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BIM技术 \ 行见BIM \ BIM发展的困惑

BIM发展的困惑

发布于:2018-07-26 22:14:26 来自:BIM技术/行见BIM 0 52 [复制转发]


随着BIM技术应用推广的逐渐深入,现在业内的确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的非常支持BIM技术发展,有的在犹豫是否要应用BIM技术,有的则非常谨慎,甚至持反对态度。对此,我认为,业内对未知的科技发展存在疑虑是正常现象,应当综合考虑并理性地面对不同的声音。
此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BIM技术的应用推广仍处于初级阶段,尚未达到规模化应用,且缺乏规范化的应用标准法则。尽管很多企业已经开始尝试推广BIM应用,但是在施工落地过程中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起步阶段,BIM技术带来的更多是企业品牌形象及管理效率的提升等无形的成果,暂时无法直观地看到或量化BIM技术的价值。
当然,任何一项新技术的发展,都需要在使用过程中根据项目需求和行业变化而不断完善,不可能一开始就是完善的,这是不可回避的现实。比如网络支付技术,在发展初期,同样面临来自传统支付方式的较量和社会大众的质疑。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网络支付与传统支付方式不断融合,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网络支付已然成为如今日常支付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同理,作为新兴的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技术的推行也需要从传统到新模式过渡,与原有的项目管理模式融合。
换个角度讲,对于BIM技术发展的不同声音,或可帮助我们找到项目需求难点和行业痛点,在技术上实现产品价值点的突破,将BIM技术融入到施工全生命周期的业务中,为企业带来可视化的经济价值与管理效益,推动BIM技术的升级与发展,逐步形成新的建筑施工技术环境。现阶段,从国家政策、建设行业或企业自身发展诉求来看,BIM发展的红利时代已然来临,BIM技术等新科技的发展是势不可挡的。

如何看待BIM技术和项目管理体系的关系?

BIM技术和项目管理体系都服务于施工企业,BIM是建筑行业新生的技术手段,项目管理体系是企业必备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二者之间是不矛盾的。
基于BIM技术的新型项目管理体系是以传统项目管理体系为基础的,并实现了传统项目管理体系的转型升级,并非彻底抛弃了传统项目管理体系,二者是无法割裂的。由于每个时代的发展均伴随着新技术的诞生与升级,BIM技术即是工业4.0时代应运而生的产物,它的出现的确会对施工企业的传统项目管理体系带来一定的影响。充分发挥BIM技术的优势,促进项目管理体系转型升级而产生更优的管理手段,这便是我们通常讲的基于BIM的PM管理。因此,笼统地将BIM技术和项目管理体系分离是片面的说辞。
关于基于BIM的新型项目管理体系会替代传统项目管理体系,这种全盘否定的理论是不提倡的。因为在推行过程中,可能会适得其反,导致企业内耗增加。建议施工企业选择合适的项目为试点,以技术手段的方式,尝试使用BIM技术。在试点项目产生效果的基础上,逐步进行内部管理变革,通过螺旋上升的方式让BIM技术和项目管理体系相互影响,最终实现BIM技术和项目管理体系的相互融合,积累和总结出具有企业特性的方法论。此时,BIM的价值将直观可见,最终实现企业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施工企业内部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例如,在项目的组织架构上,或增加新的组织,或淘汰不能适应发展的人或组织,或合并某些组织。在项目中的工作方法上,从管理层到项目部的工作流程和操作系统或将进行新的调整,需要企业员工对新的工作方法有适应的阶段。
总之,BIM技术会对项目管理带来多大的价值,基于BIM的新型项目管理体系能否在企业中落地生根,需要企业不断去实践探索,并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总结出更优的BIM推行和项目管理方法论,形成最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基于BIM技术的项目管理体系。


对于BIM技术推广初期的企业,BIM技术服务提供商能够做什么?

BIM技术作为促进我国工程建设行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正给我国建筑业带来巨大的发展动力。在BIM工具方面,为企业提供整体BIM平台解决方案,包括岗位级、项目级和企业级的三级一体解决方案。在这个整体解决方案中,所有产品“可分可合可连接”,换言之,不同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BIM工具解决方案,比如二级资质的施工企业只需要应用岗位级BIM工具,主要解决操作层面的现场施工问题,方案即可提供岗位级工具。或者如果企业想要解决工程进度问题,那么解决方案可以提供项目级平台,实现施工过程中,动态项目信息在不同岗位间互联。因此,建议企业可选择不同BIM试点项目,尝试选择不同的BIM解决方案。


现阶段施工企业推行BIM时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很多施工企业在接触BIM技术之初,对推广BIM技术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在实施进程中,对于采用怎样的方式可以让BIM技术在企业项目中应用落地,大多数企业是迷茫或者面临重重困难的,大致总结出以下几点:


第一,企业对BIM技术的认知存在误区。

在推行BIM技术的过程中,常伴有“BIM万能”的论调,这是对BIM技术认知的误区,同时也体现了行业内典型的浮躁心态。俗话说,BIM不能将二流企业变一流,由于BIM有自身的发展轨迹,不同企业应用BIM的阶段和程度不同,BIM的应用效果自然也是不同的,不可急功近利。例如有些先锋企业已经提前进入了理性阶段,开始深度推广BIM技术应用,而有的企业还处于初次尝试的起步阶段,这两种类型的企业应用效果自然不同。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必须要把BIM请下神坛,BIM技术是获得企业项目效益的一种技术媒介,而能否达到期望项目效益取决于施工企业如何使用它。BIM在项目上的应用落地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BIM技术的推广轨迹自然不同。要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分阶段逐步改善,在人才培养、管理架构调整等方面循序渐进,只有在企业BIM技术发展的土壤具备足够的营养环境后,BIM技术才能在企业项目沃土中逐渐成长壮大,最终突显BIM技术真正的价值,达到企业的期望效益值。


第二,企业缺乏BIM整体体系规划与布局。

BIM并非单一的软件,而是基于BIM技术构成的有机整体,单纯的猎奇求新、依靠单一的BIM软件而缺乏必要的整体布局规划,想要实现企业BIM应用落地是不可能的,这也是BIM技术推行过程中的一大问题。

首先,企业应当梳理出现有项目、业务和工作难点,清晰地认识到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这期间,可以邀请BIM软件和咨询公司,或者已成功应用过BIM的施工单位进行深入交流,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制定BIM推广整体布局规划。其次,与项目进度管理类似,企业应制定符合企业自身需求的BIM分阶段实施计划,拥有具体细致的实施节奏。在实施过程中,要分清主次缓急,在不同的阶段中追求不同的BIM推广目标。具备BIM整体体系化布局和细分阶段规划,才能在众多推行BIM技术的施工企业大军中异军突起。


第三,企业缺少BIM专业人才梯队。

BIM人才紧缺是目前施工企业推行BIM面临的主要困境,关于企业BIM人才梯队的培养,很多企业的实际做法是根据自身的业务属性,灵活选择,目前这个问题主要困惑是在以培养为主还是以引进为主上。究其原因,主要是无法衡量BIM人才投入与人才流失的成本问题。在BIM价值不明朗的阶段,企业大多认为BIM人才投入成本过高,或不希望投入过多,一旦人才流失,便会造成企业人力损失,而引入或外聘的BIM团队又会出现无法控制和驾驭的问题。

对此,建议企业内部必须有核心的BIM管理人员或者团队,具体的实施业务工作可以外包给有经验的咨询团队。按照BIM应用种类划分,BIM工程师主要分BIM建模工程师和BIM应用工程师,其中,BIM建模工程师的培训时间相对较长,建议引进在项目上有1-2年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BIM应用工程师的培训相对简单,可以直接对企业自己的业务人员进行培训。选择业务人员需要涵盖到技术、工程、质量、商务等多方面。具体的培训形式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性价比高的方式,这样才能上行下效,事半功倍。


来源:重庆BIM联盟


评论帖子
评论即可得
+1经验值
+10土木币

请先 登录,再参与讨论!

相关推荐

行见BIM

返回版块

7353 条内容 · 4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BIM在PC建筑中的应用

当前,国内越来越多的施工项目都积极应用BIM技术,尤其是在超大型复杂工程、三边工程、工期紧且成本压力大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BIM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凸显其价值,它能更快消化设计方案,更快发现技术问题,更快理出工程数据,用于生产计划、备料、控制进度等。 但是,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PC建筑)中的应用还属尚试验阶段,本文以龙信老年宾馆工程为例,详细介绍PC与BIM的结合。BIM技术在该项目施工中应用的技术路线,为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应用提供有益的借鉴。

请选择删除原因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