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施工技术 \ 建筑施工 \ 大流动性的混凝土,在施工中如何控制收缩裂缝?

大流动性的混凝土,在施工中如何控制收缩裂缝?

发布于:2022-08-11 13:29:11 来自:施工技术/建筑施工 1 14 [复制转发]

1  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其可控性


当前,工民建领域的预拌混凝土基本为坍落度大于180mm 的大流动性混凝土,它能够满足泵送和施工的需求,但收缩裂缝问题严重。大流动性混凝土发生收缩开裂的原因:(1)砂率较大、粗骨料用量较低、胶凝材料用量较高等因素使得大流动性混凝土的收缩加大、抗裂性能变差;(2)当前混凝土普遍存在原材料质量不高、和易性不佳、施工控制不到位等诸多问题,使得混凝土的匀质性差,内部存在较多易引起开裂的薄弱环节,当混凝土内部因收缩产生的拉应变超过该处的极限拉应变时,裂缝即由该处产生并扩展[1]。

大流动性混凝土的收缩裂缝,是混凝土内部收缩应力累积的结果。从施工的角度出发,除设计上的配筋调整外,还需加强与搅拌站的沟通协作,从混凝土材料和现场施工两方面协同控制,以提升混凝土的匀质性、降低温湿度变形的影响并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应力松弛能力。


2  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控制


合格的混凝土材料是裂缝控制的前提。施工单位作为混凝土材料的使用方,应对搅拌站运输至施工现场的混凝土拌合物提出合理化的需求并验收。


2.1  搅拌站的考察


(1)不同搅拌站生产的混凝土不同,品质有好有差,问题或多或少、或大或小。所以,在选择搅拌站时,除商务和供应能力的考察外,还需对搅拌站的原材料品质和实验室人员配置情况进行了解,综合考虑性价比,择优选择混凝土供应商。

(2)合格的原材料更易于配制良好的混凝土,试验室技术水平仅能弥补原材料一定程度上的缺陷。而且,原材料差的同时,往往伴随着较大的波动性,混凝土品质的稳定性将难以保证。

(3)考察时,砂、石材料的品质较为直观,遵循“含泥量低的比高的好,级配良好的比断档的好”的原则,尤其是粗骨料中颗粒、砂中细颗粒的断档。

(4)可在合同中注明混凝土的和易性控制需求:混凝土经浇筑或振捣后,应无浆骨分离、明显可见泌水和明显跑浆现象。

(5)实地考察时,可邀请混凝土专业人士一同前往,提供参考建议。


2.2  混凝土的和易性控制


目前,有较多的搅拌站唯“强度和可泵性”论,对混凝土和易性的控制要求过低;与此同时,施工单位更多的是关注混凝土的流动性能否满足施工需求,包括混凝土的可泵性、易施工性、易密实性以及间隙通过性(通过较密钢筋间隙的能力)等,对混凝土粘聚性和保水性的关注较少,而粘聚性和保水性才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核心。

混凝土配合比参数的设计是为了获得足够的强度和良好的和易性状态。施工单位需要树立结果导向意识,由过多地关注配合比参数向关注强度、和易性状态转变,仅需了解原材料选择和配合比设计的过程,对结果进行验收。

(1)流动性:混凝土在冲击力和振捣力作用下,能够克服阻力而顺畅流动的能力。施工单位需要现场实际情况,如结构形式、钢筋密集情况、泵送形式和距离等,提前与搅拌站试验室做好沟通,控制流动性大小。

(2)粘聚性:混凝土在重力或振捣力等外力作用下仍能使得各组分保持结合、维持相对均匀性的一种能力。跑浆是粘聚性不良的一种表现,如图 1 所示,跑浆程度越大粘聚性越弱,混凝土的粘聚性控制应达到“无明显跑浆”的要求。

(3)保水性:混凝土经振捣后,保持其内部水分的能力。保水性不良,会在混凝土内部形成较多的内部缺陷,是裂缝开展的薄弱环节。混凝土的保水性控制应达到“待混凝土经振捣并静置后,其表面无明显可见泌水”的要求。

图片.png


2.3  混凝土和易性好坏的识别


笔者结合实践,总结了一套识别混凝土和易性好坏的简易方法,在工程中应用良好,如下:

(1)当不有意降低浇筑速度时,混凝土泵送后,出泵口能观察到混凝土满管泵出,若不能,应留意混凝土是否存在偏粘的可能,偏粘的混凝土易开裂。

(2)混凝土静止后、振捣前,能观察到混凝土表面的石子微露 1/3~1/2 粒径,若不能,应留意混凝土是否存在浆骨比过大或粘聚性差的问题。

(3)混凝土静止后、振捣前,能观察到混凝土各组分分布相对均匀,若不能,应留意混凝土是否存在局部无石子或跑浆问题。

(4)混凝土边缘有明显的坡角,且在流动过程中能够维持坡角向前翻滚流动,若不能,可判定粘聚性不良,应与搅拌站进行沟通、改善。

(5)混凝土经振捣后,其表面无明显可见泌水现象,如不能,应与搅拌站进行沟通、改善。

并将以上方法简化为口诀:“满管泵、微露石、均分布、有坡角、不泌水”,以方便记忆。


3  施工

3.1  浇筑与振捣


(1)应避免施工现场“胡乱”加水的现象,当混凝土流动性不足时,可在混凝土相关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添加外加剂和少量水进行调整,在罐车内快速搅拌2 分钟后再泵送。

(2)施工现场应保持与搅拌站调度的沟通,确保供应的连续性,并避免压车现象,压 1 车/泵时,应留意;2 车/泵时,应及时与调度员沟通。

(3)一般,水平结构混凝土的浇筑顺序宜遵循从一侧向另一侧推进的原则,尽可能避免出现浇筑回路。

(4)当存在出现冷缝的风险时,可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铺设一层新浇筑的混凝土,以减轻下层混凝土的水分蒸发。

(5)不宜在混凝土流动过程中振捣,宜待混凝土静止后再振,以避免因振捣加剧混凝土的浆骨分离,如图 2 所示。

图片.png

(6)采取“密点点振”的方法,应避免振动棒在某一处长时间振捣和采用振动棒赶浆的行为。

(7)底板施工中,应重视承台、集水坑、电梯井等低洼处的抽水工作。避免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的泡水现象;同时,严禁振动棒在有水的地方振捣混凝土,否则将严重破坏混凝土的均匀性,如图 3 所示。

图片.png


3.2  抹压、抹光、拉毛与直接覆膜


(1)抹压是混凝土表面的粗抹工艺。一般在混凝土开始初凝前(接近初凝,以手摁有浅印但不下沉为准)进行,具有部分消除混凝土表面浮浆、提升混凝土表面平整度和闭合浅层塑性裂缝的作用。但由于抹压工艺的影响深度有限,不适用于因外加剂相对偏多导致偏粘的混凝土。

(2)抹光是混凝土表面粗抹过后,采用抹刀或抹光机进行的细抹。一般在初凝以后进行,控制时间以浆体刚好不至于被抹刀甩出为宜,具有提升混凝土表面光滑、平整程度的作用。常用于后期有铺设防水需求的地下室露天顶板和屋面结构中。

(3)拉毛常见于非露天的水平结构中,它是在混凝土表层未成型凝固时(接近初凝),采用扫把进行小拉毛将混凝土表面拉出一条条的凹痕。具有提升混凝土表面观感和清除少量浮浆的作用,但不适用于浮浆较多和偏粘的混凝土。

(4)混凝土找平后直接覆膜工艺,具有良好的早期保湿效果,能够避免早期的塑性裂缝问题。但不适用于有明显浮浆或较大泌水的混凝土。


3.3  养护


养护是降低温、湿度变形的关键方法。

(1)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应注重混凝土的保温保湿工作。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尽早覆盖薄膜养护,避免水分的过快散失;待覆盖毛毯等覆盖物后,应保持毛毯的足够湿润;保温工作应在混凝土开始降温前进行,避免拉应力产生后的混凝土表面热量的过快散失,如图 4 所示。

图片.png

(2)薄板结构,应尽早开始湿养护,浇筑完成后可立即覆膜养护,也可浇水养护,但应避免较长时间的间断性湿润。

(3)超长剪力墙结构,可采取带模养护的方法,带模养护时间不宜少于 7 天;也可在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拆模,采取覆膜或喷雾等养护方法,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养护时间不宜低于 14 天。同时,建议采用新型混凝土节水保湿养护膜进行覆膜养护,如图 5 所示,该薄膜不仅具有良好的长时间保湿效果,还具有自粘贴功能。

图片.png


4  结论

(1)要控制大流动性混凝土的收缩裂缝,施工单位需加强与搅拌站之间的沟通协助,共同控制好混凝土材料及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2)施工单位应把好考察关,择优选择搅拌站,向搅拌站提出合理化的需求并验收。

(3)粘聚性和保水性是混凝土和易性控制的核心,和易性的控制应能实现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匀质性。

(4)施工工艺有其相应的局限性,需要根据不同的混凝土性能做出相应的调整。

(5)应尽早开始湿养护,避免长时间间断性湿润;混凝土的保温应在降温之前进行,避免拉应力产生后的过快散热。


推荐资料(点击文字跳转):

泵送混凝土用于顶板浇筑产生早期收缩裂缝的成因与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收缩裂缝控制.pdf

大体积混凝土控制温度和收缩裂缝施工方案


知识点:混凝土控制收缩裂缝、混凝土工程

  • 敬于才华
    敬于才华 沙发

    大流动性混凝土发生收缩开裂的原因:(1)砂率较大、粗骨料用量较低、胶凝材料用量较高等因素使得大流动性混凝土的收缩加大、抗裂性能变差;(2)当前混凝土普遍存在原材料质量不高、和易性不佳、施工控制不到位等诸多问题,使得混凝土的匀质性差,内部存在较多易引起开裂的薄弱环节,当混凝土内部因收缩产生的拉应变超过该处的极限拉应变时,裂缝即由该处产生并扩展[1]。

    大流动性混凝土的收缩裂缝,是混凝土内部收缩应力累积的结果。从施工的角度出发,除设计上的配筋调整外,还需加强与搅拌站的沟通协作,从混凝土材料和现场施工两方面协同控制,以提升混凝土的匀质性、降低温湿度变形的影响并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应力松弛能力。

    2022-08-11 14:06:11

    回复 举报
    赞同0
评论帖子
评论即可得
+1经验值
+10土木币

请先 登录,再参与讨论!

相关推荐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施工

返回版块

65.14 万条内容 · 125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混凝土搅拌机轴端漏浆原因与改进措施!

混凝土搅拌机作为搅拌站的核心部件,其运行的可靠性关系到整个搅拌站的正常生产。一旦发生故障,将给客户带来巨大损失。而轴端漏浆作为影响搅拌机可靠性的主要故障之一,一直受到各界学者的关注。本文以某品牌搅拌机为例,从制造、装配环节对轴端漏浆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轴端密封的可靠性及使用寿命。 1  轴端密封原理 如图 1 所示为某品牌搅拌机轴端密封结构。内迷宫环、内座腔固定在搅拌轴上,随搅拌轴转动;外迷宫环、外座腔固定在壳体上;座腔内放置一对浮动环,左侧浮动环在 O 形圈摩擦力作用下随内座腔一起转动,右侧浮动环跟随外座腔静止不动,两浮动环相对旋转。

请选择删除原因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