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居住建筑设计 \ 一个艺术乡村的诞生:田岗知行村

一个艺术乡村的诞生:田岗知行村

发布于:2022-06-22 10:04:22 来自:建筑设计/居住建筑设计 9 335

来源:匠山行记

|

作者:建筑分享

[复制转发]
本文由 袈蓝建 筑投稿

距离北京一百多公里、石家庄两百多公里,坐落在太行山脚下、易水湖畔,河北保定市易县的村庄在两年的时间中经历着巨变:142 平方公里的山水成为一个 “建筑试验场” ,频频有新项目动工;与此同时,艺术于乡野间播种、扎根、生长,田岗村成为这篇广袤底图上的一颗璀璨星辰。



知行村入口? 直译建筑摄影



01

做好「土壤」: 策规划、设计、运营


2019 年,隆基泰和集团旗下文化、旅游、商业三线重组,圆歌集团(下称“圆歌”)正式成立,圆歌易水湖文旅(含田岗·知行村)项目进入筹划期。同年,袈蓝建筑受邀担纲策规划、建筑设计、运营等各项工作。


由此,继四川德阳旌阳区全域乡村振兴 1.0 之后,袈蓝在田岗开启并跃迁至全域乡村振兴 2.0 的崭新阶段。策规划、设计、运营多线并进,团队力求“ 通过知行合一的行动推动人的改变,为乡村带来更多可能”

过去 7、8 年的时间里,主持建筑师邹迎晞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完成逾 60 个综合性地区城乡融合发展项目的策规划设计,推广 “三变五社” 改革,把一个贫困村变成年流量 50 万+的网红村。在他看来, “设计的本质是解决问题” ;“乡村振兴的成功基于‘相信’而非‘算账’”。


圆歌x袈蓝,田岗知行村的乡村实践

邹迎晞常用“没头脑和不高兴”来形容国内的乡村振兴状态:带头人“没头脑”、村民“不高兴”。田岗村初期也遇到了此类状况——首次调整升级因缺乏“土壤”培育,所谓的振兴是建造一批“想当然”的建筑,缺乏内容,最终沦为空置的盒子。

基于这些思考,袈蓝“知行村”IP 被引入田岗:知,即以“做好土壤”为方法论,通过帮扶、激活的方式解决问题;行,即有效地付诸“破冰、松土、播种、浇水”等行动步骤。


?直译建筑摄影



02

「烂尾」再造


田岗艺术中心一条 「最美乡村路」 串联起了田岗艺术中心、乡村会客厅、田园大讲堂、田园市集和一座农桥在内的各功能空间,艺术与景观构筑出人与场域的丰富的关系,让一切 「形式」 归拢于 「温暖、亲密、传承」 等情感体验。


田岗知行村手绘图

田岗村首次调整时的典型“反例”——半圆形的 “游客服务中心” ,作为正式进入田岗村前的昭示性建筑,是袈蓝建筑变革的“引线”。

设计团队拆除了部分原有建筑,并为之“续一笔”:一个带状体量沿着半圆内弧盘旋而上,渐次完形,形成看与被看的多重关系;一座连续、无界、圆融的建筑,隐喻着天、地、山、水、人和谐共融的东方自然哲学观,并以此链接产业、链接城与乡的脉脉温情。

?郑焰


山水之间坐望乡村的半圆形混凝土结构? 郑焰

建筑是景观造景的道具 ,而景 观是建筑的延续 ”,这个承载着展览功能的建筑体本身也成为一件“大地艺术”作品。

建筑主体选用白色颗粒涂料,保持色的纯粹,配合无方向性的纯粹几何形态,成为日光的捕捉器。雕塑般的建筑与稻田和村落结合,建立起建筑与自然场域的强联系,使其借力环境而无限放大张力。

?郑焰


建筑成为大地艺术作品? 郑焰

建筑,是以“解决问题”为核心推导而成的产物:原始建筑体的半弧面向河滩与远山,故将 14 间客房设于其中,拥抱私密宁静的景色;面向村落和主路的一侧是建筑与场地的交界点,故平行于道路设接待、餐饮等公共空间,并在中部预留大面积的圆形展厅。

圆形展厅 ?郑焰

光影游戏 ?郑焰


光影游戏? 郑焰

从场地进入建筑,顺应曲线的走势,空间体验不断发生变化:穿过建筑入口处的巨大挑檐进入空间,绕过重重立柱,觅得“漩涡”的起点,此为空间的第一重惊喜;顺应坡道攀升,建筑在“内与外”之间保持一种暧昧,约束出观看风景与展品的 多维视角 此为第二重惊喜。

完成盘旋,在最高处挑空的观景台环视守望田岗村,见证他的旧貌新颜,又在行进的过程中作为存在者,成为建筑之外的人关注的焦点,此为终极惊喜。

入口平台 ?郑焰




03

现实与陌异


乡村会客厅弥合现实与陌异的缝隙,这对每个进入乡村的建筑师都是一场考验。袈蓝建筑在田岗知行村的诸多实践中,「乡村会客厅建筑组团」便是一个鲜明的案例。

它们由原村委会、卫生站、戏台改造而来,先天需要虑及原始的建筑形态,并在尊重 乡村肌理 的前提之下通过新建筑产生新关系、释放新内涵。

?直译建筑摄影

作为组团的主体,「会客厅」的改造充分保留了原村委会的建筑主体结构。原村委会是一个有着 5 个单层拱门外廊的建筑,重复拱形带来的韵律感为建筑师提供了灵感。

村委会旧貌

建筑依托「拱」的母题,在原拱东北侧延长线上扩大「拱」的尺度,并与之重新建立连接,形成喇叭状体量,并由混凝土薄壳结构统领屋顶和墙面。

自建筑主体至外,6 组拱壳由分离至交融,彼此形成三角状的夹缝空间。剖面上呈外侧高、内侧低的形态,一排单侧三角形天窗覆于壳体之上,重新约束着雨水的流向,方便埋设排水管线。

三角形天窗还将光线引入室内,以光的存在强调了「拱」的存在,并带来丰富的光影变化和轻盈通透的空间气质。

?直译建筑摄影

平面的拱形门洞延伸为立体的空间原型。 新与旧、现实与陌异 形成碰撞,而「喇叭」这一颇具隐喻意义的元素则意味着「会客厅」中所发生的一切像是由内而外散发的光芒与声浪一般,流光溢彩、振聋发聩。

?直译建筑摄影


?直译建筑摄影

上下两层分别置入咖啡馆和儿童活动区。建筑的东北向(即朝向田园的一侧)立面整体由大面积落地玻璃覆盖,与拱的形体一起形成「龛」状的、对望田园的看台。首层空间村史展厅区域的所有的坐具均朝窗布置,让山野风貌和大地艺术成为入目所及的风景。

一层袈蓝咖啡 ?直译建筑摄影


一层袈蓝咖啡? 直译建筑摄影

「拱」在二层得到延续,拱形元素限定出儿童游戏区域,建筑师模拟光照耀拱门的投影对地面进行处理,呼应拱形元素。为了提供更适宜儿童学习和游戏的空间,顶部运用一整张发光膜覆盖屋顶,形成 均匀的光环境

二层儿童活动区 ?直译建筑摄影


二层儿童活动区? 直译建筑摄影

团队在内容运营和资源引入方面,以建筑的功能为母体,将经过实践检验的「袈蓝咖啡」和「高槐模式」带入田岗村,并因地制宜丰富其内容:雇佣当地村民担任咖啡师和服务人员,带来新的就业机会;开设课程,让孩子们平等享受城市水准的教育;并创办期刊《知行村志·田岗人家》,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

《知行村志·田岗人家》

原戏台和卫生站及建筑围合而成的广场均有改造动作。原卫生站延续了拱元素,并择一门洞放大,强化其存在;戏台则延续其功能与基础面貌,成为村落的「戏剧中心」和「生活剧场」。

广场处,建筑师以时间为线索,埋下设计者对田岗村的深情:12 枚邮票般的草皮代表着 12 个生肖。每年,一个新图腾将在此生长。建筑师希望在轮回流转的岁月里陪伴田岗村,让设计不止于空间维度,而是融入时间,进入生活,从含章未曜至云程发轫。

戏台、卫生站 ?直译建筑摄影


戏台地面景观 ?直译建筑摄影




04

让乡村振兴发声

田园大讲堂「田园大讲堂」临河而建,位于居民生活区和村子的「门户」之间,建筑师将其设定为「讲堂」,希望能借此建立外界与村民的连接,并输出袈蓝在乡村振兴领域经过实践验证的价值观与方法论,让村民看到、感知到新设计与新产业能够带来的 新未来 ,展望乡村自治的可能性。

?直译建筑摄影

建筑师以建筑的造型作为隐喻的载体:在田园之上掀起一块草皮,如地毯般卷曲形成建筑,「卷」暴露于外部的一侧以木瓦为主要材料,配合倾斜的屋面,避免风雨的侵蚀;屋顶内侧则覆以木材,并延续至卷曲墙面的内侧及地面,让建筑整体融入村落的自然、朴拙,如从「土壤」中自然生成。

?直译建筑摄影


?直译建筑摄影

景观的处理沿用了建筑的 造型手法 。在「掀起草皮」的过程中,建筑师有意留存了一个圆洞,将一颗树留存。而「被掀起」的屋顶的同样位置,亦有一处圆洞,与其投影面的圆相对,让另一棵树穿透建筑。

两棵树的存在一方面将自然的气息融汇于建筑(两棵树、地面和屋顶的一对圆洞共同向访者提示着建筑屋顶是从地面掀起这一理念),另一方面则作为「学校」原型的化身物,暗示人们遥想「讲堂」空间起始时刻的美好。

?直译建筑摄影

「田园大讲堂」朝向路面的一侧,木与草的「拼图游戏」于此开启。木地板与车行道的连通性时时被打断,或折叠为楼梯,或掀起而成座椅、路牌,又或者为树与景观小品留白……

?直译建筑摄影




05
一笔而成

田园市集、一座农桥基于田园市集的选址和功能,建筑师希望它能够具有「 包容性 」,即,具备容纳和溢出的 便捷性 、创造内与外的相对关系。

具体而言,市集由朝向村落的圆弧一笔而成,临河处形成「外市集」,与檐下的「内市集」互为补充,丰富了使用形态。与外部道路背行的弧形亦作为一种「安全信号」,提醒人们与车道保持一定距离。

?直译建筑摄影


?直译建筑摄影


田园市集整体由环柱削切而来,以一道屋脊连接两个曲面,一端与地面相接,另一端则留出亲近外部的空隙,其倾斜的形态能够避免积雪、减轻屋面荷载。


钢架和拉索支撑起羽翼般遮风避雨的灰空间,均匀分布的柱体随着屋面的高低形成空间秩序的细微变化,颇具韵律,实现美学与功能的合二为一。


?直译建筑摄影


?直译建筑摄影


路的另一侧,「一座农桥」成为离开田岗知行村的出口,它将原始场地中危险的涵洞桥转型成为可运营、可互动、可游玩的「价值之桥」,亦以天外来客般的五光十色与乡村的质朴形成对比,遥想着「城市的光怪陆离」。自桥而出,田园市集成为离村的必经之地,游览动线由此完成闭环。

?直译建筑摄影


?直译建筑摄影


在城市化的飞速进程之中,人们总是长于依赖「法」而迷失「道」。如今,越来越走向建筑学的乡村则提供了一片淳朴、自然、自足,无需过多规训的纯粹之境。

袈蓝建筑将艺术、建筑与特有的民俗文化融合,运营亦交还当地居民,期望未来的田岗知行村能够借由源源不断的访客和逐渐成形的商业运营模式,激发出乡村的内生力。

?直译建筑摄影


项目名称:田岗知行村(田岗艺术中心、乡村会客厅、田园大讲堂、田园市集、一座农桥)
地点:中国,河北省,保定市,易县


 

全部回复(9)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建筑小生
    建筑小生 沙发

    追求所谓的新奇特而丧失了作为农村该有的乡土气、烟火气,与自然和人文环境格格不入,难道这就好吗?资金和技术支持可以采用适合当地实情的方式方法进行啊。

    2022-07-09 09:11:09

    回复 举报
    赞同0
  • lijiawei411
    lijiawei411 板凳

    袈蓝“知行村”IP 被引入田岗:知,即以“做好土壤”为方法论,通过帮扶、激活的方式解决问题;行,即有效地付诸“破冰、松土、播种、浇水”等行动步骤。

    2022-07-05 13:46:05

    回复 举报
    赞同0
  • xitaihou
    xitaihou 地板

    谢谢楼主分享

    2022-07-04 13:51:04

    回复 举报
    赞同0
  • 191755206
    191755206 4楼

    个别地方卖地钱多的花不掉,乡村需要的是这种花里胡哨的所谓玩意吗?

    2022-07-04 11:15:04

    回复 举报
    赞同0
  • summerrrr
    summerrrr 5楼

    个性有新意

    2022-07-01 09:55:01

    回复 举报
    赞同0
点击查看全部回复(9条)
评论帖子
评论即可得
+1经验值
+10土木币

请先 登录,再参与讨论!

相关推荐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居住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28.36 万条内容 · 32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重新诠释当地乡土建筑 - NaMora住宅

    ?Ivo Tavares Studio 建筑师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创造了两个全新的混凝土体量,并将其植入现有的台地中,与原花岗岩住宅以及台地一侧的花岗岩挡土墙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种设计充分考虑到农场未来的发展,让景观在场地中自然流动。

请选择删除原因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