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电气工程 \ 电气资料 \ 建筑电气——设备运行可以做到零故障吗?

建筑电气——设备运行可以做到零故障吗?

发布于:2022-05-17 10:16:17 来自:电气工程/电气资料 0 2 [复制转发]

设备运行可以做到零故障吗?

    

      经常出现故障停机的公司普遍认为,设备发生故障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就像人会生病一样。在这样的思想主导下,出现故障停机就见怪不怪了,他们不认为这是问题。既然不是问题,就不会有改进的思考与措施。

    而能够长期连续实现零故障运行的公司普遍认为,机器设备故障多数是人为劣化造成的,是使用与保养不当造成的。就像如果我们重视养生与保健,我们长寿的几率会更高。如果我们重视设备预防保养与预知维修,设备平稳零故障运行的几率当然会更高。

    简言之,设备是否可以做到零故障运行,首先是你心中的意念与追求,人们用行动早已给出了明确答案:只要我们有想法,我们总可以无限接近零故障运行。想法可以是主动追求的,也可以是环境压力强加的。


     

02

预防为什么成为重要行为?


     

     当你树立了零故障运行的目标以后,你就会思考如何实现零故障运行。我们先分析一下设备发生故障的轨迹(逻辑),如图所示。


     设备故障不是突发的,是存在一个渐变的过程的:灰尘、油污、积水中存在化学物质,造成锈蚀,进而松动、振动,最后发展成为故障,造成停机。松动与振动伴随磨损、泄露、脱落、裂纹、发热、变形等微缺陷与中缺陷,逐步发展成大缺陷。

     既然故障形成是一个渐变过程,我们就有机会通过诊断(点检)实现预防管理,在设备运行的过程中进行点检,识别缺陷,主动寻找改进机会,在故障未形成之前组织预防保养与预知维修,这样损失与停机时间会最小化,维护代价也会最低。

     我们有必要树立一种观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进行体检(点检)才会产生价值,而不是故障停机后去分析原因,尽管这是必要的。

03

全员参与和小团队活动的必要性


     

     由于设备从设计与选型,到采购、安装、调试、验收、运行管理、改造升级、报废等涉及组织的方方面面:设计与选型留下缺陷,作业使用不当造成人为损坏,维护保养不当造成人为劣化等。因此全员参与成为必要。

    设备故障形成的原因非常复杂,表现形式非常多,单靠个人智慧是不够的,丰田的经验告诉我们,多开展小团体活动,进行诊断与头脑风暴,往往比较容易找到原因与解决方案方法。为此,全员参与和小团体活动成为实现零故障的基础。


     

04

实现零故障运行的逻辑


     

    通过追求缺陷零化、故障零化、浪费零化实现效率最大化。“故障零化,灾害零化,浪费零化,不良零化”是起因,是驱动轮。如何实现零化?做事前预防和过程预防成为不二选择,事前预防与过程预防相结合,通过全员参与的预防管理实现零化目标,通过小团队活动优化设备运行状态。

     这三大核心价值观是存在内在逻辑的,在管理实践中,由于非常多的情形被割裂式理解,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不得要领,头绪混乱。


例如:

  • 如何落实全员参与?

  • 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 它们如何满足整体责任不留空档与死角?

  • 什么时候需要开展小团体活动?

  • 如何开展小团体活动?

  • 预防管理为什么容易被忽视?

  • 预防管理为什么难落地?

  • 由谁来负责预防管理等?

     当你和你的团体,树立明确的目标,全面建立了以上三大核心价值观及关联逻辑的时候,接下来的事情(行动)才有可能实现。

05

实现零故障运行六步骤

使潜在的故障明显化。

     通过清扫发现微缺陷(灰尘、污垢、偏斜、疏松、泄露、声音、温度、振动、腐蚀、变形、伤痕、龟裂、磨损等),找出潜在的故障。

使人为劣化转变为自然劣化。

     80%-90%的设备故障来自人为劣化。


改善设计,提升智能化水平。

     提倡低成本的半自动化、自动化、自働化和全智能化的机器设备。


彻底地预防维修。

     从危险源识别和经验累积(FMEA)进行源头管控,重在预防。


走向预知维修,预知维修是通过监测设备状态来确定维修时间的方法。


提高人的可靠性。

     人的失误是必然的,减少人的失误靠管理。


06

互联网与设备零故障运行之间的关联


     

     利用互联网传感技术、热成像、在线振动监测、在线压力监测、在线温度监测等手段,使设备运行过程状态可视化,实时反映设备的维修保障需求,实时掌握系统中设备的可用程度,实时对所获取采集的信息数据进行处理,预测后续设备运行的状态,对设备维修进行精确管理。

     尽管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能改善设备运行状态检测、远程诊断、故障预警和可视化等,但是,它仅仅是让设备运行管理从形式上走向智能化,如果没有夯实设备管理流程和职责标准化等基础管理,并通过精益化为手段不断优化,而是简单地去购买智能设备与软件,你会发现,花钱是无法买来设备零故障运行的。


评论帖子
评论即可得
+1经验值
+1土木币

请先 登录,再参与讨论!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电气资料

返回版块

70.07 万条内容 · 538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给排水——管道沟槽连接技术

管道沟槽连接技术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90年代末引入中国。 此后,以其安装便捷、质量可靠、经济环保等突出优点,迅速被国内市场所接受和推广。在国家法规政策的积极引导下,目前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消防给水、生活给水、中央空调、污水处理、石油化工、热电及军工等多个领域[1],并逐步 取代法兰和焊接 这两种传统的管道连接方式,成为气、液管道连接的首推技术。虽然管道沟槽连接技术推广应用了较长时间,但由于相关人员的认识不足、缺乏经验、疏于管理等多方面原因,导致管件松脱、接头渗水等质量通病多有发生。本文将从材料选择、安装工艺、支(吊)架设置等角度,分析管道沟槽连接质量问题的产生原因,并就确保管道沟槽连接质量提出见解与体会。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