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城市规划设计 \ 城乡区域规划

城乡区域规划

发布于:2022-11-08 15:04:08 来自: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 [复制转发]

1 区域规划与其他层次规划的关系:

1)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从两者联系的方面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对区域规划有指导作用。区域规划是以空间为主线的区域综合规划,区域规划应结合实际情况,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实现创造条件。而区域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有不适合于本地区情况或有重要遗漏的部分,则应积极主动的修补和完善。

就差异而言。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重点在于确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部门的发展水平、速度和比例关系,规划时限一般不大长。而区域规划的重点在于从地区发展条件和方向出发,落实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空间部署。同时也为编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相关规划提供依据。

2)与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国土规划是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进行全面的规划。其主要任务是勾画国土开发整治的基本蓝图,进行生产力和人口、城镇的总体布局,明确重点开发地区的发展方向,提出重大国土整治任务和要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由土地部门组织编制的以保护土地资源为出发点,对区域各种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做出一定安排的空间规划。区域规划与国土规划同属以国土开发利用和建设布局为中心的,从战略高度进行的地域性综合规划,区域规划与国土规划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一般来说,区域规划是国土规划的组成部分,国土规划比区域规划涉及的内容、范围更广大,考虑更深远,区域规划着重一个地区。区域规划编制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尽最大可能处理好建设用地和农田保护区及其非建设用地的关系,并未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一步修编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3)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城市与区域是点和面的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关系。

①两者都是在明确长远发展方向和目标的基础上,对特定地域的各类建设进行综合部署。

②区域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

③两者在某种程度上有相互交叉、相互涵盖的关系。

④区域规划因城市规划而充实和完善,使区域规划建立在更扎实的基础上。

 

2 区域交通运输规划布局:

1)区域交通运输系统: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和区域具体情况,经济合理地布置各种运输方式,使其成为以铁路、公路或水运为骨干,以较大的站场或港口为中心,以现代化运输工具为特色,陆、水、空相结合的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有机整体。

2)目标:

有效地承担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客货运需求。并在区域交通网络内高效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基本要求:

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总要求下,贯彻全国一盘棋的精神,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各种运输方式,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交通运输的先行作用。

4)具体内容:

①区域运输经济规划(确定近远期客货运量、周转量、运输工具需求量等)

②区域交通运输网规划(安排各主要路线的客货运种类、流量、流向的运距以及确定各主要站场和港口的吞吐量、吸引范围,合理组织各种运输方式的功能等)

5)区域交通运输发展条件分析:

①区域交通地理位置特点;②区域交通运输发展的自然条件;③区域交通运输发展的经济条件。

 

3 土地利用分区:

1)概念:

又称土地用途分区,是指以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的适宜性为基础,结合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按土地利用方向的不同,将规划地区划分出不同的用地区域。

2)意义:

①能更好的体现土地利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②能从空间布局上落实用地指标,协调产业间用地矛盾,为各个产业的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用地条件;

③是市县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④是用地规划与用地管理联系的重要环节。

3)需注意:

①耕地按照整体保护的原则应尽可能都划入农业用地区;

②规划开垦的宜农后备土地和沟渠、为农业生产服务的道路等设施用地以及农田之间的其他类型的零星用地,宜一并划入农业用地区;

③农田保护区的划定,应遵循数量保护与质量保护、区位保护配套统一的原则;

④村镇建设用地应按照用地逐步集中,将过分零散的工业用地和零星居民点逐步合并的要求,适当缩并;

⑤合理确定各类用途区的最小分区面积。

4)依据:

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②土地利用现状;③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结果;④产业结构调整和地域布局规划;⑤土地需求量预测结果;⑥各类用地指标调整;⑦部门用地布局规划;⑧与土地利用有关的法律法规。

 

4 都市连绵区metropolitan interlocking region , MIR):

是以都市区为基本组成单元,以若干大城市为核心并与周边地区保持强烈交互作用和密集社会经济联系,沿一条或多条交通走廊分布的巨型城乡一体化地区。

都市连绵区形成的必要条件:

(1)具有两个以上人口超百万的特大城市作为发展极;

(2)有对外口岸;

(3)发展极和口岸之间有便利的交通干线作为发展走廊;

(4)交通走廊及其两侧人口稠密,有较多的中小城市;

(5)经济发达,城乡之间有紧密的经济联系。

图片

5 概念规划

是城市或区域长期发展的战略性指导,是将城市或区域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战略与空间发展模式紧密结合的战略框架,是对城市或区域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做出的宏观解释。它以战略性和空间性为中心,在多层次宏观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以城市发展目标、发展定位和规模、空间结构模式、交通框架、支柱产业和生态环境等重大战略问题为重点,提出空间发展战略和结构方案,为城市政府提供发展的思路、策略、框架,并尝试作为总规编制的指导。

图片

6 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以促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有力支撑。

 

7 城乡统筹发展

城乡统筹主要包括:村庄布点规划(预测人口+选点+配套);产业空间布局规划;配套政策措施(土地+社会保障)。

1)城乡统筹的意义:

①充分利用乡村劳动力和物质资料,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必要基础。

②充分发展城市在经济、政治、文化水平,辐射至乡村地区,增加就业数量和质量。

③在人口方面,城乡统筹有利于控制合理的城镇人口规模,更加准确预测城镇化水平、各建设的需求和规模。

④在环境方面,有利于保护和利用区域自然资源,使人工和自然环境充分融合,促进城市生态的永续发展。

⑤在市政设施方面···

 

2)城乡统筹对于农村发展的意义:

城乡统筹是针对我国特定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城乡关系的失调,通过制度创新和一系列的政策,理顺城乡融通的渠道,填补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其直接目标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一体化发展。实质是调整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升农村的发展地位。进而破除城乡分割和对立,深化城乡联系,推进城乡平等与融合发展,形成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环境和谐化、社会文明化整体推进的发展格局,实现城乡一体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

有利部分:①政策支持与倾斜,利于农村有序开展城乡建设,利于城乡规划布局,逐步推进农村人口城镇化。②市场投资环境得到改善,促进城乡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地区发展。③农村管理模式更新,人居生活环境改善,人均收入增加,贫富差距缩小。④注重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⑤节约集约土地,土地利用更加合理。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⑦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不利部分:乡村消失速度加快;承接转移的产业可能对农村和生态构成一定威胁。

 

知识点:城乡区域规划

城乡总体规划”:重庆特色的区域规划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城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

15.26 万条内容 · 23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城市规划的类型

1 中心城区规划的主要内容: (1)分析确定城市性质、职能和发展目标。 (2)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3)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并制定空间管制措施。 (4)确定村镇发展与控制的原则和措施;确定需要发展、限制发展和不再保留的村庄,提出村镇建设控制标准。 (5)安排建设用地、农业用地、生态用地和其它用地。 (6)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确定建设用地规模,划定建设用地范围。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