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中国建筑史 \ 图说中国古建筑木柱

图说中国古建筑木柱

发布于:2022-09-27 14:09:27 来自: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史 0 13 [复制转发]

中国古建筑木结构房屋建筑受材料制约和功能需要,每一单体建筑在平面上都要设置若干柱子承托上部梁架。因此,在古建筑木构架中,柱子作为承重构件,是非常重要的。古建筑木柱按位置分,有檐柱、金柱、山柱、中柱、瓜柱等,柱子的外形细部在不同历史时期也有所不同。


柱网结构


一、了解古建筑木构架,先要理解古建筑的柱网结构

建筑平面柱网排列形式与建筑平面、建筑体量、建筑功能、屋顶形式有关。


柱网排列:山西五台县佛光寺大殿(唐)

图片
图片


柱网排列: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宋)

图片
图片


柱网排列:北京市长陵稷恩殿(明)

图片
图片


柱网排列:北京市故宫太和殿(清)

图片
图片


古建筑间架结构构造


间架结构构造

间架结构是依据建筑平面柱网布置、面阔、进深尺度和屋顶形式,各种梁架构件受力关系而构成的梁架结构构造。间架结构构造也受历史演变影响。

间架结构构造的构成与下列主要因素有关

1.柱网设置变化,间架结构构造随之变化

2.屋顶形式不同,间架结构构造不同

3.随历史发展而演变,具有时代特征


山西五台县佛光寺大殿间架结构(唐)

图片
图片

1.柱础 2.檐柱 3.内檐柱 4.阑额 5.栌斗 6.华栱 7.泥道栱 8.柱头枋 9.下昂 10.耍头 11.令栱  12.瓜子栱 13.慢栱 14.罗汉枋 15.替木 16.平棊枋 17.压檐枋 18.明乳栿 19.半柁峰 20.素枋 21.四椽明栿  22.驼峰  23.平闇 24.草乳栿 25.角背 26.四椽草栿 27.平梁 28.托脚 29.叉手 30.脊

榑 31.上平榑 32.中平榑 33.下平榑 34.椽 35.檐椽 36.飞子(复原) 37.望板 38.栱眼壁 39.牛脊枋 40.撩风榑


宋《营造法式》厅堂间架结构(宋)

图片
图片

1.飞子 2.檐椽 3.撩檐枋 4.斗 5.栱  6.华栱 7.栌斗 8.柱头枋 9.栱眼壁板 10.阑额 11.檐柱  12内柱 13.柱櫍 14.柱础 15.32.平榑 16.脊榑 17.替木 18.襻间 19.丁华抹颜栱 20.蜀栱 21.合踏 22.平梁 23.四椽栿 24.牵 25.乳栿 26.顺栿串 27驼峰 28.叉手、托脚 29.副子 30.踏 31.象眼 32.生头木 33.里口木 34.小连檐


庑殿建筑中的一种间架结构

图片
图片

1.檐柱 2.角檐柱 3.金柱4.抱头梁 5.顺梁 6.交金瓜柱 7.五架梁 8.三架梁 9.太平梁 10雷公柱 11.脊瓜柱  12.角背13.角梁 14.由戗15.脊由戗 16.趴梁 17.檐枋 18.檐垫板 19.檐檩 20.下金枋 21.下金垫板  22.下金檩  23.上金枋 24.上金垫板 25.上金檩   26.脊枋 27.脊垫板  28.脊檩 29.扶脊木 30.脊桩


歇山建筑中的一种间架结构

图片
图片

1.檐柱 2.角檐柱 3.金柱4.顺梁5.抱头梁  6.交金墩 7.踩步金 8.三架梁 9.踏脚木 10穿  11.草架柱  12.五架梁13.角梁 14.檐枋 15.檐垫板 16.檐檩 17.下金枋 18.下金垫板  19.下金檩  20.上金枋 21.上金垫板 22.上金檩   23.脊枋 24.脊垫板  25.脊檩 26.扶脊木 



古建筑木柱基本特征


古建筑木柱的基本特征:

1.柱子按位置分:外围有檐柱、山柱,里围有金柱、中柱等。

2.同一建筑不同位置的柱子直径(粗细)一般有所变化。一般里围的柱比外围的檐柱直径大(粗壮),承受梁架荷载较大的柱子直径更大。

3.每根柱子的柱头、柱根直径不一致,柱根直径大于柱头直径,即柱头比柱根细

4.同一建筑不同位置的柱子高度一般不一致,除宋《营造法式》规定的殿堂做法外

5.柱子的安装除特殊需要外,柱根一般墩在柱顶上,或有榫头,不与台基牢固“生根”,这是中国古建筑木结构体系的特点之一。

6.柱子依据不同位置,安装后柱头向房屋中心微微倾斜,称为“侧脚”,有利于大木结构的稳定性。不同时代建筑对不同位置柱子的“侧脚”要求不完全一致。

7.柱子外形细部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不同。主要有:圆柱、方柱、八角柱、梭柱、瓜楞柱、异形柱。


柱根直径大于柱头直径示意图

图片
图片


木柱不与台基牢固生根示意图

图片
图片


不同位置柱子侧角示意图

图片
图片


各种截面形式柱子示意图

图片
图片


知识点: 图说中国古建筑木柱

图说中国古建筑的屋顶


评论帖子
评论即可得
+1经验值
+1土木币

请先 登录,再参与讨论!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中国建筑史

返回版块

5.06 万条内容 · 11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中国古建筑的形制

以下文章来源于哲匠之家 ,作者绿泥 哲匠之家 和现代建筑的功能主义“实用就是美”的理论大体上是相吻合的。同意这种主张的建筑师们自然就不会忽略历史上所出现过的先例。 木结构本身 为什么中国建筑长期坚持着这样的一个原则呢?有人说这是基于古代对建筑设计问题的一种见解,有人说是由于有标准制式的规定。其实,主因是在于

请选择删除原因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