。紫坪铺打算用多久?大坝管50年?100年?200年?这次震害紫坪铺大坝底部沉陷变形,算折掉了多少年使用寿命?岷江每年1300万吨来沙,此次紫坪铺放水保坝,发现库底淤积已很严重,加上山体崩塌滑坡造成大量土石入库,减小库容,多少年后水库会被淤塞失去功能?我要问的是到时候怎么办?这么大一堆钢筋混凝土废渣外加满满一水库石头,谁来运走?后代子孙吗?运到哪里去?到哪里好再挖一个紫坪铺一般大的坑来填?此次甚至远在震区外他省的水库都出现险情,处处起火冒烟,水利人员奔走抢救,一个未塌是侥天之幸。况且需要提醒一句,快进入汛期了,真正的考验还没来呢!现在很多水利人员脑门的冷汗都还没擦,心都还在嗓子眼上,水博先生就跳出来对反对建坝的各界人士肆意嘲笑,发表胜利宣言,恐怕不但灾区群众和社会各界难以认同,就是奋战在保坝第一线的水利人员也无法支持。
    再说说这建坝反坝之争,水博先生对反坝人士如此切齿,甚而扩展到需要震醒国人的地步。但是反坝人士究竟影响到了大坝建设没有?虽然反对声浪一浪高过一浪,但大坝还是一座座建起来了,不但民众知道之前,甚至在通过国家审批之前,大坝就已经建起来了。建坝的已经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而水博先生认为这样还不够,光听人反对就很刺耳。建坝的作得,反对建坝的不单做不得,而且说不得?并且要出事了还说不得?水博先生动辄以科学技术为大义名分,以传统文化作为反坝人士的标签,那么我也想问一句:是不是只有水利,或者是只有水利之中的水电专业才是科学?而反坝人士在环保、生物、移民、气候、文物、航运、地质、水文、持续发展方面提出的观点、论证、数据都不是科学。是不是反对水电、反对建大坝就可以轻松的给与反对科学的标签?而所谓科学,据我所知其特质就在于没有预设绝对真理的标签,而是可以通过实证对其理论进行修正的。而自以为掌握了绝对真理,对反面意见一律斥为异端,那就不是科学,而是宗教。比如教会烧死布鲁诺,迫害伽利略,无非也是因为他们所说不合教会的真理,但这是科学吗?恐怕倒能归入“传统文化的糟粕”一类。当然我想所谓建坝论的武断作风,倒也未必是因为纯洁到了要除魔卫道以捍卫科学,可能建坝——发电——赚钱的考虑更多一些吧?既如此,反对建坝当然就等于夺我口中之食,那么不管是用学术观点,统计数据说话,还是拿着罗盘、打卦请神反对,都统统扣一个“极端环保主义”“反对科学”的帽子了事。
    笑完了《南方周末》记者,庆祝了自己的胜利,水博先生又不忘找来国际友人帮衬。他继续引述《纽约时报》的文章“四川灾难中有一个奇特的悖论。都江堰是中国最伟大的古代奇迹之一,闻名全国。在公元前256年,有一位叫李冰的工程师,他关心岷江每年的洪水灾难,完成了一项庞大的引水和灌溉计划。这项工程耗时数十年,但历时2300年,它依然屹立,而且仍然在发挥作用。然而,中国人有没有延续他们早期的防洪工作?就和张衡一样,李冰的专家技术没有延续;年复一年,数以千计的中国人死于洪水;本周的地震中大约有400个水坝受损。历史学家长期在争论,为什么中国人没能利用早期的成就。”水博先生评论道“多少‘精英’在决不肯放弃任何享受现代科学的带来的物质文明的同时,却喜欢陶醉在带有迷信色彩的传统文化之中,更有甚者还要不断地赌咒着现代科学技术。”
    不对吧?水博先生不是对语言文字理解有障碍了吧?美国人这篇文章到底是在帮哪边说话?美国人说得是:中国人没有利用好早期的成就也就是李冰的专家技术,以至于现在每年的洪水仍然造成人员惨重损失,而现代技术的水坝,在震中损坏了400个,相反古老的都江堰却仍然屹立。而水博先生对此的理解是:“精英们”喜欢陶醉在带有迷信色彩的传统文化中,在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诅咒现代技术。但现在的事实是:出现问题的水坝,都是现代文明的产物,包括紫坪铺,结果受损了,传统的都江堰没有损坏。如果事实反过来,都江堰严重损毁,各水库大坝安然无恙,那么水博先生所说是成立的。但目前除非是我们能够相信损坏的水库大坝,以及安全的都江堰,都是因为一伙“精英”靠对科学技术诅咒的力量破坏和保全的。否则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从《纽约时报》引文或者现实情况得出水博先生的结论。水博先生既然信这种怪力乱神,还出来捍卫科学?还要反对传统?这只能再一次证明水博先生的偏执,他不但不看其他人的论据,他连自己的论据都没读顺过,只是因为他自己认为这是在支持他,那么这就是真的在支持他。
    2008-05-31 11:45:31

    回复 举报
    赞同0
点击查看全部回复(7条)
评论帖子
评论即可得
+1经验值
+1土木币

请先 登录,再参与讨论!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中国建筑史

返回版块

5.09 万条内容 · 13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中国儒商第一家--山西常家庄园

山西榆次常家,以财取天下之抱负,逐利四海之气概,制茗于武夷山,扎庄于恰克图,拓开万里茶路,经销蒙俄北欧,绵延二百余年,遂成富甲海内之晋商巨贾,中国对俄贸易之第一世家。常家事业长盛不衰之原委,就在于该族深谋远虑,居富思危、课子苦读、家学渊源,代代恪守“学而优则贾”的家训,源源将优秀的文化人才输送到商界,经商集团保证了持久精英,纵横捭阖,将儒家思想与伦理道德完美地体现在经济意识与经营活动中,实现了经济理性与道德理性的合一,遂咸清代驰名中外之儒商望族。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