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建筑构造 \ 江北第一阁构造特征

江北第一阁构造特征

发布于:2022-10-18 10:34:18 来自:建筑设计/建筑构造 0 5 [复制转发]

邯郸市峰峰纸坊玉皇阁被建筑界誉为“江北第一阁”。纸坊玉皇阁俗称“无梁阁”[1],2006年5月25 日,其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无梁殿是中国所独有的传统建筑形式,殿身全部为砖石砌筑,中国现存有南京灵谷寺、皇史宬、永祚寺、开元寺等十余处无梁殿,而室内采用叠涩结构而非筒拱、穹隆、拱券等结构的无梁殿,中国仅此一例,因此,其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本文试图以纸坊村玉皇阁为研究对象,依托精准测绘数据,通过建筑学的视角,探究其建筑形制特征,期望本研究能为明代无梁殿建筑的研究提供思路。


建造背景


纸坊玉皇阁始建于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公元1567-1573年)[2],清光绪年间重修,通高18.6 米,为砖仿木结构无梁式建筑。其位于现河北省峰峰纸坊村西南,建筑坐北朝南,北依鼓山,南临滏阳河(如图1)。

图片

图1:玉皇阁区位分析图(来源:作者自绘)


纸坊村约建于明代,地处滏阳河的源头。旧时,纸坊村交通发达,太行八陉之一的滏口陉从村南侧通过,峰峰玉皇阁就跨建在滏口陉古道之上,扼守河北通往山西的交通要道。一方面,玉皇阁是古代交通要道上行政管理和军事防御的关口,另一方面,它也是旧时商旅远途跋涉祈求平安的地方。


现状概述


玉皇阁建于一高5100mm、长11800mm的石砌台基上,台基南部有一条东西向连通的券道,滏口陉古道从券阁下穿过。建筑主体建于台基北侧,为砖砌盝顶建筑,屋面铺设琉璃瓦,正脊、垂脊上均设有角兽,檐下有砖雕仿木式斗栱。清代维修时又增加了四周的木结构围廊,现在看起来外观像是一个重檐建筑。玉皇阁的北侧接临一小院,其背后是鼓山南坡,小院有正房五间,以前用作管理和宗教活动的场所。台基的东侧偏北有石头砌筑的蹬道,可以由大道的路面走上台基,从而进入阁内。


建筑形制分析


阁下台基呈长方形,高5100mm,南北长11800mm, 东 西 宽9400mm。台 基 北 侧与鼓山南坡交接,台基南部有一条拱券隧道东 西 向 穿 过, 石 券 宽 为4700mm, 券 高为4000mm,石券内部由砖纵联砌筑而成,东、西侧券脸均为石券。台基东侧石券券脸表面雕刻有二龙戏珠、行龙、凤凰、云的纹样,东侧楼梯紧贴石砌台基建造,直接通向门楼。主体建筑在台基北侧,台基南侧留出一矩形平台,称为玉皇阁的月台。玉皇阁平面呈方形,面阔、进深各为五间,屋顶采用盝顶的形式,檐下有仿木结构的双椽,檐檩下出两跳斗栱,斗栱下依次是平板枋、额枋,以上均为砖仿木式构件。阁身南北两侧设有拱券门,东西侧墙上设拱券窗,现存的副阶围廊,为清代重修时加建。


平面形制分析


玉皇阁北侧为新建建筑,南侧为一12200mm×7800mm 的平台(如图2)。玉皇阁的平面形制为主体建筑四周绕一圈回廊,即“副阶周匝”的形式,沿中轴线对称。建筑平面形制为正方形,内墙总长为7400mm;建筑外墙总长为9400mm;木构柱廊面阔、进深均为12200mm,墙体厚度为1000mm,并在室内中心供奉玉皇大帝塑像。玉皇阁面阔、进深各5间,明间面阔为2800mm,两次间面阔为2400mm,两尽间面阔为2600mm,柱础直径为290mm,柱身直径为240mm。玉皇阁南、北、东、西四面正中各开一门,南门门洞尺寸大于以上三门,并正对明间。

图片

图2:玉皇阁平面比例分析图(来源:作者自绘)


建筑的比例关系既可以理解为图形内部边与边之间的比例关系,同样也可以理解为组成图形与图形之间的比例关系。基于比例的含义,下面从图形内部的比例关系、图形之间的比例关系这两个角度展开分析。玉皇阁平面、立面、剖面中存在的图形内部比例关系共有四种(如表1)

图片

表1 匠师标记构件名称常用字符对照表

(来源:作者自绘 )



平面图中存在其中两种比例关系:第一,边长比为 1:1 的正方形;第二,边长比为 1:2√2-1 的矩形。从图形之间的比例关系这一角度分析,采用方圆作图法并结合玉皇阁平面尺寸,发现平面各图形边长之间的比例关系存在如下规律性(如表 2)

图片

表 2 平面各图形边长比(来源:作者自绘)


(1)内墙总长度为 L1 的正方形为组成玉皇阁平面的最小图形,其它图形围绕其展开;(2)内墙总长度控制主体建筑南侧室外平台的长度 L4 及宽度;(3)外墙总长度 L2控制主体建筑台基的南北向总长度 L3。通过以上梳理,对该建筑的平面形制特征总结如下三点:(1)主体建筑周围采用“副阶周匝”的形式,开间数等于进深数;(2)内墙、外墙、柱廊均为正方形平面,且对角线重合;(3)平面尺寸满足方圆作图,建筑内墙总长度 L1 与南面平台总长度 L4 存在 1:2√2-1 的比例关系、建筑外墙总长度 L2 与南北向台基长度 L3 之间存:1:√2 的比例关系。


立面形制分析


盝顶为玉皇阁建筑屋顶的形式(如图3),即:由四条正脊围合成的平屋面与四条曲线形垂脊围合成的坡屋面组合而成,平屋面采用耐水性高的灰背铺设屋面,既可以减轻屋面荷载,又可以节省造价。盝顶形式的形成原因有如下两点:首先,来源于中国人象征天地的传统思想意识,以室内起拱的方式形成半圆形顶部顶来象征天,是天圆地方的朴素宇宙观的直接表达,而券顶则是受当时建造条件、技术水平限制的地域化的产物;其二,单层覆钵宗教塔与宗教塔有很高的相似性,其映现了印度宗教塔所象征的宗教涵义。

图片

图3:玉皇阁南立面图(来源:作者自摄)


平屋面正中心置塔刹,整个塔刹为铁刹,刹座由四只蹲狮组成。覆钵自下至上由刹柱相连接,顶端接四棱锥状刹顶。其刹身为宝葫芦,“葫”与汉字“福”同音“葫”与汉字“禄”同音都代表了吉祥如意的意思,古

人把它当做躲避灾害、追求美满的象征,我国道教则将其作为供奉的神圣之物。屋顶四条正脊与四条垂脊交汇于屋面四角,沿垂脊方向各置一“张嘴吞脊状”琉璃鸱吻,鸱吻上唇咬合垂脊,它在结构上有固定正脊、垂脊的作用,鸱吻之上置一“力士”。正脊两

面雕刻人物故事、宝相花相关题材,垂脊两面雕刻龙、牡丹、菊花、水生植物纹样相关题材,垂脊上置狎鱼、海马、仙人骑兽,垂兽在功能上能防止屋脊滑动,且在精神上有镇水避火、逢凶化吉之意。屋角仔角梁上插一“闭口状”龙首套兽,龙首之上置一“站立力士”。坡屋面为琉璃瓦屋面望板与琉璃瓦屋面

灰背紧密贴合,其形式为两层砖仿木式。飞椽作收分处理,根部由100mm 厚砖仿木式小连檐将其连接并与其正下方老檐椽一一对应,老檐椽无收分及卷刹,断面为切去四角的正方形,老檐椽水平伸出300mm,飞椽根部从老檐椽端部水平伸出300mm,转角处老角梁、仔角梁如实砌出。老角梁在水平正投影长680mm,端部的断面为边长130mm 的正方形,根部断面为边长210mm 的正方形,檐檩与檐椽之间垫有砖制“衬头木”。仔角梁水平投影长1100mm,高、厚均为100mm,老檐椽下方为砖仿木式檐檩、檐垫板。


斗栱层(如图4)将屋顶与屋身相联结,斗栱层整体高度为630mm,该部分为砖砌仿木结构,从下至上共分为三层,且三层斗栱一一对应。最下层斗栱斗口宽80mm,坐斗高宽比接近1:1,近似一正方形。攒间距为310mm,斗口宽度与攒间距之比为1:4,明间面阔为2480mm,斗口与明间面阔之比为1:32。坐斗之上置一“上昂”,上昂与坐斗斗口榫卯相接,宽度与斗口一致,高度为190mm。平身科及柱头科斗栱的昂两侧均有扇形云板,且云板上窄下宽,角科斗栱昂两侧无此结构。

图片

图4:立面斗栱尺寸 (来源:作者自绘)


平身科及柱头科上昂向前端伸出,前端端部为“鸭嘴”状,角科的上昂前端端部为“涡卷”状且均向上昂起(如图5)。转角处坐斗只有平盘斗,无斗耳及斗腰,且转角科斗栱坐斗上置3个昂,两“鸭嘴”昂中间夹一斜向 “涡卷”昂。昂上接第二层斗栱,坐斗高宽比接近 1:1,近似一正方形。第二层柱头科、角科、平身科斗栱上均置“涡卷”状上昂,平身科、柱头科为一坐斗对应一上昂,昂两侧为扇形砖制云板与第一层云板完全相同,转角科斗栱为平盘斗,无斗耳,上置三个“涡卷”昂。最上层斗栱坐斗尺寸与第二层相同,平身科斗栱两侧为“卷云状”云板,云板高度与斗耳高度一致,斗栱上置一“卷云状”昂,昂的前端伸出尺寸小于下面两层。柱头科坐斗上方为一“卷云状”昂,昂上砌一砖仿木式梁头,梁头截面为一边长为110mm 的正方形。转角科斗栱为平盘斗,上置一斜向45°“龙首”昂,卷云状云板在“龙首”昂两侧垂直放置。斗栱层下方由砖制半圆形壁柱将立面分成五开间。壁柱柱头上雕刻有卷草花纹。明间有一砖砌半圆形拱券小窗,窗户的形制为“一券一伏”。

图片

图5:立面斗栱层(来源:作者自摄)


基于比例的含义,下面从图形本身的比例关系、图形之间的比例关系这两个角度展开分析。从图形本身的比例关系这一角度,可以将立面图归纳为三大类(如表1):第一,边长比为1:1 的正方形;第二,边长比为 1:√2的矩形;第三,1:2 的矩形。从图形之间的比例关系这一角度分析,采用方圆作图法并结合玉皇阁立面图(如图6)

图片

图6:玉皇阁立面比例分析图 (来源:作者自绘)


发现平面各图形边长之间的比例关系存在如下规律性(如表3):

图片

表3 立面各图形边长比(来源:作者自绘 )



(1)明间面阔 L5所在正方形为组成玉皇阁立面的最小图形;(2)明间面阔 L5控制明间与稍间的总面阔面阔L6;(3)明间面阔L5控制外墙总长度L7(L7长度同L2);(4)明间面阔L5控制木构围廊东西两檐柱水平间距以及塔刹最高点距地面的垂直距离L8。


通过以上分析,对玉皇阁立面形制特征总结如下三点:(1)屋顶形式为 “砖仿木”式重檐盝顶,立面砖制斗栱尺寸小而密置排列;(2)装饰题材以“龙”、“云”、“植物”、“海中异兽”为主;(3)立面尺寸满足方圆作图,明间面阔L5 与明次间面阔之和L6 存

在 1:2 的比例关系,明次稍间面阔之和以及檐柱刹顶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之间存在“ ”的比例关系。


剖面形制分析


砖结构具有极高的耐压性和相对稳定的化学稳定性[3],并且具有较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原材料易就地取材,可塑性高,其常见于我国墓葬建筑中。以战国时期为临界点,在此之前墓室是以梁板式的受力方式采用空心砖排列砌筑而成,由于梁板式受力不能满足大跨度的功能要求,于是推动墓顶结构逐渐向拱的方向发展。


中国封建社会砖结构技术发展的第一次高潮——汉代,此时期砖已有其特定的比例,各种砖砌筑方法已出现,砖顶结构的类型已初步形成,先后出现了以两个平行边支承的筒拱结构。随着施工技术的进步,继而出现了四周支承且无支模的拱壳结构,拱壳结构由于力学结构的属性,满足不了建筑空间往垂直方向发展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新的砖结构形式——叠涩,叠涩结构最早出现于东汉 [4],采用逐层出挑的砌筑方法,形成与拱壳结构相似的外形。叠涩结构受力方向竖直向下,而拱壳结构为楔形砖向心砌筑,每条砖缝的延线经过拱券的券心,叠涩结构较之不断改变砖缝面角度的拱结构,在施工上简便的多。


叠涩结构的应用之一——叠涩拱,即用砖石层层堆叠向内收最终在中线合拢成拱。例如:建于公元前 1350-1300年的迈锡尼卫城狮子门,门上过梁是块巨石,中央厚约90cm,重达20吨,中间比两头厚,在巨石的门楣上有一个三角形的叠涩券,用以减少门楣的承重力,中间镶着一块三角形的石板,三角形叠涩券中嵌入一块雕着双狮的三角形的石板浮雕。


叠涩结构的应用之二——墀头、须弥座、砖檐。叠涩结构的墀头砌筑于一栋房屋的山墙上,多由叠涩出挑后加以打磨装饰而成。砖须弥座是由土衬、圭角、下枋、下枭、束腰、上枭和上枋等部分组成一种叠涩很多的建筑基座的装饰形式,通常用于尊贵的建筑物基座。宋《营造法式》中规定了须弥座的详细做法,上下逐层外凸部分,称为叠涩,中间凹入部分称束腰,其间隔以莲瓣。叠涩结构作为砖檐的例子如下:河南登封嵩岳寺密檐式塔,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塔身之上是15层的叠涩砖檐;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单层塔,塔的顶部为五层石砌叠涩出檐。元代之前,砖顶结构主要用于墓葬建筑,于此之后,在较大跨度的地面建筑中则常有出现。中国封建社会砖结构技术发展的第二次高潮——明代,随着制砖技术的提高,石灰灰浆的普遍使用,此时期砖结构建筑跨度明显增加,因而其在建筑中被大量的使用。


玉皇阁剖面砖体为叠涩结构(如图7),用厚约 1000mm的墙来抵抗侧推力。查阅资料发现,历代砖石塔建筑中有叠涩作为承托屋顶重量的方式出现的实例,而在同时代的其他砖砌建筑中,叠涩多用于外立面装饰作用,作为结构作用使用的只有纸坊村玉皇阁一例。

图片

图7:建筑内部叠涩结构剖面图

(来源:作者自绘)


密集排列的层层叠涩的斗栱层( 如图8)

图片

图8:剖面斗栱层部分尺寸

(来源:作者自绘)



承托起屋顶的藻井,斗栱层斗口尺寸为80mm,攒间距为240mm,斗口与攒间距之比为1:3,单层斗栱高度为260mm,斗口与单层斗栱高度之比约为1:3,建筑内墙总长度为7400mm,斗口与内墙总长度之比约为1:31。藻井一般正对供奉的雕像,藻井上常伴有浮雕、彩画,象征人对天宇的崇拜。玉皇阁内藻井为黄绿色琉璃相间砖雕“龙”纹,正中放一团龙,四周围合四条云龙,藻井不仅能起到防火的作用还代表着封建社会等级尊卑 [5]。基于比例的含义,下面从图形本身的比例关系、图形之间的比例关系这两个角度展开分析。从图形本身的比例关系这一角度,可以将剖面图归纳为两大类:第一,边长比为1:1 的正方形;第二,边长比为1:√2的矩形;从图形之间的比例关系这一角度分析,采用方圆作图法并结合玉皇阁剖面图(如图9)。

图片

图9:玉皇阁剖面比例分析图(来源:作者自绘)


发现剖面各图形边长之间的比例关系存在如下规律性(如表4):

图片

表4 剖面各图形边长比(来源:作者自绘 )


(1)内墙总长度为L9(L9长度同 L1)的正方形为组成玉皇阁剖面的最小图形;(2)内墙总长度 L9 控制东西两屋檐外皮的水平间距及屋顶平屋面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 L10;(3)内墙总长度 L9 控制木构回廊东西两屋檐外皮的水平间距 L11。


通过以上分析,对该建筑的剖面形制特征总结如下四点:(1)建筑采用叠涩结构结合砖墙共同承重 ;

(2)屋角采用起翘做法,斗栱层层向外挑出;(3)剖面尺寸满足方圆作图,且内墙总长度 L9(L9 长度同L11)与盝顶平屋面距地面垂直距离 L10 存在 1:的关系;(4)内墙总长度L9(L9 长度同 L1)与屋檐外皮水平距离L11之间存在 1:2 的比例关系。


结语


对玉皇阁建筑形制的分析,总结如下几点特征:1)主体建筑周围采用“副阶周匝”的形式;开间数等于进深数;内外墙、柱廊均为正方形平面且对角线重合;(2)屋顶形式为 “砖仿木”式重檐盝顶;砖制斗栱尺寸小而密置排列,建筑采用叠涩结构结合砖墙共同承重;三层斗栱层层向外出挑砌出;屋角采用起翘做法;(3)玉皇阁各建筑构件存在标准化、模数化的可能性,且运用方圆几何作图验证了平、立、剖面构图中均存在“√2 ”的比例关系。


通过以上对纸坊村玉皇阁建筑形制特征的总结,期望能对今后的无梁殿建筑研究,以及中国古代宗教建筑研究提供借鉴。




作者:谢空、刘鑫鑫

文章来源:古建园林技术, 2022,(04)

原题目:《明无梁殿建筑形制特征初探——以峰峰玉皇阁为例》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原机构所有,仅供学习参考,如有出入,请以原刊文为准


知识点:江北第一阁构造特征

评论帖子
评论即可得
+1经验值
+1土木币

请先 登录,再参与讨论!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构造

返回版块

7.58 万条内容 · 146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求钢结构室外走廊的建筑构造做法

网站上找了半天,全是结构图纸,希望求一个钢结构室外走廊的建筑构造节点做法。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