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园林景观 \ 园林景观素材 \ 女性设计师的迷惘与坚持

女性设计师的迷惘与坚持

发布于:2022-03-15 10:47:15 来自:园林景观/园林景观素材 0 5

来源:风景园林网

|

作者:窈慕颜

[复制转发]

引子    

   
Q: 女生做景观设计的出路在哪里?    

   
原学园林设计,毕业两年后在施工单位做技术员,随后参加了半年的景观设计培训班。现在找工作处处碰壁,如果从实习生做起可能都养不活自己,毕竟没有什么经验,也不知去选择什么样的公司。    
年底了,简历投了很多,但无人问津。一度怀疑自己是否适合这条路,不知何去何从......    

   
——某知友    

   

   
A:     
看到这个问题,恰逢女神节。让我想到了一个名词“Shero”。    
身为职场女性,意味着要比男性付出更多的辛苦与努力。    
尤其景观设计这个行业。要画得了图纸,镇得住施工单位;谈得来情怀,hold住成本。    
既能在概念立意阶段阳春白雪,又能在施工落地阶段锱铢必究……    


题主的问题中把女性放在了首位,是否强调问题的关注点为身为女性从事景观设计这个行业,会更加艰难。  

身为女性,那我就从一个从业15年+的老鸟的角度,来说说我的个人观点和从业经历吧。


 
≡  女性视角看职场  

首先, 必须得承认,女性在职场上会相对吃亏一些 。换言之,就是在行业内,你想获得同样的认可度,你得比男性更努力、更勤奋。机会当前, 基础条件相似的两个候选人,一般会优先考虑男性 甚至在男性条件相对不及女性的前提下,也会考虑男性。

也许有人会说,都2021年了,还有职场性别歧视——其实这也谈不上歧视不歧视,可能这更接近于职场潜规则吧。

我听过一名HR小哥哥亲口说,女性在30-35岁,如果未婚未育,用人单位多半会有这样的顾虑——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生育。要知道,孕期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工作的效率。

此外,还有3-4个月的生育假、后续的哺乳假……虽然大多数职场妈妈不得已选择了背奶,又或者大部分在上班后的半年内因为职场忙碌,不得已提前断奶,每个职场妈妈都有太多的不得已。但 在职场,看的永远是结果。

所以,我个人对于东原这家公司,还是好感度很高的。因为童梦童享,也因为罗女士独特的女性视角,所以关注到儿童的需求这个版块……无论童梦童享后续更新到哪个版本,无论业内对其最终落地如何评价,至少,她关注到了,她努力去改变了。她给了业内一个独特的视角。

所以,身为一名女景观设计师,你得画得了图纸,镇得住施工单位;谈得了情怀,hold得住成本。 既能在概念立意阶段阳春白雪,又能在施工落地阶段锱铢必究 ——我们常常说,要做具备经营思维的设计管理者,大抵如此。

而以上的条件,也仅仅只是及格线而已。要想把工作做得卓越,你得更加努力,比你的男同事们更加优秀,你才能得到同样的认可。毕竟,除了工作,在家庭里,传统女主内男主外的认知,对职场女性的要求,潜意识形态下至少需要达到“家庭和工作平衡”的要求。

 

年轻女性大约对于家庭琐事的认知还停留在家务上,但人到中年,面临不断老去的父母,和学业日益繁重的孩子,以及日常生活的柴米油盐……这些琐碎事项,非常耗人精力。

当然,人到中年,本身的体力和精力也在衰退——所以会有“人到中年百事哀”的说法。

当然,这里的中年人,主要是针对走上职场,走向社会之后,不去学习和自我提升的人群——我坚持认为, 中年是一种心态,是一种安于现状,或者说不满现状却无力改变,只能不停去抱怨的状态。 只有学习和坚持自我提升,才能保持一种年轻态。一种虽然我不会,但我可以学习的心态。或者是即使比较难,但我相信,我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做好的心态。

心态决定了你能走得多远。


 
≡ 景观设计行业现状  

说完职场女性的困惑和烦恼。我们再来讲讲行业现状。

今年年初的时候,我的一名朋友刚刚辞去了标杆房企首席设计师的职位,她决定换个赛道重新起跑。我很佩服她的勇气,同时也清楚地看到, 这些年,地产行业从黄金时代、到白银、到青铜,现在算不算是一个废铜烂铁的时代呢?

从朝阳行业到红海行业,我看到了政策调控,对于地产开发,从扶持到收缩, 拿地越来越难,利润率越来越低。 双限,房价调控等等,大浪淘沙,开发商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与产品力,很容易被淘汰出局……从业者也是如此。越来越精英化,对我们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而这两年,快周转,缩编制, 地产行业不止资本化,更像血汗工厂……也许,在这个行业干到退休,也成了一种奢望。

 

也许你会说,我讲的只是地产发展形势,不是景观设计行业。但事实上,这20多年的经济发展历程中,地产行业其实是一大支柱,无论设计行业还是施工行业,甚至建材行业等等,都是以地产发展为基础的。

我曾经在其他回答中不止一次说过,景观设计行业,如果不是特别热爱,不如提早转行。因为它 需要投入得很多很多,可能回报却很少很少。

很不幸,其实在这个行业中,尤其是地产行业蓬勃发展的十几年时间,很多朋友是通过倒腾房子,来挖到了第一桶金。

譬如我的闺蜜J女士,同样80后,就是白手起家,通过不停地倒腾,身价过千万,并且拥有几个小公司。而我,却没能抓住这个机遇。我的财商很低,对于金钱的欲望也没有那么地强烈,我只是享受投入地做一件事情的感觉,沉浸其中,去深耕一个行业。

所以,在理想与现实产生冲突的时候,在家庭与工作的平衡被打破的时候,我拧巴着,但最终还是选择了理想和愉悦——所以对于景观这个行业,我依旧是热爱的。做带着个人理想主义色彩的项目,研发产品力的提升,这是职场或者说是我的社会属性的个人化。我也享受沉溺在古典园林中,与自己独处的时光,寻求精神世界的愉悦……所以,这是我这些年在景观设计行业中,依旧坚持的原因与动力。


 
≡  个人从业经历  

以下是我个人的从业经历,给你做个参考吧。

入行在2005年,15+的工作年限。双非大本,园林(园林建筑)专业。没有偶像剧中女主的金手指,只有一腔热血,以及不撞南墙不回头的轴。

看现在年轻的从业者,偶尔也会想起当年的自己。

也许很多熟悉我的朋友提及我那些年的经历,会感慨我当年的斜杠,以及曾经尝试过多个行业的传奇经历。其实哪有那么多传说,以及轻易拿到女主角的脚本。我斜杠,也是因为迷惘,以及担心自己安于现状,年尚轻心已老……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家相对知名的设计工作室。从菜鸟小白,到胜任初级设计师,再到相对精通,我用了差不多一年半时间。感谢当时设计组的前辈Joan姐带我入门,以及帮我填坑。还有现场几位老法师前辈的喂招,让我找到了身为景观设计师的价值。以及作为考霸的归纳总结能力……

我的热情消退得很快。大约是因为 成为熟手后,工作相对地缺乏挑战性。而一再地重复,让我似乎看到了中年时的自己。 所以,我辞职了,给了一段时间休整自己。同时,父母家人也鼓励我顺便考个公务员。

那段时间的谋生方式,是帮朋友画一些图纸,写一些稿子,以及刷题。而我享受沉浸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中这个过程,让我一不小心,就在纸媒上发了点小文,写了个小专栏,也算是让自己比较满意的经历。

PS:想着那年重新回归一二线城市,拿着自己在家休整时写下的十几万字的文稿,作为我转行策划行业的敲门砖,有点傻气,却依旧感动自己当年天不怕地不怕的那股劲。

考公也让我认识了许多有趣的考友,有的已经上岸了、有的上岸又回流,不知道最终是否上岸?还有的转行去做了公考的培训老师……形形色色,很有意思的经历。

 

我当时的外号是面霸,就是1:1000+的比例中,挤破脑袋,不是探花、就是榜眼,却最终还是在面试中被涮下来的悲催经历。主要是园林专业实在是限制性太大了。but也正是这个经历,培养了我的逻辑性,最终为我《景观设计的逻辑思维》这个论题,贡献了思维方式。

曾经离公门最近的一次,是考取共青团委书记的经历,很不幸,我还是那个探花……努力过,给了自己一个期限,既然没有实现,我果断认输。这回去了杭州,让我迷醉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钱塘胜景。

在杭州,一待就是十几年。抱着我的文稿,差点去了一下知名的策划公司,从零开始,拿最低的底薪,凭业绩拿提成。我依旧是动心的,还是自己爱一行是一行的热情,以及勇于尝试的好奇心。这后来也成为我在面试候选人,尤其是新人的时候的一个重要评判标准。

比较戏剧化的是,几天之后,GT的HR给了反馈,让我参加二面。这是当时GT第一次海选(大型招聘会)。嗯,这次来杭, 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我的思路是,要么转行,要么乙方转甲方。 也是对曾经的自己擅长的内容有所差异。而GT在浙江的口碑和知名度,让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份offer。从此,成为一名甲方设计师。

但, 这个甲乙转型其实一开始并不那么顺利。 一开始,我并没有找到 设计管理的价值所在。 如果只是在公司领导与设计院之间当传声筒,这不是我理解的甲方设计师的价值。多年之后,看到下面两张照片,这更接近我对设计管理价值的理解。

 

反面案例:在一处风景宜人的环境中,因为这个水景的存在,挡住了视线。简单直接粗暴。用营销伙伴的话来说,像是怼了座墓碑。

 

正面案例:在相对缺乏景观资源的环境中,通过社区景观的营造,来提升社区价值。给业主愉悦的观感。

设计的价值,是基于场地特质及公司的企业文化(价值观),最大限度的挖掘场地价值,营造独特的空间记忆。而 设计管理,则是架接设计院和公司要求的桥梁。

在GT,其实优秀的顾问公司,尤其是战略供方,对于公司的产品观相对熟悉,补位了一部分设计管理工作(相地、立意、布局、理微)。而优秀的施工团队及工程人员,则在落地阶段补位(理微),或者说在二次深化阶段,充分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这是我起初阶段的迷惘与痛苦。设计管理的存在感容易变得很弱。

而我在迷惘中,本着“深入一线”的想法,籍杭州西子湖四季酒店这个项目,跟着顾问公司(设计、施工)及项目团队,一头扎到了现场。

这个项目从设计概念到最终落地,有东西方价值观的差异,也有南北植物品种的差异。实施过程是不断冲突与解决矛盾的过程……从似懂非懂,到最终项目落成的恍然大悟。从Bensley在样板庭院的空间手稿,到自己出植物设计图,再到现场施工时的修正优化。

 
杭州西子湖四季酒店  

这种工作的感受, 就像喝下一杯冰冷的水,然后用很长很长的时间,一颗一颗流成热泪 ——学习与积累的过程,痛并快乐着。那些来自于他人的经验,必须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实践、以及现场的论证,最终才能转化为“我的”知识。

后续的桃花源现场,从中式别墅“十锦园”到“西锦园”,这些关于东方古典营造价值观的思考,到如今,依旧滋养着我。

后续的VK,GD,YG等工作经历,则是我从设计管理者到团队管理者的转变,也对我自身的要求越来越高……是哪个损友和我开玩笑说,一线待得久了,再回归到集团层面,做好一个裁判员,也能从偏重实操的层面,去往管理层面,相对轻松些——“垂帘听政”T-T,好吧,原来我就是那个帘子……

身为甲方设计师,无论在哪个层面,依旧有大量的现场需要救火。也需要在一线,对相对不靠谱的工程方进行培训——甚至要亲自放线示意……感谢过往经历的丰富,让我左一个跟头,右一个脚印,一路磕磕巴巴过来——正如我的老领导对我的要求—— “带着你的团队一起努力,当他们无法完成的时候,能撸起袖子自己干,最终把事情做好”。

套用前几年某公众号推文中一句特别火的话——“一个好的项目总,不是在填坑,就是在填坑的路上”,其实好的设计管理者也是如此。


 
≡ 想法及建议  

最后,说说我的想法和建议吧。

行业的不景气,这是个常态。所以,你要接受这个事实。

那么在不景气的行业下, 假如没有对于本行的热爱,我会劝你尽早去转行。 至于做什么行业,目前的我很难给到建议。在飞速发展的社会里,行业的出现与消失都很快。10年之前,我们无法想象UP主也能成为一种职业。公众号火了四五年,目前渐渐式微,而视频号却成了燎原之火。

 
10年前,我们无法想象up主也能成为一种职业
 

我们常常说,时势造英雄。实际上,英雄的出现只是他对于时势有很好的认知,顺应了时势的发展。譬如当年GT的宋老板。学一点历史知识,还是很有用的。

如果不考虑转换,那么我会建议你, 先解决生存问题。 就譬如我当年斜杠到飞起,一方面是因为我本身物质欲望并不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稿费和设计费,还是能让我解决生活问题的(当然,钱赚的多,过年给爸妈的红包就大一些。当年只能自给自足,也就没怎么顾上孝敬爸妈了,很是惭愧)。

至于薪资问题,不要羡慕别人的高薪。 重赏之后,必有巨坑。 你看到永远是人前的风光,而人后,却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

不止是工作本身, 健康的身体和稳定的情绪,才是核心竞争力。 这句话与你共勉。

投简历没有下文,不止是你,其实行业内许多高管也是如此。像我这样比较没有安全感的,我会建议你降低物质欲望, 先就业再择业,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择业,我会建议你去大公司,标杆企业,虽然竞争很激烈。但相对来说,对于个人能力的提升会更高更快。

当然,在做好主业的同时,你可以选择多学点技能,或者提升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譬如我,2019年去做了一个城市公开课的讲师。2020年则考取了芳疗师的证书,虽然主要目的是为了经过系统的学习,可以对家人和朋友的健康问题,起到更好的管理和调理作用。也改善了我个人的过敏问题)

不知不觉说了那么多,不知道是否能够帮助到你。

作者简介:



窈慕颜                    

         
江湖人称窈爷,昵称阿颜。甲方设计师。非典型金牛座。游走于设计与生活的边缘。爱文字。爱发呆。爱暴走。爱美食。伪文艺青年一枚。          

       

——END——   

评论帖子
评论即可得
+1经验值
+10土木币

请先 登录,再参与讨论!

相关推荐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园林景观素材

返回版块

7 万条内容 · 78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5个国内的口袋公园案例

  当城市扩张得越来越大,摩天大楼的“身高攀比”日趋激烈化,留给看似没有太多经济作用的绿色公园的面积就变得越来越少。但都市人对公园、绿植的渴望一刻都没有停止,在这样的矛盾之下,“口袋公园”也破土而生。第一家口袋公园诞生在 1967 年的纽约,随着我们的城市发展越来越快,如今国内也有了一些口袋公园,今后还会越来越多。你的身边是否也有一两个经常散步的口袋公园呢?

请选择删除原因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