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中国建筑史 \ 汉代遗留地面建筑——汉阙

汉代遗留地面建筑——汉阙

发布于:2022-10-13 14:58:13 来自: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史 [复制转发]

图片

神木大保当之阙之图像,证明阙可登临以远观。


图片

▲ 秦咸阳宫一号宫殿纵、横剖面复原图

汉阙其中一大特点虽然用石料建造风格和结构却借鉴了木结构石阙的外形像一座楼房上雕有柱、枋、檐等木结构部件古朴典雅,富有特色。随汉阙类型的不断增多,用阙制度也逐渐形成阶层区分非常严格一般官僚用一对单阙,诸侯高官用一对二出阙,即一主阙一子阙。唯有皇帝才能用至高无上的三出阙,即一主阙二子阙.汉代石阙不仅反映了古代尊卑制度,也是艺术展示和社会反映人物故事、神话传说、动物纹式等,作为装饰图案用浮雕的方式永久地刻在了石阙上。


图片

阙是建立在宫殿祠庙、宅邸、关隘、衙署、陵墓、仓廪等重要建筑群前的对称性标志物,具有引导作用。阙的建筑形式至少在西周已经出现,汉代的使用更为普遍。

阙:是塔楼状装饰性建筑物。 常建于道路两旁,作宫殿、庙坛、陵墓入口的标志,一般两旁各一,也有一大一小,称:子母阙。

图片

最早汉阙均以块石构筑,阙身以凹凸低浅平面的减地平钑形式雕出画像故事和铭文,粗犷而简洁,生动而形象,大气而磅礴,展现了泱泱汉风,其内涵之丰富、铭文之庞大均为现存汉阙中之魁。

︱   阙的功能

1.城阙

立于城门两侧,作为城市入口标志,是阙中规模最大的一种。城阙是阙的重要类型之一, 是在城市产生以后为防卫而产生的。城阙开始是为防卫的目的,后来城阙逐渐演变成等级的标志。

图片
城阙 四川汉画像砖

据文献记载,北魏洛阳城宫城正南门——阊阖门前有双阙。

图片

阊阖门遗址中城门基址和宫城南垣并不在一条直线上,而是门址向北内凹,门前的双阙直接坐在宫城南垣形成的缺口上。双阙夯土筑成,两阙东西对称,该城门是一座殿堂式建筑。应天门是以城门楼为主体,两侧辅以朵楼,向南伸出阙楼,其间以廊庑相连的庞大的建筑群体。整体平面呈倒凹字形,城门是一门三道,阙楼是双向三出。阙基夯筑,底部施有条形基石,其平面形制为中间一平面方形母阙,向北、向东(西)侧各伸出二出子阙,形成双向三出形制。

图片

2.宫阙

立于宫城和宫殿两侧。

唐长安大明宫含元殿是一座重要的宫殿遗址,含元殿的平面布局及形制:中心的主殿,左右连接东西向廊道,廊道左右两端再向南折并斜上,与建于高台上的翔鸾、栖凤二阁相连,整组建筑平面呈倒凹字形。主殿与二阁组成的倒凹字形的布局,正是隋唐时期宫阙成熟的形制。

图片

宋代城门已不建阙,而宫城仍保留建阙的制度,如北宋东京宫城丹凤门,于门楼(宣德楼)两侧建朵楼,自朵楼向外伸出行廊,连接阙楼。这种情况与大明宫极为相似。

明清两代,宫阙设置一如前代,故宫午门两侧向外伸出城台,城台上的行廊与阙楼相连,至今午门两旁通向太庙和社稷坛的门仍成为阙左门、阙右门。说明了午门两侧伸出的城楼确实起着阙的作用。


图片


图片
明清故宫午 门是城阙和宫阙发展的最后阶段

3.宅阙

立于贵族府第入口两侧,其规模较城阙和宫阙略小,无实物留存。

图片
河南空心砖

4.祠庙阙

立于祠庙入口两侧,规模较小,多见于实物。

太室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庙阙,是古代祭祀太室山神的重要实物见证,是中国古代祭祀礼制建筑的典范。

图片
太室阙西阙北立面图(左)东阙北立面图(右)

图片
太室阙东阙北面 太室阙西阙南面

5.墓阙

立于墓前神道两侧,规模较小,留存实物最多,且其图形在画像砖和画像石上极多,后代仅见于帝王陵墓前的夯土残基。

在许多汉唐时期的墓葬壁画的建筑中也有城阙资料,在已发现的唐墓壁画中,部份高规格的墓中发现了绘有唐代 建筑图,其中在唐永泰公主墓、三原县唐李寿墓和唐懿德太子墓中均发现城阙壁画。

图片

唐懿德太子墓,是乾陵的陪葬墓之一,位于乾陵的东南隅,是按照唐代皇室所规定的“号墓为陵”的制度而修建的。该墓规模宏大,在墓道、天井、过洞、甬道内都绘有精美的壁画。特别是在墓道北壁的建筑图及东西壁的城墙和阙楼是一组完整的唐代建筑图,阙楼是三出阙,阙楼位于城墙的南面,由屋顶、屋身、平座和墩台四部分构成。

︱   阙的分布

我国历史上修建的阙数量众多,但保存至今的却非常稀少,城阙和宫阙除故宫午门一处留下外,历史上的都已不见踪影,古代城市、宫殿遗址挖掘中尚能看到原有基础和残存土台。我国现存阙30多处,其主要分布在四川,另北京,山东,河南也有一小部分。

图片
① 高颐阙

图片
② 渠县沈府君阙

图片
建造年代最早:四川梓潼县李业墓,建于东汉建武十二年。
建造最晚是建于晋代的几座阙,如四川渠县的无铭阙。

︱   汉阙部分图例

图片
启母阙

图片
玉兔捣药图

图片

女子蹴鞠图

图片

双马图

图片
重庆三峡博物馆之乌杨阙

图片
乌杨阙西阙

图片
乌杨阙东阙

图片

渠县沈府君阙今景


图片

沈府君阙铭文


图片

沈府君阙阙楼雕刻


图片

沈府君阙上神兽


图片

渠县冯焕阙


图片

冯焕阙铭文


图片

冯焕阙铺首衔环雕刻


图片

蒲家湾无铭阙


图片

蒲家湾无铭阙转角力士雕刻


图片

蒲家湾无铭阙朱雀雕刻


图片

王家坪无铭阙


图片

王家坪无铭阙阙楼部分雕刻


图片

梓潼李业阙


图片

平杨府君阙


图片


图片

平杨府君阙阙楼雕刻


图片

平杨府君阙上礼佛图旧影


图片

平杨府君阙上礼佛图拓片


图片

高颐阙


图片


图片

高颐阙阙楼部分雕刻


图片

高颐阙前汉代石兽


图片

敦煌汉阕


图片

中岳嵩山太室、少室、启母三阙皆为祠庙阙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当初的辉煌早已不再,一切已成为过往,但从残旧的石阙上,我们依然还是可以看到,帝王的威严,历史的沉淀。这些雕刻即使经过将近两千年的岁月侵袭,但只要亲历实地切身与之相对,你顿时能感到一种无言的生动和博大,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大汉气象”了。


本文图片和内容来源: 网络

知识点:地面建筑——汉阙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中国建筑史

返回版块

5.11 万条内容 · 152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中国古建筑的拼合柱

拼合柱又称为瓜棱(楞)柱, 是古建筑木柱的一种做法,即木柱非整根原木,而是多块用榫卯拼合而成。宋《营造法式》卷三十对拼合柱做法有载,通过图例可知,有两段合、三段合和四段合,或为当时通用的“拼合柱”做法。各段之间用暗鼓卯合楔子连接,表面再用盖鞠明鼓卯紧固。通常认为,宁波保国寺大殿是拼合柱最重要的实例。 瓜棱柱,即圆柱表面有多瓣瓜棱状,也作“瓜楞柱”。有文献认为,瓜棱柱源自汉代的束竹柱,间接实物见于徐州贾汪晋初石室墓中的柱子。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