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居住建筑设计 \ 现代中式建筑营构研究

现代中式建筑营构研究

发布于:2022-09-21 15:03:21 来自:建筑设计/居住建筑设计 2 31 [复制转发]

当前我国建筑业蓬勃发展,各式各样的建筑在神州大地上如雨后春笋般矗立起来。过去囿于相对较低的经济水平,人们对建筑的文化性、精神性要求不高,注重实用性,而今经济水平上升了一个台阶,人们的审美水平与精神需求也提升了一个档次,在满目简单“方盒子”式的现代建筑中开始了一轮寻求文化回归与精神寄托的实践探索,“现代中式”风格由此产生。


学界对“现代中式”并无明确定义[1],对这种“风格”的评价也褒贬不一,至少先锋建筑师或者从事实验性建筑创作的建筑师是不屑于所谓“风格”的。但并非每个建筑师都必须投身于推动建筑学的学科内涵发展的事业,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建筑师都有这个机会,相对于建筑学中那些大而化之的本质问题,我们相信研究“细枝末节”的风格、形式问题也是有意义的。


现代中式建筑主要探索的问题,是在源自西方的现代建造体系下表现我国源远流长的空间艺术的方法论问题。何谓中式?从文化内涵方面进行论述显然过于空泛,固然现代中式建筑营构必须以文化内涵为基点,但为了研究与论述的方便,本文力图从材质、形式等具体可见的元素切入分析,以展现现代中式建筑营构的要点与手段。


1 现代中式建筑的空间营构


1.1 群体规划


因地制宜,呼应环境,开辟“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空间艺术境界、崇尚“天人合一”的理念乃是我国古老的设计哲学。现代中式建筑的空间营构并不局限于单体建筑设计,相反,“中式”的精髓恰好体现在室外空间的营构上,即群体规划,江南园林就是很好的例证。所以,现代中式建筑的空间营构从群体规划层面开始,在对待自然条件上就要顺势而为,尽量顺应地形地势并保护原生态系统。自然条件不佳的地方应延续周边的地理脉络,再适当加以人工改造,如开渠引水、堆土成山等,努力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空间意象。


中式室外空间的打造,可分三点论述。


第一、“庭院深深深几许”,建筑与园林景观围合出开敞、半开敞的“内向”型院落活动空间,是我国传统建筑布局的一大特点(见图1)。开敞大空间可做成下沉庭院的形式,各建筑间一般以连廊、构架串联,打造视野开阔、尺度宜人、细节可赏的现代户外活动场所[2]。

图片

图 1 传统村落的规划布局

(图片来源 :作者自绘)


第二、利用原场地水系或者援引外水,打造流水瀑布,营造江南水乡的空间意境。唐代诗人杜荀鹤《送人游吴》诗曰:“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在规划设计中利用好“水”这一元素并搭配廊桥汀步,是营造江南水乡这种中式空间意境的有力手段。


第三、园林景观应营造“幽深”的氛围。唐代诗人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曰:“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在现代中式的室外空间中,园林景观是必不可少的,在设计时应注意景观路线的规划与周边的植物配置,并合理利用山石、亭台、游廊、曲桥、景墙、漏窗、构架、竹木等元素,打造变化丰富且清幽的室外空间,既有让人沉思的静谧之处,又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景观节点,丰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理体验。


1.2 单体空间组合


现代中式建筑的设计从单体空间组合层面来讲,主要可参考我国传统民居的空间模式,发展“院落式”空间组合模式(见图2、图3)。无论是北方的北京四合院还是南方的徽州民居、福建客家土楼,或者华南的广州竹筒屋、西南的云南一颗印住宅,其突出的空间组合特点就是在建筑内部留出空地构成内院或“天井”,主要的使用空间在四周环绕布置。

图片

图 2 传统民居的平面形式

(图片来源 :作者自绘)


图片

图 3 岭南“三间两廊”式三合院民居模型

(图片来源 :作者自绘)


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形成内庭院,一方面可以优化建筑的采光、通风、散热效果,营造更为生态与舒适的人居环境;另一方面,内庭院的存在引入了天、光、云、影、风、雨、雪、花鸟虫鸣等自然要素,栽植花木,开辟鱼池,在建筑内部创造了一个自然延伸的独立小世界,春华秋实尽在眼底,为建筑使用者提供了一方自得其乐的体验空间[3]。“院落式”空间组合模式能在满足建筑功能需求的同时,反映出我国传统朴素的自然观,寄寓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2 现代中式建筑的形态语言


现代中式建筑的形态语言是现代建筑语言与中式符号语言的组合,这种组合不是随意的,其核心是保持现代主义建筑讲求经济实用、简洁直白的精神内涵,关键在于对传统建筑形态符号的抽象简化。


2.1 外观形态


现代中式建筑在外观形态上,主要呈现的是现代建筑简洁明快的体量感,即建筑整体由简单的体块经过加减法操作组合搭接而成。平面形式自由,为了形成一些半围合的外院空间,可适当做些凹凸变化。立面应着力表现大的块面而少用线脚,为了满足采光通风的需要可适当开设孔洞、缝隙,例如使用化整为零的手法,把一个大的采光窗分解为多个方窗洞的组合,这样能得到更有几何趣味的立面效果与光影效果(见图4~图6)。

图片

图 4 化整为零的开窗手法

(图片来源 :作者自摄)


图片

图5 1个大窗洞化为4个小窗洞

(图片来源 :作者自摄)


图片

图 6 1个大窗洞化为9个小窗洞

(图片来源 :作者自摄)


而比较突出的中式外观形态语言有坡顶、挑檐、高低错落的墙体(如马头墙、镬耳墙)等(见图7~图9),在把这些中式符号嫁接到现代主义建筑中时,要注意结合现代建构技术进行简化处理,例如坡顶可用钢结构搭建并添加天窗,甚至就用钢与玻璃来表现坡屋顶(见图10),而类似马头墙的墙体做法,则可以把盖瓦的压顶简化为线状的长条(见图11)。坡顶与马头墙这类突出的中式形态符号,如果仍沿用传统的盖瓦做法则会导致复古意味加重而现代气息不足(见图12)。

图片

图 7 传统建筑的马头墙

(图片来源 :作者自摄)


图片

图 8 传统建筑的镬耳墙

(图片来源 :作者自摄)


图片

图9 传统建筑高低错落的墙体形

(图片来源 :作者自摄)


图片

图 10 钢与玻璃构成的坡屋顶

(图片来源 :作者自摄)


图片

图 11 简化为线条状的压顶

(图片来源 :作者自摄)


图片

图12 沿用盖瓦做法

复古意味较重的现代建筑

(图片来源 :作者自摄)


在现代中式建筑的形态语言中,很大一部分是属于装饰与细部设计的内容。在我国几千年的建筑文化中,无论是官式建筑还是民居建筑,都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独具特色的装饰与细部做法,所以在营构现代中式建筑时,可提炼的中式元素很多。常用的元素有斗拱、镂空花窗、菱形窗、垂花门、月洞门等(见图13)。值得注意的是,在运用这些中式细部元素时应尽量简单化,不可完全模仿,同时装饰元素应用不可过多,在关键部位点缀即可,要避免繁复堆砌之感。总而言之,在中式氛围的营造中要讲求“意”到为止。

图片

图 13 湖州开元曼居酒店门楼上的菱形窗

(图片来源 :作者自摄)


细部设计除了上述内容外,还包括铺地、台阶踏道、栏杆、灯具等,例如砖墁地面、石砌台阶、带传统花纹的灯箱等,都可以作为营造中式氛围的设计重点。


3 现代中式建筑的材质与色彩语言


3.1 材质


现代中式建筑在材质表达上常以钢筋混凝土、玻璃、钢材等现代材料为主,而以砖石、竹木、瓦片等传统材料为辅,这样能保持建筑的现代性而不致复古感太强。如前文所述,在简化传统建筑的形式做法时就应考虑材质问题,例如,坡屋顶的传统做法是采用木构架支撑然后盖瓦,那么现代做法就可以采用钢结构支撑然后部分甚至整体盖玻璃。通过钢构件的合理组合可以表现木构架的形式特征,进而传达中式意象(见图14、图15),通过选用不同透明度的玻璃,可以改善采光效果,营造丰富多变的室内光环境。

图片

图 14 钢与玻璃表达“中式意象”之一

(图片来源 :作者自摄)


图片

图 15 钢与玻璃表达“中式意象”之二

(图片来源 :作者自摄)


传统材料则是表达“中式”概念的关键材料。一方面,其应用不宜过多,点到为止,可以说是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应用传统材料时,要着力表现其自然朴素质感,不可作过多修饰。砖石、木料、竹材、瓦片等除了其历史上惯常的用法外,还具有更广的应用范围,也能拓展出更多的应用形式。例如,砖墙在传统建筑中更多的是起承重作用,而在现代建造体系下,砖墙已经从承重功能中解放出来了,那么建筑师就可以探索更多样的砖块组合样式,以传达“中式”的文化内涵(见图16)。又如瓦片,在传统建筑中,其作用是铺设屋顶以防雨,而在今天,建筑师可以用瓦片堆砌矮墙,分割漏窗,或者把瓦片镶嵌在建筑的某些部位上,瓦片在现代中式建筑里可以是一个文化符号(见图17)。

图片

图 16 砖砌镂空隔墙

(图片来源 :作者自摄)


图片

图 17 叠瓦隔墙

(图片来源 :作者自摄)


3.2 色彩


现代中式建筑在色彩的表现上应以素白为主,“素白”是富有民俗气息的中式气质与纯粹的现代主义色彩语言的完美结合(见图18)。关于“素白”这种民俗气质,徽州民居最为突出——灰瓦白墙、高墙小巷、青石板路、小桥流水,浓厚的生活气息就寄寓在这灰白色调的建筑场景里。所以较成功的现代中式建筑作品一般都着力表现大面积的白色并点缀灰色,例如深圳万科第五园、苏州博物馆、安徽绩溪博物馆等,它们或是白墙青顶,或是以灰色线条划分大面积的白色墙面,整体上很好地传达出中国文人的素雅之感,并兼有活泼大方的气息。

图片

图 18 用色素白的改造新村

(图片来源 :作者自摄)


“中式”不仅限于灰白色调,粉墙黛瓦是中式,朱门红窗也是中式,因此在色彩中加入暖色调,例如在栏杆、空调百叶、窗格等地方使用木质暖色(见图19),能较好地平衡大面积灰白的清冷,使建筑更加充满生机[4]。但在现代中式建筑中使用红、黄等亮色时必须谨慎,宜作点缀以活跃气氛。朱红、黄褐是古代官式建筑常用的色彩,使用过多则会偏向古典中式的情调。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主张实用主义,带有普世价值观,因此与“素白”的民俗气质最为契合。

图片

图 19 点缀暖色的灰色立面

(图片来源 :作者自摄)


4 结语


现代中式建筑是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在我国当下的一种实践探索与客观反映,虽然本质上它对建筑学的学科内涵并无革新,但其出现与发展确实是探讨建筑的时代性与文化性的一种典型现象。人的精神需求是普遍存在的,现代中式建筑对于大众而言,其中国情结或许更多地寄寓在中式的符号、形式里,即可见的“营构”部分。虽然有学者提出,一个从未见过任何中国传统建筑的人在看到中式建筑符号时并不会产生中国情结,但是在现代建筑中如果没有中式语言符号的植入,语境亦会随之逐步消失,最终恐怕就连设计者都感知不到任何中国本土的东西了。


文化是需要依附形式的,形式是文化的载体之一,民族歌舞是这样,建筑亦然,研究的意义正在于此。



文章来源:城市建筑,2020 年17期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仅供学习参考,如有出入,请以原刊原文为准


知识点:现代中式建筑营构研究

中国现代主义建筑的近代先锋--中国现代主义建筑及思想研究之一




  • 暴富仔
    暴富仔 沙发

    赞一个

    2022-09-23 15:29:23

    回复 举报
    赞同0
  • cof1523866589511

    好资料,下载了。谢谢楼主分享

    2022-09-21 15:40:21

    回复 举报
    赞同0
评论帖子
评论即可得
+1经验值
+1土木币

请先 登录,再参与讨论!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居住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28.51 万条内容 · 34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巴洛克式建筑的人工智能探索!

转自公众号:设计联 穆罕默德·卡西姆·伊克巴尔对巴洛克式立面的探索 这一系列的Midjourney由建筑系学生穆罕默德·卡西姆·伊克巴尔(Mohammad Qasim Iqbal)用丝绸和石头进行实验,以渲染宏伟,错综复杂的巴洛克式立面。他使用人工智能创造了一个模糊的“中间”的建筑,丝绸和石头元素融合在一起,交织成一个超现实的构图。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