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园林景观 \ 园林景观素材 \ 基于优化与可持续的山东自然保护地分析研究

基于优化与可持续的山东自然保护地分析研究

发布于:2022-06-29 14:06:29 来自:园林景观/园林景观素材 0 2

来源:风景园林网

|

作者:不断前行的

[复制转发]




近日, 第十二届园冶高峰论坛 之分论坛 风景园林与碳达峰碳中和论坛 在线上举行。 众多专家就风景园林与碳达峰碳中和话题分享了设计理念和相关项目实践经验。 山东建筑大学风景园林研究中心主任李成教授 针对碳中和方向,分享了基于优化与可持续的山东自然保护地分析研究成果,系统地介绍了山东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地的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后续资源整合中遵循的原则及研究保护的重点。    



山东建筑大学风景园林研究中心主任李成教授




关于自然保护地


自然保护地是由各级政府依法划定或确认,对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及其所承载的自然资源、生态功能和文化价值实施长期保护的陆域或海域。


建立自然保护地的目的是守护自然生态、保育自然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与地质地貌的景观多样性,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服务社会、为人民提供优质生态产品,为全社会提供科研、教育、体验和游憩等公共服务;维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永续发展。


2019年6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题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到2025年,健全国家公园体制,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归并优化,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法律法规、管理和监督制度,提升自然生态空间承载力,初步建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到2035年,显著提高自然保护地管理效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自然保护地规模和管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全面建成中国特色自然保护地体系。”


自然保护地是碳中和重要的二氧化碳吸收与消减的载体,对人居环境、低碳城市、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




山东省区位与自然生态系统概况


山东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地区,国土总面积20.07万平方公里。在《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中,山东省黄河三角洲湿地纳入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功能区,鲁中山区被纳入全国土壤保持重要功能区。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功能区,地处黄河下游入海处三角洲地带,面积3764平方公里。区内湿地类型主要有沼泽湿地、河流湿地和滩涂湿地等,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是珍稀濒危鸟类的迁徙中转站和栖息地,是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区域。



鲁中山区土壤保持重要生态功能区,地貌类型属中低山丘陵,地带性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面积38071平方公里,属于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水热条件较好,水土流失敏感,是土壤保持重要区域。



森林生态系统: 山东省森林覆盖率为18.25%,人均森林面积约0.43亩,人均林木蓄积量1.3立方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森林类型以人工林为主,其中果园等经济林占42%,森林结构较为简单。


湿地生态系统: 山东湿地资源十分丰富,按照《湿地公约》分类系统,全省共有近海及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等5大类,分为浅海水域、岩石性海岸、潮间砂石海滩、潮间淤泥海滩、海岸性咸水湖、河口水域、三角洲、永久性河流、季节性或间歇性河流、永久性淡水湖、季节性淡水湖、草本沼泽、库塘等18种湿地类型。第三次国土调查湿地面积为44.15万公顷。


海洋生态系统: 山东海域分布有典型的海湾、河口、海滨湿地、海岛与浅海生态系统。沿海湿地也是东北亚水鸟迁徙的重要中转站和越冬地。2015年,山东省海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60种、浮游动物119种、底栖生物263种。


自然遗迹: 山东共有地质遗迹资源7大类、25类和52亚类, 涵盖所有遗迹大类,类和亚类较为丰富,地貌景观类和地质剖面类重要地质遗迹资源占较重地位。




山东自然保护地现状


山东省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528个,其中风景名胜区40个,自然保护区78个,森林公园115个、地质公园64个,湿地公园200个,海洋公园(海洋特别保护地区)31 个。


在40个现有的风景名胜区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6个,省级风景名胜区34个。代表性的风景名胜区有泰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崂山国家风景名胜区等。


在78个自然保护区中,国家级7个、省级38个、地市级33个。代表性的有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岛国家自然保护区等。



488个自然保护地(不含风景名胜区)批复面积207.01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10.31%,矢量面积205.32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10.23%,版图面积161.18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8.03%。




自然保护地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 山东省现有的488个自然保护地中(不含风景名胜区),交叉重叠面积44.14万公顷,占总批复面积的21.5%。


各保护地之间交叉重叠的原因主要有,一、原保护地由原环保、林业、国土、海洋等多部门分头设置、以资源类型进行分类,导致保护地之间存在空间上的重叠;二、早期规划技术手段落后,导致一些保护地在范围划定存在误差,与实际面积有误差;三、个别保护地功能分区上不够科学合理,与其他保护地交叉重叠。


现有自然保护地内冲突问题主要有, 城镇建成区、永久基本农田、成片集体人工商品林、矿业权、开发区、村庄和人口等历史遗留问题与矛盾冲突地块。




山东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与分析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的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为主、可持续发展;自然保护区面积明显增加,保护强度不降低,优化保护空间;实事求是地解决存在的问题。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的研究重点 在于自然生态系统、自然资源禀赋研究,重点在摸清区域生态地理分区、自然生态系统类型与空间分布,重点保护物种空间分布、代表性自然遗迹和自然景观分布,区域所承载的自然资源、生态功能和文化价值等内容。


典型地域特征: 山东省处于南北交错地区,兼具温带与亚热带生物区系特点,物种丰富,拥有森林、草原、湿地、湖泊、海洋等生态系统类型,山地、平原和丘陵地貌类型多样,地域单元上相对完整且具独立性。


典型空间特征: 在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中,确立“两圈四区”城市群空间布局,与山东自然保护地空间特征(山东自然保护地分为三大区域:鲁东半岛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鲁西北平原区)基本对应。


典型地形地貌特征: 山东省总体地势特征中部高、四周低。地形种类多样,可分为中山、低山、丘陵、台地、盆地、山前(间)平原、黄河冲积扇、黄泛平原和黄河三角洲等基本地貌类型。境内主要山脉集中分布在鲁中南山区和胶东丘陵区。绝对高度在700米以上、面积15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泰山、蒙山、崂山、庐山、沂山等。海拔50M以下区域占全省面积的53.71%,主要分布在鲁西北地区。50-200M区域占33.5%,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200-500M区域占11.53%,主要分布在鲁西南地区和东部地区;500M以上区域仅占1.26%,主要分布在鲁中地区。 




总 结

 

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是维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永续发展。


点击文末“ 阅读原文 ”,了解第十二届园冶高峰论坛更多详情。在线观看论坛实况,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END————




评论帖子
评论即可得
+1经验值
+10土木币

请先 登录,再参与讨论!

相关推荐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园林景观素材

返回版块

7 万条内容 · 7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绿化行业存在的问题

        绿化设计

请选择删除原因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