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建筑效果图 \ 埃及古典及现当代建筑

埃及古典及现当代建筑

发布于:2019-09-10 14:22:10 来自:建筑设计/建筑效果图 [复制转发]

人敬畏时间,时间敬畏金字塔。——古埃及谚语

建筑的伟大不仅体现在金字塔的顶端,还体现在寻常人家的院落。——埃及现代建筑师哈桑·法赛

△ 吉萨金字塔群,公元前2580-2510年


50岁的路易·康仍在苦苦寻找自己的建筑语言。他于1951年从意大利出发到埃及(随后去希腊),凝视金字塔和神庙数周,画下一系列精彩写生。正是对罗马、埃及、希腊古建筑的朝圣,让康豁然开朗:利用现代建筑语言,与古典对话,重构超越时尚的永恒性——才是他的追求。很快,1954年,金字塔出现在他和安·婷设计的犹太社区公共浴室的屋顶上。这是一栋用当代低廉材料建出来的房子,极其谦卑,却有着高贵的古典血统:平面源于文艺复兴时期帕拉迪奥的圆厅别墅(其本身就是古希腊和古罗马传统的综合),屋顶来自古埃及。用现代材料和形式,将欧洲和埃及古典传统融合,打造出一种“秩序”。这栋建筑终于让康找到了自我,开辟出一条自己的创作之路。


△ 路易·康拜访埃及时画下的金字塔群,1951

△ 犹太社区公共浴室,路易·康,1954

△ 犹太社区公共浴室平面图

金字塔曾帮助康上路,金字塔也曾促成贝聿铭攀上职业巅峰。

贝在卢浮宫金字塔的成功具有建筑、文化和政治的多重意义。在建筑上,他知道要改善卢浮宫博物馆冗长曲折的参观流线,最有效的手段是在卢浮宫U型庭院中心,一个极敏感的地方,放一个入口大厅。同时,贝还知道法国总统密特朗曾专门去埃及凭吊古迹,思索如何通过回溯文明之根,重振法国和欧洲文化。敏锐的贝决定将博物馆入口大厅设在卢浮宫庭院中心的地下,上面覆盖一个玻璃金字塔。贝知道该设计不管在法国引起多少非议,密特朗都会一路力挺实施。因为,为庆祝1989年法国大革命一百周年,让密特朗在卢浮宫中央建一个金字塔——还能有比这更好的方式,呼应十九世纪拿破仑将埃及卢克索方尖碑运到巴黎协和广场,以体现重振法国和欧洲文化的雄心吗?


△ 卢浮宫金字塔,贝聿铭,1989


实际上,康和贝对埃及古典建筑的借用转换并不是孤例,而是世界建筑“埃及化” 悠远传统中的两个亮点。纵观历史,从古罗马的旅行家、传教士和兵团,近代考古学家、贸易商队和拿破仑的士兵,到今天我们同时代的人,都一批批前赴后继地造访埃及,到宏伟的金字塔、方尖碑和狮身人面像脚下驻足惊叹。这世代朝圣之旅传递着世界建筑长盛不衰的对埃及古建筑的迷恋。从澳洲、美洲、南非到西欧,埃及建筑被视为一种范式,“埃及化”的形体、装饰母题和象征符号持续得到传播。这一切是为什么?埃及建筑的永恒魅力究竟在哪里?该魅力与埃及和世界现当代建筑之间能构筑出什么关系?埃及建筑,除了举世闻名的神圣纪念碑和无数围绕它们的神话外,其本土现实中的建筑文化是如何发展的,与埃及的文明传承、城市肌理演变和人民的日常生活之间产生了哪些互动?


我们不再满足于保持远距离,将埃及看作一个神秘符号和抽象范式,而是实地用脚丈量、用手触摸、用眼观看、用心领悟,从三个层次体验埃及建筑。无疑,吸引我们前往埃及朝圣的首先是古埃及的建筑丰碑。古埃及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其历史沿革分三个时期,各时期创造出不同的建筑杰作。


古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7世纪-前22世纪)
其建筑以举世闻名的金字塔为代表。古埃及建筑师们将石建筑的原初形态——砌筑实体推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宏大的尺度、稳定的结构、简洁的几何形体、明确的对称轴线、纵深的群体布局。金字塔下部与沙漠风景融合,上部与天地都形成强烈对比,既可称为杰出的“地景建筑”,又让人不禁怀疑是否为“外星人”空降的构筑。

△ 吉萨金字塔群,公元前2580-2510年

中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2世纪中叶-前16世纪)
建筑以石窟陵墓为代表,曼都赫特普二世陵墓设施(建于公元前2000年前后)为典型实例。这时期的建筑已经娴熟使用石砌梁柱结构,在外形成庄严的基座和柱廊立面,在内则形成宽敞的内部空间。这些特征激发着一代代学者与建筑师研究和想象古埃及框架结构与欧洲古典建筑、甚至与现代建筑之间的关系。


△ 左为曼都赫特普二世陵墓,右为哈特谢普苏女王陵墓


新王国时期(约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
建筑以神庙为代表,规模最大的是卡纳克和卢克索的阿蒙神庙。这时期的建筑框架结构与空间组织都非常成熟:严整的柱式、清晰精美的节点交接、以柱廊相围的内庭院、接受臣民朝拜的巨柱厅、只许法老和僧侣进入的神堂密室等等, 达到结构与空间、形式的高度整合。


△ 卢克索神庙,公元前1380-1250年

我们到达现场,自然可从理性的角度认识古埃及建筑如何通过结构技术、空间配置和艺术装饰,展现出丰厚文化意义和宗教内涵。但也许更重要的是,我们得以亲身体验那些伟大的空间诗意:金字塔的辉煌、狮身人面像的静穆、太阳神庙的幽暗、巨柱林中光影斑驳形成的神秘压抑感……这些诗意超越文化差异、时空变迁和专业界限,给我们以生命启迪。


△ 卡纳克神庙,始建于公元前2000年

如果说古埃及纪念碑,在今天都被供奉为卓然独立的物体——文物,它们所弘扬的是永恒,那么我们前往埃及的第二个目标是阅读城市,理解它为活生生的、连接历史和当下的文明载体。城市基地是人类文明的“复写本”,每一个时代在其上的构筑都留下一层书写印记。各层次印记的叠加构成一个城市的历史记忆总和;将记忆逐层分开解读,则让我们领略城市的演变过程和文化积淀的丰富性。


开罗就是一个绝好的、方便阅读的文明“复写本”:它的重要层次的历史书写都得到较好保留,各板块清晰可辨。首先,下榻的是尼罗河畔的中心区——集中展示埃及现当代文明的城区。我们将登上开罗塔俯瞰整个城市,通过埃及博物馆了解埃及的悠远历史,徜徉在解放广场,追想它在近期爆发社会革命的戏剧冲突。然后到南部“开罗科普特老城”。在公元六世纪前后,在法老王朝衰落后、伊斯兰教尚未到来前,埃及是一个基督教国度,亚历山大港为其首都,开罗尚未建城。科普特老城实际上是基督教在埃及的一个堡垒。虽然今天在老城的教堂多建于穆斯林征服埃及后,我们仍能从巴比伦要塞和悬空教堂等古迹追溯早期基督教开罗的历史。最引人入胜的恐怕还是开罗东北部的伊斯兰城区,由七世纪征服埃及的穆斯林建成。我们将游览著名的伊本·图伦清真寺和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 ,到巴扎街市购物,在街巷迷宫中体验伊斯兰城市特有的质感、气味和氛围。

△ 伊本·图伦清真寺,876-879年


△ Khan al-Khalili市场



城市是文明的载体,当然也是生活的基地。我们会更进一层,彻底摆脱观光者的视角,深入理解埃及的建筑实践与百姓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参观埃及当代最杰出的建筑师哈桑·法赛(Hassan Fathy)在卢克索设计的新高纳村—— 一个完整体现他的设计哲学的村落。法赛的职业生涯致力于“为穷苦人的建筑”。他的设计从乡村的自然环境与文化传统出发,尝试用当代方式,优化地方传统语汇与建造技艺,用最少的耗费创造经济与生态的环境,以提高乡村的经济和生活质量。在法赛看来,根植于当地文化与地理环境中的本土建筑,才是一个社会建筑的真实表达。因此,诸如正方形穹顶单元、矩形拱顶单元、风廊或内向庭院,这些从埃及传统建筑中发展出的空间语汇,成为法赛经常使用的元素。


△ 左:哈桑·法赛;右:新高纳村

同时,法赛还努力在贫困地区培训当地居民制造材料和直接参与建造实践。他认为“一个由居民自己建造的村庄,将是一个生命的有机体,能够生长并长久的存留。而一个雇佣专业人员建造的村庄,将是一个没有生机的死亡之物,在建造者离开的第二天就将破碎。”


△ 新高纳村平面图 

△ 新高纳村,1946-1948年


在对纪念碑、城市和民居每个层次的考察中,我们都会遇到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当代建筑师在埃及开展实践时,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

如前所述,针对民居,法赛的作品将给我们以启迪;在国家级的公共建筑上,我们将参观亚历山大图书馆(亚历山大港)和大埃及博物馆(开罗,即将完工),体会这两个通过国际竞赛胜出的案例,如何用当代建筑语言,向古埃及的辉煌历史遗产致敬;开罗美国大学校园则是一个综合案例,我们可从中学习建筑师如何在城市、聚落、单体纪念碑和群体单元等多层次上,全方位地探索从传统向现代的转译;此外,我们还会在开罗Citystars购物中心这样的商业项目中,见证一种今天在全球日趋普遍的趋势:将丰厚的传统缩减为视觉奇观,以主题公园的方式消费历史……


△ 新亚历山大图书馆,2001年

△ 开罗美国大学(新开罗校区),2007年


从金字塔到开罗城,到 “穷苦人的村落”,到Citystars购物中心,看到的是一道埃及文明切片,其间呈现出永恒与日常、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持续交织。

全部回复(3)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davidliu_sha
    davidliu_sha 沙发

    好资料,感谢楼主无私的分享

    2020-09-15 09:42:15

    回复 举报
    赞同0
  • cc97939793
    cc97939793 板凳

    不错的资料,好

    2019-09-13 23:07:13

    回复 举报
    赞同0
点击查看全部回复(3条)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效果图

返回版块

4.11 万条内容 · 11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枯·燥”摄影是什么?

在建筑的空间语境中,摄影所提供视觉建构的“瞬时”与建筑物的“永固”之间,始终形成一种对话的机制,在专业的语境下,我们通常称之为“建筑摄影”。视觉之所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意识的修饰工具,正是由于人们对于建筑的认知,往往来源于瞬时的经验和应激反应,一种符号,一种知识,或一段叙事。于是,对建筑的印象,成为那一刻、那一束光下模糊的投影。当我们看到摄影师所拍摄的那幅照片,似乎同既有的记忆和经验变得越来越吻合,因为我们更相信眼前的“证据”,也随即建立了关于建筑和空间新的意识,直到接收到下一幅照片的内容。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