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BIM技术 \ 行见BIM \ 建筑碳排放测算主要难点是什么?

建筑碳排放测算主要难点是什么?

发布于:2022-05-25 11:29:25 来自:BIM技术/行见BIM 2 34

来源:BIM新看点

[复制转发]


     去年底发布的《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峰值行动计划》,明确了城乡建设碳减排的任务要求。在城乡建设领域,直接碳排放主要来源于各类建筑和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使用化石能源产生的碳排放,间接碳排放主要来源于建筑材料的使用、建筑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有研究表明,我国建筑领域的碳排放中,建材生产阶段所占比重最大,约为55%,其次是施工运营阶段的碳排放,约占43%,而施工过程仅占2%左右。

    

      当然,无论是建筑材料的生产、施工还是运营使用,节能减碳的最终实现都依赖于碳排放的测量。随着国家标准《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于4月1日正式实施,建筑碳排放的测量成为强制性要求。



    虽然我国建筑碳排放测量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一些基本标准已经实施,为后续探索打下了良好基础。例如,2019年,住建部发布了国家标准《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以下简称《计算标准》),确定了新建、扩建、改建民用建筑在运营、建筑拆除、建材生产、运输等阶段的碳排放计算标准。


    计算标准定义了一些关键概念。例如,“建筑碳排放量”是指建筑物在生产运输、建筑拆除以及与其相关的建筑材料运营阶段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总和;“碳排放系数”是指将能源和材料消耗与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对应的系数,主要用于量化一个建筑不同阶段相关活动的碳排放量。此外,《计算标准》还明确,建筑物碳排放量的计算应根据不同需求分阶段进行,分段计算结果可累计为建筑物全寿命期的碳排放量。


    还有一些地方的碳排放计算指南。今年1月,广东省发布了《建筑碳排放核算指南(试行)》,规定了建设、运营、拆除三个阶段的具体碳排放核算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广东省将混凝土和装配式建筑生产过程的碳排放归入施工阶段,而不是建材生产阶段。


    那么有了标准之后,如何计算建筑的碳排放量呢?如果用通俗易懂的方法来解释,主要原理就是将一个项目使用的材料总量乘以每种材料对应的碳排放因子,累加得到一个项目的碳排放总量。比如计算一个项目中混凝土空心砌块的碳排放量。假设本项目需要使用1000立方米混凝土空心砌块,其碳排放系数为0.204(吨/立方米),则本项目混凝土空心砌块的碳排放量为204吨。


    中国检验检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炭素领域为数不多的具有国际国内综合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公司认证评估中心总经理严浩春参与了第七届军体世运会及多项建筑的碳排放测量。她告诉记者,在实践中,衡量建筑碳排放量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排放系数法、投入产出法和清单分析法。


    排放系数法是在正常的技术、经济和管理条件下,根据单位产品排放的气体量的统计平均值来计算碳排放量。公式为“排放量=活动数据*排放系数”。该方法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推荐的通用碳排放计算方法。投入产出法用投入产出矩阵来反映经济的相互依存性。该方法可以方便地将建筑行业的能耗和碳排放量与统计量进行换算,适用于商业、工业等宏观层面的碳排放量计算。清单分析法分解各个过程进行计算,最后累计碳排放总量。各阶段碳排放量的计算模型基于“碳排放量=活动数据*排放因子”,适用于微观层面的碳排放量计算。



    至于计算的辅助工具,东南大学和中建集团在今年3月推出了“东和建筑碳排放计算分析软件2.0版”。据介绍,2.0版本软件不仅将碳排放因子库容量提升了一个数量级,还升级了软件架构和建筑碳排放计算分析功能,并引入了区块链和Web-BIM技术,可自动生成建筑碳排放计算分析报告。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建筑碳排放测算的主要难点在于,工程建设领域涉及大量的材料和设备,很多都有不完整的碳排放因子数据。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杜晓光建议,提高各类能源、建筑材料的碳排放因子数值,明确温室气体核算范围;此外,对于装配式建筑、环境工程、市政工程等。,应建立相应的碳排放核算标准。


    展望未来,一些规划和文件都提到了建筑碳排放测量的发展方向。2022年初召开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出,要研究建立城乡建设碳排放统计监测体系,探索建立城市基础设施能耗统计制度,编制碳排放统计计量标准,完善省市公共建筑节能监管平台。《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制定(修订)建筑碳排放核算标准,探索大型建筑碳排放交易路径。


  • 爱吃炸鸡番茄酱

    目前建筑业的碳排放虽然有相应的标准,但是核算和指南文件并不完善,还需要行业自下而上去制定相关的标准和文件,当前福建、深圳已经率先去制定建筑业中的装饰等细分领域的碳排放,但是还没有公布,希望更多的企业可以承担起相应的职责,来研究和出台更多的建筑业细分领域行业标准

    2022-05-25 17:29:25

    回复 举报
    赞同0
  • 木生设计
    木生设计 板凳

    我国建筑领域的碳排放中,建材生产阶段所占比重最大,约为55%,其次是施工运营阶段的碳排放,约占43%,而施工过程仅占2%左右。

    2022-05-25 16:01:25

    回复 举报
    赞同0
评论帖子
评论即可得
+1经验值
+10土木币

请先 登录,再参与讨论!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行见BIM

返回版块

7622 条内容 · 46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碳排放权配额有偿分配进入操作期 多地积极试水推进

  近日,江苏省印发《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配合国家开展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根据国家要求适时引入碳排放权有偿分配。意见一出台即引发关注。 有观点认为,“碳排放权配额有偿分配可清晰显示企业减排成本,体现碳排放权价值,引入碳排放权配额有偿分配是必然趋势。”另有观点认为,“引入碳排放权配额有偿分配,将加剧企业降碳成本,造成社会面经济波动,理应以碳排放权配额无偿分配为主,科学把控有偿分配引入比例。”

请选择删除原因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