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建筑构造 \ 墙身的细部构造知识

墙身的细部构造知识

发布于:2022-11-30 14:02:30 来自:建筑设计/建筑构造 0 14 [复制转发]

(一) 墙身的细部构造

为了保证墙体的耐久性和墙体与其他构件的连接, 应在相应的位置进行构造处理。 墙身的细部构造包括墙、

脚、 门窗洞口、 墙身加固措施、 变形缝构造以及其他构造等。

1、 墙脚构造

墙脚是指室内地面以下基础以上的这段墙体, 内外墙都有墙脚, 外墙的墙脚又称为勒脚。由于墙脚位于地

下, 砌体本身存在很多微孔, 常受到地表水和土壤中水的侵袭, 致使墙身受潮、 饰面层脱落、 影响室内外环

境。 因此, 必须做好墙脚的防潮、 增强勒脚的坚固及耐久性、 排除房屋四周地面的水。 吸水率较大、 对干

湿交替作用敏感的砖和砌块不能用于墙脚部位, 如加气混凝土砌块等。

a) 墙身防潮

墙身防潮的方法是在墙脚铺设防潮层, 防治土壤和地面水渗入砖墙体。

1) 防潮层的位置

当室内地面垫层为混凝土等密实材料时, 防潮层的位置应设在垫层范围内, 低于室内地面 60mm 处, 同时还

应至少室外地坪 150mm, 防止雨水溅湿墙面。 当室内地面垫层为透水材料(如炉渣、 碎石等), 水平防潮

层的位置应平齐或高于室内地面处。 当内墙两侧地面出现高差时, 还应设竖向防潮层。 墙身防潮层的位置如图 32 所示。

图 32 墙身防潮层的位置

2) 防潮层的构造做法(如图 33、 3--4 所示)

墙身水平防潮层的构造做法常用的有以下三种:

第一, 防水砂浆防潮层, 采用 1: 2 水泥砂浆加水泥用量 3%~5%防水剂, 厚度为 20~25mm或用防水砂浆砌三皮砖作防潮层。此种做法构造简单, 但砂浆开裂或不饱满时影响防潮效果。

第二, 细石混凝土防潮层, 采用 60mm 厚的细石混凝土带, 内配三根 6 钢筋, 其防潮性能好。

第三, 油毡防潮层, 先抹 20mm 厚水泥砂浆找平层, 上铺一毡二油, 此种做法防水效果好, 但有油毡隔离, 削弱了砖墙的整体性, 不应在刚度要求高或地震区采用。

如果墙脚采用不透水的材料(如条石或混凝土等), 或设有钢筋混凝土地圈梁时, 可以不设防潮层。

图 33 水平防潮层的做法

(a) 油毡防潮层(b) 防水砂浆防潮层 (c) 防水砂浆砌砖(d) 细石混凝土防潮层

图 34 垂直防潮层的做法

b) 勒脚构造

勒脚是外墙的墙脚, 和内墙脚一样, 受土壤中水分的侵蚀, 应作相同的防潮层。 同时,还受地表水、 机械力等的影响, 所以要求勒脚更加坚固耐久和防潮。 另外, 勒脚的做法、 高低、 色彩等应结合建筑造型, 选用耐久性好的材料或防水性能好的外墙饰面。 一般构造做法

如图 35 所示。

图 35 勒脚的构造做法

1) 抹灰: 可采用 20 厚 1: 3 水泥砂浆抹面, 1: 2 水泥白石子浆水刷石或斩假石抹面。此法多用于一般建筑。

2) 独贴面: 可采用天然石材或人工石材, 如花岗石、 水磨石板等。 其耐久性、 装饰效果好, 用于高标准建筑。

3) 勒脚: 用石材, 如条石、 毛石等坚固耐久的材料, 在生产天然石材的地区可因地制宜, 取得特殊的艺术效果。

c) 散水与明沟

为尽快排除建筑外墙周围的雨水, 房屋四周可设置散水或明沟(如图 36、 37 所示)。 当屋面为有组织排水时一般设散水, 屋面为无组织排水时一般设明沟或暗沟(或设散水, 但应加滴水砖带)。

图 37 明沟的构造做法

1) 散水

散水也称护坡, 即外墙周围向外倾斜的坡面。散水的做法通常是在素土夯实上铺三合土、混凝土等材料, 厚度 60~70mm。 散水应设不小于 3%的排水坡。 散水宽度一般 0.6~1.0m。 散水与外墙交接处应设分格缝, 分格缝用弹性材料嵌缝, 防止外墙下沉时将散水拉裂。 散水整体面层纵向距离每隔 6~12m 做一道伸缩缝。

2) 明沟

明沟又称阳沟, 可将水落管流下的雨水导向地下排水井。 明沟的构造做法可用砖砌、 石砌、 混凝土现浇, 沟底应做纵坡, 坡度为 0.5%~1%, 宽度为 220~350mm。

d) 踢脚

踢脚是外墙内侧或内墙的两侧的下部和室内地面交接处的构造, 目的是防止扫地时污染墙面。 踢脚的高度一般在 120mm~180mm。 常用的材料有水泥砂浆、 水磨石、 木材、 缸砖、油漆等, 选用时一般应与地面材料一致。

2、 门窗洞口构造

a) 窗台

为避免沿窗面流下的雨水渗入墙身, 且沿窗缝渗入室内, 同时避免雨水污染外墙面, 常与窗下靠外墙一侧设置泄水构件, 即窗台。 位于内墙或阳台等处的窗不受水冲刷, 可不必设挑窗台。 外墙面材料为贴面砖时, 墙面被雨水冲洗干净, 也可不设挑窗台。挑窗台可以用砖砌, 也可以用混凝土窗台构件。 砖砌挑窗台根据设计要求可分为: 60mm厚平砌挑砖窗台及 120mm 厚侧砌挑砖窗台(如图 38 所示)。

图 38 窗台的构造

窗台的构造要点:

1) 悬挑窗台向外出挑 60mm, 窗台长度最少每边应超过窗宽 120mm。

2) 窗台表面应做好抹灰或贴面处理。 侧砌窗台可做水泥砂浆勾缝的清水窗台。

3) 窗台表面应作一定得排水坡度, 并应注意抹灰与窗下褴的交接处理, 防止雨水向室内渗入。

4) 挑窗台下作滴水槽或斜抹水泥砂浆, 引导雨水垂直下落不致影响窗下墙面。

b) 门窗过梁

墙体上开设门窗洞口时, 必须在洞口上部设置过梁。 过梁用来支承门窗洞口上墙体的荷载, 承重墙上的过梁还要支承楼板荷载, 过梁是承重构件。 根据材料和构造方式不同, 过梁的形式有砖拱过梁、 钢筋砖过梁和钢筋混凝土过梁三种。

1) 砖拱过梁(如图 39 所示)

砖拱过梁分为平拱和弧拱。 由竖砌的砖作拱圈, 一般将砂浆灰缝做成上宽下窄, 上宽不大于 20mm, 下宽不小于 5mm。 砖不低于 MU7. 5, 砂浆不能低于 M2.5, 砖砌平拱过梁净跨宜小于 1. 2m, 不应超过 1. 8m, 中部起拱高约为 1/50L。

图 39 砖拱过梁

2) 钢筋砖过梁(如图 310 所示)

钢筋砖过梁用砖不低于 MU7. 5, 砌筑砂浆不低于 M2. 5。 一般在洞口上方先支木模, 砖平砌, 下设 3~4 根 6 钢筋要求伸人两端墙内不少于 240mm, 梁高砌 5~7 皮砖或 L/4, 钢筋砖过梁净跨宜为 1. 5~2m。

3) 钢筋混凝土过梁

钢筋混凝土过梁有现浇和预制两种, 梁高及配筋由计算确定。 为了施工方便, 梁高应与砖的皮数相适应, 以方便墙体连续砌筑, 故常见梁高为 60mm、 120mm、 180mm、 240mm,即 60mm 的整倍数。 梁宽一般同墙厚, 梁两端支承在墙上的长度不少于 240mm, 以保证足够的承压面积。

过梁断面形式有矩形和 L 形(如图 311 所示)。 为简化构造, 节约材料, 可将过梁与圈梁、 悬挑雨篷、 窗楣板或遮阳板等结合起来设计。 如在南方炎热多雨地区, 常从过梁上挑出

300~500mm 宽的窗楣板, 既保护窗户不淋雨, 又可遮挡部分直射太阳光。

图 311 钢筋混凝土过梁断面形式

3、 墙身加固措施

a) 壁柱和门垛

当墙体的窗间墙上出现集中荷载, 而墙厚又不足以承担其荷载; 或当墙体的长度和高度超过一定限度并影响到墙体稳定性时, 常在墙身局部适当位置增设凸出墙面的壁柱以提高墙体刚度。 壁柱突出墙面的尺寸一般为 120mm370mm、 240mm370mm、 240mm490mm 或根据结构计算确定。

当在较薄的墙体上开设门洞时, 为便于门框的安置和保证墙体的稳定, 须在门靠墙转角处或丁字接头墙体的一边设置门垛, 门垛凸出墙面不少于 120mm, 宽度同墙厚(如图 312所示)。

图 312 壁柱和门垛

b) 圈梁

1) 圈梁的设置要求

圈梁是沿外墙四周及部分内墙设置在楼板处的连续闭合的梁, 可提高建筑物的空间刚度及整体性, 增加墙体的稳定性。 减少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墙身开裂。 对于抗震设防地区, 利用圈梁加固墙身更加必要。

2) 圈梁的构造

圈梁有钢筋砖圈梁和钢筋混凝土圈梁两种。

钢筋砖圈梁就是将前述的钢筋砖过梁沿外墙和部分内墙一周连通砌筑而成。

钢筋混凝土圈梁的宽度宜于墙厚相同, 当墙厚为 240mm 以上时, 其宽度可以为墙厚的2/3, 高度不小于 120mm。 最小截面为 240mm*120mm。

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 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 其配筋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不变(如图 313 所示)。

图 313 附加圈梁

c) 构造柱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是从构造角度考虑设置的, 是防止房屋倒塌的一种有效措施。 构造柱必须与圈梁及墙体紧密相连, 从而加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度, 提高墙体抗变形的能力。

1) 构造柱的设置要求

8 度设防时构造柱一般加设在: 外墙转角、 内外墙交接处(包括内横外纵及内纵外横两个部分) 及楼梯间的内墙上。

2) 构造柱的构造(如图 314 所示)

构造柱的最小断面为 240mm*180mm。 构造柱的最小配筋是: 主筋 412, 箍筋 6@200mm图 314 构造柱的构造

(a)平直墙面构造柱 (b) 转角处的构造柱

第一: 构造柱最小截面为 180mm240mm, 纵向钢筋宜用 412, 箍筋间距不大于 250mm,且在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 7 度时超过六层、 8 度时超过五层和九度时, 纵向钢筋宜用 414,箍筋间距不大于 200mm; 房屋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

第二: 构造柱与墙连结处宜砌成马牙槎, 并应沿墙高每 500mm 设 26 拉接筋, 每边伸人墙内不少于 1m(如构造柱马牙槎构造图)。

第三: 构造柱可不单独设基础, 但应伸入室外地坪下 500mm, 或锚入浅于 500mm 的基础梁内。

4、 变形缝构造

变形缝包括伸缩缝、 沉降缝和防震缝, 作用是保证房屋在温度变化、 基础部均匀沉降或地震时能有一些自由伸缩, 以防止墙体开裂、 结构破坏。

a) 伸缩缝

为防止建筑构件因温度变化、 热胀冷缩使房屋出现裂缝或破坏, 在沿建筑物长度方向隔一定距离预留垂直缝隙。 这种因温度变化而设置的缝叫做温度缝或伸缩缝。

伸缩缝从基础顶面开始, 将建筑物分成若干段。 由于基础埋在地下, 受气温影响较小,故不考虑其伸缩变形。 伸缩缝的宽度为 20mm~30mm, 缝内应填保温材料。

b) 沉降缝

为了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竖向缝称为沉降缝。沉降缝将房屋从基础到屋顶的构件全部断开, 使两侧各为独立的单元, 可以在垂直方向自由

沉降。沉降缝的宽度与地基情况及建筑高度有关, 地基越弱的建筑物, 沉陷的可能性越高, 沉陷后所产生的倾斜距离越大, 要求的缝宽越大。

c) 防震缝

在抗震设防烈度 7~9 度地区内应设防震缝。 在此区域内, 当建筑物高差在 6m 以上, 或建筑物有错层, 且楼板错层高差较大、 或构造形式不同, 或承重结构的材料不同时, 一般在

水平方向会有不同的刚度。 因此这些建筑物在地震的影响下, 会有不同的振幅和振动周期。

这时如果将房屋的各部分相互连接在一起, 则产生裂缝、 断裂等现象, 因此应设防震缝, 讲建筑物分为若干体型简单、 结构刚度均匀的独立单元。

一般情况下防震缝仅在基础以上设置, 但防震缝应同伸缩缝和沉降缝协调布置, 做到一缝多用。 当防震缝与沉降缝结合设置时, 基础也应断开。

防震缝的宽度 B, 在多层砖墙房屋中, 按设防烈度的不同取 50mm~70mm。 在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中, 建筑物高度不大于 15m 时, 缝宽为 70mm。 当建筑物高度超过 15m 时,设防烈度 7 度, 建筑每增高 4m, 缝宽在 70mm 基础上增加 20mm; 设防烈度 8 度, 建筑每增高 3m, 缝宽在 70mm 基础上增加 20mm; 设防烈度 9 度, 建筑每增高 2m, 缝宽在 70mm基础上增加 20mm。

4、 其他构造

a) 窗套与腰线

窗套和腰线是墙面的里面装修做法。

1) 窗套

窗套是由带挑檐的过梁、 窗台和窗边挑出立砖二构成, 外抹水泥砂浆后, 可再刷白灰浆或作其他装饰。

2) 腰线

腰线是指过梁和窗台形成的上下水平线条, 外抹水泥砂浆后, 刷白灰浆或作其他装饰。

b) 烟道和通风道

在住宅或其它民用建筑中, 为了排除炉灶的烟气常在墙内设置烟道, 为了排除其它污浊气体常在墙内设置通风道。 烟道设于厨房, 通风道设于暗厕内。

烟道和通风道有现场砌筑和预制构件进行拼装两种做法。

砖砌烟道和通风道的断面尺寸应根据排气量来决定, 但不应小于 120mm*120mm。 烟道和通风道除单层房屋外, 均应有进气口和排气口。 烟道的排气口在下, 距楼板 1m 左右较合适。 通风道的排气口应靠上, 距楼板底 300mm 较合适。 烟道和通风道宜设于室内十字形或丁字形墙体交接处, 不宜设于外墙。 烟道和通风道不能混用, 以避免串气。 混凝土通风道,一般为每层一个预制构件, 上下拼接而成。

c) 垃圾道

垃圾道由垃圾管道(砖砌或预制)、 垃圾斗、 排气道口、 垃圾出灰口等组成。 垃圾道垂直布置, 要求内壁光滑。 垃圾管道可设于墙内或附于墙内。 垃圾道常设置在公共卫生间或楼梯间两侧。


知识点:墙身的细部构造知识

评论帖子
评论即可得
+1经验值
+1土木币

请先 登录,再参与讨论!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构造

返回版块

7.58 万条内容 · 146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顶棚细节做法

    顶棚是屋面和楼板层下面的装饰层。 顶棚的装饰处理能够改善室内的光环境、 热环境和声环境, 对室内的艺术环境的创造和提高舒适度起着重要作用。 顶棚构造: 耐久性、 安全性 施工 : 方便、 省料 特殊房间:   防火、 隔声、 保温和隐蔽管线 顶棚按装饰面层与屋面、 楼面结构层的关系 直接式顶棚 在钢筋混凝土楼板下直接喷刷涂料、 抹灰, 或粘贴饰面材料的构造做法。 这种顶棚施工方便、 造价低、 构造层次少, 能节省室内空间, 多用于大量性的民用建筑中。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