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中国建筑史 \ 古建筑构件—墀头

古建筑构件—墀头

发布于:2022-10-13 17:02:13 来自: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史 [复制转发]

图片


墀头这个名字,单从字面意义上看,“墀”中有个“犀”字,众所周知,犀牛的显著特征中是犀牛角,有力的犀牛角凸出于头部,用以御敌。墀头,也像犀牛的角一样,凸出于山墙,只不过,不像犀牛角那样暴力,而是被赋予了美感,赋予了一些的人文含义,使它有了美好寓意。


图片


墀头的产生应该是伴随着硬山墙的出现而产生的。砖雕墀头在古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其在表现形式和装饰图案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体系。


图片

硬山建筑墀头(左)墀头示意;(右)墀头正立面


不同屋顶形式的墀头与屋顶的构造关系


1 、硬山建筑


墀头上端部位有盘头,其构造特点是盘头与上出的椽望和大连檐有着紧密的构造关系,这种构造关系包括形制,也就是工匠师傅们干活时的“规矩”,还包括准确、严谨的尺寸,以保证盘头与木构的椽望部位“交圈”、合“规矩”,所以,硬山墀头的构造最繁复,尤其盘头部位更是做法丰富,也是体现地域风格、工艺做法、工匠技艺的部位。硬山墀头施工难度最大,最要手艺。


图片


墀头在明代砖的生产大发展之后开始普遍使用。《清式营造则例》对墀头的解释是:“山墙伸出至檐柱外的部分。硬山墀头由下至上一般分为下碱、上身、稍子三个部分,庑殿、歇山、悬山等建筑则无稍子。”


图片


图片


2、悬山、歇山建筑


墀头上端部位不出盘头,与上出的椽望不发生构造关系,只在墀头上端部位做砖檐(也可不出砖檐)和签尖的收头处理,简单易做。


图片




悬山、歇山建筑墀头的构造做法由下至上依次为:下碱、上身、签尖,也是明清官式做法的形制;一些地域的墙体上身无花碱,其构造做法由下至上为:墙体(砖腿子)、签尖。


图片


3、平屋


北京地区传统平屋顶有墀头的建筑和硬山建筑的墀头基本相似,也有盘头,只是盘头上端与前檐的挂檐板“交圈”,也就是盘头与挂檐板有构造关系,相比硬山的盘头要简单。照片实例中的平屋顶园林建筑虽有墀头,却未设置盘头,也不失为一种做法,只是实例不多。


图片



硬山屋顶的房屋正面大部分都是门和窗,墀头正处于房屋正面的两侧,是山墙正面最突出的部分,虽然面积不大,但位置却非常重要。


图片


硬山式建筑的山墙是由台基处直达屋顶山尖处的,也就是说在山墙处没有出檐,而只在前后有出檐。这时前后檐的伸出是有一定幅度的,不能过大,如果过大就会失去支撑。


图片


有时候确实需要将前后出檐加长,有的甚至要伸出超过台基的长度,那么这时我们可以将山墙的前后都向外延伸,超出檐柱之外。


也就是在檐柱之外再砌筑上达屋檐、下至台基面的墙体,可以一直砌到台基边上,这样从山墙正面看就多出了一截墙体。这段多出的、檐柱之外的山墙的上部,就叫作“墀头”。



墀头占据了衔接山墙与房檐瓦的部分,筑于一栋房屋的两边墙上,多由叠涩出挑后加以打磨装饰而成,所以成对使用。


图片


中国人因讲究面子而在建筑上就是房屋正面任何一个细小的部分都会精雕细刻。由于墀头特殊的位置,远远看去,像房屋昂扬的颈部,于是含蓄的屋主用尽心思来装饰。



墀头一般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部以檐收顶,为戗檐板,呈弧形,起挑檐作用。中部称炉口,是装饰的主体,形制和图案有多种式样。下部多似须弥座,叫炉腿,有的也叫兀凳腿花墩


墀头下碱为山墙的基座,所以多用质量好的细砖砌造,上面多有雕刻。上身部分全部用砖山墙面之外;上段为一块斜置砖板,下端立于挑出的砖上,上端搭在屋檐下的连檐木上,称“戗檐板”



墀头的装饰,真的是繁简不一,简单的全无雕饰,只叠合多种枭混线。而复杂的,那就有多种式样了。


图片


墀头装饰图案大体上可分五类:


一:植物类图案,有梅兰竹菊,卷草等。



二:动物类图案,常用鹿、鹤、麒麟、凤凰、蝙蝠等寓意明确的动物。


图片


图片


三:器物类图案,主要有博古图四艺图,与宗教渊源的图案。



四:文字图案,文字本身就具有很好的装饰性,利用汉字的谐音可以作为某种吉祥寓意的表达,这在墀头的装饰运用中也十分普遍。



五:综合类图案,运用多种象征手法,赋予图案更丰富的含义,增加了趣味性和故事性。



墀头基于山墙,不但倔强坚韧,同时凝聚了匠人们的心血和对生活的美好期盼。当我们细细观察城市里那些老街旧巷,你会发现墀头在默默的守护着,守护那些斑驳的建筑,守护那抹古老的记忆。



本文图片和内容来源:网络

知识点:墀头

中国古建筑基本构件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中国建筑史

返回版块

5.11 万条内容 · 152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古建筑构件-角神

角神 ,是古建筑斗栱中的艺术构件,位于转角斗栱由枊之上,由平盘斗承托,其顶端支撑角梁。 其形制如同宋《营造法式》所说:“若宝藏神或宝瓶”,即“宝瓶”形象和半蹲的人形形象,称“角神”,清式建筑通称“宝瓶”。 角神·平遥隆福寺大殿·清 角神-位置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