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给排水工程 \ 建筑给排水 \ 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喊口号是没用的!我们要重建工匠培养机制丨对话时间

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喊口号是没用的!我们要重建工匠培养机制丨对话时间

发布于:2022-11-11 13:02:11 来自:给排水工程/建筑给排水 1 21

来源:给排水视界

|

作者:中房报

[复制转发]



本期嘉宾:崔愷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名誉院长、总建筑师。先后主持设计完成了拉萨火车站、首都博物馆、安阳殷墟博物馆等多项建筑工程,曾荣获国家设计大师、法国文学艺术荣誉骑士勋章、梁思成建筑奖等荣誉。

在多年的建筑设计生涯中,他总是用一种善意、用对自然环境和文化的尊重、敬畏去做建筑。崔愷说,建筑之于我是一种旅程,长路漫漫、始于足下、脚踏实地、潜心求索,乐在其中。




中房报记者 马琳丨北京报道

十五六年前,重庆万州三峡移民纪念馆工地上,一个浑身晒得黝黑的小伙子吸引了崔愷的目光,这个小伙子正和他的团队做清水混凝土样板墙。当时,国内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面临很多困难,实施项目也比较少。

“三峡移民纪念馆是异形折面斜面组合清水混凝土建筑,强调建筑像三峡岩壁的感觉做起来是很难的!虽然艰难,但他们反复研究不辞辛苦,最终让纪念馆矗立在长江之滨,成为万州的一道风景。

这次合作让崔愷与这位清水砼高手结下不解之缘,每遇清水混凝土项目,他们都会合作,每次都能高质量的完成,频频获得同行点赞。“这就是‘工匠精神’,钻研、热爱,以此为荣,不懈努力去追求更好的效果,这是一种十分务实而朴素的理想。”崔愷说。

提起这些工匠高手,崔愷如数家珍。除了做清水混凝土的朱师傅,钻研高难度木结构的庄老师、做轻结构的欧阳总、做膜结构的廖老师、做玻璃幕墙的罗老师和孙老师,都被他反复提及,赞不绝口,“现在有这种精神和这股子劲儿的人很少了,而要提高中国建造的水平又太需要他们了!”。

改革开放以来一段时期内,很多行业领域存在“短、平、快”投机心态,工匠意识淡默,求快求产出,缺失了工匠精神。当前,中国正在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需大力培育和发扬工匠精神。

近日,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创新楼14层一角,在堆满建筑书籍的长条桌上,崔愷就“工匠精神”以及它背后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建议一一讲开来。

━━━━
重建工匠培养机制

我国著名建筑师崔愷(中房报记者 刘洋/摄)

中国房地产报:从2016年全国两会到“十四五”规划,“工匠精神”屡次被提及,您对“工匠精神”如何看?为什么现在要坚守这种精神?

崔愷:   “工匠精神”就是敬业、专注、创新,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是对工作的执着与热爱,不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新兴制造业,不论是工业经济还是数字经济,工匠始终是制造业重要力量,工匠精神始终是创新创业的重要精神源泉,我们必须坚守。

中国房地产报:此前,社会中有一种声音认为,我们历史上的“工匠精神”已逐渐被漠视甚至在某些领域消失,对此您怎么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崔愷:   其实,中国在“工匠精神”方面是很有传统的,许多保留下来的历史建筑和城市之所以恢宏伟大都是因为古代有许多能工巧匠,是他们建造了高品质建筑,最后都成为了我们的文化财富、世界的文化遗产,事实说明我国历来都有工匠传统。

我记得小时候,就知道建筑公司和工厂里都有不同级别的电工、瓦匠,木匠,那时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这些工人都是单位的正式员工;但是这些年,不知道为什么施工企业似乎都没有自己的工人队伍,只有管理人员,所以工程来了都是现招工,形成了事实上的层层分包模式。这是很大问题,也很难培养出真正的工匠,工地上大多是农民工放下锄头就进城,城里的活干完了就回乡,与施工单位是雇佣关系,没有培养机制,这与今天所提倡、要求的工匠精神有很大差距。

我认为,我们国家应该重建各个行业特别是建筑行业工匠培养机制,重新把工匠和提高建筑质量,以及进一步提高中国制造质量能够挂起钩来,喊口号是没用的。

中国房地产报: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崔愷:   这些年,我国在建设体制上出现了一些偏差,基本上失去了工匠精神的培养机制,既便有些专业技能要考证,但那也只是一种执业门坎,不能反映工人技能水平的高低,也谈不上对工匠的尊重。因此我认为我们要在体制机制上进行重建,这是关键。现在在工地上很难看到“大师傅”,大多是一帮年轻的大学生当工长,工人都是临时招的,这是很普遍现象。

这几年,我也碰到了一些“大师傅”,合作了几个高难度的项目,做得非常棒。比如刚才提到的我们与朱总合作的几个清水混凝土项目,还有最近我们在成都新津做了一个新型超大型木结构的农博会展厅,是与加拿大的木构设计大师合作设计,现场庄总一手指挥的创新型项目,一根梁就118米跨度、高40米,受到了各界关注。这几位“大师傅”完全是凭着自己一腔热情在做事,不仅仅是一个工程一单生意,有更高的追求!但这种情况是比较少的,更多情况下是态度是消极被动的,常常发生设计与总包、甲方的扯皮,大家都在想这个“工程蛋糕”有多大,怎么分,怎么赚钱,常常忽略了最基本的是建筑品质,造好房子这是初心!

总体来讲,我们现在的制度设计并不真正支撑工匠的培育,这些人都是凭借自己的爱好、一股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来,我们很幸运地碰到了他们,就有了一个合作创新的机会。   所以,制度先行是关键,即如何通过制度设立,让施工企业形成培养人才机制,而不是低价竞争机制,层层转包机制。   中国老百姓中间一定有能工巧匠,关键是如何尊重支持与培育,让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房地产报:您在这些“匠人”身上发现了什么?

崔愷:   他们对施工质量有着天然的责任感,喜欢自己的工作,觉得做得好是荣誉,有很牛的自豪感!这在很多人身上是没有的,大部分人就是拿钱干活,但也不能说他们就不行,还是积极性没调动起来,制度上也没有吸引力,他们的潜质就发挥不出来。现在,我们终于能在行业里看到有一批很牛的工匠高手出现,这就是中国制造业希望。

━━━━
我们都要葆有初心

中国房地产报:对于当下房地产产品或城市发展有何评价?您认为应该怎么做,对于房地产企业有什么建议?

崔愷:   前些年,中国房地产行业推动了城市发展及老百姓住房的改善,这个作用是要承认的。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我们一些超级房地产企业在城市中拿了大片的土地,建设了大量千篇一律的房子,象摆军棋一样,影响了城市风貌和城市文化,只是卖房赚钱,所以,后来我就很少做这类项目了。

希望房地产企业葆有初心,发展的同时也要多担当历史责任;要重视建筑质量,重拾“工匠精神”。当然,不仅是房地产企业,还有各地政府企业也有大量的保障房工程,设计和建造质量都不高,很痛心!

中国房地产报:在您的生活和工作中,哪些方面是您一直坚守的?

崔愷:   设计要葆有一种善意,用对自然环境和文化的尊重、敬畏去做建筑是要坚守的初心,建筑师承载的这样的一个责任,不要忘了我们的文化基因,不要忘了我们的土地,不要只是为自己去做一个所谓的纪念碑,实现个人的价值。我觉得这应是我们心里面最安定的一部分。

中国房地产报:您目前在着手什么方面的工作,对于未来有什么新期待?

崔愷:   我现在对给青年人做长租公寓的设计特别感兴趣,这些房子不是卖的,而是要给未来的年轻人建设一流的居住空间的。我们在国外也看到,一些城市在创新产业发展中,不仅有高科技厂房,也有充满青春活力的公寓和社区。

在这方面,我们的设计会关注质量、体现健康的生活,房型不要大设备要齐全,同时能创造很好的社区文化,有托儿所、书院、公园。不能像原来,都是先生产后生活,员工宿舍很差;现在需要的是先生活后生产,留住了人才才有产业发展的机会。思路都在变,保护好年轻人,我们才会有更好的发展,同时这也是带动住房科技发展和创新的一个新领域,很值得大家的共同努力!


设计作品(部分)


成都天府农博园(受访者供图)


江苏园博园未来花园(受访者供图)


万州三峡移民纪念馆(受访者供图)


荣成青少年宫(受访者供图)



  • yj蓝天
    yj蓝天 沙发

    工匠精神”就是敬业、专注、创新,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是对工作的执着与热爱,不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新兴制造业,不论是工业经济还是数字经济,工匠始终是制造业重要力量,工匠精神始终是创新创业的重要精神源泉,我们必须坚守。

    2022-11-13 09:43:13

    回复 举报
    赞同0
评论帖子
评论即可得
+1经验值
+1土木币

请先 登录,再参与讨论!

建筑给排水

返回版块

47.01 万条内容 · 1148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某设计院怒斥龙湖地产:人不做做狗,有钱拿地,没钱付设计费

这确实算是行业内的一个新闻了,因为就目前的行业状况,大家都知道,设计单位面对甲方开发商,极度弱势,已经卑微到尘土里了。一般跟甲方对话,都是唯唯诺诺,谄媚至极。哪怕甲方拖欠设计费,设计单位一般也只能像旧社会的长工面对地主拖欠工钱一样,小心的问业主能否付点工钱,家里都揭不开锅了,地主蛮横的呵斥长工,今年收成不好,你们还想要工钱?再来要钱,明年把地收回,让你们没地可种! 看来天华也实在是被逼无奈才选择这样的方式怒斥业主了。要知道现在的行情,工程费用里设计费所占的比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甚至连一个月的物业费都不到,而物业费还是每个月都收,一收几十年。设计费就收一次,而且要终身为建筑质量负责。以往天华都是负面新闻,但这次要给天华点个赞了。很多设计院这个时候裁人,除了说行情不好,为了降低裁员成本,还会给被裁的设计人安一个能力不行的帽子,几乎不给补偿。把你裁掉不按法律给补偿,还要恶心一下你。这次天华明确说被裁的不是能力不行,实在是行情所逼,而且会给稍高的补偿。好聚好散,等行情回暖,也欢迎回归。姑且不论是否真的能按这领导说的给足补偿,起码没有把经营风险完全转嫁给设计人,再把被裁的责任也扔给设计人。一码归一码,不好的地方咱批评,好的咱也点赞。(有点悲哀,搁互联网行业,裁员给补偿再正常不过了,也只有设计行业裁员给补偿大家觉得是有良心了。)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