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建筑构造 \ 造了个坡?从坡面形式聊起

造了个坡?从坡面形式聊起

发布于:2020-08-13 09:59:13 来自:建筑设计/建筑构造 0 177 [复制转发]


探讨 不同情况下的坡屋顶形式


本质上来说,一切建筑的屋顶都可以被简单地分为平屋顶和坡屋顶。作为最传统的一种屋顶处理方式,坡屋顶拥有丰富的造型变化处理方式。




坡屋顶的起源

形体关系篇



坡屋顶的具体起源可能难以追溯,但我们基本可以认识到的是,上一次人类思考问题的深度是: 18世纪的神父洛吉耶,在其著作《论建筑》中提出,最早的建筑是一个原始棚屋的概念 ,这是一个比4棵树和一个简单的横梁式结构多不出什么来的架构,那几棵直立的树,支撑了一个开敞的由原木和树枝组成的过梁和斜屋顶的上部结构。






坡度和地域的关系

风土建筑谱系概说



建筑在其长期演变的过程中,会表现出一种 对于当地气候条件的适应性。


“要使当代建筑本土化适应“全球在地”(glocalization)的发展趋势,就得先向地方风土建筑遗产学习,解析其适应环境的构成方式和“低技术”中的建造智慧,甚至具有文化价值寓意的场景、仪式等。”

※ 常青 风土观与建筑本土化_风土建筑谱系研究纲要 DOI :10.13717/j .cnki .ta.2013.03.004


而不同地域坡屋顶的坡度,也会相应的表现其适应性。 就中国全境总体而言,屋顶坡度随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增加。 但也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比如闽南地区的屋顶坡度相对平缓,是由于其受到台风的影响( 坡度大的屋顶受风面增加,易倾覆 )。






山墙面和外纵墙

坡屋顶



对于中国的传统古建筑而言,

山墙一般称为外横墙 是指沿建筑物短轴方向布置的墙叫横墙,建筑物两端的横向外墙一般称为山墙。 古代建筑一般都有山墙,它的作用主要是 与邻居的住宅隔开和防火

谚语说“山墙扒门必定伤人”,这是因为中国传统硬山式住宅的主梁搭在山墙上的,而 山墙常是承重墙,如果在墙上开门会使墙的承重能力下降,主梁有跌落的危险。


而现代建筑的发展,使得山墙从结构性受力体系中解放出来。

原有的荷载被转移到杆件型受力构件(混凝土柱、轻钢结构等)上,山墙面的开窗成为可能。

所以,我们可以明确的看出,区分坡屋顶的现代性的特征之一就是在坡屋顶山墙面上做 开窗处理




西方将山墙面作为主立面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与中国建筑传统不同的是,在西方建筑体系,拥有以山墙面作为主立面的传统, 重视和强调山花部分,作为对于主立面的预示 。(从帕提农神庙到文艺复兴教堂立面,图中分别为帕提农神庙、尼姆四方神庙、罗马万神庙、比萨大教堂、圣玛丽亚交堂、巴黎先贤祠。)






坡屋顶形式

单坡——连坡——曲面坡








   单坡   






单坡对视线的引导


介绍


一般来说,单坡面的屋顶相对而言难以造型。因为立面会因为缺乏变化而变得乏味。

在视线引导上,单坡的屋顶有一种压缩景深的效果,视线受到屋檐方向的影响集中于近端低处的景观。


而隈研吾的方法是,用板片状的屋顶层层深入,人们在檐下感受到空间,伴随视线的降低,屋顶所带来的影面和在光的照射下景面,产生强烈的对比。从而使人们目光更多的汇聚于对于景的关注。



案例


Gulbenkian 博物馆现代收藏品新入口项目



↑  室外效果 |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内部透视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单坡在建造上的优越性


单坡在其建造方面有着其他坡屋顶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就是其 建造的方便性 ,确立了两面的高差,直接就可以完成对于坡面的搭接和构造。(不会存在双坡的合缝和防水问题)



案例


KOWA公共住宅综合体,日本


项目计划对位于爱知县美浜市的市营住区进行改造。该住区沿河而建,由十栋建筑组成,其中六栋二层混凝土楼已经超过了使用年限,本次设计对六栋中的三栋进行了拆除重建。

上世纪50年代建造的多层住宅,对于进入人口减少时代的日本来说有些过于大了,没有使用的空房间显得十分多余。因此,设计虽然减少了户数,但是在地面层设置方便育儿和老年人活动的场所,以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案例照片

建筑照片 |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建筑一层平面图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建筑的屋檐伸到了基地旁的道路上,模糊了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界限。

沿街回廊将道路与室内空间分隔开来,形成方便与邻居交流的玄关。廊道中间围合的是每户人家的居住空间,四面开放的客厅与廊道形成内外连续的生活空间,卧室和浴室设置在对角线的位置上。设计融合独栋建筑和集合住宅的特点,模糊内部和外部空间的界限,创造利于居民交流的积极环境。



↑  建筑剖面图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量的单坡形式,形体彼此之间难以形成统一稳定的关系。但错落的高低关系,却有助于制造丰富的空间节奏,从而跟有利于形成街区的氛围。







   连坡   





介绍


多坡的好处在于 解决了整坡屋脊檐口间高差过大的问题,同时建筑的抵御风载的能力大大增强。

同时,由于人们习惯于从上部界面来确定自己所处空间,在建筑内部容易形成空间节奏。



案例


The Commons Saladaeng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案例照片

建筑照片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技术图纸


↑  建筑一层平面图  |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建筑二层平面图  |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建筑三层平面图  |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建筑屋顶平面图  |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建筑立面图  |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建筑立面图  |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建筑剖面图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分析


↑  建筑屋顶转化关系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案例


崇明东滩湿地科研宣教中心


通过一系列“Y”形单元结构的幷置与变异,形成均质又富于变化的连续坡折屋顶,创造了一系列尺度差异的被覆盖空间,容纳了会议、展览、研究、驻场、咖啡、食堂等多种空间内容(Program),并通过流线的配置、庭院的介入、围护界面的透明度变化、结构跨度和高度的差异、以及屋顶脊天窗和高侧天窗的不同配合,让不同功能的空间产生一种模糊的差异化定义,并鼓励灵活多样的使用方式的介入。


由于这种特殊的线性空间组织方式,建筑内部产生了一种静观和动观自由切换的奇特体验:当居于某一空间单元内时,平行于结构单元的视野是一种有身体包裹感的屋内檐下静观体验,外部的自然景色横亘于眼前;


而当在不同空间单元间穿行时,高低明暗的交替变化所形成的节奏感如同穿行于园林宅院之间。而这种静观与动观的切换在会议展览栋(A栋)的屋顶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案例照片

模型照片 |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案例照片

建筑照片 |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案例照片

建筑照片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技术图纸



↑  建筑轴测生成分析  |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建筑立面、剖面图  |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两个连续坡屋顶的交接问题,一直是连坡构造中的难点,张斌老师也是在实践中多次摸索才找到了,通过“v”型的屋顶截面厚度,从而创造出一个屋顶种植面,在解决解决一系列排水问题的同时,对屋顶的绿化做出了贡献。



拓展



↑  拓展案例照片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早在远香湖叠翠山庄时期,就已经有这种以”Y”型混凝土挑檐,作为停车位的雨棚的尝试。中缝的排水问题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出现了黑色的水渍。







曲面坡





用多段直线拟合的曲线坡屋面(中古“举折、举架”)在中国传统古建筑中就早已出现,“上尊而宇卑,则吐水疾而霤远”,古建筑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一个排水效率的考虑,而后世对于这种曲面屋顶的效仿, 一方面为了表现一种对古意的顺承,另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对于混凝土这种“柔性材料”的技术性表现。







从直坡到曲面坡的探索——祝晓峰


介绍


我们从两个项目的草图和轴侧分解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两个项目,将场地进行条形单元式的划分,和所对应的不同形式的坡面形式进行处理。




案例


云锦路活动之家 / 山水秀建筑事务所



↑  室外效果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活动之家采用 直坡折板 的建造方式, 从结构体系来看,直板折板是一种变异的折板体系,两折屋面间波谷的平段在同一个高度,但波峰的高度根据跨度(进深)的不同而各不相同。


利用折板模式控制了建筑的整体高度,而折板的形式,让建筑只需要很薄的板厚,便可以获很大的南北向跨度。



“最终选择钢桁架实现折板屋面,最大纵向跨度达到20米,屋顶结构厚度为120mm。钢桁架采用方钢管焊接而成,并与预埋在混凝土墙上的支座铰接。屋面采用钛锌板轻型屋面系统,完成后的屋面整体厚度仅为240mm。轻盈动感的屋面形态和质感,也是对机场历史渊源的回应。”



相对而言该结构形式是用料最省方便建造的形式,而在这个项目中,受制于高度的限制。 单层建筑的如何让体量又拥有丰富的造型变化是设计的一个难点, 折坡的变化形式 为室内带来丰富而多变的空间体验。





←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案例照片

建筑照片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技术图纸



↑  建筑总平面图  |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建筑平面图  |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建筑剖面图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案例


苏州苏州东原千浔社区中心 / 山水秀建筑事务所



↑  室外效果 | 图片来源于网络



通过 “叠墙深梁” 的体系,用 上下交错叠放的剪力墙 来生成空间。而受力墙体的集中安置可以根据内外空间和动线需要,运用交叠墙语言沿着这些条状结构组织并生成了整座建筑的内外空间。


采用了下凹的混凝土筒壳做为建筑的覆盖。160毫米厚的筒壳结构在短方向上的跨度均为7.2米,在长方向上则依靠1.3米的筒壳矢高,实现12至25米不等的跨度。


筒壳下的空间体验仿佛置身于波浪之下,以屋脊为中心,有置身传统双坡屋型内的安定感;以筒底为中心,又有空间向外侧溢出的感受—— 连续的筒壳在内部造就了两种体验的融合,在外部则以波浪状的山墙形式出现,表达了与水及江南传统建筑风貌的关联。


在这个空间结构里, 交替出现的实墙和洞口 让建筑与自然在相互的界定中融会贯通,形成了一个可以相互渗透的庭院聚落。各种社区活动和步行动线通过庭院的划分各得其所,也通过庭院之间的空间流动被联系在了一起。


建筑内外部形式统一,而且室内空间净高度,不会因为坡面而降低。同时,传统的空间意向得以存续。






←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案例照片

建筑照片 |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案例照片

室内照片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技术图纸



↑  建筑总平面图  |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建筑地下平面图 |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建筑一层平面图  |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建筑二层平面图 |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建筑轴测图  |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建筑剖面图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小结



可以看出, 结构系统和空间秩序的相互推演是山水秀事务所的主要工作方法之一, 所以从单元的形式出发去进行一系列演变,会让整个过程变得明确而清晰,从这种模式出发的可操作性也强。


建构与空间是建筑师对于建筑最本体化的操作。 在回应来自自然、社会和人之需求的过程中,对建筑本体的力量运用来探索新的建筑秩序。






坡屋顶的当代转译——王澍


说到对曲面坡屋顶形式的运用,王澍对坡屋顶的形式开发应该是让我们最熟悉也最深刻的。王澍对曲面屋顶的转译大概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 中山路改造时期、三合宅时期、五散房时期和象山校园一期




案例


中山路改造时期




中山路改造时期,用折坡屋顶制造出一折一折的檐下空间,打断屋面的完整性,从而去实现 对大体量的消解。


↑  建筑视线分析  | 图片为作者自绘




三合宅时期





←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案例照片

模型照片 |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个时期,王澍开始考虑将屋顶以 曲面 的形式进行表达。但此处存在一个交接问题。


两个以条形为基础的体块,在采用坡屋顶进行统一。如果脊的方向以长边布置,则会出现坡面的降落距离太小,难以形成舒缓的曲线。

而将脊的方向朝向短边布置,那么两边体块间的交接就成为了一个问题。如果二者在体块的同一位置,那么体块间的形体关系,结将通过“连接体”实现。


而将两边的脊进行错位布置,就可以在立面出现一种类似“山形错动”的关系。同时在连接处的交接,获得了一种明确的咬合关系。



在屋脊的顶端结构的构造还不够成熟,没能表达出模型中所想表现出来的那种关系。



↑  建筑体块生成  | 图片为作者自绘





五散房时期



五散房沿袭了对于屋顶的檐下以玻璃和下部的厚实墙体脱开, 制造一种曲线屋顶的“漂浮感”,表现其轻盈和舒展 ,同时光线进入室内,强化了内部对于曲面屋顶的空间体验。




象山校园一期



曲面坡屋顶的原型得以开始面对更大体量的考验。

从外部而言, 其对于山形的拟合性被大大增强了 。而对于曲坡屋面的表现,已经不需要像在三合宅和五散房檐下高窗,那种小体量的操作来强调,挑檐的深度足以表达这种感受。 而从内部而言,因为层数的增加带来的高度和体量,人对屋顶感知的分辨率下降了,而辨识度缺得到了提升。




←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案例照片

模型照片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小结



王澍通过一系列的项目实践,不停地对坡屋顶的形式和不同尺度体量下的形体关系,进行推演并付诸建造。建构的方式也伴随着实践的过程,日渐成熟。






评论帖子
评论即可得
+1经验值
+1土木币

请先 登录,再参与讨论!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构造

返回版块

7.58 万条内容 · 14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中山房屋安全鉴定中,混凝土结构裂缝如何鉴别和分析

根据大量建筑工程实践所提供的经验数据说明,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裂缝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这里东莞房屋安全鉴定机构提醒,大多数房屋的破坏往往始于裂缝,当建筑物受到设计图纸、材料特性、环境因素、地基沉降等因素的影响,易造成裂缝的出现,因此在东莞房屋安全鉴定中,应该多方面考虑房屋裂缝出现的原因,从而保证房屋的耐用性。 首先我们应当根据房屋裂缝的形式状况检测判明分析是结构性裂缝还是非结构性裂缝。 房屋结构性裂缝多由于房屋结构应力达到限值,造成房屋承载力不足引起的,是房屋出现安全隐患开始的特征,或是结构强度不足的征兆,东莞房屋安全鉴定机构必须进一步对房屋裂缝进行分析。根据房屋受力性质和破坏形式分为脆性破坏和塑性破坏。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