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砖混结构 \ 路易斯·康:建筑诗哲和他的5座“神殿”

路易斯·康:建筑诗哲和他的5座“神殿”

发布于:2022-07-01 09:08:01 来自:建筑结构/砖混结构 0 3

来源:青年建筑

|

作者:孙琬童

[复制转发]

2022年5月13日,Louis Vuitton早春时装秀在一处庄严的建筑中举行,一场 建筑艺术与服装设计艺术相交融 的浪漫表演由此展开。

 

裸露的粗糙混凝土,充满力量感的几何形状,建筑氛围宁静而神圣,在落日的光辉中,各种材质面料的时装,呈现出非一般的美感。

 

 

(图源:Louis Vuitton官网)

 

  (图源:Louis Vuitton官网)

 

中国自由式滑雪奥运冠军谷爱凌在这里完成了自己的T台首秀,中国超模贺聪和汪曲攸也参与了此次走秀活动。

 

 

(图源:Louis Vuitton官网)

 

这座建筑,便是 由美国现代建筑师 路易斯·康 (Louis Isadore Kahn) 设计的萨尔克生物研究所 ,这是他50多岁时在建筑界的封神之作。

 

建筑师路易斯·康于1901年2月20日生于爱沙尼亚的萨拉马岛,1974年3月14日逝世。他身材矮小,顶着一头蓬乱浓密的白发,脸的下半部有一个童年烧伤留下的伤疤,其貌不扬,却散发出一种强烈的美感,路易斯·康的声音低柔而嘶哑,他说话时每个人都凝神静听,他的话语常常充满诗意, 他是建筑师,更是一位诗哲。

 

 

路易斯·康(图源:Yale University Art Gallery)

 

作为20世纪最优秀的建筑师之一,路易斯·康留下的建筑作品并不多,但是 每一座几乎都是经典 ,都是建筑爱好者们的“麦加圣地”。

 

路易斯·康在与成功无缘的苦难中度过了大半生,但他始终以建筑为信仰,不断探索,这正是一个建筑师应有的姿态。

 

 

01

科学界的“雅典卫城”——萨尔克生物研究所

 

科学家在哪儿?诗人在哪儿?诗人从不可度量的起点出发,向着可度量前进,但在内心 始终保有不可度量的力量。

——路易斯·康

 

1951年时,已经50岁的路易斯·康,踏上了前往希腊、意大利跟埃及的旅程,这次旅行让他真正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精神乐土,并深刻体会到 建筑只有在其成为“废墟”的状态中才能显现真正的本质。 路易斯·康决定,从此再不使用轻薄的材料,而是选择 用厚重材料完成自己的建筑 ——因为这些材料曾建造出了一座又一座的罗马、希腊和埃及的伟大建筑。

 

1959年,发明小儿麻痹疫苗的萨尔克博士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路易·康,同为犹太裔的二人有着非常相似的背景,两人对于建筑空间也有着极其类似的体验和看法,可以说两个人是知己一般的存在。

 

 

路易斯·康与乔纳斯·萨尔克(图源:维基百科)

 

两个艺术爱好者想要建造出一个科学界的“雅典卫城”,他们相信 萨尔克实验中心 会宛若雅典卫城一样,让身在建筑内外的研究人员陷入到虔诚的情绪里。

 

 

路易斯·康在旅途中画下的雅典卫城(图源:Archdaily)

 

一条水道把广场一分为二,将人们的视线引导向远处蓝色的地平线,建筑混凝土的颜色与广场的色彩几乎相同,整个对称空间具有崇高的纪念性。

 

 

(图源:Archdaily)

 

路易斯·康用历史的丰富形式和混凝土将玻璃包裹起来,在大楼两翼之间,敞开一片中心庭院,这是一个静止的场所,一个静谧之地。

 

 

(图源:Archdaily)

 

建筑的日落美景堪称一绝,温暖的落日余晖和刚毅的建筑混凝土形成鲜明的对比,建筑的外缘以金色的姿态脱颖而出,收拢的部分则隐藏在阴影之中。萨尔克生物成立以来,共诞生了6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不愧是 一座科学的圣殿。

 

 

(图源:Archdaily)

 

 

02

“神之图书馆”——菲利普·埃克塞特学院图书馆

 

空间是有调性的,我想象自己正将空间谱写成一个高耸的、拱形的或穹隆下的空间,赋予它音乐的特性,交错着空间的调子,窄而高,从银色、光亮陷入黑暗。

——路易斯·康

 

菲利普·埃克塞特学院图书馆从1945年开始筹备,在接触了贝聿铭、菲利普·约翰逊等名家后,业主在1965年把项目交给了路易斯·康, 这是路易斯·康职业生涯中最重视的项目之一 ,1971年图书馆建成时,康已经70岁了。

 

对路易斯·康而言,这栋建筑在功能上是个图书馆,在精神上却是一座教堂,它的外表只是个方方正正的“砖盒子”,内部却有如神境,于是有了“神之图书馆”的美称,路易斯·康的设计理念是, “你设计一座图书馆,就像世上从未有过图书馆”。

 

 

(图源:Archdaily)

 

路易斯·康将整个建筑的结构系统分成了三个层级:最外层的是承重的红砖墙,中间是钢筋混凝土建造的不受阳光照射的藏书空间,而最里层的是非常壮观的15.8米高中庭。竖向中庭的顶部,是一个超大的X形结构,极致的对称感、几何感,表现出一种神秘之美。

 

 

(图源:Archdaily)

 

光线穿过屋顶,穿过书架,穿过墙上巨大的圆形洞口进入到这个空间中,高于读者视线的大窗照亮了沿建筑周边布置的小阅读室。路易斯·康描述说:“在这儿你环顾四周,通过巨大的圆形开口可以看见环绕在你四周的书籍,因此你可以感受到书的邀请。”

 

 

  (图源:Archdaily)

 

 

03

对光明的献礼——金贝尔美术馆

 

自然中的一切物质,山川、溪流、空气以及我们自己,都是被消耗的光塑造的。这皱成一团被称为物质的东西形成一片阴影,这片阴影属于光。

——路易斯·康

   

在一个空旷而景色优美的公园之中,一组优美的拱形桶状建筑相连形成美术馆的主体形态,连绵起伏的拱形屋顶散发着古典主义气息,这正是路易斯·康独特的个人风格。

 

 

  (图源:Archdaily)

 

路易斯·康说, “光是万物之源头” ,金贝尔美术馆正是路易斯·康对光明的献礼。大多数美术馆会采用人工照明以避免阳光中的紫外线伤害绘画,但路易斯·康喜欢用自然光。为了解决自然光的破坏性问题, 路易斯· 康利用拱顶上长长的天窗将光线引入,在内部使用反光片将光线过滤,并从混凝土天花板上反射出去,这样,原本暗淡的混凝土材料散发着温暖的光。

 

 

(图源:Archdaily)

 

金贝尔美术馆简单 质朴却又丰富高雅 建筑的丰富性 来自于路易斯·康对 每一种材料的尊重。 结构体是混凝土的,在阳光下变得鲜活;地面是橡木的,脚丫踩上去暖暖的;屋顶是铅制,在美国西南部阳光 下反射出柔和的光芒。

 

 

(图源:Archdaily)

 

04

炮弹不忍炸毁的“古迹”——孟加拉国达卡国民议会大厦

 

建筑师处于什么位置?他就在那里,传达了空间之美,而空间之美正是建筑的意义所在。想象有意义的空间,并创造一个环境,它即成为你的创作。这就是建筑师的位置所在。

——路易斯·康

 

2004年,一部默默无闻的小成本影片参与角逐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那就是由路易斯·康的儿子纳撒尼尔·康所拍摄的纪录片 《我的建筑师寻父之旅》 。这时公众才知道,路易斯·康有妻子,还有两个秘密的情妇。而纳撒尼尔·康就是他的情妇为他生的儿子。在纳撒尼尔的记忆中,父亲总是来去匆匆,只给他留下一个个短暂的片段。

 

纳撒尼尔追寻着父亲的足迹来到孟加拉,第一次走进孟加拉国达卡国民议会大厦时,他是被蒙着眼睛带进建筑群的,当他摘下眼罩之后,恢弘的建筑让他潸然泪下,他终于明白,是什么力量让70多岁的父亲孤身一人从美国来到这个百废待兴的东方国度。

 

 

纪录片《我的建筑师:寻父之旅》海报(图源:豆瓣)

 

路易斯·康职业生涯最具野心的作品,也许就是为孟加拉国设计的达卡建筑群。 达卡议会大厦的外观和象征着永恒的瞭望台十分相似,强烈的几何形式像是追寻着宇宙的秩序, 路易斯· 康把从万神庙里 对穹顶和自然光的 感悟应用到了这座建筑上。在建筑内部,台阶和坡道等元素纵横交织,从顶棚上面的开口和侧面圆形开口射进来的光线以及建筑结构将我们带入一个神秘的世界。

 

 

(图源:Archdaily)

 

1971年,孟加拉独立战争正式爆发,达卡城被轰炸得面目全非,但这座建筑奇迹般地被保存了下来,仿佛战争领袖般安抚了战火中的孟加拉人民。

 

 

(图源:Archdaily)

 

战争平息之后,路易斯·康依然决定回到这里,完成议会大厦屋顶的设计。在路易斯·康生命中的最后一年里,他背负着债务,孤身一人拖着疲惫的身躯,频繁往返于孟加拉和美国之间。

 

1974年,73岁的路易斯·康因心脏病突发于宾夕法尼亚火车站的洗手间内溘然长逝,像是流浪者,无人问津,在他离世三天后,世界才意识到失去了一位伟大的建筑师。孟加拉人常说, 路易斯·康是为他们而死的,并把他当作拯救孟加拉的摩西。 在路易斯·康去世8年之后,议会大厦才建设完成。1989年,路易斯·康因为达卡国民议会大厦被授予了阿迦汗建筑奖。这时,他已经去世15年了。

 

 

(图源:Archdaily)

 

05

最后一次对静谧的礼赞——耶鲁大学英国艺术中心

 

建筑存在,但无形。唯有建筑作品是有形的,建筑作品是向建筑的奉献。一件作品在工业的喧嚣中完成,当尘埃落定,金字塔回响着静谧,向太阳奉上阴影。

——路易斯·康

 

完成于1974年,正式开放于1977年的 耶鲁大学英国艺术中心 ,是路易斯·康设计的三个美术馆作品中的最后一个。

 

 

(图源:Archdaily)

 

在路易斯·康去世后才完成的耶鲁大学英国艺术中心,实现了他的许多想法。这座建筑具有城市的性格,底层沿街布置了商铺,有效地延续了城市内街道的肌理,建筑表面是青灰色的不锈钢,表面深暗,内部却明亮。

 

 

(图源:Archdaily)

 

天窗系统让过滤掉紫外线的阳光照射进顶层的画廊,中庭铺着明亮的浅色橡木地板。除了临街的空间外,低楼层也利用了来自中庭的光线,光线品质更优于金贝尔美术馆。

 

 

(图源:Archdaily)

 

这里是路易斯·康 最后一次对静谧的献礼 ,是一个为尚未存在的一切营造的场所。

 

 

(图源:Archdaily)

 

结语

 

享誉世界的路易斯·康从未从工作中获得过财富,他本可以利用大师名气和美国建筑业发展大赚一笔,但他却十分认真地对待每个设计,以至错失了不少机会,使得小事务所难以维系。他去世后,其建筑事务所仍欠着30万债款,耶鲁大学为其还清了债务,他的妻子爱丝特说:“康从不想着赚钱,哪怕钱就在他触手可及之处。”

 

路易斯·康说:“你可以在一夜之间成为一个职业建筑师,但想要感受到建筑中的精神,并为之奋斗,需要的时间则要长得多。 对我来说,建筑不是事务,而是我的宗教 ,我的信仰,我为人类幸福、享乐而献身的事业。”

评论帖子
评论即可得
+1经验值
+10土木币

请先 登录,再参与讨论!

相关推荐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砖混结构

返回版块

10.03 万条内容 · 248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莫纳托动物园游客中心

? INTRO. 该项目是通过教育和历史将人与环境进行连接的一个代表。项目中央是一个参考了传统非洲和土著居住地的聚集点,为方案核心,是引导游客进入狂野非洲旅程前的公共空间,并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提供保护,并提供对广阔环境的一瞥。这一标志性到达场所较好地建立了来访者对即将到来的体验的期待。 ? INTRO. ? INTRO. ? INTRO. ? INTRO. 项目形态分为两个差异化的元素。弯曲丝带的汇合代表了土著和非洲文化的交织,体现了与土地、植物和动物的内在联系。这一标志性但含蓄的形式表达可邀请来访者参与其中,进行阐释与讨论。

请选择删除原因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