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环保工程 \ 规范资料 \ 水泥窑里烧出来的固废巨头!海螺环保上市启示录

水泥窑里烧出来的固废巨头!海螺环保上市启示录

发布于:2022-04-10 22:17:10 来自:环保工程/规范资料 1 16

来源:环保圈

|

作者:山少爷评环保

[复制转发]

3月30日,海螺环保在联交所正式挂牌交易,暗流涌动的固废江湖就此杀入一位“既熟悉又陌生”的选手。
 
海螺环保的出场可谓是不走寻常路,是由其胞兄海螺创业分拆上市而来,且初次露脸就坐上了危废一哥的地位。  
据招股书显示,2022年海螺环保为中国最大水泥窑废物处置服务供应商,按运营中的处置能力计算占总市场份额的约21.7%,按处置量计算占总市场份额约31.3%。  
出道即是龙头,且是以分拆介绍上市的方式,这种打法不同寻常,且透着一股豪横气质。  
熟悉海螺系企业的朋友,大概能够从“海螺”两个字找到其不同寻常的答案。不管是危废新秀海螺环保,还是固废老江湖海螺创业,这支环保领域实力强劲且低调神秘的力量一直是固废江湖特殊的存在。  
从2013年前后正式入局,这支力量能够迅速从“外来者”跃变成“引领者”,这其中海螺系布局经营之独到以及环保行业发展之吊诡都有深刻的体现。  
所以,海螺系成就环保梦的历程以及此间展露出来的环保行业的特性,都很值得剖析和研究。  
本文希望通过机遇、机制、基因等维度的分析,找到海螺创业和海螺环保能够在厮杀激烈的固废江湖革命成功的独门秘籍。
1

关于海螺帝国

一大主体+四家上市公司

 
(海螺集团+海螺环保、海螺创业、海螺水泥、海螺型材)  
要想读懂海螺环保,首先得搞懂隐在其身后的海螺帝国,而要搞懂海螺帝国,最好的方法就是厘清海螺系的主体海螺集团和其中海螺环保、海螺创业、海螺水泥、海螺型材四家上市公司的关系,因为这其中蕴藏着这个商业帝国的个性。  

 

海螺集团:


     
海螺集团是国务院120家大型试点企业集团,我国最大的建材企业集团之一,世界500强企业,是安徽省国企当中首屈一指的龙头,甚至一度被称为安徽的脊梁。      
其控股股东是安徽省国资委,间接持股51%,而另外的49%则是由本次分拆上市事件的主体海螺创业间接持有,是一家由国资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海螺集团手握两家上市公司,分别是声名赫赫的海螺水泥和海螺型材。      

海螺水泥:


     
海螺水泥在水泥行业有着盟主级别的统治地位,关于其在业界的地位,可管窥于《世界水泥》杂志给予高度评价,“世界水泥看中国,中国水泥看海螺”。      
海螺二字的蜚声是从水泥开始,也一直锚定在水泥上的。海螺水泥是整个海螺帝国的吸金兽兼主心骨,这一板块的业务称得上是整个海螺系的基本盘,可以说整个海螺系发展史的主脉络就是海螺水泥的发展历程。      
而后来其固废业务的出现和壮大也主要基于这一坚实的底座。      

海螺型材:


     
海螺型材是海螺集团的另一家上市公司,主营塑料型材、铝型材等,其体量与海螺水泥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值得一提的是,海螺型材与海螺水泥同在建材领域,其经营发展受益于海螺水泥在建筑业的庞大网络,二者在商业渠道上可以产生高效的协同效应。      
而海螺环保与海螺水泥是工艺技术协同,一个是商业渠道协同、一个是工艺技术协同,虽形式不同,但道理一样。      

海螺创业:


     
海螺创业也就是本文的主角之一了。      
海螺创业成立于2013年6月,大股东是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会委员会,此外核心高管持有较高股份,是一家民营企业。      
海螺创业给自己的定位是,一家提供节能环保“一揽子”解决方案的大型企业集团,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新能源、新型建材、港口物流五大类,2013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抓的是国家力推绿色发展的机遇。      
     
在海螺创业的官网首页上,有一句话,“成为中国第一、世界领先的大型综合环保企业集团”,足见其志。      

海螺环保:


     
海螺环保也就是3月10日分拆上市的主角了,其定位是主营“采用水泥窑协同技术提供工业固危废处置服务”,也就是前述海螺创业的固废业务的双驱之一,也是能够和海螺水泥产生协同效应的这一部分业务。
这部分业务在原来海螺创业的整体业务中只占了15-20%,但却是这一细分领域中规模最大的。
这就是海螺集团和四家上市公司的概况,通过这一步梳理,想必您对海螺创业和海螺环保的认知已经有了眉目,别着急咱们继续梳理,为了更清晰地了解它们之间的股权关系,专门做了下面这张图。      
     

这其中主要有三条关系链:

1、海螺水泥、海螺型材均是海螺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同属建材领域,而海螺集团是整个海螺系的主体;
2、海螺环保是从海螺创业分拆而来,同属环保领域;
3、海螺创业间接持有海螺集团49%的股份,另51%由安徽省国资委持有,而海螺创业是一家由工会和管理层掌管的民营企业。
这第3条便是整个海螺系的核心关系所在,也是海螺系为人称道的混合制改革的关键体现。
以上就是海螺这个商业帝国的关键信息了,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更加深刻地看清海螺扩张环保版图的过程。      
2

海螺环保版图扩张三要素

水泥窑里烧出了固废巨头

 
除了技术协同,还有管理输出  
(因海螺环保是近日才从海螺创业分拆而来,这部分解读其发展历程,主要以海螺创业为线索。)  

第一要素:快速反应


今日之海螺创业无疑是固废板块的佼佼者,而在成立之初海螺创业其实是这个领域的“外来者”。
2013年海螺创业成立,其当时所承载的最大使命是作为海创员工和管理层在海螺集团的持股平台在香港上市。
业务上以海创投资旗下海川工程、海川节能及海昌港务为主要经营实体重组设立主营余热发电、立磨、港口三块业务,是拉杂整合而来作为公司资产的,固废业务在其中只能说是有底子,还谈不上规模。
但这个时候的海螺把握住了继水泥之后的又一个历史机遇,2012年国务院发布《“十二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鼓励积极开展水泥窑协同处理等技术的试点示范。
与此同时,从2013年两高司法解释提出危废入刑,我国危废开始推入一个真正导入期,之后危废年产量开始不断释放,水泥窑协同处置迎来快速发展。
2013年上市之后海螺创业正式进军固废领域,精准搭上了环保最热的十二五、十三五快车,在此期间海螺创业不但在市场上攻城略地,还通过并购扩大了版图。
从2016年海螺创业投产第一个危废项目到2019年,公司固废及危废产能迅猛增长,从27万吨固废产能猛增至2019年的237万吨,增长778%。
最近几年海螺创业更加表现出进击的势头,去年在市场占有率上居于行业顶端,今年年初宣布收购雅居乐旗下危废项目。
海螺帝国的环保版图就此成型,且进入不断巩固和进一步扩张的新阶段,从当时的外来者一跃成为了引领者。
看得出来,海螺创业在固废板块的扩张道路上,第一个要素就是对重大机遇的快速反应、动作果断,因为这个领域的角逐,把握时机的快慢即意味着最终地位的高低,晚一步连汤都喝不着了。
当然,光是反应快还不足以成就海螺速度,其中的第二个要素就不得不讲海螺创业与海螺水泥的技术协同效应了。

第二要素:技术协同


海螺水泥的是整个海螺系的基本盘,这个基本盘在商业渠道上可以给海螺型材赋能,在技术则给海螺创业赋能,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众所周知的水泥窑协同处置业务是水泥业的衍生业务,水泥窑废物处置技术是利用水泥的生产过程对废物进行协同处置。    
相比新建一个垃圾焚烧厂,水泥窑协同具有投资少、运行费用低、不涉及占地、敏感的选址问题等优点。    
这是水泥企业做固废业务的先天优势,可以说现在划入海螺环保的这部分业务就是在水泥窑中烧出来的。    
二是海螺水泥在水泥业的盟主地位为水泥窑协同处置这门生意提供了商业上足够的想象空间。    
得益于海螺水泥的盟主地位,海螺环保拥有丰富水泥窑资源来建设水泥窑协同处置设施,目前其与海螺水泥、中国建材、中国西部水泥、蒙西水泥等的协同覆盖超过25个省,可以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构建废物处置业务。这一优势是一般水泥企业不具备的。    
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让海螺创业的项目投资大大缩减,同时缩短了建设周期,极大的降低了公司资金压力,这对玩重资产模式固废企业而言简直是如虎添翼。    
协同效应是被外界关注最多的,但绝不是海螺水泥的全部赋能,除了技术协同,还有管理输出,这是海螺创业得以技压群雄的第三个重要要素。    

第三要素:管理输出


要说管理,海螺系各个重要板块的管理都是同出一派的,说白了整体上就是同一个团队。      
如前所述,海螺创业是海螺水泥的股东,因此管理层大多出自海螺水泥。      
所以,公司成立之初,即秉承了海螺良好的管理团队和文化。      
据身边一位和海螺创业交锋过的朋友讲,海螺创业的能力模型中,最长板要属管理经营。      
固废领域的竞争向来激烈,对企业的管理、运营、资本、技术均有较高的要求。      
在上一篇文章中       ,环保老兵梳理出危废领域标杆企业的三个标准打法:      
一是技术的深度。通过逐步扩张前后端一体化模式,即前端预处理+后端深加工,可提高金属产品产出的品类及品位。      
二是产业闭环+地域布局。实现多地区布局的集散式危废收集模式,扩大公司的盈利半径。      
三是公司治理+运营经验。对于ToB属性较强的商业模式,管理和运营的杠杆效应是相对容易发挥出来的,具备良好的治理水平,可通过提升激励水平以抢占市场,亦或是加强成本管控提高中间环节盈利水平。      
对于海螺创业以及现在继承这一部分业务的海螺环保而言,因为有海螺水泥的赋能,在这三个打法上水平均为上乘。      
正是这个三要素的上突出优势使得海螺创业成为了固废领域举足轻重的头部企业,并且形成了以“炉排炉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和“水泥窑协同处置工业固废危废”为核心的双轮驱动,两块业务营收分别大约占总体业绩75%、15%,本次分拆出来的海螺环保主要是后者。      

分拆是版图的进一步扩张:


在此基础上就可以看出,本次分拆在环保行业可能是挺大一事儿,但在整个海螺的商业版图中只能算小动作。      
此次分拆主要是将原海螺创业水泥窑协同处置业务分拆至海螺环保,包含垃圾焚烧发电在内等业务保留在海螺创业。 从业务特征看,二者(分别指海螺创业和海螺环保,下同)业务模式和成本结构不同,分拆更有利于各自业务的聚焦和更好地分配资源。      
分拆后,海螺环保成为独立平台,将有利于其品牌价值和市场影响力的打造,便于获得资金支撑和业务扩张,助力其进一步深化危废固废领域布局,巩固公司在行业的龙头地位。      
从投资者的角度看,海螺创业盈利中的很大一部分来自其间接持股的海螺水泥和海螺型材,其机构投资者也以水泥行业投资者为主,因此海螺创业的危废固废协同处理业务的价值难免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被忽视。      
所以,分拆上市也有利于海螺创业实现估值重塑,通过对海螺环保进行明确的独立估值,海螺创业的整体投资价值也将得到提升,从而实现“1+1>2”的效果。      
除此之外,海螺系由此亮明了环保这块牌子,水泥行业本是重污染行业,先天就与当前的环保政治正确存在冲突,海螺环保的出现对海螺系整体的商誉和品牌无疑是加分项。      
那么,海螺这个商业帝国如此出色的管理水平又从何而来呢?这就要在其体制改革中寻找了。      
3

从小岗村到芜湖海螺

从混改先锋到商业帝国

 
改革的精髓是激活人的动力  
海螺帝国的成就是建立在海螺水泥上的,而海螺水泥的成就是在体制改革中产生的。  
借用一位行业资深人士的话, “建国以来,安徽对全国改革开放有两项划时代贡献,一是农业的凤阳小岗村承包到户,另一项是工业的海螺集团改制。”  
足见海螺集团体制改革之成功,且看得出来,这种成功不只是对其本身而言效果显著,更具有极强的示范意义。  
在商业界,海螺代表着一个举足轻重的商业帝国,海螺系崛起于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既把握住了历史机遇,更在与时俱进中走向了巅峰,这是其最直观的整体形象。  
在国企改制的历程中,海螺系可谓是“混改先锋”,是在高企改制道路上步子迈得最大、走得最远的,也是效果最为显著的。  
1978年,安徽省建委根据国家建委的文件精神,批准成立了“安徽省宁国水泥厂”, 那时的海螺还只是深藏山间的单一水泥厂。  
1992年邓小平南巡之后,大山里的“海螺”率先实施五项制度改革,打破铁饭碗,奖勤罚懒,按劳分配。  
2002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海螺集团成功改制,实现了员工由企业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形成了以产权为纽带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从此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改制后,安徽省投资集团持有51%股份,海创公司拥有49%的股权,这是一家由工会在Caymen小岛上创建的控股公司,通过国内一系列子公司对海螺集团进行控股,2013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这是非常理想的股权搭建,产生的激励效果可想而知,这一直也是海螺系企业被外界看好的根本性原因。  
此外,安徽国资委并不参与企业的具体管理,海螺系这艘巨轮的航行是由海螺创业集体掌舵的。  
此后的发展中,海螺集团被称为“国企改革发展的一面旗帜”。  
下岗村以敢立生死状的勇气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制度,拉开了农村改革开放的序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中国农业发展越过长期短缺阶段,解决了亿万人民的温饱问题。  
其伟大意义在于,使中国改革确立了一条基本原则,即“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视为判断改革成败的根本标准。”  
这是一条来之不易的改革智慧,后来用得最好的案例也就是,百里之外同属安徽的海螺集团,真正学到了精髓,用到了精髓。  
改革的关键在于制度,制度的核心在于激励人的动力,海螺的改革深入到了每个海螺人的血液,后来实现腾飞式发展也就不奇怪了。  
后来有人给海螺的成功总结了天时、地利、人和三个要属,其中:  
天时: 搭上了十一五、十二五的城市化和基建的顺风车,从偏居华东走向了整个中国乃至世界。  
地利: 发家地安徽省石灰石储备量全国第二且质优、便于开采,同时安徽省依附长江黄金水道贯穿东西南北,可实现华东、中南全覆盖,T型战略最小化运输成本。  
人和: 管理层能够与时俱进、专注主业、稳打稳扎,最关键的是工会持股充分调动了公司的积极性。  
这三个要素切中肯綮,非常深刻,但这三者中前两者很多企业也能具备,但第三者却少有能做到的,所以,“人和”才是海螺帝国的核心。
4


关于行业边界的思考


“外来者”往往是“革命者”  
环保行业发展到今天,有一个现象,一部分能够脱颖而出、屹立不倒的企业,其脚下大都有一个坚实而庞大的底座,比如,海螺系之于海螺环保,光大系之于光大环保系,东方雨虹之于高能环境,美的集团之于盈峰环境…… (欢迎补充)  
这些环保企业最初进军环保领域的时候会被视为外来者,但后来都杀到了行业前列。  
其中的道理是明摆着的,因为这些底座本就是某一领域的商业巨头,能够为其上的环保公司提供充分的资金、资源、管理保障,环保在其整个盘子中可以当成试验田来耕耘。  
而在面对环保市场不成熟导致的诸多不确定因素时,这类有底座的企业更加从容,也更能抵御风险。2018年的风暴中倒下了一批单枪匹马的民营企业,这次风暴引发了民企的一个一致的思考,即寻求底座。  
尤其当行业面临结构性危机时,没有底座的企业一两个风浪就得土崩瓦解。这对于有底座的企业而言反而成了脱颖而出的机会。  
当然,有时候底座不坚实或者出现问题的情况也是有的,比如上文中讲到的年初宣布出售资产给海螺创业的雅居乐。  
也就是说,有时候一些所谓外来者其实是它们的底座的闲棋冷子,但这却是一类环保企业的成长模式, 尤其是像海螺环保这样的案例,其底座与环保业务有着极强的协同效应。  
通过这些案例最能触发人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环保行业的边界到底是什么?  
我思来想去,总感觉环保在本质上不是行业,而是需求、是场景,是工业社会里十分宽泛、无所不在、没有尽头的一个事儿。  
因此,在当前语境所定义的环保行业杀入一些新角色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而且这些外来者后来大都成了革命者。  
商战中经常讲一句话叫,最可怕的是你不清对手从何而来,道理同上,因为很多时候一个行业是没有边界的。  
对于“环保行业”,未来必然还会有来自钢铁、化工等领域的外来者,这些外来者最终大概率都会成为新兴的巨头。
  • 迷ren风
    迷ren风 沙发

    借鉴学习一下,感谢分享!

    2022-07-13 15:35:13

    回复 举报
    赞同0
评论帖子
评论即可得
+1经验值
+10土木币

请先 登录,再参与讨论!

规范资料

返回版块

10.94 万条内容 · 162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致7人死亡!包钢钢联脱硫脱硝环保项目“3·14”生产性火灾较大事故情况通报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内蒙古包钢钢联 股份有限公司脱硫脱硝环保项目“3·14” 生产性火灾较大事故情况的通报 安委办函〔2022〕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委员会,国务院安委会各成员单位,有关中央企业:

请选择删除原因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