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公共建筑设计 \ 光影世界:跟着建筑诗人的脚步看日本

光影世界:跟着建筑诗人的脚步看日本

发布于:2022-07-12 11:22:12 来自: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 1 26

来源:规划师笔记

[复制转发]

本文转载自日建设计



“要在人生中追求‘光’,首先要彻底凝视眼前叫做‘影’的艰苦现实,而为了要超越它,就必须鼓起勇气向前迈进。”

——安藤忠雄



做过木工,当过货车司机,17岁进入拳坛成了职业拳击手,又因为一本柯布西耶的作品集爱上了建筑,自学成才。作为一个非科班的野生建筑师,他半路杀进菁英主义的日本建筑界,获得建筑界的诺贝尔——普里兹克奖,这在建筑史上绝无仅有。


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


安藤忠雄以其极富传奇的经历为建筑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对于安藤忠雄,再多的介绍都不如亲自走进日本,走进他的经典作品,近距离的解读大师。



_


——

日本大阪


「 住吉的长屋 “1975” 」


在住吉的联排別墅(1976),是安藤忠雄建造的第一座房子,即使充满争议,常常有人调侃“雨天去厕所还得打伞”,但这仍是他最好的设计之一,也是他建筑哲学的奠基之作。



住吉的长屋位于日本大阪住吉区的一条老街上,此处人口密度在二次大战前已经达到饱和状态。基地面宽极窄(约4m),进深较深(约14m),地块狭长,与邻居的墙壁紧挨着,十分逼仄。




建筑总面积大约34坪,凝聚了安藤忠雄惯用的清水混凝土、铁玻璃、木材和石条。看似对称的平行中有着曲折的曲线,留设出的室外中庭将四季变化引导至生活空间。封闭的长方体均等分为三段后所形成的中庭扩大了生活领域。设计必须经过中庭才可到达起居室并由中庭来连接四周的空间,还原了住宅生活情趣,正是安藤忠雄企图找回在传统街屋曾经拥有过的生动感觉。


「 光之教堂 "1989" 」


光之教堂是安藤忠雄“教堂三部曲”(风之教堂、水之教堂、光之教堂)中最为著名的一座。




光之教堂是现有一个木结构教堂和神父住宅的独立式扩建。没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入口,只有门前一个不太显眼的门牌。进入它的主体前,必须先经过一条小小的长廊。是一个面积大约113平米,能容纳约100人的小教堂,但当人置身其中,自然会感受到它所散发出的神圣与庄严。




光之教堂度横贯的墙体构成,长方体中嵌入三个直径5.9米的球体。这道独立的墙把空间分割成礼拜堂和入口部分。透过毛玻璃拱顶,人们能感觉到天空、阳光和绿树。教堂内部的光线是定向性的,而不同于廊道中均匀分布的光线。教堂内部的地面愈往牧师讲台方向愈呈阶梯状下降。前方是一面十字形分割的墙壁,嵌入了玻璃,以这里射入的光线显现出光的十字架。由于考虑了预算与材料质感,地板和椅子均采用低成本的脚手架木板。



光之教堂由混凝土作墙壁,除了那个置身于墙壁中的大十字架外,并没有放置任何多余的装饰物。安藤忠雄说,他的墙不用挂画,因为有太阳这位画家为他作画。


教堂里只有一段向下的斜路,没有阶梯;最重要的是,信徒的座位位置高于祭坛,这有别于大部分的教堂(祭坛都会位于高台之上,庄严而肃穆地俯视着信徒),此乃打破了传统的天主教堂建筑,亦反映了世界上每个人都应该平等的思想。


「 本福寺水御堂“1991” 」


本福寺水御堂是佛教分支真言宗的一个新主题,它坐落于淡路岛的一座小山丘上。




它的设计渗透着安藤忠雄设计的核心思想,利用大自然 、几何学和展现材料的本质,旨在创造建筑空间以供人体验。



而安藤忠雄创建的建筑感官体验之旅,从游人进入水御堂的那一刻就开始了。沿一路满眼苍翠的路径往上走,要进入神圣的寺庙,首先得通过一片铺满白色碎石的长径,由此开始净化心灵的旅程。




游人必须得通过一面直墙之间的开口才能进入建筑中心。墙高3米,由清水混凝土制成,没有一点装饰。穿过直墙后,呈现另一堵形状弯曲的墙面,两墙之间夹着一条指引道路的碎石小径。沿小径绕过这堵弯混凝土墙之后,就会见到一个椭圆形的莲花池。莲花池其实是水御堂的屋顶,真正的建筑反而是半藏在地下。因此要进入建筑物,需要通过莲花池中央的楼梯拾级而下。


——

日本神户


「 六甲山集合住宅 “1983” 」


六甲山集合住宅是安藤忠雄获普立兹克奖的重要案例,从1983年起就在神户六甲山,以坡度超过60度的集合住宅设计而闻名,顺着陡坡融入长满树木的环境是他不改固有「自然与建筑融合」出发点,而此一挑战也让他获致世界性的令誉。



建筑物由一系列单元构成,每个单元长5.8米,宽4.8米,其剖面顺着山势而设计,平面对称,建筑物之间空隙则设计了上下交通的阶梯,它们使整个建筑物统一起来,同时,它们也可作为小广场。



各单元在斜坡上组合在一起形成阶梯状,于是每个单元都有开阔的视野,设计的意图就是想让生活在单元里的人们走到跌落的屋顶上去与自然交流。



整个项目设计建立在5.2 x5.2平方米的网格上,其中的每一组建筑为一个正方形平面,每边长为网格边长的5倍。整个项目就由两组这样的建筑组合在一起,通过有规律的几何排列,形成了独特的造型,并根据地形逐渐升高,中央楼梯沿坡地笔直而上,穿过整幢建筑,是整个项目的轴线。


另外,其中每组建筑被南北方向的空隙分成两个部分。这空隙可被用小广场,同时也可以为每个单元带来阳光、新鲜的空气。由于一期和二期项目有270的夹角,因此形成一个三角绿化带,使建筑融入大自然中。


——

日本北海道


「 水之教堂“1988” 」


水的教堂位于北海道夕张山脉东北部群山环抱之中的一块平地上,是安藤忠雄的“教堂三部曲”(风之教堂、光之教堂、水之教堂)之一。



面对池塘,设计将两个分别为10m方和15m见方的正方形在平面上进行了叠合。环绕它们的是一道"L"型的独立的混凝土墙。人们在这道长长的墙的外面行走是看不见水池的。只有在墙尽头的开口处转过180°,参观者才第一次看到水面。在这样的视景中,人们走过一条舒缓的坡道来到四面以玻璃围合的入口。



这是一个光的盒子,天穹下矗立着四个独立的十字架。玻璃衬托着蓝天使人冥思禅意。整个空间中充溢着自然的光线,使人感受到宗教礼仪的肃穆。



接着,人们从这里走下一个旋转的黑暗楼梯来到教堂。水池在眼前展开,中间是一个十字架。一条简单的线分开了大地和天空、世俗和神明。教堂面向水池的玻璃面是可以整个开启的,人们可以直接与自然接触,听到树叶的沙沙声、水波的声响和鸟儿的鸣唱。天籁之声使整个场所显得更加寂静。在与大自然的融合中,人们面对着自我。背景中的景致随着时间的转逝而无常变幻。


——

日本濑户内海直岛


「 地中美术馆 “2004” 」


直岛是濑户内海中的一个小岛,位于日本香川县高松市以北约1,300米的地方,面积大约8,130平方米,人口约3,600人。



安藤忠雄一直偏爱自然光与地下的概念。之前的“日落美术馆”因完全采用自然光,便有了“日落闭馆”的说法。而在之前很多次设计构想中,安藤一直想尝试建一座完全埋藏于地下的建筑,以将对自然的破坏降至最低,达致“人与自然的共存”的境界。这座直岛上的地中美术馆Chi Chu Art Museum便实现了安藤大师的建筑理想。





所谓“地中美术馆”,它真的是一座完全置身于地面下的建筑,从空中俯视,在山顶漫山遍野的绿植与野花掩映中,有一个圆形的屋顶一样的结构埋于地表,那其实是美术馆的天井,除此以外,你休想再看到其他部分裸露在外。


直岛美术馆由安藤忠雄所设计,一期工程于1992完工,主要空间包括画廊、餐厅、咖啡厅、客房、工作室、教室和图书室。


这座建筑巧妙地向大自然借景,同时又融入了自然,就像一件大地艺术品般,创造了新的景观。




美术馆的主旨就是“在某一个场所经由时间来培育艺术”。在这里,艺术没有被建筑所束缚,而是超越内与外的界限,自由地获取场所。同时,它也掀开了“特定的场所艺术”的新篇章。众多艺术家们受邀为其进行创作,他们专为直岛创作的作品在这里得到了永久地展示。


    

从大阪到濑户内海直岛


■ 来源:  日建设计

■ 编辑:  规划师笔记 

  • lijiawei411
    lijiawei411 沙发

    安藤忠雄以其极富传奇的经历为建筑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对于安藤忠雄,再多的介绍都不如亲自走进日本,走进他的经典作品,近距离的解读大师。

    2022-07-13 08:28:13

    回复 举报
    赞同0
评论帖子
评论即可得
+1经验值
+10土木币

请先 登录,再参与讨论!

相关推荐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50.49 万条内容 · 364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慢行系统: 东莞中心区立体慢行系统首条人行天桥

本文转载自南方日报、南方+ 东莞中心区8公里城市慢行公共空间打造又有新进展。最近,东莞中心区核心地段立体慢行系统3A号桥(以下简称“3A号桥”)整体完工,这是串联黄旗山、中心绿地和“东莞大道—鸿福路口”商业办公建筑群的4组慢行连行天桥中的首座。

请选择删除原因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