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工程造价 \ 土建工程造价 \ 新形势下建企转型升级方向

新形势下建企转型升级方向

发布于:2022-10-08 15:21:08 来自:工程造价/土建工程造价 0 4

来源:建筑前沿

|

作者:索华炜 等

[复制转发]
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需要提高政策研究、项目策划与工程设计能力;融投资管理能力;大型工程总承包集成管理能力;资源整合与创新能力;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城市综合体运营服务能力;人才支撑与党建引领能力。

始于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对建筑企业犹如大浪淘沙,淘汰一批,也成长一批。在 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大格局下,“十四五”期间以及未来更长时期施工企业如何通过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值得深入思考。

从建筑业价值链各环节的附加值可以看出,工程施工利润最低,大型施工企业产业链升级是必然趋势。畅通国内大循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城市群、都市圈、交通强国、生态治理、新基建等等,为国内建筑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建筑企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1      
能力短板与制约因素

作为建筑施工企业,长期从事的工程施工业务尚处于产业链低端,项目前期策划设计、融投资能力尚未得到长足发展,后期运营能力有待培育。工程设计能力薄弱、短板突出,业务结构和设计资源不能支撑企业转型升级要求。

区域市场深度营销能力有待加强,高端市场资源和高端对接能力不足,高质量服务地方政府能力不高,公共关系营销能力和发现项目、引导需求的能力有待提升。

大型、特大型项目的集成管理团队数量不足,企业领军人才、专业技术骨干和技能型人才等高素质员工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科技创新及应用有待增强,信息化建设需持续强化。

商业模式创新能力有待提升,融投资额度及大型项目营销限制规模提升和快速发展。

      2      
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

基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构建顶层设计如下。

向工程承包商转型升级。 发展目标:推动三个转变,即从施工承包向集策划、设计、资本、技术、履约、管理为一体的工程总承包转变;从工程承包商向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从单项目工程总承包向区域项目群的城市综合开发建设转变,为地方政府提供从规划设计、到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的城镇建设服务。

发展重点: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城市群规划,围绕国家“三纵两横”城镇化战略格局做好重点市场区域布局。围绕“大市场、大业主、大项目”,积极做好市场策划,建立高端对接,营造 和维护健康顺畅的政商关系。发挥轨道交通、水利、房建等传统业务优势地位,借助投融资,联合规划设计单位,提升工程总承包市场份额与规划设计能力。积极“进城融城”,提升城市环境治理、市政道路、智慧交通、园林绿化等市场份额,拓展城市水务、停车场等特许经营业务,探索开辟城市地下空间、绿色建筑、智能交通、新能源等新兴领域,以及环保工程、废物处理及再生资源利用相关产业,依托传统优势业务构建关联产业的立体业务格局。

借鉴社会先进理念,突出轨道交通、水环境治理等开发特色,推进城市建设与综合交通、水环境改造提升同步,实现城市开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以概念创意、咨询规划为先导,为城市发展“定位、找魂、造血”,创新TOD、EOD模式,加强城市建设需求策划能力,将立体交通、水系治理、生态环保、旅游交通、医疗康养的优质资源融入城市综合体,通过战略联盟、产业孵化等方式加强与专业企业合作,培育城市综合体开发运营服务产业链,探索城市运营持续稳定回报的商业模式,提升城市综合开发建投运营服务能力。

  向工程综合服务平台转型。 发展目标:建设为各建筑企业业务提供保障支撑的服务平台,实现市场开发、规划设计、工程及配套建设、运营服务等信息共享,提升产业链整合能力和大型复杂性工程的集成化管理能力,应对项目规模大型化、技术工艺复杂化、产业分工专业化和工程总承包一体化及城市综合开发趋势。

发展重点:按照市场化原则,协调系统内外设计、施工、运营服务等各种资源,建设建筑业务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推进市场信息与技术应用等资源共享,探索创新城市建设服务商业模式。发挥成员企业设计、施工等专业优势,加强市场协调,抢占市场先机,注重高端项目 前期介入,争取整体利益最大化。加大与科研院校的合作,提升工程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能力。强化银企合作,开拓国内外融资渠道。加大与知名企业的紧密合作,强化融投资与工程配套、土地开发结合,尽快向区域基础设施连片开发转变,实现区域一级土地整理的“九通一平”,加快形成长中短期相结合的城市基础设施投建运一体化产业。培育形成有较强影响力的规划设计与投资建设综合服务集成商。

      3      
能力提升与保障措施

政策研究、项目策划与工程设计能力。 构建与政府政策研究、行业协会等机构常态化交流机制,加强宏观经济、区域发展政策研究,把握市场机会、做好业务布局。准确把握政府视角和客户需求,深度挖掘区域价值,科学诊断城镇现状,谋划新型城镇化建设蓝图,为政府提供全域、全周期的城市建设策划和规划设计方案。

通过兼并收购系统外技术实力强、行业影响大的设计院等方式,加快补齐设计短板、充实设计能力,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市场竞争力。与设计院所、高校规划研究机构、信息技术企业等紧密合作,强化项目前期规划设计的及早参与,尝试在产业链上游介入并带动工程总承包。

工程策划方案与规划设计应体现全生命周期经营理念,既能最大程度满足市场需求,实现环境友好、服务社会,又要满足投资开发的财务目标、兼顾多方利益,确保长期持续稳定经营,最大限度规避社会和经济风险,保证投资回报的安全性。

  融投资管理能力。 城镇综合体投融资时间跨度长,面临政策等多重风险。投融资能力又是承包商转型投融资商和综合运营商必须补齐的短板。

首先围绕优势业务优化业务投资结构,聚焦优势业务领域,积极参与轨道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以及砂石骨料产业、智慧城镇、信息类企业等新兴基础设施相关业务投资,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升公司在特色业务上的竞争优势。

其次加强融资创新,推动产融结合,深化与金融机构、投资合作伙伴业务交流,开展供应链融资,加强投融资内部管控,加快投融资专业能力建设,积极研究成立企业财务公司。积极拓宽国内外市场融资渠道,进一步调研国家金融外汇管理政策法规,加强融资创新和资产运营管理,盘活海外沉淀资金,降低财务成本,争取尽早探索建立境外融资平台。 积极引进财务投资人进行股权投资,通过融投资商业模式创新和资本运作支持主业发展,提升资本运作能力

加强融投资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大投融资项目的早期跟踪与前期策划,加强投资建设管理,谋划好收尾回购及后期运维方案,加强项目运维能力建设。健全投资监管制度,降低投资风险。

结合市场需要,统筹区域布局,最大程度汇聚成员企业合力,打造区域骨干企业。整合社会各方资源,推动产融结合,与政府、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建设轨道交通、铁路、水环境整治、智慧城市等重大基础设施业务及综合体开发类业务。

区域基础设施需要高度链接区域人员分布及消费导向,需提前布局交通数据及人员流动数据分析,还将探索可行路径,加大与信息技术企业和数据提供服务 商的紧密合作。

大型工程总承包集成管理能力 大型项目总承包集成管理能力。树立系统思维,强化总体设计和整体谋划能力,以合同计划及成本控制为管理主线,做好各环节管理。一要注重项目集成管理前期规划;二要注重设计管理对进度、成本控制的龙头作用,保证项目全过程设计管理有效;三要注重投融资管理与财务成本管控;四要注重参建各方平等原则,处理好总承包项目生态圈的利益驱动冲突;五要注重子项目的划分与集成管理,打通子项目接口管理路径,实现管理集成。

提升大型综合性重大项目执行能力。 建立技术与管理专家团队服务保障平台,对大型综合性项目、中高端项目、战略性新兴业务项目等重难点项目,提供前期策划、施工技术、变更索赔、风险管控工作支撑。健全管控制度,突出事前控制和过程控制,变更索赔贯穿整个过程,提升大型综合性重大项目执行能力。

资源整合与创新能力。 资源整合能力。遵循市场规律,按照价值创造原则,加快企业转型,由单纯施工承包转为全产业链的综合运营管理,强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整合能力。建立与地方政府、规划设计院、银行、业主、分包商、上下游合作伙伴良好合作关系,以 乙方视角和甲方思维,为地方政府推荐优秀的咨询机构、金融机构、产业资源等;与设计、施工、咨询、产业、投资、运营及金融机构形成深度联盟,为政府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在合纵连衡 中强优势、补短板。

商业模式创新能力。 积极探索商业模式创新,向产业链两端的设计、投融资、策划、运营、服务环节拓展,努力通过业务延伸创造增益价值。精细化资本运作,以股权投资带动总承包业务,以集中采购防止效益流失,以运营服务拓展利润来源。研究资金流稳定、效益可预期的商业模式,争取承接特许经营业务。

科技创新能力。 聚焦轨道交通、市政工程等重点领域,瞄准卡脖子关键技术及行业前沿,加快新技术研发与应用。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紧密合作,针对在建项目 的重点、难点技术,开展对地下深隧洞、城市环保、水系治理、综合管廊、地铁防渗防漏、BIM应用等技术专项攻关,努力在工程施工领域掌握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技术。

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 推动信息化与建筑工业化深度融合。围绕三场、三资、三链,按照“四化”原则,推进BIM技术在新型建筑工业化设计、采购、生产、建造、交付、运行维护全寿命期的一体化集成应用,推动传感器网络、低功耗广域网、5G、边缘计算、射频识别(RFID)及二维码识别等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工地的集成应用。推进IT架构标准化、数据化、模块化、云化,培育智慧交通、智慧水务、智慧城市系统,推动信息化与建筑工业化深度融合,打造数字智慧新名片。

建设CIM+资源综合服务平台。 建立地理、地质、城市规划、工程建设等基础模型统一的城市信息模型(CIM),形成多规合一、多源合一的城市全信息数字模型,实现系统内各成员企业的共建共享。借助CIM平台提升服务能力,同时发挥施工企业的优势,整合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资源数据,争取形成全球市政资源数据库,进一步发展政企关系,提供高质量的咨询策划服务,支撑城市运营服务,打造市政领域的领军地位。

城市综合体运营服务能力。 从企业转型升级、持久稳健发展的战略高度,对城市基础设施运以及城市综合体运营服务做前瞻性布局。积极探索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路桥运营养护养、新能源电站运维、给排水管网维护、自来水厂运营、城市污水处理、公共园林绿化、苗圃培育等城镇公共服务增值业务,以及设备销售维保等业务。继续探索PPP项目后期运营资金稳定回报机制,通过试点项目探索建立专业运营服务管理平台。

人才支撑与党建引领能力。 坚持“人才强企”战略,加快优化企业人才结构,提升企业员工高层次、高素质人才比例,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发挥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传统优势,坚持党委集中统一领导,确保企业各项业务发展行稳致远。形成与领军企业要求相应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文化凝聚力。


来源丨《 施工 企业 管理

本文 来源于《施工企业管理》,作者 索华炜、王琪  沈平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关注我们,随时了解行业动态。

     
     

 
点赞,在看,安排一下?  
评论帖子
评论即可得
+1经验值
+1土木币

请先 登录,再参与讨论!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土建工程造价

返回版块

21.78 万条内容 · 506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火线、零线、地线的区分方法

在家庭用电中,国家标准的电压是220V,也叫单相供电,分别有一根火线、零线、保护地线进行供电,如何区别它们。零线(中性线)——零线是变压器二次侧中性点引出的线路。与相线构成回路对用电设备进行供电。火线(相线)——跟零线之间的电压有220伏。零线和火线形成回路,提供电能。地线——从地壳中埋设接地装置引出,作为接地保护地线。国家规定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必须安装地线,还有在潮湿环境下使用的家用电器要安装地线比如:洗衣机、电冰箱等。

请选择删除原因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