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建筑加固 \ 紧固件的表面处理:热锈宝、镀锌、磷化、发黑、达克罗该选哪一个?

紧固件的表面处理:热锈宝、镀锌、磷化、发黑、达克罗该选哪一个?

发布于:2024-02-04 13:50:04 来自:建筑结构/建筑加固 [复制转发]

几乎所有商业紧固件都是由碳钢、合金钢制成,而且一般都防腐蚀的要求,因此,表面处理的镀层必须附着牢固,不能在安装和卸下的过程中脱落。 另一方面,对螺纹紧固件而言,镀层还要求足够薄,使得镀后螺纹仍能旋 合。一般镀层的温度限制比紧固件材料要低,因此还需考虑紧固件所处的工作温度   要求。
表面处理的主要目的是美观和防腐。 由于紧固件的主要功能是紧固零部件,而且表面处理对其紧固性能也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选择表面处理工艺时,要考虑紧固件的扭矩及预紧力一致性等因素。
一名高水平的设计者,不仅要考虑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还要注意到装配的工艺性,甚至环保及经济性的要求。下面根据上述因素简要介绍一些紧固件常用的镀层,以供紧固件从业人员参考。

热锈宝
      
热锈宝是针对建筑螺丝推出的一种涂料,它的主要性能是防腐性强,能耐盐雾时间500-1500H;多彩性,能根据客户的要求调制颜色,满足客户的要求;烘烤温度比较低,一般控制在200摄氏度以内,尤其是建筑螺丝或钻尾钉类。

电镀锌



电镀锌是商业紧固件最常用的镀层。它比较便宜,外观也较好看,可以有黑色、军绿色。然而,它的防腐性能一般,其防腐性能是锌镀(涂)层中最低的。一般电镀锌中性盐雾试验在72小时之内,也有采用特殊封闭剂,使得中性盐雾试验达200小时以上,但价格贵,是一般镀锌的5~8倍。
电镀锌加工过程易产生氢脆,所以10.9级以上的螺栓一般不采用镀锌的处理.虽然镀后可以用烘箱去氢,但因钝化膜在60℃以上时将遭破坏,因此去氢必须在电镀后钝化前进行。如此可操作性差,加工成本高。在现实中,一般生产厂不会主动去氢,除非特定客户的强制要求。
电镀锌的紧固件扭矩—预紧力一致性较差,且不稳定,一般不用于于重要部位的连接。为了改善扭矩—预紧力一致性,也可采用镀后涂覆润滑物质的方法改善和提高扭矩—预紧力一致性。

磷化



一项基本原则磷化相对镀锌便宜,耐腐蚀性能比镀锌差。磷化后应涂油,其耐腐蚀性能的高低与所涂油的性能有很大的关系。例如,磷化后涂一般的防锈油,中性盐雾试验也只有10~20小时。涂高档的防锈油,则可达72~96小时。但其价格是一般磷化涂油的2~3倍。  

紧固件磷化常用的两种,锌系磷化和锰系磷化。锌系磷化润滑性能比锰系磷化好,锰系磷化抗腐蚀性,耐磨性较镀锌好。它的使用温度可达华氏225度到400度(107~204℃)。特别是一些重要零部件的连接。如,发动机的连杆螺栓、螺母,缸盖、主轴承、飞轮螺栓,车轮螺栓螺母等。

高强度螺栓采用磷化,还可以避免氢脆问题,所以在工业领域10.9级以上的螺栓一般采用磷化表面处理。

氧化(发黑)



发黑+涂油是工业紧固件很流行的镀层,因为它最便宜,并且在油耗尽之前看起来不错。由于发黑几乎无防锈能力,所以无油后它很快就会生锈。就是在有油状态下,其中性盐雾试验也只能达到3~5小时。

镀镍




通过电解或化学方法在金属或某些非金属上镀上一层镍的方法,称为镀镍。镀镍分电镀镍和化学镀镍。  

主要用于既要防腐,又要导电性好的地方。如车辆电瓶的引出端子等。

热浸锌



热浸锌为锌加热到液体下热扩散涂层。其镀层厚度在15~100μm,并且不易控制,但耐腐蚀性好,多用于工程中。热浸锌加工过程中污染严重,有锌废料和锌蒸汽等。
由于镀层厚,在紧固件中引发了内外螺纹难以旋合的问题。因热浸锌加工的温度原因,(340-500C)它不能用于10.9级以上的紧固件。

渗锌



渗锌为锌粉固态冶金热扩散涂层。其均匀性好,螺纹、盲孔内都能获得均匀层。镀层厚度为10~110μm,并且误差可控制在10%。它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和防腐性能在锌涂层中(电镀锌、热浸锌、达克罗)是最好的。其加工过程无污染,最环保。

达克罗

达克罗是DACROMET译音和缩写,简称达克罗、达克锈、迪克龙。国内命名为锌铬涂层,是一种以锌粉、铝粉、铬酸和去离子水为主要成分的新型的防腐涂料。
不存在氢脆问题,并且扭矩—预紧力一致性能很好。如不考虑价铬和环保问题,它实际上最适用于高防腐要求的高强度紧固件。

来源:窗固紧固件公众号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加固

返回版块

1.64 万条内容 · 32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抗震等级背后的故事:如何更好理解容易混淆的抗震措施、抗震构造措施?

大家好,我是双无余。   在微信公众号里搜索抗震等级和抗震措施,发现许多文章讨论这方面的内容。这说明它们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在《抗规》和《抗通规》中,相关的三个名词出现的频次也是非常高的。 三个名词在《抗规》和《抗通规》中出现的次数统计 尽管现在设计软件非常便捷,查表、输入参数即可设计计算,但当想深入讨论的时候,发现这些名词之间的各种关系仍需详细梳理,否则还是容易产生混淆。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