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园林景观 \ 园林景观素材 \ AI可否替代设计师?还差得很远。

AI可否替代设计师?还差得很远。

发布于:2022-07-19 09:17:19 来自:园林景观/园林景观素材 2 5

来源:蚂蚁景观

|

作者:拖更的

[复制转发]

转自公众号:YanYan风景园林导游

你好,我是YanYan,欢迎回来

前段时间,有篇文章在我的朋友圈里刷屏了,题目是 《AI设计替代人类设计师?风景园林黑科技——LandscapeGAN》 ,这是一项来自北林赵晶老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
文章展示了一项神奇的AI技能,只要输入场地大致的布局方案(色块),系统就可以实时自动生成平面设计方案。

我看到有小伙伴感慨,引入AI后,大概是不需要那么多设计师了,以后只需要顶尖的概念师和程序员就可以了。
也有小伙伴调侃,方案出那么快,可甲方爸爸我没那么多钱建啊~~
如果你还没有看过这篇文章,建议你点击下方链接,先快速浏览一遍。
AI设计替代人类设计师?风景园林黑科技——LandscapeGAN  
接下来我想和你分析一下,这项研究到底有没有那么神奇? AI能否替代人类设计师?
评价这项研究的前提是,我们要先把它的原理搞明白,根据文章中的信息,   研究者一共使用了三种AI算法——Pix2Pix、CycleGAN和StyleGAN3  
我尽可能用咱们普通人都听得懂的语言,向你解释清楚。



01 

三项算法 的极极简介绍

这三项算法,有一个共同的源头——   GAN(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中文翻译为“生成对抗网络”  
那什么是“生成对抗网络”呢?
随着AI深度学习的不断发展,我们知道AI已经具备了非常强悍的信息搜集、信息感知、信息处理的能力。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发明AI的目的是为了模仿人类思维,而人类思维最迷人之处,在于它的创造能力,我们希望计算机不是仅仅能感知到事物,而是能够自己写诗、谱曲、作画、创作艺术作品。
但是GAN的发明者Ian发现,传统神经网络的算法,没办法有效支持AI创作。
他想通过计算机自动生成照片,但使用传统算法生成的图像质量始终不理想,图片模糊、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集,耗时耗力,结果还不可控。
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在于AI虽然能生成图片,但它根本不理解图片。你给它看1万张小狗的照片,AI也不知道什么是狗,在它“眼里”都只是一片像素点、一串01字符。把马尾巴认成狗尾巴,这一点都不奇怪。
所以,AI需要有人给它反馈  
Ian想到一种全新的思路,如果不是只用一个神经网络,而是同时使用两个神经网络会不会有更好的效果? 一个网络负责生成图片(生成器),另一个网络负责判别图片(判别器), 两个网络呈现一种博弈与对抗的关系,帮助AI在一次次迭代中不断进化
这就是生成对抗网络的基本原理。我们再用一个小例子帮你更形象地理解它。
我们可以把生成器想象成一个古董赝品制作者,他的成长过程是从一个零基础的“小白”慢慢成长为一个“仿制品艺术家”。而判别器则担任的是古董鉴别师的角色,他的鉴别能力也在对抗中不断增强。

仿制者和鉴别师的较量开始了。
最初仿制者还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白”,完全凭借自己的心意随意制作产品。面对如此低劣的仿制品,鉴别师一眼就能分辨。在分辨完成的同时,他会将判断结果写成报告:比如做工不精细、颜色不协调等。
第一次对抗就这么完成了,现在进入第二轮,仿造者拿到了鉴别者的判断报告,他认真研读了里面的每一条信息,根据这些信息重新制作赝品。
这一次创作的赝品比起之前的成熟不少。到了鉴别者这边,当他再次拿到赝品和真品时,要重新判断真假,这一次他也发现仿制者的能力提升了,为了区分真假作品,他需要花时间去寻找一些更深入的区别点。在一番努力过后,鉴别师顺利完成了任务,同时继续生成了报告。
同样的步骤一直持续了很多很多轮……
在经历了N次的互相博弈以后,两者在整个训练过程中都变得非常强,造假一方几乎能制作出以假乱真的作品,而鉴别一方也早已是“火眼金睛”了。
最后一次博弈是这样的:   仿制者已经完全摸透了鉴别师的心理,虽然他没有见过真的古董是什么样子,但是对古董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性已经十拿九稳,对于鉴别师可能的分辨过程也全都了然于心。对于如此以假乱真的赝品,虽然鉴别者拥有“火眼金睛”,但也是无能为力了,他可以做的只能是凭运气猜测是真是假,而无法用确定的理由进行判断。
这也就是生成对抗网络最终的目的,AI可以像人一样创作,它能以假乱真了  
Pix2Pix、CycleGAN和StyleGAN3三种算法,都是在GAN基础原理上的应用深化。

(1)pix2pix算法

pix2pix算法(Image-to-ImageTranslation,图像翻译),简单理解就是 以图译图 。很多时候,我们都希望能够通过输入的图像生成我们希望的对应图像。
例如将黑白输入的图像转变成彩色图像,这对于老照片复原会有很大的帮助。

再比如将手绘的草图转化为真实事物的照片。

在赵晶老师的研究中,应该就利用了这个算法。

但是,pix2pix有一个大bug,在训练这个算法时,它只能理解匹配数据的图像转换  
就拿上图从线稿生成彩平为例,我们必须首先喂给算法很多“线稿-彩平”一一对应的图像,让它自己学习,如果线稿和彩平不是一套图,这个算法就识别不了。如果你想将一张风景照,转换成莫奈风格的油画,那它更实现不了了,因为现实中你根本找不到匹配的图。
pix2pix有点“人工不智能”  
这也太费事了,咱能不能不找匹配的图,也能让AI学着画彩平呢?

(2)CycleGAN算法

2017年,有学者研究出了新算法, CycleGAN可以识别非匹配的数据集
将一张风景照,转换成莫奈风格的油画,要怎么操作呢?简单,只需要把一堆风景照和一推莫奈的画,直接喂给算法就行了,它会自己找关系。
这和画家真实的创作就很像了,画家不正是把自己的风格映射到不同的场景中嘛,画家处理的也是非匹配数据集。

回到赵晶老师的研究,只要喂给这个算法一堆色块布局图和实际的方案彩平,系统就会自己学习、自己找规律,随后我们再输入一张色块布局图,AI就能自动画彩平了。

既然有这么好用的算法,为什么还要搭配使用pix2pix算法呢?  
因为CycleGAN算法也有问题,它自己的学习成本有点高。因为我们相当于没有给他设定任何规则,所有都是靠算法自己摸索出来的,所以一方面数据量要够,否则找不出规律来;另外迭代次数会更多,它得慢慢进化,可能循环几百次才能得到我们满意的结果。
相比之下,pix2pix算法的规则是相对明确的,如果我们想从色块生成彩平,那什么色块对应彩平中的什么颜色、哪种纹理,都可以提前人为设定好,算法可以很快按照人的指令,完成图像绘制工作。

(3)StyleGAN3算法

前两种算法,不知你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问题就是,AI输出什么样的图,完全取决于人们输入了什么,也就是说,AI只是个自动填色的。 但是,我们希望AI能在人给定的基础上,多些变化的可能性,而且人还要能操控这些变化
这就要用到StyleGAN3算法。
原理说起来也不复杂,当我们在使用 CycleGAN算法时,其实系统内部已经生成了很多条对应的规则,只不过它是个“黑箱”,我们不知道内部都有啥。
StyleGAN3算法的绝招是,帮我们把黑箱给拆开了。算法 可以自动提取、分离生成结果中的某些风格特征信息,通过参数控制使我们能对某一特征进行单独调整,从而实现方案变化的可能性。

好啦,以上就是对研究中提到的三项算法的极简介绍,原理搞清楚了,接下来我们聊聊一开始提出的疑问——AI能否替代人类设计师?





01 

AI vs 人类设计

其实这个问题,研究团队在文章中已经回应了,简单来说就是   不可能  
研究团队给出的理由是,AI仅仅是基于大量成熟案例的图面学习,按照人设定的色块,负责填色,哪怕是运用StyleGAN3算法,AI也不过是微调出了一些普世性的方案。而设计要面对的是信息极其多样、且充满不确定性、没有固定标准的任务,AI解答不了不能量化的问题。
我非常同意研究团队的判断,这正是AI介入设计领域时,最大的瓶颈。
除此之外,我还想补充分享两点我自己的看法,供你参考。

(1)AI没有创意

我在精读 《设计师式认知》 这本书的时候,和你介绍过,   创意=遥远想法的连接   ,创意源于溯因推理,即将并无直接关联的想法或事物,以某种合理自洽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使其能够被解释、被接受。
精读《设计师式认知》:设计师,到底有啥不一样?
但AI没有创意  
从风景照片生成油画,这不是创意,它只是归纳了众多油画特征后,演绎到了风景照片中而已,这不算创新。
AI当然会产生数据的随机组合,但AI没办法给出解释。在卢浮宫前放一座玻璃金字塔,只能由贝聿铭老爷子自己解释缘由,AI或许能想到这种组合   (数据库足够大且多元)   ,可它只会给你输出更靠谱的“宫殿+模纹花坛”方案。

(2)AI损害多样性

没有创意,这便引出了次生问题,AI会损害世界的多样性。
研究中用到的这三个算法还比较初级,因为毕竟还是需要人画出线稿或色块布局图,AI才可以识别填色,本质上依旧是人在做设计,AI承担了耗时的纯体力劳动。
如果再进一步,AI不需要人给的布局,而是直接根据场地边界,从曾经所有景观设计方案的数据库中找合适的风格,自己出方案呢?想要几何,它就能生成几何;想要自然式,就有自然式。
这样一来,AI是不是就能替代设计师,自己做设计了呢?
确实可以,但我们必须警惕
表面上看,AI在自己做主、自己设计,而事实上,它只是提线木偶,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数据库。   换句话说,AI只是在根据当前情况,重复过去已有的经验   。还是举刚才的例子,如果历史上从来没出现过“玻璃金字塔+宫殿”的组合,AI几乎不可能想得到。于是,设计只剩下了枯燥的重复,这些年千篇一律的景观见得还少吗?人类设计师自己,正走在AI化的路上。
依赖AI生成设计,我们很有可能会主动陷入过往的桎梏中。

那说来说去,AI难道就没有一点可取之处了吗?除了节省填色的时间,它还能干啥?
哈哈别急,AI还是很有用的,至少它比人周密  
有一个关于机器学习的经典案例,2012年,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一位父亲,怒气冲冲地投诉塔吉特超市的市场部。因为超市给他还在上高中的女儿,发了各种婴儿衣服、婴儿床的广告。向未成年人卖母婴用品,超市疯了吗?
这位父亲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的女儿确实怀孕了。塔吉特超市的机器学习算法,赶在这位父亲之前知道到了这一点。
怎么回事呢?原来,塔吉特超市有各个消费者的消费记录,算法能根据消费习惯对消费者进行分类,找到他们消费行为和生活事件的相关性。
比如说,一位用户同时买了无香型的润肤露和钙镁锌营养品,那她或者她的家人就有很大可能已经在妊娠期了。
AI确实能发现一些人观察不到的隐秘规则  
这对设计的启发是,如果我们喂给AI许多设计大师的方案数据,也许它自己能摸索出一些绝妙的设计方式,这些方式虽然也源于大师作品,但它过于隐蔽,以至于普通设计师此前从未注意到。这对快速提升设计师的水平,还是蛮有帮助的。
只不过如此一来,战场的焦点就不再是人和机器的较量了,而是普通设计师和人机协同设计师的竞争了  
恐怕,我们真得好好思考一下,一位职业设计师,该如何不被人机协同的业余选手击败。
好啦,以上 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拜了个拜~~


“  管见论之,见仁见智,各取所需  ”


评论帖子
评论即可得
+1经验值
+10土木币

请先 登录,再参与讨论!

相关推荐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园林景观素材

返回版块

7 万条内容 · 7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从枡野俊明的禅庭美学,看现代人的禅意生活

这两年,我们都面临着不确定的生活。   教培行业崩塌,疫情反复,大厂裁员,网络热词“内卷”横空出世……直到今天,焦虑依然是很多人在拼搏道路上的真实写照。   在这条看不到出路,却充满竞争的赛道上,大家都不想掉队,但路的尽头并不一定是我们最初想抵达的地方。  

请选择删除原因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