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工程造价 \ 广联达软件 \ 中建八局如何落地BIM技术?看这篇就够了!

中建八局如何落地BIM技术?看这篇就够了!

发布于:2022-04-26 13:53:26 来自:工程造价/广联达软件 2 19 [复制转发]


亓立刚: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他长期从事建筑工程建造技术研究及管理工作,在数字建造、绿色建造等方面成果丰硕,助力了行业建造技术的发展。他先后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


其中,主持研发的“新一代运载火箭力学试验与发射测试厂房建造关键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推动了我国航空航天建设领域的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近年来,还获得省部级科技奖10余项,发明专利20余项,发表论文10余篇,合作编写专著3部。


01

中建八局对BIM应用如何定位?


在建设数字中国、发展数字经济大环境下,中建八局对BIM应用如何定位?


2020年国务院国资委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中指出:“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国有企业的融合创新,加速传统产业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数字化转型”。


2021年两会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在这一系列最新政策指引中,国家对于数字化转型的规划与倡导推向了全新的高度。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作为“中国建筑”的排头兵,中建八局将BIM与智能建造定位为“主业高效建造的加速器”、“产业化创新的助推器”、“高科技人才的孵化器”以及“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器”。


中建八局将积极践行、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做好顶层战略、夯实实施路径、筑牢人才与创新基础,与行业内外的同人志士在数字化转型的征途上共同探讨、携手迈进。


02

中建八局如何看待BIM与其他技术的结合?


BIM技术与其他新数字化技术集成应用持续深入, 在中建八局的应用中有哪些感受,对此趋势如何看待?


一、整体应用情况


从建筑高度530米的天津周大福,到世界最低海拔的上海深坑酒店;从一带一路起点的G20主会场,到丝绸之路上的敦煌文博馆。BIM技术伴随着中建八局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一起走过,发挥了重要的辅助建造作用。


工程实践表明, 通过BIM技术的引进、应用与自主研发,有助于实现传统业务领域的精细化管控,无论是设计阶段还是施工阶段,如果没有采用BIM技术,很多工作,如一些结构复杂、环境复杂工程的设计管理工作、施工管理工作则做不好甚至是做不了。


目前,中建八局在施项目中约有2000余个项目,不同程度进行了BIM技术应用,在施项目BIM技术应用占比约为91%。


二、与设计管理以及服务项目创效方面的结合


目前,除传统的施工阶段BIM技术应用外,中建八局在BIM与设计管理相结合、BIM服务项目创效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与实践。


对于EPC项目 ,在方案设计阶段由设计管理人员协助外部设计院,完善设计成果,降低施工难度,提高建筑品质。


对于施工总承包项目 ,在进场后由商务经理从商务角度提出需要重点关注的创效方面,如投标时的亏损项等。之后,由设计管理人员、项目总工分别从设计角度、施工工艺角度来考量是否可以优化,如果三方(商务、设计、技术)能够形成设计方案优化共识,就由项目经理牵头、设计管理人员配合争取实现设计方案的修改,以节省项目成本,缩短项目工期。


03

企业如何建立BIM能力?


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持续进行,BIM是支撑企业数字化平台的核心技术之一。 企业是如何建立BIM能力,利用BIM赋能各业务系统的?


中建八局通过人才能力建设、标准体系能力建设、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来夯实企业BIM能力基础。


一、人才能力建设


人才是BIM技术在建筑企业生根、壮大、发展的基础,建筑企业具备自我造血能力,是BIM技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在这一指导思想下,中建八局通过“新员工入职培训”、“老员工驻场培训”、“业务骨干拔尖培训”、“新技术集中宣贯”、“重大工程全员培训”、“企业网络讲堂”这六位一体的方式,全局累计培养了3余万人次的实操级BIM人员。


自2014年开始,以崇尚技能、促进理论与工程实践密切结合为目标,中建八局连续举办了6届“企业施工技能大赛”。2018年住建部颁布了《关于同意上海、深圳市开展工程总承包企业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试点的复函》。


在这一新背景下,中建八局对“企业施工技能大赛”进行了完善,在传统的绑钢筋、支模板、机电安装等考核内容外,新增了BIM技能考核。各单位选拔出一支由设计人员+施工人员混合编组的4人参赛团队,在规定时间内(4天×15小时/天)完成一个实际项目的BIM辅助机电工程设计、优化与深化设计工作。工程实践表明,这一竞赛形式促进了全局各单位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的工作方式、业务能力的深度融合与提升。


二、标准体系能力建设


近年来,中建八局在BIM与数字建造领域,先后参与了《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等两部国家标准、《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等行业标准以及北京、上海、广西等多部地方BIM标准的编制。


目前,正在组织企业自有的设计院、工程研究院、地产公司进行《设计、施工、运营一体化BIM标准》的编制,从设计引领、编码统一、数据拉通、贯穿到底的角度,夯实BIM技术在EPC项目中的应用的标准基础。


三、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近年来,八局在BIM与数字建造领域,先后自主开发了《企业BIM快速建模平台》、《企业BIM工程算量平台》、《企业BIM施工工艺管理平台》、《项目BIM协同管理平台》、《AI智慧图纸》、《基于AI的自动场布软件》、《基于AI的钢筋自适应下料软件》、《基于AI的自动管综软件》等一系列BIM+数字建造科研成果,累计在2000余个在建工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


客观地讲,目前中建八局在BIM赋能各业务体系方面,整体还处于对各业务体系独立赋能的阶段,尚难以形成各业务体系之间的联动;在未来,中建八局将以“数出同源、一源多用、纵向贯通、横向互联”为攻关目标,积极探索并实现BIM对各业务体系的联动式赋能。


04

从总承包企业角度出发,如何看待一体化趋势?


近几年BIM技术逐渐出现了项目企业一体化、设计施工一体化乃至建筑全生命期的一体化应用, 从总承包企业角度出发,如何看待这一趋势?


从宏观层面看, 传统建造模式下,设计、采购、制造、施工、运维等工程建造各个环节之间标准不统一、数据不拉通,业务体系不联动,造成行业生产效率低、资源浪费严重。


因此,各发达国家都在审视工程建造的现实、反思工程建造面临的问题,探索行业发展的数字化未来。


在这一背景下,国内建造企业以BIM为数据底座,通过进行项企合一、贯穿工程建造全生命的一体化平台建设来丰富和发展中国制造的内涵,助力民族建筑企业抢占全球工程建造数字化高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从微观视角看, BIM技术有助于EPC总承包项目中设计、采购、制造、施工、运维等各个环节之间的业务交叉与数据融合,有助于实现工程建造整体的优化以及项目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05

中建八局是如何考虑未来BIM发展路径?


在您看来,我国建筑业的BIM技术将如何发展, 中建八局是如何考虑未来BIM发展路径的?


一、对新型人才培育体系方面的思考


2019年,国家人社部将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BIM工程师)纳入新职业范畴。这意味着BIM工程师正式成为一个国家承认且有市场需求的职业发展新方向。


这一新职业岗位的设立,一方面,为BIM技术在中国工程建设行业的全面落地提供了一条全新的途径。另一方面,这一制度的落地实施,还需要相关配套研究和实践进行配合。


基于工程实践,我们建议: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BIM工程师)在培育和招募上,采取以下的方式:


1、建筑企业应选拔一批精通业务、熟悉现场生产与管理的专业技术专家,参与高校智能建造等课程的教材编写、教学乃至学科建设。


2、建筑企业应依托在建工程,为高校学生提供BIM领域的实习、实训、实践基地与场所。


3、通过校企合作,在进行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BIM工程师)培育的同时,建筑企业也不应忽视对既有人员的BIM知识、智能建造能力的重塑。在培训对象的选拔上,应把员工的业务能力(即设计、生产、技术、质量、安全等业务能力)选拔放在第一位,把员工BIM能力的选拔放在第二位。只有业务能力强的员工才能基于BIM技术建造出更优质的建筑产品,即通过采用“业务牵引、BIM辅助”的模式,充分发挥BIM技术在工程建造中的辅助价值。


4、同时,未来的人才培育,不仅是指已有的,已见成效的BIM基本技能培育。更是指在数字建造背景下的“跨界式”新型技术人才的培育,尤其是侧重插件、系统、乃至平台的自主研发方面的人才培育。在建筑企业现有的员工中培育、发现一批精通技术、熟悉现场,同时对插件、系统、乃至平台的自主研发具有浓厚兴趣的新型科研骨干。通过校企合作,采用“土木工程+软件工程”、“土木工程+人工智能”的“跨界式”培育,对建筑企业各级科研岗位进行充实,为建筑企业原创知识产权的形成乃至科技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夯实基础。


二、对基础建模BIM软件本土化方面的思考


目前,在基础建模BIM软件方面,国内设计院、建筑企业采用的均是国外产品(ABC,即Autodesk、Bentley、CATIA)。


一方面,这些软件基于国外BIM标准及建造规范进行设计与开发,不完全符合国内设计、施工实际需求,如果不进行持续、深度的二次开发,无法发挥BIM技术的最大价值;


另一方面,也给国内设计院、建筑企业带来了长期、高额的投入与维护成本;最重要的是,可能为建成后的单体建筑、群体建筑、园区级乃至城市级的建筑数据安全带来隐患。


目前,现有的国产BIM插件、系统、平台的开发基本上由高校或者信息化企业为主。


高校在开发方式上,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以教学、科研、论文、基金申报为优先导向”,研发成果与工程实践之间的偏差较大,无法满足“高、大、精、尖、特”项目的设计要求与施工要求;信息化企业在开发方式上,无法回避“以企业生存为根本导向”的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聚焦于“短、平、快”为特色的产品开发,在设计与施工专业技术专家的储备方面,更是存在着明显的短板,无法从“统筹规划、通盘考量、深度解决”的角度实现设计与施工的诉求。


因此,建议国家层面考虑组织中国建筑、中国建研院等在科研创新、设计能力、施工能力等方面具有技术优势、具有结构复杂、环境复杂工程设计与施工经验、具有“社会奉献精神、不以逐利为根本目标”的中央企业,牵头进行国产基础建模BIM软件的研发工作;高校牵头通过“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方式,面向未来的中国建筑人,促进BIM理论与国产BIM成果、与工程实践的密切结合;信息化企业牵头进行BIM插件、BIM能力组件的建设,共同构建本土化、系统化、良性化的BIM技术生态圈。 

  • 秋月实
    秋月实 沙发

    学到了,感谢

    2022-05-08 18:37:08

    回复 举报
    赞同0
  • 天马行行空空

    感谢分享,谢谢

    2022-04-26 22:16:26

    回复 举报
    赞同0
评论帖子
评论即可得
+1经验值
+10土木币

请先 登录,再参与讨论!

相关推荐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广联达软件

返回版块

3.99 万条内容 · 85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双碳”下的建筑业:未来10年必须重视这5大方向!

据权威数据表明,近20年全球气温整体高于正常值,这是非常不容乐观的现象。 如果人类持续目前的碳排量,到21世纪末,全球气温将升高超4摄氏度,这将给我们的后代带来不可预估的后果,甚至造成物种的灭绝。 阻止全球变暖迫在眉睫,而“碳中和”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必然手段。 当然,这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

请选择删除原因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