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环保工程 \ 污泥处理 \ 什么是活性污泥老化?为什么会污泥老化?老化该怎么处理?

什么是活性污泥老化?为什么会污泥老化?老化该怎么处理?

发布于:2022-08-25 09:30:25 来自:环保工程/污泥处理 [复制转发]

一、什么是污泥老化?
污泥老化主要是微生物长时间缺少营养引起的,即营养与微生物量的失衡,微生物不能正常生长,但处理装置在实际运行中的情况较复杂,污泥的活性还与运行控制条件、营养比等因素有关。有的装置会发生以下情况:当进水浓度正常,而碳氮比或碳磷比较低时,污泥的活性也会很差,使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作用受到限制,使产生的能量减少;当进水浓度和营养比等都正常,但由于剩余污泥没有及时排放,加之曝气时间过长等也会使污泥松散,活性差,这样的活性污泥习惯上称为老化。

二、防止活性污泥老化的意义!
活性污泥老化的现象,在目前大多数运行着的好氧生化系统中普遍存在,而活性污泥的老化不但会导致出水主要污染指标的升高,更多的是会出现能源的浪费。因为通常导致活性污泥的老化与过度曝气、负荷过低有关,而这些运行问题都会消耗过量的能源。所以,应对活性污泥老化不仅仅是改善出水指标的问题,更涉及到系统运行成本的问题

三、如何判断活性污泥产生了老化?
1.观察活性污泥沉降比
(1)活性污泥沉降速度方面。 老化了的活性污泥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沉淀阶段,在其他各阶段的沉降速度也相当快,通常比非老化活性污泥沉降速度快1.4倍左右。
(2)活性污泥絮团大小。 老化的活性污泥絮团都较大,但比较松散,其絮凝速度也较快。
(3)活性污泥颜色。 老化的活性污泥颜色显得深暗、灰黑,不具鲜活的光泽。
(4)上清液的清澈度。 老化后的活性污泥容易解体,所以游离在水体中的细小解体絮体较多,但是絮体间的间隙水却保持较好的清澈度。这主要是因为,游离在上清液的颗粒仍然是以絮团的形式存在的,只是絮团体积较小,而不像活性污泥受冲击是出现大量的游离细菌所表现出来的弥漫性混浊。
(5)液面浮渣。 浮渣的产生,确实也与活性污泥老化有关。因为老化的活性污泥会导致部分细菌死亡,解体后的菌胶团细菌会被曝气打散后粘附气泡而使浮渣或泡沫产生。
2.显微镜观察活性污泥是否发生老化
活性污泥老化时,通常是看到后生动物的数量占优势,表面看起来似乎和原生动物表现无关,事实上还是有很明显的联系的。
主要表现在,出现后生动物占优势就肯定不会有非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的优势表现,最多可以看到极少量的散兵;相反也是一样,非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占优势时,通常看不到后生动物的踪迹。为此,后生动物大量繁殖可以作为活性污泥老化的指标。
另一方面是观察活性污泥菌胶团的状况,大凡活性污泥老化的情况下,菌胶团都显得粗大色深。
3.通过计算食微比(F/M)确认是否过低以及营养物质(碳氮磷比值)是否均衡?
食微比作为确认活性污泥浓度是否控制过高的参考指标,其实间接的告诉我们,目前的活性污泥浓度是否会导致活性污泥的老化。为此,在防止活性污泥老化方面,食微比能够做出提前的判断和指导。通常发生或可能发生活性污泥老化的情况下,食微比都处于或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特别是食微比低于0.05时,出现活性污泥老化的几率很大。
计算进水COD、TN 、TP是否均衡(100:5:1)。如果失去平衡,微生物代谢就会不正常,也会出现活性污泥老化。

四、为什么会产生老化?
活性污泥出现老化原因较多,也比较复杂,但是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1.排泥不及时
我们在理解活性污泥老化方面,首先需要知道判断活性污泥老化的指标是污泥龄,而辅助验证活性污泥是否老化的指标是食微比以及活性污泥沉降比观察。通过这些控制和辅助判断指标的提示,我们很容易知道,污泥龄的可控制点是在MLSS值的控制上,即排泥是控制活性污泥浓度变化趋向的有效可控手段。因此,排泥不及时对污泥龄的影响相当大,如果排泥流量为零的话,我们可以理解为污泥龄控制是无穷大,这样的控制结果只会使活性污泥以最快速度发生老化。
2.进水长期处于低负荷状态
由于设备投入按照设计流量和浓度进行,在达到设计浓度和流量之前,污水、废水处理系统往往长期处于低负荷状态。在没有有效的理论指导的情况下,操作管理人员往往一味的提高或维持活性污泥的浓度,结果会导致长期的低负荷运行,出现活性污泥的老化也是必然。
举个比较容易理解的例子:假如一户人家有十个小孩,家中粮食每顿饭可以供每个人吃两个馒头,这样每个人还可以吃饱,但是如果又增加了十个孩子,而粮食不增加,这样之后每一顿饭每个人只能吃到一个馒头,长此以往,孩子们各个面黄肌瘦,无精打采。整个家没有多少精神气。将此代入活性污泥中就很好理解微生物们吃的不够,没活性,就会逐渐老化的现象了。
如果进水底物浓度过低的话,是可以靠降低活性污泥浓度来对应,但是如果由于进水浓度过低,为了满足食微比要求,计算得到的活性污泥理论控制浓度在500mg/L左右,那么就不可以将污泥浓度控制在500mg/l。因为活性污泥浓度低到一定程度时,活性污泥间相互碰撞机会将大大降低,最终会出现不絮凝或沉降功能恶化的现象。(人少交流不够频繁,会造成没有凝聚力!)
3.过度曝气导致的活性污泥老化
过度曝气直接的结果是导致活性污泥解体和自氧化。解体的原因是频繁的剪切作用导致活性污泥发生解体,自氧化的理解是氧气本身就是氧化剂,过度曝气自然会氧化活性污泥。(吃得少,却运动的多,长此以往,肯定体力不支。)
4.活性污泥浓度控制过高
活性污泥浓度控制过高,没有足够的进水底物浓度支持,最终就会导致活性污泥老化。(与排泥不及时、食微比控制关联性较大。)
5、营养不均衡
碳氮比、或碳磷比失调。正常的好氧的碳氮磷比值为大约为(100:5:1),而如果营养不均衡就会造成活性污泥代谢不正常。就比如人不能只吃主食,还要配备瓜果蔬菜肉蛋奶!

五、如何处理污泥老化问题?
1.控制活性污泥浓度
为了保证生化系统运行过程中活性污泥不会因为排泥不及时而发生老化,我们要经常确认当前排泥流量和活性污泥浓度之间的关系,通过食微比的确认,间接指导活性污泥排泥流量的控制。同时,必须做到排泥流量的均匀性,避免间隙的、流量波动过大的排泥方式。
2.曝气的均匀性和过曝气的防止
要求对曝气量进行有效控制,避免过曝气,将曝气池出口的DO浓度控制在2.5mg/L左右即可。同时也可降低曝气过度消耗的电能,为降低处理成本打下基础。
3.低负荷运行状态的避免
要避免低负荷运行状态的出现,从而规避活性污泥老化的发生。除了尽可能的提高进水中底物的浓度和可生化性,更多的是要尽可能的降低活性污泥的浓度,以保证食微比值能够保持在合理控制值内(0.15~0.25左右)。必要时可以补充外加碳源来保证活性污泥的正常运行繁殖功能,如投加化粪池水、引入生活污水等。
4.控制好污泥龄t
保持7~10天的污泥龄是一个合理的范围,对于超过1个月的污泥龄现象要格外注意,这样的污泥龄控制,导致活性污泥老化是必然的。
5.保持营养均衡
维持好活性污泥所需的营养物质碳氮磷比(100:5:1),及时补充所缺乏的营养元素!
小简一言      


其实控制活性污泥老化只要想通这四点。      
  1. 将微生物的数量与微生物的食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微生物多了或者食物不够吃了就排除一些老弱病残的污泥。没那么多吃的,就别养那么多孩子!
  2. 防止活性污泥过量运动(过量曝气),造成加快老化。微生物是需要氧气,但是过量了就不好了,控制一下。人是需要缓解压力,但是缓解多了,就离死不远了!
  3. 及时排除一些老弱病残,给新生力量也腾腾空间。新生力量更活跃,处理效率当然更高。要不然一些垂暮之年还占据着位置,哪有新青年的施展空间!最怕的就是年迈的占据着位置已经做不出什么成就,而年轻人却无处施展!
  4. 多吃瓜果蔬菜(氮磷)补充自身营养,这样才会健壮。


  • yj蓝天
    yj蓝天 沙发

    污泥老化主要是微生物长时间缺少营养引起的,即营养与微生物量的失衡,微生物不能正常生长,但处理装置在实际运行中的情况较复杂,污泥的活性还与运行控制条件、营养比等因素有关

    2022-08-26 07:58:26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污泥处理

返回版块

2.68 万条内容 · 29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如何进行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

活性污泥法处理要得到良好的效果,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运行操作管理非常重要。要做好这一点,应注意下列几方面: (1)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是处理装置投产前的首要工作 目的是使活性污泥能适应所处理废水的特点而对微生物进行培养和驯化。这方面又可归纳为异步培驯法、同步培驯法和接种培驯法。异步法即先培养后驯化,采取措施培养出足量的活性污泥,然后将其进行驯化;同步培驯法是将培养和驯化合并进行,在培养活性污泥的过程中,逐步加入一定量的废水,使污泥在增长过程中不断适应;接种培驯法是在有条件的地方引入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以此作为种泥进行曝气培养。培养污泥需要有菌种和加入需要的营养物质,特别是适量投入氮、磷等物质,同时要及时换水以排除微生物增长的代谢产物。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