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装配式建筑 \ 行业政策 \ 天津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2-2025年)征求意见

天津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2-2025年)征求意见

发布于:2022-06-06 18:42:06 来自:装配式建筑/行业政策 0 19 [复制转发]
 

为进一步增强我市城市更新工作公开性和透明度,拓宽公共参与渠道,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现将市老旧房屋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和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起草的《天津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主要内容公布,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2年7月2日。

通讯地址:天津市河西区马场道211号市住房城乡建设委

电话:022-28468189

电子邮箱:weihaijun@tj.gov.cn

2022年6月1日

天津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 (2022-2025年)


全文如下: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推动我市空间结构优化、建设方式转型升级、公共服务功能提升和城市宜居环境改善,服务高质量发展,根据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及一系列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天津城市发展定位,以体检评估为基础,以统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为路径,统筹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优化城市空间结构,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改善人居环境,延续历史文脉,推进绿色发展,提升城市功能,增强城市活力,为新产业、新业态、新生活提供新型空间载体,不断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适应我市高质量发展需要的城市更新政策机制初步建立。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得到有效完善;历史文化街区活力明显提升;传统商圈、低效厂区等资源实现盘活利用,产业创新升级得到有效支撑;需改造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城市完整居住社区覆盖率显著提升;燃气等城市管道老化更新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城市积水点基本实现清零,城市安全韧性全面增强;绿色低碳建设发展方式基本建立,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

到2035年,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取得显著成效,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的城市更新政策机制形成体系框架。城市开发建设方式转为集约内涵式发展,城市功能品质全面提升,城市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全面建立,为形成“一市双城多节点”空间布局提供有力支撑,生态引领、创新竞进、和谐宜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基本建成。

(三)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补齐设施短板

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补齐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建设便捷舒适、配套齐全、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区,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品质,为群众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2.坚持底线思维,注重有序更新

坚持无体检评估不更新,通过体检评估系统梳理问题,注重补短板、强弱项。坚持无基础数据不更新,摸清市政基础设施底数,推动地上地下设施更新改造统一谋划、协同建设。坚持无运营管理不更新,聚焦城市更新项目全生命周期,促进由开发模式向城市运营转变。

3.坚持统筹谋划,强化系统推进

坚持“一个尊重,五个统筹”,增强工作的整体性、系统性、生长性。坚持分类更新、分区施策、分步实施,统筹功能布局、基础设施、生态环境、风貌特色、绿色低碳等,合理划分更新单元和改造内容,重点推动功能重构、品质提升、产业转型、民生改善,不断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包容度和承载力。

4.坚持集约节约,转变发展方式

坚持“留改拆”并举,注重存量提升改造,严格控制大规模拆除。充分挖掘存量资源潜力,采用“绣花”功夫,开展修补、织补式更新,推动城市开发建设方式转向集约内涵式发展。统筹城市发展和安全,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

5.坚持保护优先,延续历史文脉

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充分挖掘利用我市丰富的历史文化街区和风貌建筑特色资源,严格落实城市更新改造项目评估论证制度,坚持“一片一策、一楼一案”,确保不破坏地形地貌、不拆除历史遗存、不砍老树,最大限度保留老城区特色格局和肌理,建设独具特色的城市风貌。

6.坚持政府引导,实现共建共享

突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各方参与,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统筹区域基础设施完善、资源盘活利用、民生改善等工作。充分听取群众意愿,激发居民参与改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关联单位和社会力量参与,支持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建设运营更新改造项目,实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成果共享。

二、更新策略

(一)津城更新策略

津城区域结合城市空间规划结构和城市发展脉络,分圈层推动城市更新工作。重点围绕改善人居环境品质、挖掘历史文化底蕴、活化利用科教资源、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等实施更新改造,强化科技金融、商务商业、文化旅游等功能,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增加绿色空间,提高生活居住品质。聚焦产业园区更新、构建新型产业结构,以生态保育为前提、构建生态安全格局。

(二)滨城更新策略

滨城区域重点围绕旧工业园区、旧城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海河发展轴线两侧等区域开展,通过针对不同区域制定差异化的更新政策,推动城市更新区域内闲置资源盘活、基础设施完善、发展职住平衡和健全公共服务等工作。发挥“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模范示范作用,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全力打造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美丽滨海新城。

(三)其他区域更新策略

外围区以各区政府所在地为重点开展城市更新,结合生态、生产、生活特色,制定差异化更新路径,因地制宜补齐短板弱项,促进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增强对乡村的辐射带动能力。通过差异化城市更新策略,强化资源聚集能力,推动建设区域转型升级示范区、产业发展协同区,与“津城”“滨城”协调推进,加快实现融合发展和共同繁荣。

三、更新项目类型

(一)?历史遗存类

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加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建筑、工业文化遗存等更新力度,推动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打造“古今交融、中西合璧”的城市名片。

1.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利用

依托历史记忆、文化展示、生活居住、特色商业、休闲休憩等沉浸式体验,完善配套设施,强化休闲、购物、会议服务等功能,探索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地段运营模式,推动更新片区可持续发展。

2.开展工业遗存保护利用

开展优秀工业建筑普查登记工作,围绕反映天津工业文化风貌的工业遗存,有序推进保护性再利用工作。完善工业遗存城市更新运营模式,鼓励产权单位通过厂房租赁、企业资产重组等方式实现市场运作,激发再生活力。

(二)商业办公类

发挥城市更新扩大内需、引领增长的重要引擎作用,挖掘传统商业街区、商业综合体及周边存量资源,促进新场景新业态落地,助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1.推进传统商业街区改造

推动传统商业街区更新改造,拓展升级商业建筑功能,完善传统商圈配套服务设施。探索传统商业街区、商业综合体及周边存量低效资源利用,引入适应性业态转变为生活圈的社区活力中心、众创空间等,促进新场景新业态落地。

2.推动老旧楼宇升级

开展对空置、低效商务楼宇改造升级和资源整合,积极引入创意设计、科技金融等现代服务类企业,打造高质量、高吸引力的创新创业空间。改善楼宇周边区域综合配套服务,支持引入专业化办公楼运营管理团队。

(三)低效资源类

加大对各类空置废弃、布局散乱以及开发强度、投入产出水平较低的工业仓储用地或厂房盘活力度,活化利用低效资源,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承载空间。

1.做好闲置厂区资源盘活

做好闲置老旧厂房、闲置土地、低效园区资源调查。探索通过城市更新方式盘活已整理土地、老旧厂房、商业综合体等资源,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工业用地改造升级和集约利用。

2.开展大学周边区域更新改造

利用高校科研、技术优势,打通产学研链条,打造成果转化“首站”和区域创新创业“核心孵化园”,发挥成果转化、创业孵化、集聚资源、培育人才和协同创新等功能,为新型产业提供科技创新产业空间。

(四)老旧社区类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绣花”“织补”等微改造方式,补齐设施短板,改善居住条件,构建舒适有度的社区生活圈。

1.实施老旧房屋改造

对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危旧房屋进行摸底调查,建立工作台账,分类制定改造方案。通过调整房屋内部空间布局等方式,提升住房安全和使用功能。

2.实施老旧小区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