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水利工程 \ 水利工程设计 \ 灌溉用水管理

灌溉用水管理

发布于:2022-09-30 23:56:30 来自:水利工程/水利工程设计 0 3 [复制转发]

知识点:灌溉用水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常见名词解释

  1、设计灌溉面积:是指灌区工程设计文件中规定、计算的灌溉面积。

  2、有效灌溉面积:是指灌溉工程或设备已经配套,有一定水源保证,在一般年景可以进行正常灌溉的耕地面积。

  3、灌溉保证率:是指在一个既定时期内灌溉用水量能够得到充分保证的年份在总年数中所占的比例。

  4、设计灌溉保证率:是指在灌溉工程设计中,经过水量平衡计算确定的灌溉保证率,称为设计灌溉保证率。

  (二)、灌水技术和灌水方法

  先进的灌水技术和灌水方法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准确控制灌水定额,掌握灌水时间和次数;

  2、有效地利用灌溉水源,不串灌、浸溢、不漏水、跑水、不废弃水量,旱地不发生深层渗漏,最大限度的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

  3、不破坏土坝结构,不造成水土流失,旱地灌溉后,保持土坝疏松状态,结合农业技术落后措施,改良土地;

  4、灌水劳动效率高,浇灌成本低,耗费能源少,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溢。

  (三)、灌给(渠系)年长用水计划的编制

  1、编制用水计划应具备的资料:

  ①灌区平面图。平面图上应按照渠系布置情况及建筑物设置情况、用水单位、行政界线,通讯网等。

  ②灌区土坝,水文及水文地质情况的示意图和资料;

  ③有关渠系情况的资料,如干、支、斗渠的渠道有效利用系数,各级渠道不同运用情况的流程时间;

  ④作物灌溉制度、灌水技术;

  ⑤灌溉水源(水库、塘坝、河道等)主要站近年来的水位、流量、含砂量等;

  ⑥灌区的气象资料及长期天气预报;

  ⑦各用水单位的当年种植计划以及灌溉面积的分布情况;

  ⑧近几年来灌区用水量总结及配水记录;

  ⑨各种农事活动计划。

  2、来水量计算

  根据长期天气预报,与从各月降雨量推求各月来水量;推求公式为:

  3=0.1apF

  式中:ω—水库月来水量(万立方米);

  a—月径流系数;

  P—月降雨量;

  F—水库承雨面积;

  0.1—单位换算系数。

  3、灌区量水

  量水工作是灌区合理调度灌溉水,充分利用水资源,实施计划用水的一项必要措施,也是按经济规律管理灌区和制定水费政策必不可少的手段和依据。

  ①在灌区进行量水工作,一般应在下述各地点布置量水点:

  a、干渠渠首;b:支渠及斗渠口;c、交接水量的分水点。

  ②对量水建筑物的基本要求:

  a、在结构方面的要求:1)完整无缺,无变形,不漏水,无泥砂淤积及杂物阻塞现象;2)闸门启闭正常,无歪曲扭斜、损坏现象,闸门边缘与闸门槽应能紧密吻合。

  b、在水力计算方面的要求:1)水流要平稳;2)闸门开启高度及水头损失不应小于5厘米,水流是淹没状态时,其淹没度(即上游水深之比)不大于0.9,否则误差过大;3)附近有建筑物时,这些建筑物运用不会对测流建筑的水位带来变化不定的影响。

  ③利用特设的量水设备量水

  三角形量水堰结构简单,造价低廉,观测方便。

  通过三角形量水堰的流量可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

  当自由流时:Q=0.343H1。47

  式中:Q—过水堰流量(米3/秒)

  H—过堰水深(米)

  为了便于应用,根据以上公式通过实测率定,绘制三角形量水堰的水深~流量关系。

直角三角形量水堰结构尺寸(单位:厘米)

编号

渠道流量      (米3/秒)

最大水头(H)

口高(h)

槛高(P)

堰高(D)

堰肩高(T)

堰宽(L)

堰口宽(b)

备注

1

50~170

30

35

30

75

30

150

70

其中的堰高D和堰宽L包括安装尺寸,采用时可视实际需要适当增减

2

70~100

30

40

35

85

35

170

80

3

100~140

40

45

40

95

40

190

90

4

140~185

45

50

45

105

45

210

100

5

185~240

50

55

50

115

50

230

110

6

240~300

55

60

55

125

55

250

120

7

300~375

60

65

60

135

60

270

130


  

见下表,过水时观测上、下游水尺读数,从表中即可查得流量。

三角形量水堰流量表

    流量          水头(厘米)

  ( 公升/秒)    

水头(厘米)

0

10

20

30

40

50

0

0.0

4.5

25.5

68.0

139.0

241.9

0.5

0.01

5.1

26.9

71.0

143.7

247.0

1.0

0.02

5.7

28.3

73.5

149.0

255.0

1.5

0.04

6.4

30.4

77.1

152.5

260.5

2.0

0.09

7.2

31.8

80.4

157.8

264.5

2.5

0.15

7.9

33.7

83.2

161.0

271.0

3.0

0.23

8.7

35.6

86.6

166.5

276.5

3.5

0.33

9.5

37.4

89.7

170.5

284.5

4.0

0.46

10.1

39.6

92.7

174.5

290.0

4.5

0.62

11.3

41.5

97.0

181.3

300.5

5.0

0.83

12.3

43.9

100.8

185.0

303.5

5.5

1.04

13.4

45.0

103.0

189.5

313.0

6.0

1.3

14.5

47.7

106.5

196.0

318.0

6.5

1.5

15.5

50.4

110.5

201.5

323.0

7.0

1.95

16.9

52.9

114.0

208.0

337.0

7.5

2.3

18.1

55.1

118.0

212.0

342.0

8.0

2.6

19.4

57.8

122.0

219.0

349.0

8.5

3.1

20.8

59.1

126.8

225.5

357.0

9.0

3.5

22.0

62.8

131.1

230.0

366.0


9.5

4.1

23.5

65.8

135.5

236.5

374.0

推荐资料:

 GB/T 29404-2012 灌溉用水定额编制导则

https://ziliao.co188.com/p62351808.html  

某地示范农田灌溉用水与公共卫生间冲洗供水设计图

https://ziliao.co188.com/d52231880.html 


评论帖子
评论即可得
+1经验值
+1土木币

请先 登录,再参与讨论!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水利工程设计

返回版块

28.18 万条内容 · 252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散浸、滑坡及漏洞的抢护

知识点:散浸滑坡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散浸:是指水库高水位运行时,坝身泡水后,坝外坡出现的局部渗漏。抢护的原则与方法是:“临水截流,背水导渗,降低浸润线,稳定坝坡”。具体做法是:   ①开沟导渗。在土坝背水坡有散浸的部位上,进行开沟导渗,沟宽和沟深及间距视散浸程度的具体情况而定;   ②作反滤层法。先将散浸处的表层埋土挖去厚约50厘米左右,再分层依次回填粗砂、砾石和碎石。粗砂厚约20厘米左右,砾石和碎石层厚约15厘米,最后在碎石层上再盖一层小片石。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