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电气工程 \ 继电保护 \ 电气设备诊断要诀:六诊九法三先后

电气设备诊断要诀:六诊九法三先后

发布于:2022-02-24 16:17:24 来自:电气工程/继电保护 0 29

来源:电力讲坛

[复制转发]

电气设备有故障,快准查找故障点,

经典经验诊断术:六诊九法三先后。


在检测诊断电气设备故障的实践活动中,有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的电气工作者,结合电气设备故障的特殊性和诊断电气故障的成功经验,总结归纳出电气设备诊断要诀:六诊九法三先后。


“六诊”是基本检查手段:口问眼看耳朵听;鼻闻手摸用表测。“九法”是常用的、事半功倍的检测疑难杂症故障的方法,即分析、开路、短路法;切割、替代、对比法;菜单、扰动、再现法。“三先后”是经验之谈诊断技巧:先易后难省工时;先动后静查部位;先电源后负载。实践证明“六诊九法三先后”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电气设备诊断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六诊” “九法” “三先后”,只是一种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切不可生搬硬套。同一种故障可能会有不同的表象,而同一种表象又可能是不同的故障,多种故障同时存在的情况则更加复杂。检修人员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掌握“电气设备诊断要诀”,一要有的放矢,二要机动灵活。“六诊”要有的放矢, “九法”要机动灵活,“三先后”也并非一成不变。“六诊” “九法”可单用,也可合用,应根据不同的故障特点灵活掌握和运用。只有这样才能锻炼成为诊断电气设备故障的行家里手。



“六诊”是电气设备故障诊断的基本检查手段


诊断电气故障时,六诊是检查手段:

口问眼看耳朵听;鼻闻手摸用表测。

询问现场操作人,故障现象及经过,

了解设备诸情况,找抓故障众线索。

看设备外部状况,形色等有无异常;

看有关图纸资料,熟悉其控制原理。

听设备运行声响,寻噪声强度差异;

使用简单助听器,判准更上一层楼。

电气设备有故障,出现不同异气味,

鼻子挨近仔细闻,依靠嗅觉辨故障。

摸推拉有关部位,手感温度和振动,

以察觉异常变化,迅速判定故障点。

熟练巧用常用表,测量设备电参数,

与正常数据比较,确定故障的部位。


(1)口问。 发生故障后,向设备操作人员了解故障发生的前后情况,以利于根据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来判断发生故障的部位,分析故障的原因。了解设备“病历”,应询问以往有无发生过同样或类似故障,曾做过如何处理;有无更改过接线或更换过零件等。如果故障是发生在有关操作期间或之后,还应询问当时操作内容以及方法步骤。总之,了解情况要尽可能详细和真实,这些往往是找出故障原因和部位的关键。


(2)眼看。 一看现场,即仔细观察设备的外部状况或运行工况。如设备的外形、颜色有无异常,熔丝有无熔断;电气回路有无烧伤、烧焦、开路、短路,机械部分有无损坏,以及断路器、隔离开关、按钮、插接线所处位置是否正确,更改过的接线有无错误,更换过的零件是否相符等;另外,还应注意信号显示和表针指示等。二看图纸和有关资料。必须认真查阅与产生故障有关的电气原理图和安装接线图,看这两种图时,应先看懂弄清原理图,然后再看接线图,以“理论”指导“实践”。


(3)耳听。 仔细听电气设备运行中的声响。电气设备在运行中会有一定噪声,但其噪声一般较均匀且有一定规律,噪声强度也较低。带病运行的电气设备其噪声通常也会发生变化,用耳细听往往可以区别它和正常设备运行时噪声之差异。利用听觉判断电气设备故障,可凭经验细心倾听,必要时可用耳朵紧贴着设备外壳倾听。


听诊器具可用旋凿、金属棍、细金属管等。用听诊器具触到测试点时,响声变大,以利诊断。用听诊器具直接触在发响声部位听诊,叫作“实听”,用耳朵隔开一段距离听诊,叫作“虚听”,两种方法要配合使用。


(4)鼻闻。 利用人的嗅觉,根据电气设备的气味判断故障。如过热、短路、击穿故障,则有可能闻到烧焦味、焦油味和塑料、橡胶、油漆、润滑油等受热挥发的气味。对于注油设备,内部短路、过热,进水受潮后其油样的气味也会发生变化,如出现酸味、臭味等。


(5)手摸。 用手触摸设备的有关部位,根据温度和振动判断故障。如设备过载,则其整体温度就会上升;如局部短路或机械摩擦,则可能出现局部过热;如机械卡阻或平衡性不好,其振动幅度就会加大等。另外,个别零件、连接头以及接线桩头上的导线是否紧固,用手适当扳动也很容易发现问题。


(6)表测。 用仪表仪器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查。根据仪表测量某些电参数的大小,与正常的数据对比来确定故障原因和部位。利用仪表仪器检查要有一定目的性,要结合直观检查做出初步判断后进行。常用的测量方法有测量电压法、测量电流法、测量电阻法、测量绝缘电阻法等。



检测隐性故障的九方法


隐性故障难查找,常需应用九方法:

根据原理分析法,善用逻辑推理法;

采用断路开路法,甩开疑点后负载;

检查通路短路法,中间环节导线连;

切割分区切割法,可疑范围逐缩小;

省时简捷替代法,替换怀疑元器件;

表测时用对比法,与正常设备比较;

原因罗列菜单法,逐一查找和验证;

人为搅扰扰动法,故障发生现象捉;

实施故障再现法,以便找出故障点。



隐性故障的常用检查方法有9个:


(1)分析法。 根据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控制原理和控制线路,结合初步诊断的故障现象和特征,弄清故障所属的范围、分析故障原因、确定故障部位。分析判断时,先从主电路入手,再依次分析各个控制回路,然后分析信号电路及其余辅助回路。分析时要善用逻辑推理法。


(2)开路法,也叫断路法。 即甩开与故障疑点连接的后级负载(机械或电气负载),使其空载或临时接上假负载。对于多级连接的电路,可逐级甩开或有选择地甩开后级负载。甩开负载后可先检查本级,如电路工作正常,则故障可能出在后级;如电路工作仍不正常,则故障在开路点之前。


(3)短路法。 把电气通道的某处短路或某一中间环节用导线跨接。检修中多用短路法检查电路中某一环节是否通路,此法还特别适用于检查高频电路自励或干扰。检查高频电路时可把某级输入端短接,看干扰是否消除,以判断故障在短路点之前还是之后。对于某中间环节是否通路,则可用短接线或旁路电容跨接,如短接后恢复正常,则故障就在该环节。


(4)切割法。 把电气上相连接的有关部分进行切割分区,以逐步缩小可疑范围。如查找10kV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单相接地故障和直流系统接地故障,通常先采用逐条拉开馈线的拉路法,拉到某条馈线时接地故障信号消失,则接地点就在某条馈线内,除非整个系统出现普遍性绝缘下降,否则拉路法往往能较快地查找出故障线路。查找某条线路的具体接地点或故障设备的具体故障点,同样可以采用切割法。查找馈线的接地点,通常在装有分支开关或便于分割的分支点做进一步分割,或根据运行经验重点检查薄弱环节;查找电气设备内部的故障点,通常根据电气设备的结构特点,选便于分割处作为切割点。


(5)替代法,也就是替换法。 即对可疑的电器元件或零部件用正常完好的电器元件或零部件替换,以确定故障原因和故障部位。对于容易拆装的零部件,如插件、嵌入式继电器等,要做详细检查往往比较麻烦,用替代法则简便易行。对于某些电子零件,如晶体管、晶闸管等,用普通的检查手段往往很难判断其性能好坏,用替代法同样简便易行。在修理电气设备内部的印刷电路板、元器件等时,采用替代法可大大缩短现场检修时间。若替换可疑的电器元件或零部件后设备即恢复正常,则故障就出在该电器元件或零部件上,如仍不正常,则可能是其他原因。采用此方法时,一定要注意用于替代的电器应与原电器规格、型号一致,导线连接要正确、牢固,以免发生新的故障。


(6)对比法。 把故障设备的有关参数或运行工况和正常设备的进行比较。某些设备的有关参数未必能从技术资料中查到,设备中有些电器零部件的性能参数在现场也难以判断其好坏,有条件时(同类电气设备多台)可采用互相对比的办法,参照正常情况进行调整或更换。此法多在用仪表测量时运用,即用电气仪表测量某些参数,经与正常的数值对比来确定故障部位和故障原因。


(7)菜单法。 根据故障现象和特征,将可能引起这种故障的各种原因顺序罗列出来,然后一个个地查找和验证,直到查找出真正的故障原因和故障部位。此方法最适合初学者使用。


(8)扰动法。 对运行中的电气设备人为地加以扰动,观察设备运行工况的变化,捕捉故障发生的现象。电气设备的某些故障并不是永久性的,而是暂时偶然出现的随机性故障,要诊断此类故障比较困难。为了观察故障发生的瞬间现象,通常人为对运行中的电气设备加以扰动,如突然升压或降压、增加负荷或减少负荷、外加干扰信号等。


(9)再现法。 接通电源,按下启动按钮,让故障现象再次出现,以找出故障点。再现故障时,主要观察有关继电器和接触器是否按控制顺序进行工作,若发现某一个电器的工作状态不对,则说明该电器所在回路或相关回路有故障,再对此回路做进一步检查,便可发现故障原因和故障点。要实施此法,必须先确认不会发生事故,或在做好安全措施情况下进行。



诊断技巧三先后


诊断技巧三先后:先易后难省工时;

先动后静查部位;先电源来后负载。


(1)先易后难。 即根据客观条件,优先采用容易实施的手段,不易实施或较难实施的手段必要时才采用。也就是说:检修故障要先用简单易行、自己最拿手的方法去处理,再用复杂、精确的方法;排除故障时,先排除直观、显而易见的故障,后排除难度较高、没有处理过的疑难故障。通常是先做直观检查和了解(感官诊断),其次再考虑采用仪表检查(表测才能有的放矢)。例如熔丝熔断、过热、烧伤等,往往用直观检查就能发现,未必需要直接动用仪表检查。对于结构比较复杂的电气设备,通常先检查其外围零件和接线。如需解体检查其核心部分和不易拆装部分,更应慎重考虑。即首先排除外部部件引起的故障,再检测机内的故障,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拆卸。


(2)先动后静。 即着手检查时首先考虑电气设备的活动部分,其次才是静止部分。根据检修经验,电气设备的活动部分比静止部分在使用中的故障概率要高得多,所以诊断时首先要怀疑的是经常动作的零部件或可动部分,如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头、插接件、机械运动部分。


(3)先电源后负载。 即检查的先后次序从电路的角度来说,是先检查电源部分,后检查负载部分。这是因为电源侧故障势必会影响到负载,而负载侧故障则未必会影响到电源。如电源电压过高、过低、波形畸变、三相不对称等,都可能会影响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另外,电源部分的故障概率也往往较高,尤其是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的二次回路接线,往往是最容易搞错且又容易忽略的地方。对于用电设备,通常先检查电源的电压、电流,电路中的断路器、触点、熔丝、接头等,故障排除后再根据需要检查负载。

评论帖子
评论即可得
+1经验值
+10土木币

请先 登录,再参与讨论!

相关推荐

继电保护

返回版块

7.2 万条内容 · 28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各种继电保护优缺点对比

1 距离保护优缺点 优点是灵敏度高,能保证故障线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有选择地切除故障,且不受系统运行方式和故障形式的影响。其缺点是当保护突然失去交流电压时,将引起保护误动作。因为阻抗保护是当测量到的阻抗值等于或小于整定阻抗值时就动作,如电压突然消失,保护就会误动作,为此要采取相应措施。

请选择删除原因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