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地下室设计 \ 城市地下公共空间地面突出物景观装饰设计研究

城市地下公共空间地面突出物景观装饰设计研究

发布于:2022-04-26 10:26:26 来自:建筑结构/地下室设计 0 17 [复制转发]

 

幸福林带位于西安市东部产业区,浐河以西,陇海铁路以南,南邻曲江北接浐灞,是城市东西主轴线的延伸,多个板块的交汇地。

幸福路片区的综合性改造项目(简称幸福林带项目)主体位于幸福路和万寿路之间,长5.85?km,宽210?m,其中林带景观宽140?m,两侧市政道路分别宽35?m。

该项目集市政道路工程、地下空间工程、地面景观绿化工程、综合管廊工程、地铁配套工程为一体,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城市林带工程、也是全球最大的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工程之一(图1)。

图1??西安市幸福林带地下空间结构      

幸福林带项目不仅是一项市政工程、生态工程,更是一项民生、民心工程。建成后将为西安市民提供集商业、娱乐、体育和文化休闲为一体的城市林带公园。

1??地下公共空间地面突出物特征

幸福林带项目地下公共空间共分3层,地下1层是包括儿童娱乐零售、体育场馆、运动超市、影剧院、书店、美术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的商业及公共服务配套,地下2层为停车场,地下3层为综合管廊及地铁轨道交通配套。其中综合管廊收纳的管线包括给水、再生水、电力、通信、热力、天然气,形成干线管廊、支线管廊、缆线管廊为一体的格局。轨道交通建设涉及地铁1号线、6号线、7号线、8号线共4条地铁线路。

如此复杂庞大的地下系统所组成的林带地下空间,形成了地面上数量较多、形式多样、分布密集的地面突出物,为林带的地面景观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这些地面突出物的特点如下。

(1)种类多。幸福林带存在着功能各异、形态各异、复杂多样的为地下空间服务的地面突出物,大致分为垂直交通、地下采光、通风排烟、地铁相关、综合管廊、其他等六大类型。

(2)数量大。根据统计,本项目中垂直交通类地面突出物58个,地下采光类地面突出物23个,通风排烟类地面突出物214个,合计295个。

(3)分布密集。突出物多集中分布在东西两侧的综合管廊和地铁上方,以E1段为例,如图2中,东西两侧约40m宽的带状绿地中,共有地铁紧急疏散口5个,风亭14个,冷却塔1个,地铁出入口2个 ,管廊逃生口32个,通风口36个,吊装口5个,天然气排风口3个,密集程度可见一斑。

(4)分布情况复杂。地下公共空间地面突出物的分布情况交错综合,单个、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的地面突出物,呈散点状、线状、面状等多样的分布形式,且数量繁多,体量大小也不尽相同(图2)。

图2??幸福林带E1段地面突出物分布情况      

2??地下公共空间地面突出物存在的问题

上述突出物由于属于地下建筑功能的需求,其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但若处理得当、设计巧妙、扬长避短,可将其对整个景观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甚至可以和地面景观相得益彰,融为一体。

然而幸福林带地下公共空间地面突出物的设计现状并不如人所愿,经归纳主要问题如下。

(1)设计过程中仅单一考虑地下空间自身的要求,未能结合地面景观及总图关系进行地上地下协同设计,造成出地面构筑物数量繁多且分布零乱。密集的地面突出物对景观布局形成制约,导致景观连续性难以保持。

(2)设计时将地下空间的主要建筑作为设计重点,忽略了采光井、通风井等地面突出物的重要影响,为满足规范和功能要求对地面突出物的立面效果缺少设计,导致构筑物造型生硬,毫无美感。

(3)幸福林带中数量巨大的地面突出物占用了地面景观的绿地面积,降低景观绿量,与城市森林的设计初衷相违背。

3??设计原则

地面突出物的设计并非地下空间设计的孤立问题,它同时关系到地下室内空间环境和地面景观空间效果,需从项目整体布局阶段就开始着手考虑,与地面景观同步进行,随时根据地面景观设计方案对突出物设计做调整优化,在满足地下功能的基础上将其地面景观影响降至最低。对地面突出物的景观化设计原则与方法如下。

(1)地面突出物应功能完整,造型美观。在功能合理的前提下减小突出物的体量,进而对其比例、高度、造型等进行精细化设计,改善其不良观感,减少对景观的不利影响。

(2)与周围环境有机结合、融合统一。通过多样的设计风格,精致的材料运用,巧妙的设计手法使地面突出物或成为焦点或融合于环境之中,成为与环境协调统一的元素。

(3)地面突出物的景观设计向自然、隐藏、透明等具有消融性倾向的方向靠拢,在视觉上弱化其存在感和对周边环境带来的突兀感,实现景观的连续统一。

4??设计策略

由于幸福林带全段地下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全面完工,基础结构已基本无法调整,地面突出物的具体位置体量也已基本确定,故直接进入个体设计阶段。筛选具有典型性的设计对象,结合具体方案提出针对地面突出物个体的景观设计策略。

4.1??单体隐藏手法之“遮挡”

利用景观构成要素,如地形、植物、景墙、景石,以及这几种要素的结合遮挡地面突出物,主要适用于相对低矮、尺度较小,位置靠近城市道路而远离林带重要活动区域的综合管廊相关突出物,如通风口、逃生口等。设计时在保证安全间距要求的前提下,以绿篱、灌木、地形等进行围合、遮挡。

如图3所示为综合管廊的地面通风口,借助乔灌草的复合植物群落结构,地面突出物底部可被地被植物及绿篱遮挡,并与绿篱、行道树、景墙一起形成了整齐有序的视觉体验。

图3??“遮挡”对管廊突出物的处理效果      

4.2??单体隐藏手法之“融合”

对无法遮挡的构筑物进行美化装饰设计时,结合绿化、小品等形成与林带环境协调的、完全融入景观空间的效果。地形、植物、水体、景观建筑、园路、景观小品等几类景观构成要素均可与地面突出物形成良好的融合关系。例如常将采光井融于水景之中,将水景的通透性与采光井的功能要求进行有机结合,或完全改变原有形态成为景观构成要素的一部分。例如将采光井、通风井融于休憩座椅之中,既满足了自身的功能需求,也满足了人们的视觉美感要求。

4.3??单体隐藏手法之“隐身”

通过模仿环境的立面装饰将突出物消隐在自然环境中的手法,主要有彩绘、贴面、遮罩、立体绿化等四种方式。例如对象1是一个垂直交通核,包含电梯间和设备间,用镜面玻璃进行立面装饰,通过这种现代材料的光影变化使原来体量较大、造型粗笨的突出物,消融在周围环境之中(图4)。

图4??镜面玻璃对对象1的消隐效果      

4.4??单体隐藏手法之“伪装”

模仿一定的实物样式,在地面突出物的周围建造能将其包含其中的全封闭或半封闭式的伪装围合物,将突出物伪装成另一个景观构成要素,具体伪装式样的确立则需根据景观环境的氛围和地面突出物的特点来确定。常见的仿造对象有山石、园林小品、铺装等。合理的仿造伪装地面突出物能巧妙地将其化于无形中,在增加园林艺术氛围的同时,还具备保护人员免受危险设施危害和防止设施遭到破坏的双重作用。

如设计对象2是一个位于儿童活动区的地面楼梯间,平面为12m×10.8m的矩形,高4.5?m,属垂直通行类地面突出物。此类突出物具有公共性、开放性、可达性以及可识别性等特性。

因此,为满足其功能特性不能采用遮挡等手法影响其本身的功能使用。设计时,先在地面楼梯间前营造微地形,然后在其背面结合山石堆砌设置了儿童滑梯,辅以植物配置的遮挡作用,将地面楼梯间伪装成与滑梯结合的自然山体,并融入自然环境之中(图5)。


图5??设计对象2被地形和置石遮挡                  
     

4.5??单体暴露手法之“艺术设计”

当地面突出物体量过大不便于隐藏,或地面突出物所在的空间位置和氛围满足成为景观焦点的要求时,可考虑将其做艺术化暴露处理,使地面突出物与艺术造型相结合,突出造型特点,作为具有林带特色的景观艺术小品。

例如对象3是一个出地面电梯间,属垂直交通类地面突出物,平面形状及位置如图6所示,电梯间平面长5.8?m,宽4.4?m,高4?m,外有1.3?m宽的花岗岩散水。

图6??设计对象3的景观空间分析图      

设计对象3位于示范段的中心景观区的场地中心,周边节点都较为低矮、平缓,景观空间开敞,空间中缺乏视觉焦点,故考虑结合对象3在该处设计一座观景塔,形成林带空间地标。作为景观塔最下端的一个体块,对象3完美地融入进景观塔中,对景观不仅没有形成消极影响,反而使得竖向空间更加丰富,层次更加鲜明(图7)。

图7??设计对象3景观设计效果图      

4.6??群体设计

幸福林带中的地面突出物除个体外还常以群体聚集的形式出现,这类群体的地面突出物占用的空间面积比单体的地面突出物更大,情况更复杂。

对此,前述单体若干设计策略对某些群体同样适用。而当采用对单体的处理方式不再适用时,可考虑采用群体设计策略。主要包含以下3种。

(1)整合:即对较分散的突出物进行整合转移(图8)。

图8??整合示意      

(2)同构:即以同一几何形式的设计母题将多个地面突出物与其他景观构成要素和谐有序的统一起来(图9)。

图9??同构案例      

(3)串联:利用线性的景观构成要素进行 联系。

如设计对象4是一组地下商业的地面通风井,由9个大小不一、呈线状散点分布的通风井组成,具体的平面形状及位置如图10所示。

图10??设计对象4的平面布局      

设计时首先结合微地形和绿化,对设计对象4进行一定的弱化,然后采用共构和串联方式对各个风井顶面进行连接,形成空中栈桥,并设置桥体休息平台,结合地面主要人流,将地面广场、下沉商业庭院和主园路贯通,形成南北主要活力动线(图11)。通过设置空中栈桥,优化了步行视野,创造顺畅舒适的交通体系的同时,还减少了硬质步道对绿化面积的占用。

图11??设计对象4景观设计思路      

5??结束语

目前我国对地下公共空间的开发处于上升阶段,地面景观建设尚不成熟,对地下空间的出地面构筑物,还需要在设计初期尽可能处理好各种相关的技术问题,如采光、通风、防灾等与地面景观的矛盾。在此基础上,通过本文提到的方式方法,降低这类地面突出物对地面景观造成的影响。




评论帖子
评论即可得
+1经验值
+10土木币

请先 登录,再参与讨论!

相关推荐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地下室设计

返回版块

4.64 万条内容 · 244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如何理解人防规范4.11.9

《人防规范》4.11.9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宜在受压区配置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面积不宜小于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在连续梁支座和框架节点处,且不宜小受拉主钢筋面积的1/3。 前半段是说通长面筋必须满足最小配筋率,那后半段呢?是通长面筋不小于支座面筋的1/3? 是这个意思吗?希望能解答一下

请选择删除原因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