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给排水工程 \ 建筑给排水 \ 水业人物 王家良:致知力行 踵事增华

水业人物 王家良:致知力行 踵事增华

发布于:2022-08-05 09:50:05 来自:给排水工程/建筑给排水 0 14

来源:给水排水

|

作者:王家良

[复制转发]


2021年度水业人物

2021

年度中国水业人物,水行业的领跑者。

他们尺规绘世界,方寸绣乾坤;

他们为师有大道,治学亦有成;

他们倾心听诉求,真情解危难;

他们黑发已是奠基人,白首仍为开拓者!


年度水业人物评选活动由《给水排水》杂志社主办,得到了各协学会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秉承“公正、公平、公开、公益”的原则,旨在表彰年度具有突出贡献或杰出表现的水行业从业者。


       

工程与技术贡献奖

王家良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给排水总工程师

科学技术部部长

四川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感谢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给水排水研究分会的推荐,非常荣幸获得“2021年度水业人物工程与技术贡献奖”这份殊荣。感谢各位前辈的栽培和提携,感谢同行的认可和支持,感谢在我成长道路上给我帮助的各位领导、专家和同事,这份殊荣是既是对我工作成绩的肯定,也是对我未来工作的鼓励和鞭策,在目前智慧和双碳的背景下,我们水业人挑战和机遇并存,我将不忘初心,坚守水业人的使命和担当,努力把各项本职工作做得更好。


Part 1

缘起同济,在积累中成长

1991年,我进入同济大学给水排水专业学习,从此与给水排水专业结下了不解之缘。1991年本科毕业,进入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工作至今,技术职称从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历任所主任工程师、分院专业总工程师、技术发展部主任工程师、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常务副总工程师、科学技术部部长、专业总工程师等技术职务。转眼间,一路走来,一步一个脚印已经从事给水排水专业工程设计和技术管理工作已经27年。




回想我走过的职业人生,2013年荣获四川省优秀青年工程勘察设计师荣誉,2020年荣获四川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荣誉;并在领导和前辈的栽培和提携下,逐渐担任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职务和政府咨询专家等工作,使我能在工程设计、科研课题、标准编制、学术交流等方面做出一些成绩,主持和参与了重大工程项目设计1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项30余项,参编或主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20余项,授权专利8项,发表论文15篇,主持四川省科技厅重大研发计划课题2项,主编《成都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都江堰海绵城市规划》等专项规划。



同时,在长期的工作和学习中,我深刻感觉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作为专业总工、部门负责人、科研团队负责人和协学会组织者和参与者,团队和合作伙伴的高效协作和精诚合作尤为重要,在获得这份殊荣之际,我特别感谢我的团队和合作伙伴。



Part 2

直面问题,困难中孕育精品工程

在长期一线的工程实践中,我深刻地体会到重大技术难题和新发展理念往往孕育中技术进步和精品工程。只要自己直面问题和困难,积极学习,顺势而为,乐于创新,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最终必定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境内发生里氏8.0级地震,震惊中外,位于四川省汶川县的中国卧龙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位于重灾区,受到了严重的破坏。2009年,我作为专业负责人参与了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灾后重建项目,对我的职业生涯影响也很大。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灾后重建项目位于重灾区汶川县的国家林业局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是由香港政府出资援建的项目。项目规划用地面积约150ha,总建筑面积约2万㎡,按使用功能分为三各功能区:人工繁殖饲养研究与环境教育区、野化培训区、野化放养区。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灾后重建项目开展后,遇到了很多问题和困难:

  • 汶川大地震后,建设基地周边山体尚不稳定,滑坡、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

  • 大熊猫生活习性独特,繁殖、饲养、保护、研究工艺需求独特;

  • 要求尊重和保护大熊猫的生活环境,工程建设不能对建设用地周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 建设用地远离城市,给排水和电力等市政设施配套不完善;

  • 建设场地非常大、地形复杂,各建筑体积小但功能复杂;

  • 项目要求高,香港政府要求把园区建成国际一流的绿色、生态、环保的保护科研园区,并拿到绿色建筑设计标识和运营标识。


2009年,国内真正达到高星级绿色建筑的项目非常少,有低影响开发和场地雨洪管理理念的设计案例也很难查到。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修复汶川大地震后大熊猫的生存环境,提升园区的防洪、防地质灾害的能力,兼顾景观效果,实现区域水生态、水环境的多重目标,在香港政府的帮助下,项目组邀请了多家香港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在绿色建筑和雨洪管理方面邀请了曾捷团队和车伍教授进行技术支持。



给排水专业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进行了大量的现场调研、技术比选和经济性分析,在高星级绿色建筑节水和水资源利用、低影响开发、大熊猫保护研究用水需求、因地制宜的消防给水系统、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因地制宜地采取各项技术措施,保护和修复汶川大地震后大熊猫的生存环境,提升园区的防洪、防地质灾害的能力,同时兼顾景观效果,实现了区域水生态、水环境的多重目标。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灾后重建项目建成后,成为我国园区类最早取得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标识和运营标识的项目,获得了2017年全国度绿色建筑创新奖一等奖、2017年度全国优秀勘察设计行业一等奖、2017年度国际Construction21绿色建筑解决方案大奖等重要奖项。同时,作为专业负责人我也感觉收获良多,对我职业道路影响也很大,主要包括:

  • 拓展了专业视野,从满足建筑的给水、排水、消防等的需求外,拓展了绿色和生态等新方向;

  • 学习和践行了新理念,从尊重和保护大熊猫的生活环境,提升园区的防洪、防地质灾害的能力,较早地践行了低影响开发、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提升、水安全保障等理念,为后来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标准编制、科研课题等工作,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

  • 培养了我在工程实践中现场调研、技术比选和经济性分析的习惯。



Part 3

积极创新,在研究、交流和分享中进步

科研创新方面,参研了国家重大研发计划1项,主研了四川省科技厅重大研发计划“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设计服务与示范”、“全流域覆盖的城市静态水体水质提升关键技术研究”等重大课题2目,并将部分发明专利和软著等研究成果运用到工程实践和技术标准中,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标准方面,参编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2019、行业标准《模块化雨水储水设施技术标准》CJJ/T311-2020,主编《四川省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和利用工程设计标准》DBJ51/T084-2017、《四川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51/T037-2015、《四川省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评价标准》DB51/T151-2020等技术标准20余项。



技术交流方面,参加工作以来,积极参与各类学术组织,牵头组织学术交流活动20余次,并多次在学术会议上做专题报告。主办首届川渝住博会分论坛“2021川渝海绵城市与城市水系统发展高峰论坛”并做主题报告《四川省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评价标准》解读与探索,协办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给水排水研究分会第三届第四次全体会员大会暨学术交流会并做主题报告。




Part 4

心存敬畏、迎接挑战

工作至今,随着经历项目和课题越来越多,除了收获以外,有时也有很多遗憾,事情不总是朝我们预计的方向发展,但我坚信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只要心存敬畏,虚心学习,总会取得一些成绩。特别是在目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背景下,水行业面临数字转型和低碳转型的机遇,我想只有我们心存敬畏、迎接挑战,一些新的技术进步和精品工程,才会在我们的参与中诞生。



2021年度水业人物获奖名单

 



评论帖子
评论即可得
+1经验值
+10土木币

请先 登录,再参与讨论!

相关推荐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给排水

返回版块

46.78 万条内容 · 104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科普园地】暴雨频现,600多年来故宫为何不积水?

请选择删除原因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