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钢结构工程 \ OMA库哈斯亲自带路逛「台北艺术中心」!带你解锁更多建筑视角

OMA库哈斯亲自带路逛「台北艺术中心」!带你解锁更多建筑视角

发布于:2022-08-18 09:40:18 来自:建筑结构/钢结构工程 0 7

来源:青年建筑

|

作者:青年建筑

[复制转发]
 位于中国   台湾捷运剑潭站对面的「台北表演艺术中心」正式开幕了!   由普立兹克奖得主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   )与大卫·希艾莱特(David Gianotten)带领的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设计,从外形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到「球剧场」、「大剧院」、「蓝盒子」等三个剧场量体嵌入中央透明立方体,其外形也因此被戏称为「皮蛋豆腐」,可说是近期艺文界、建筑界最热门的话题。  


你觉得这座建筑只是为了吸引目光?那可真误会大了!OMA 的设计常受大众美学争议,却如实的反映出城市真实的欲求。这次在台北,他们重新思考21 世纪剧院的样貌,让剧院如工厂般具足使用弹性,同时把剧场都向上拉升、解放了地面层,成为城市里难得的开放空间,将士林夜市生猛的活力引入过去被视为菁英阶级的剧场建筑内。

台北艺术中心被《CNN》选为2021 年「八大颠覆性建筑之一」,2008 年OMA 赢得竞图、2012 年开工至今,期间Koolhaas 来访此处超过60 次,Gianotten 更不下200 次,深入了解城市的想望,把充满活力的台北融入建筑。 8月7日 开幕时,两人亲自带逛导览整座建筑,一起来看!

北艺术中心 占地2 公顷,共有地下1 层及地上12 层,最特别之处就在于OMA 将其中3 个剧场都抬离地面,除了让地面广场作为城市的留白,镶嵌于中央立方体,亦可共用许多后台设施。同时拥有高达6 个排练场,最大的与大剧院的楼板面积一样,每个排练场都可以架灯变成表演空间。此外,其他位于1、2 楼的公共空间(太阳厅、北斗座、南极座和天狼座)也都可以化身表演场地,打破剧场内外区隔。

在士林夜市、剑潭捷运站旁,「台北表演艺术中心」位处交通人流密集处,量体巨大却因挑高底层而无压迫感。

OMA 建筑师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与大卫.希艾莱特(David Gianotten)。


01
架空地面层、打开一道公共回廊,
让建筑成为城市的一部分

Koolhaas 最初来到士林时便深刻感受到这里的活力,他特别指出,在城市人口如此密集处能够拥有这么大的剧场,在当代非常罕见,因此在设计上透过地面层挑空创造出户外广场,「我们尽可能地留一些空间与道路连接或是给公共使用,不希望覆盖整个基地,而是跟邻里建立一个和谐的关系,与周遭环境直接连结,留白的空间可以提供不同的使用,让建筑成为都市空间的延伸。」

因而1 楼面向捷运的广场设计了多个出入口,卸货、计程车、停车场动线则面向承德路,迎接四面八方的人们;2 楼大厅亦是开放空间,可提供不同活动弹性使用,楼板高度甚至特别设计与捷运轨道相同,让城市人们产生视觉上的交集互动。

台北艺   术中心   面向捷运站的广场迎接四面八方的人们。
建筑西侧面对承德路,规划为卸货、计程车、停车场车流动线。

建筑外观

以挑高5 米的双层曲面玻璃作为中央立方体立面材料。
    面层规划多个入口与人行道。

同时,Gianotten 提到剧场工作非常的有趣,但一般大众通常没有机会看见「剧场如何被使用」,因此他们特别设计动线独立的「公共回廊」,从1 楼开始,行经三大剧场周围,也会通过顶楼花园餐厅,让人们即使没有持票看表演,也能一窥剧场与后台技术支援空间。

入口处的「公共回廊」提供未买票看表演的人们穿梭建筑。
公共回廊手扶梯。


02
这是21 世纪的剧院!
三大剧场的弹性与创新

北艺术中心 每个剧场在2 楼皆有独立入口,并且皆具建筑上非常实验性的特色。


台北艺术中心涵盖地下空间共13 层,但却不像一般建筑垂直界线分明,不只公共回路直接透过电扶梯穿梭各剧场外围,楼梯如坡地般由1 楼渐次抬至2 楼,各层高度呼应剧场使用需求。游走于明亮的立方体与不透光的剧场之间,量体所带来的身体感更为强烈。


大剧院

大剧院(Grand Theatre)可容纳1,500 席,不只拥有全台最大的乐池,还有高达5 个副舞台,是全世界少见可提供快速布景替换的剧场。同时,观众席侧边特意加上一道连结上下层的斜坡走道,提升了剧场内的流动、开放性。

大剧院拥有1500席,无包厢设计,但有一座独立的VIP室,上下层之间在剧场内以斜坡相连,与传统观众分层不同。Gianotten 说,为了让所有人都拥有良好的观看视野,设计过程就像在解数学谜题,仔细观察可发现上层的席次坡度较陡、下面则较缓。
顶部有隔音板、回音板提供不同的表演需求,图前侧一隅为VIP座席区,另设有独立通道。

观众席以斜梯连接上下层。
建筑师Rem Koolhaas 


超级大剧院(大剧院+蓝盒子)

此外,大剧院与一旁可容纳800 席的蓝盒子(Blue Box)之间,创新以可活动式「隔音板」区隔,打开隔音板后即可成为100 公尺长、40 公尺宽、容纳最多2,550 人的超级大剧场(Super Theater),「像这样的尺度通常只能在城市外的工业区实现,然而现在越来越多创作者感到受传统剧场设计限制的问题,透过弹性的设计,这里让他们拥有更自由的环境」Gianotten 说道。

Koolhaas 接着说,「有趣的是,我们并没有添加任何东西,而是用新的方法连接。作为建筑师,我们仔细遵循客户的计划,同时也提供更多使用的方法。我认为这是一个空间迈向工业化的运动,不只是剧院,未来台湾文化空间也可以有更多重新想像。」这座剧场不仅巨大,同时剧院本身就像工厂一样拥有符合当代的机能性。

图中右方为蓝盒子、左方为大剧场,可以看到中间隔音板打开后即成为「超级大剧院」。图中央倾斜的突出体则为「公共回路」,可以透过小窗看到剧场的运作状况。
超级大剧场舞台。
超级大剧场演出。

对于近期备受关注椅子的问题,OMA 也回应,在设计过程中,除了参考国际、台湾众多剧院设计,过程中也和台北不同的单位多次讨论,在各方同意的结果下才接续进行。尤其座椅95 公分的间距,是竞图时所提最后一排需距离舞台31 公尺、并设1,500 席位考量下计算的结果,如果要扩大间距的话就必须删减席次(可能至少500席)、或是增加与舞台的距离(可能高达20公尺),现行方案是多重因素下的解方。

OMA 建筑师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与大卫.希艾莱特(David Gianotten)。


蓝盒子

在进入蓝盒子前,可以特别感受到前厅建筑挑高、上方引入自然光,白天钢构光影线条映射于金属板,晚上则可仰望夜空。蓝盒子是两层楼高的黑盒子剧场,二楼的楼座(balcony)是场内唯一固定区域,一楼所有座席的架子、椅子皆设计可收合,方便运送、能依照表演需求放置,并有35x35 公尺的设备区布满整个剧场天花板,因应各种使用方向。

蓝盒子剧场中所有椅子皆可收合,上方设备扩及整个天花板,是个可以提供不同舞台布置的实验剧场。
蓝盒子舞台。


球剧场

球剧场(Globe Playhouse)则拥有全世界唯一的圆球造型观众席,可容纳800 人、内含19 个独立的包厢,不同位置的观众都可以无视角阻碍看到舞台。在建筑的球体与立方体交接镶嵌处,即是镜框式舞台的台口,人们可以清晰感受到的建筑的尺度。

进入球剧场前的中介空间。
球剧场的观众席就位在球状量体内,舞台台口则是镶嵌中央立方体之处。
OMA为了球剧场打造的座椅,坐下后椅垫会微微向外延伸,是团队因应使用空间的小巧思。

有别于传统剧场升降帘幕的方式,OMA 也在此与荷兰景观与室内设计公司Inside Outside 合作,独创了一种类似于「膜(membrane)」的半通透构造,可由上方或侧边关合,除了可全部关合作为投影幕、或在后方演出类似皮影戏的剪影效果,也可以敞开不同大小演出,让剧场有机会实验不同舞台景观。

「这个特色是以前从未使用过的,我们希望观看的人可以感受到跟古典剧院不同之处,透过这个『膜』构造产生一种连结感,站在台上表演的演员也会感觉跟观众更亲近。」Koolhaas 说。

球剧场独特环形设计让每个位置皆可无死角观赏表演。

OMA 与Inside Outside 合作设计如「膜(membrane)」一般的布幕。

逛完三个剧场,OMA 彰显了各自鲜明的特色,同时剧院内部都使用「蓝色」最为背景,除了具有统一性,相较一般剧场以红色为主色,他们在实验下发现蓝色相对容易在灯暗时掩没于背景,让北艺中心的剧场感与众不同。


03
剧场工作者也需要日光!

这里不仅仅是城市的客厅,也是剧场工作者日常的工作场所,Gianotten 分析,「通常剧场里的事物都不会曝光,他们都被藏在剧院的后台,有时候排练场甚至位在地下室,但是剧场是一个工作,更关乎创意,剧场工作者也该需要享受拥有日光的正常工作环境。」对他们而言,需要更多具有隐私的开放性,因此西侧塔楼后勤办公室,在冲孔铝合金立面下也大多有良好的采光,并且也设计了让演员、工作人员可以到室外的露台,有助于日常工作减压。


西侧塔楼作为后勤办公使用,设计充分考量工作者的日光需求。
大排练室亦有良好采光。
立方体优美的S 型玻璃立面是OMA 与环境结合进一步的解决方案,Koolhaas提到,「在上个世纪如果希望有大片介面(玻璃),通常需要蜘蛛网一般的钢绳(Spider Web of Cables)来支撑它,我自己觉得这很恼人(笑),所以我们透过弯曲让这个材质让它足以支撑自己,就不需要额外支撑,也就代表你可以看见纯净的风景,眼前不会出现蜘蛛网。」
天台剧场。
连接露台的餐厅,露台外可眺望圆山周围山景。  


特殊的外型是整合所有条件的结果

北艺中心在透明的玻璃盒子上,嵌入三个铝板立面的量体,仿佛来自外太空的产物,让许多人都对建筑的外型感到好奇,但造型其实并非Koolhaas 着重之处,他说,最重要的仍是空间的开放性、地面层的解放,使这里不会成为对城市活力的威胁,反而融入成为其中一部分「这不是复杂的形式转译或个人形式的宣言,这只是被给予的元素(所构成的建筑),每个人都可以读懂,建筑体本身就展示出其目的性。」他从造访夜市的鸳鸯火锅的大杂烩中感觉灵感,混合多样的空间聚合在一座建筑中,实际上外型就具有功能的表征。

底层的挑空为的就是让夜市与周围居民生活的活力延伸至建筑。

Gianotten 解释:「我们汲取了所有所需条件,外型只关乎我们组合它们的方式。很有趣的是,为了放入所有的设备、大厅、餐厅等等,我们就像拼图一样把所有不同的元素集结再一起,再将剧院悬挂于立方体外。所以蓝盒子是个方盒、大剧院是个底部有倾斜的矩形、球剧场是圆形的,而他们不透明的立面设计则让大家可以专心观戏,除此之外,其他地方都是曝光在外的。」

南侧大剧场量体底部的倾斜,实际上就是如实呈现剧场建筑的样貌。

北艺术中心 ,无论是反转剧场菁英性的「参观回路」、运用最小支点创造最大空间的「球剧场」,我们看见许多Koolhaas 早在1978 年出版《谵狂纽约》提及的概念,建筑的实践与他当年的书写是否相联?「每个人都会有有意识跟无意识的部份,而我无意识比有意识多很多,因此这座建筑跟我著作有关系是有可能的,但决不是刻意的。」他的回答使大家联想到书中所提达利的「妄想批判法」,有意识的分析无意识,具批判性又系统性地将其中谵狂的想法具体实现,令人寻味。

由捷运站月台望向台北艺术中心。

这十年来, 北艺术中心 曾因基地地质不如预期,而重新评估土木工程(geotechnocial)并因此变更地基的设计,也曾因承包商倒闭而停工三年之久,但重新分包后团队也将此视为与更多专家合作讨论、共同完成的机会。


今日终于完工开幕,两人站在优美的曲面玻璃前,Koolhaas 眼神深邃,他说,「建筑是一门克服挑战的专业。整个实现的过程就是一道挑战。它总是意味着讨论、应对规则、研究新材料。这有点像你画草图的第一刻是简单的,但随之而来的其他事情,你需要拥有大量的创造力,也就是实践的雄心。」 
评论帖子
评论即可得
+1经验值
+10土木币

请先 登录,再参与讨论!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钢结构工程

返回版块

46.03 万条内容 · 78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义乌壹号院:划过天际的,银色鸥翼

请选择删除原因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