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中国建筑史 \ 长城修缮还要先考古!保护长城的“长城”是如何筑起来的?

长城修缮还要先考古!保护长城的“长城”是如何筑起来的?

发布于:2022-05-09 17:36:09 来自: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史 0 6

来源:建筑史学

[复制转发]


位于北京怀柔区境内的箭扣长城

@怀柔融媒


     


文物保护,

考古先行。

4月20日,

北京箭扣长城研究性修缮项目

进行考古前的设计交底,

标志着考古发掘正式启动。



这是全国长城保护项目首次引入考古环节,

重点围绕长城构造、病害产生原因、

文物价值研究等展开,

将为后期修缮提供更多科学依据。

这也标志着长城保护

从此前的抢救性保护转入了预防性保护。




于记者拍北京

71


箭扣长城研究性修缮范围是怀柔长城141号至145号敌台。当天上午,由两家考古单位和项目设计单位组成的小组来到这段长城上,一米一米向前推进,查看植被对地面及城墙的影响、敌台墙体的破损情况、建筑结构上的特殊点位等,确定接下来考古的重点点位和研究方法。


“这段长城地势多变,有陡坡段、缓坡段、平段,敌台、边墙病害残损形式多样,有空鼓、坍塌、歪闪、开裂、下沉等,敌台形式丰富,有空心有实心。足够有代表性。”北京市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尚珩说。


5座敌台中,142号敌台不在边墙上,而是向外探出去,好像一位将军在队伍前面指挥千军万马,因此又称“将军守关”,它是箭扣长城的著名景点,也是本次考古的重点点位。在查看敌台二层建筑遗存时,尚珩兴奋地说,“我们这次考古将着重关注敌台二层的小楼,过去这里多是士兵居住或是屯放物资的地方。我们将会把这里的土体带回去研究,如果能够发现炭化的粮食或者农作物如栗子皮,就可以探寻当年士兵的饮食结构。”



144号敌台西南角一块竖向砖石吸引了大家的注意。“这叫‘起券’,下面应该有个门洞,过去可能是一处供士兵进出的便门,如果这一带发现的便门很多,说明该地段曾是重点防区。接下来进一步考古论证后,如果这里是便门,我们将在后期复原展示,为游客讲述这里过去的历史。” 尚珩介绍。


前方不远处,砖缝里生长出来的植物将地面拱起,并造成城墙的倾斜。“植被对墙体、地面的影响,也是我们重点研究的课题。之前,长城上的树要不要清理,一直有不同观点。希望通过这次考古研究,我们能弄清不同植物根系对长城本体的危害程度,为后期修缮是清是留提供科学依据。”尚珩说,此次考古将引入植物学方面的专家,对不同种类植物的根系做研究,分析哪些会破坏长城本体必须去掉,哪些可以保留。据此可以给长城专职保护员编写一份手册,在巡查时看到哪些植物需要清理,哪些不必清理。


地面隆起处的斜对面,朝外防御侧的城墙地面有一片碎石,大家猜测这里曾是一处炮台。如果在附近能够发现火药,将对明代火炮性能及其火药成分研究提供帮助。


“长城修缮的目的,重点不是把本体修得多么坚固,而是把文物的价值点更好的保留下来、展示出来。”项目设计师赵鹏告诉记者,比如在墙体完整的城墙上出现一堆碎石头,过去没有考古环节,施工时就直接清理了。有了考古环节,就要研究这些石头哪来的?这儿会不会曾经有一个炮台。如果有,修缮时就可以归砌恢复,保留价值点,而不是让其灭失。


“在修缮前开展专业考古,是长城保护一次理念上的转变,从过去注重抢救性保护向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并重转变,由注重文物本体保护转向文化生态、遗产地环境整体保护。”怀柔区文物所所长张彤介绍,以往长城保护修缮更多依赖经验,有很多模糊地带。而“研究性修缮”将重点加强施工前的科学研究,通过运用科技手段、加入考古力量,在长城病害的类型、成因、发展趋势等方面收集更多科学数据,利用数字化推演病害,据此制定修缮方案,为以箭扣长城为代表的明代砖石长城的保护修缮提供规范化、可复制的技术路线。



山西长城的保护修缮


长城,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


作为文物大省,

山西长城资源丰富,

经国家文物局认定的历代长城,

分布于8市39县(市、区) 共计4266个点、段,

总长1401.23千米,

长城点段数量位列全国第三,

墙体长度位列全国第五,

分布于大同、朔州、忻州、吕梁、 晋中、

阳泉、长治、晋城等 8市39县(市、区)。

时代涵盖

战国、汉、北朝(北魏、东魏、北齐)、

隋、五代、明等8个历史时期。


修复后的山西长城“月亮门” 王晋飞 摄


近年来,

山西官方民间力量倾心倾力,

用实际行动筑牢保护长城的“长城”。



1986年,

山西省政府将山西省境内“历代长城”公布为

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

国务院公布“雁门关段”长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

长城新广武村段、荷叶坪—王家岔段、

竹帛口段、阳方口段

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鉴于山西省长城历史价值之高、

在全国地位之重要,

为进一步加强长城保护,

解决长城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山西省文物局联合山西省司法厅起草

《山西省长城保护办法》,

于山西省政府第9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并于2021年4月1日起实施,

这是山西首次对长城出台更为明确的保护办法。


修复后的 雁门关  @忻州市人民政府网


除此之外,

还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长城保护中。

2017年3月,

山西省“文明守望工程”正式启动实施。

配合“文明守望工程”,

山西于2018年7月在全省范围内

开展 “请城砖回家、为长城疗伤”活动,

促进流散的长城城砖回归使用,

探索长城保护与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相结合的新做法,

形成政府、百姓、长城看护员和社会各界

联手保护长城的新机制。



如今,

除了文物部门的专业保护,

越来越多人加入长城保护大军,

使长城保护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长城重要节点段落的保存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全民参与长城保护的氛围更加浓厚。


修复后的竹帛口长城    韩鹏敏 摄


用一砖一石筑起的世界奇迹

文 / 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  董耀会


长城之伟大,可以用两个“长”来概括。第一是长城体量的长,万里长城万里长。第二是长城历史的长,从春秋战国开始有着2000多年的发展史。


万里长城都在什么地方?


2012年,国家文物局完成了长城资源认定工作并发布认定结论:中国各时代长城资源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04个县(市、区)。


长城从东到西横跨了中国北方,从东北的大兴安岭,经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蜿蜒至新疆天山南北的广阔绿洲。其中,河南、山东的长城,分别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和齐国所修建。


中国历史上很多朝代都修建了长城,国家文物局长城资源调查结果认定,我国境内现存长城的时代确定为春秋战国、秦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西夏、辽、金、明及时代不明等12个不同时代类型。


万里长城今天还有多少遗址遗存?截至2012年6月,经国家文物局认定的中国历代长城遗迹总长有21196.18千米。各类长城资源遗存总数43721处(座/段),其中墙体10051段,壕堑/界壕1764段,单体建筑29510座,关、堡2211座,其他遗存185处。


这里说的历代长城,包括中国古代从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相互防御的长城,到中原诸侯国和王朝防御游牧势力的长城。我们说起长城,主要是大家都比较了解的北方农牧交错地带的长城,如山海关、八达岭、嘉峪关这样的明代长城。


明长城资源保存相对完整,形制类型最为丰富。主要分布区域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陕西、甘肃、青海、宁夏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主线东起辽宁虎山,经河北山海关,西至甘肃嘉峪关。现存墙壕5209段,单体建筑17449座,关、堡1272座,相关遗存142处,长度8851.8千米。


雄伟的平型关长城  图源:山西晚报


历代修筑长城使用什么建筑材料?


一般人对长城建筑材料的了解,都是来自明代长城建筑的认知。砖砌筑或是条石砌筑的墙体,其实明代之前没有使用过砖,也没有使用过条石。在没有大量用砖以前,修建长城主要是用就地取材的土、石。明代长城真正用砖和条石垒砌墙体的也不多,绝大部分地方也都是有黄土夯筑或石料垒砌。在山上就地开采石料,黄土高原等地就地取土,用土夯筑。


在荒漠戈壁地区,由于土质没有黏性,还采用芦苇或红柳枝条和砂土混筑的方式。先铺一层芦苇或柳枝,再铺一层砂土的办法来修筑长城,效果很好。如今在甘肃敦煌玉门关一带还保存着的汉长城就是用这样方法修筑的,经历了2000多年的风风雨雨,很多地方的墙体依然很高大。


很多段明长城采用砖石垒砌,这些建筑材料也都是就地取材。砖是就地开窑烧制,石灰也是就地采石就地烧制。在长城上发现的记录长城修建的石碑,有很多关于窑厂和石场的相关信息。


长城作为古建筑,从材料这个层面上说应该并不复杂,传统的工艺和材料的研究领域也并不是很宽广。长城的历史太久远了,经过那么长时间的风吹雨淋,加上暴晒、雷电、地震等自然灾害,造成毁损,很多地方濒危。


明长城老牛湾段  图源:山西晚报


目前,在长城建筑上能看到的木构件已经很少,主要是一些较大的关隘的城楼涉及木结构。原来城墙上的空心敌楼都有窗户有门,这些门窗都是木构件的。有些敌楼顶部也是木构件的,由梁柱木构件支撑楼顶。在长城的保护修缮工作中,要加大对长城建筑功能的科学认知,这方面还需要开展一些工作,比如20世纪80年代修缮金山岭长城时,有的地方空心敌楼已经倒塌了,在修缮的时候垒砌倒塌墙体,没有深入研究这个敌楼建筑结构是拱券还是木结构的,结果在补修墙体的时候把原来木结构柱子的位置填补住了,丢失了位置信息。木柱虽然早已腐烂,但在墙体上形成了空洞,柱子的位置应该保留或者展示出来。


在长城中,黄土夯筑的占比最大,黄土夯筑墙体的自然毁损也最大。敦煌研究院负责土质墙体保护研究,开展了大量长城保护的前期调研工作。通过长城夯土城墙保护工程的施工经验总结,同时也开展了很多室内科研实验工作。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套公认的保护修缮方法,用于黄土夯筑长城的抢险加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如何理解“长城修缮要求使用原材料”?


长城的修缮要求使用原材料,原来是黄土夯筑的就还用黄土夯筑,原来是块石垒砌的就还要块石垒砌,原来是青砖垒砌的就还用青砖垒砌。坚持传统工艺传承的基本理念是对的,现在对传统工艺材料的科学研究方面也做过一些工作。


有些问题也要做具体分析,过去古人在修建长城的时候使用的工艺材料没有问题,但以今天长城修缮的过程来看,传统材料未必就是最科学最合理的。比如山海关天下第一关南边的一段城墙,由于墙体下面的基础是古河道,所以城墙经常出现倒塌的情况。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修缮,一直到2000年,中间出现了多次的倒塌现象。同样是这段城墙,为什么古代修建的时候不倒塌,而现在修建就会倒塌?


后来我们发现,古人在修建这段墙的时候,在古河道上打下了很深也很密集的柏木桩,保证墙体的基础稳固。由于年代久远,柏木桩的上半部分已经腐烂了。那么修缮是继续采取柏木桩的方式吗?要坚持使用这个材料肯定不行,像这样的地方就可以做一些改变,采用更好的材料。后来在维修中使用了钢筋和混凝土材料,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加强这段长城墙体的坚固性。这个实际案例说明,有些新的工艺和材料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也可以考虑使用。


宁武长城  宁武县文旅局供图


长城的墙体都是相对较为“粗糙”的材料,使用的砖是就地取材就地烧制的。北方很多窑烧的砖返碱,因为土质里边含碱的程度比较高,所以墙体砌完以后很快出来一层白膜。返碱返得厉害,这个方面也要作分析研究。包括烧砖的窑场、土质的分析等都需要作很多的研究。如此看来,不只是城砖烧制的问题,现在工艺材料存在很多具体的问题都需要研究。


很多地方墙体歪闪,过去常见的做法是拆了重新垒砌。现在从外面或里面用金属构架支顶起来的做法,在长城修缮中已有应用。采取的这些措施都要严格遵循不伤害文物本体的原则。虽然采取新的工艺和方法,但具体措施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具体分析,区分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


长城修缮为什么要坚持最小干预原则?


最小干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保留长城文物的本体,最大限度地保留长城建筑的历史信息。长城的沧桑感是一种历史的状态,也是岁月的痕迹,这是一种文化的反映。从长城保护的整体来讲,需要保护长城的这种沧桑状态。


娘子关  图源:山西晚报


2022年北京冬奥会有一个全世界都知道的口号——“长城脚下的冬奥”,延庆赛区在八达岭长城脚下,张家口崇礼赛区离长城更近,只是那里石头垒砌的长城倒塌了,遗址也丢失了很多石料,显得很简单。长城遗址就在赛场旁边,笔者参加过专门的调研。当时曾有方案提出,想把这段长城完全恢复成高大的样子,他们的想法很直接,起码要让长城看上去像长城。但最后定下来实施的方案是简单做一些基本的整理,完全保留了长城的遗址状态,不刻意建高大的墙体,夜晚用灯光把长城照亮,效果也非常好。


将残破的长城墙体拆除建成新的城墙,这样的修复对于长城来说无疑是破坏,而且是一种灾难性的破坏,这方面一定要吸取之前的教训。现在实施长城修缮工程,有些地方依然要靠骡子驮砖上山。这种方法看上去可能比较原始,但是还没有比用骡子驮着砖块上山更实际并且经济的办法。修缮长城的材料也比较简单,用砖石和白灰,工人的施工手法也是传统泥瓦匠的方法,基本上和古人建长城的方法一样,这样进行的长城修缮可以尽最大可能保持长城的原汁原味。


现在各地方修长城,绝对不允许都修成八达岭长城的样子。这个认识不仅专家达成了共识,文物部门确定了原则,社会各界也都广泛接受了。最大限度保留长城的沧桑感这个理念,是长城保护事业的一个很大的进步。这样说并不是认为,所有的长城都不能复建,只是强调复建要极其慎重。在做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调研时,很多地方政府都有复建一段长城并将其开辟为旅游景区的冲动,这种冲动很可怕,如果真这么做了一定会形成对长城新的破坏。


右玉长城  王文跃 摄

—  END 


来源:文博山西

评论帖子
评论即可得
+1经验值
+10土木币

请先 登录,再参与讨论!

相关推荐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中国建筑史

返回版块

4.98 万条内容 · 11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一座在中国要拆掉的老宅,美国人花1.25亿美金买走!

美国赛勒姆小镇,位于美国波士顿东北边,这个人口只有4万的沿海小镇,最为人熟知的是当地盛行的女巫文化。 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座镇上还完完整整地保存着一座200年历史的中国徽派建筑,叫“荫余堂”,是全世界第一个、也是唯一建置在海外的古徽州建筑。 是的,你没看错。画风不同、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文化竟然出现在同一画面,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请选择删除原因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