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居住建筑设计 \ 十倍镜看《梦华录》的建筑,它合理吗?

十倍镜看《梦华录》的建筑,它合理吗?

发布于:2022-07-05 13:39:05 来自:建筑设计/居住建筑设计 1 109

来源:建筑学园

|

作者:南柯

[复制转发]
如果你是一个宋朝文化爱好者、仙女爱好者、嗑CP爱好者,那应该很难拒绝《梦华录》
即便最近这部剧有口碑下滑的趋势,我们也无法否认,相比于其他影楼滤镜的剧,这部以宋为背景的剧在服化道设计上花了不少心思。
 
那么,当我们以用十倍镜去看《梦华录》里的建筑,会看到什么?



01
你可以相信梦华录的地方

在看完《梦华录》后闭眼去回忆剧中的建筑场景,我想普通观众大概会说两点, 一是街道的商铺交织错落;二是东京的建筑层层叠叠



 街道布局 

街道的格局和形态,得益于宋朝发达的手工业经济以及相对自由的城市布局。

与唐朝规整的街区相比,宋朝在规划上并没有那么严格的等级划分,街道 从规整的里坊制变成自由的坊巷制

在这样的氛围中, 瓦子、酒楼和茶肆 成为全国最受欢迎的娱乐场所。剧中重点刻画便是酒楼和茶肆的公共生活。

《梦华录》中的街景

这种城市业态甚至延伸到河道的桥梁上。

虹桥 也叫“飞梁”。用短小的纵梁和横木组合而成,跨度大,而且没有柱子,给足了桥下船只穿行的空间。

《梦华录》中的虹桥

桥上的场景还原了《清明上河图》中经典的虹桥画面。中国虹桥可以说是 最早把桥梁纳入城市公共生活 的设计。

在欧洲,需要到17世纪法国“新桥”的建造,才能展现出类似北宋虹桥那样精彩的画面。

△《 清明上河图》局部
 屋顶形式 

建筑的高低错落和丰富的形式同样得益于这个朝代开放的风潮。

我们常说,“唐宋建筑”和“明清建筑”,说明唐代和宋代的风格是比较相近,但是实际上这两个朝代的建筑风格还是有些不同。

宋代建筑使用 歇山顶 较多,而且经常出现多种屋顶组合的做法,和唐代庄重的建筑形式相比,显得 更加活泼


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其中第二个便是歇山,宋朝许多建筑采用这里屋顶。

△宋画 《闸口盘车图》(局部)的歇山顶建筑

《梦华录》的东京是在《妖猫传》拍摄地襄阳唐城上进行创作,原是以唐代为背景的影视城,但城中街道的建筑和屋顶的形态,还是更符合宋代的特征。

剧中大量使用歇山顶来展现空间上的自由。



歇山屋顶在中国建筑的等级中仅次于庑殿,在其他朝代里一般酒楼和其他商业建筑不被允许使用这么高的等级,但是宋代酒楼却是可以的。

《梦华录》中的酒楼


《梦华录》建筑屋顶的曲线也很符合唐宋的风格。

南宋之后建筑的翼角弧度越来越大,越飞越高,而 唐宋时翘起的弧度更为柔和。

纵观剧中的建筑场景,屋顶的弧度大多都比较克制,屋顶的细节也还算精细。

《梦华录》中的道观

 门窗 

宋代主要的窗户形式有直棂窗、花格眼窗、槅扇和支摘窗。这几种窗户在剧中都挺常见。



《梦华录》虽然是大女主剧,但本质上还是古偶。

支摘窗 在男女主恋爱过程有重大助攻。在男主第一次转身离开之际,他虚晃一枪,又饶了回来。此时女主已经给他开好了窗。

这大概也说明了,如果你喜欢的对象也喜欢你,那即便她对你关上一扇门,也会想办法给你开一扇窗。



02
可以原谅的错误

影视作品受限于拍摄场地的固定化,以及制作团队没精力做到详尽的专业考据,出现建筑场景问题在所难免。

因此这一部分也不是苛求,只是既然已经看到了,那就有说出来的必要。


 砖砌建筑 

剧中的钱塘确实给我们展现出江南水乡特有的小桥流水之韵,建筑也是粉墙黛瓦,看起来符合它们所在的场所特征。

但是 宋代的砖石建筑实际是不多的 。当时的砖石技术主要运用于陵墓和佛塔上,一般的民宅还是夯土木结构。

所以在下面这些有砖砌的场景中,其实严重不符合那个时代的江南水乡。

△这个场景里,展现的是不符合那个时代的砖构建筑

砖的大范围使用是由于 明朝 修长城的需求大,使得砖的产能过剩,这才开始用到民宅上。

这个转变之后,中国建筑才开始竖起的防火墙。我们在《知否》,《清平乐》看到的不止一次“走水啦”的场景,也就是着火,就是因为那时的建筑还不用砖墙,没有特别强的防火性能。

而在下面这些场景里,都不合适宜地出现了防火墙。




 酒楼设定 

剧中最重要的剧情自然是酒楼的开张,永安楼的造型符合宋代酒楼的特点,

不过一般像这么大的酒楼,店门外都会设置“欢门”,这是一种由竹木搭成的架子,上面会敷上一些装饰的构件或者纸片。

△《江南百景图》里的欢门

在剧中,主角团最开始开的是茶肆,然后开酒楼。剧中赵盼儿说宋引章嫌酒楼吵闹,同时宋引章也觉得酒楼里的人不懂音律。

我认为这里编剧似乎搞混了这宋代娱乐场所的定位。


宋代有三大核心的娱乐场所:瓦子、茶肆和酒楼。它们都提供表演,但是从品味和群体来说,瓦子和茶肆更贴近市民阶层,什么人都有;酒楼则完全以文人为主导,是一个更纯粹的演艺场所。

而且,东京酒楼里 的歌女,也真的是卖艺不卖身。

如果 按正常逻辑,宋引章支持开 酒楼的动机应该会比茶肆强。

 宫殿 

如果放在其他唐宋背景的剧中,皇宫头顶大概都是一片金黄。《梦华录》相对比较克制,只用灰色的瓦片。


唐朝初期的宫殿确实不用琉璃瓦。

但是在宋徽宗著名的《瑞鹤图》中,皇宫屋顶已被绘制成绿色琉璃瓦的形式,而且修于北宋的晋祠圣母殿也是用绿色琉璃瓦。

因此在这里的皇宫场景中,其实可以用绿色琉璃的屋顶。

宋徽宗 《瑞鹤图》

《梦华录》的宫城大量使用了人字栱。

这是两根枋之间的用以承托檐檩的构件, 唐代建筑经常用到,但是宋代开始,其实人字栱已经比较少用了。


筑屋脊两端的鸱吻看起来较为消瘦,也符合唐宋的风格。

不过唐代和宋代的吻兽还是有差别的,唐代是“鸱尾”,比例较为粗大,细节不完善,初唐时还只是尾巴,而宋代则有龙头,叫做“鸱吻”了。

剧中最高级的建筑吻兽依然很简陋,也不太符合宋代的特征。






03
梦华录,但日本建筑

朝代错乱可以理解,但搬用日本建筑形式绝对是无法接受的。

《梦华录》也犯了古装剧习惯性的错误。


 唐破风 

剧中有不少“唐破风”屋顶的建筑。

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所谓“破风”就是日语的“山墙”,叫 “唐破风” 是因为这个结构是日本在唐代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屋顶形式。 中国从没有唐破风的 案例

第一集惨遭灭门的杨运判家的正厅便是用这种屋顶形式。


赵盼儿三人最初住的客栈,也是用了这样一道弧形的小屋面。


 日式建筑的符号 


剧中充斥着许多日本建筑的符号。

萧府门前的这排灯笼的顶上,是简化的日本神社屋顶,两端有着交叉的“千木”,压着屋脊的短木是“鲣木”,这是日本自然信仰的象征, 在中国不存在这类建筑形式。


萧府中的园林布局更像日式的枯山水庭院,白砂和石灯笼是这类庭院最为显著的特点。


石灯笼不仅布置于萧府庭院内,在剧中更是处处可见,泛滥成灾。

这种园林小品在中国一 般更多用于佛寺,而且也只是细长的石灯幢。 它是后来在日本流行后,在现代中式园林里被广泛使用的,但放在宋代历史完全不合格。


随处可见的石灯笼

△在这个场景中,日本元素实在太多了,不仅有日本神社、石灯笼,屋檐下还有日式的垂鱼


 日式建筑的色调 

《梦华录》的宫殿以黑色和金色为主色调, 看起来却不太 高级。


剧中大量明显的“金”色,其实是不符合中国建筑装饰风格的。宋代建筑以青绿色调为主,虽然在高规格的建筑中也会用金色,但不会直白地铺上一层金。

前面夸过《梦华录》鸱吻的形状还不错,但唐宋的鸱吻不会用金色来装饰。

无论是金色鸱吻,还是各种镶金的装饰,都更常见于日式城堡建筑中。



一般来说,皇宫的建筑都会敷上彩画。

虽然这里也上了一些色彩,但比较简陋。斗栱、梁枋和柱子的装饰常常一体的,不会像剧中如此割裂。


宫城的内部这个室内斗栱组更是违和,斗栱沦为装饰构件也得到明清之后,不过也没有这种奇怪的形态。

恐怕是影视城的甲方自己的独创,在中国和日本都没有这种结构。


下面这个场景可以说是各种建筑翻车的集大成者。


这里也很难说这些宫墙属于材料搭建,因为贴图感太强了。

从观感上看,城墙像是大理石或者现代砖建成;大门还是放置了日式石灯笼;斗栱染了一身金色,而且它在这里完全没有作用,因为屋檐都已经是石砌了,

最出戏的大概是这里雕刻的是石柱子,看起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希腊的多立克柱。

。。。


关于《梦华录》的 建筑 观察目前就是这些了。

网络上在讨论这部剧时提及最多的是关汉卿的原作《赵盼儿风月救风尘》,但好像比较少人讨论这部剧名字的参考——

《东京梦华录》,在东京汴梁深埋于开封尘土之下的今日,它为我们描绘出一座充满故事和色彩的北宋都城。

作为《东京梦华录》这本书的忠实读者,从《梦华录》繁华盛景的塑造中 收获了一定的快乐 ,但是也希望中国电视剧能早日摆脱日本建筑的束缚。
来源:建筑学园 / 南柯
  • w8896
    w8896 沙发

    感谢楼主的转载分享


    2022-07-06 09:02:06

    回复 举报
    赞同0
评论帖子
评论即可得
+1经验值
+10土木币

请先 登录,再参与讨论!

相关推荐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居住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28.36 万条内容 · 32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不懂建筑改造,怎么做民宿?

转自公众号:阅青松 浙江桐庐·未迟 民宿 ? 赵奕龙、唐徐国、樊宇 安徽黄山桃源村 “微创手术式”乡村复兴 ·  南仕堂 接待中心

请选择删除原因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